刚刚下过雪的山路,实在是不宜前行。往日香客盈门的山路,如今却是被白雪覆盖,只有一两个小道士,正沿着从山路一阶阶的清扫着积雪。
    卫宣氏在山下了马车,在绣鞋上又套了踏雪的加齿防滑的木屐,便在侍女鸣蝉的搀扶下,朝着山上慢慢地缓步前行。
    这段山路不长,但也不算近,卫宣氏走得极慢。
    这样长长的台阶,在她年少时好似也曾经走过。只是那时的她,拼命地克制着自己的悸动与颤抖,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上那弥漫在夜雾中的大殿。
    而现在的她,早就没了少女时的稚嫩胆怯,每走一步都是沉着稳健,因为她心知自己走上去了会看到什么,更是心知自己如今以前走得太远,早已不知回去的路在何方,唯有继续前行,哪怕撞得它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这座山上的道观名唤青龙宫,是前朝一个闲居于此的散人修筑,平日里香火并不鼎盛,后来也是因为这妙闲道士,才渐渐热络起来。
    可是这几日因着下雪,山上又是变得冷冷清清。
    当卫宣氏来到青龙宫的门前时,负责打扫的小道士顿时一愣。卫宣氏并没有表明自己的侯府夫人的身份,仅仅是让这小道士通报那妙闲道士,说是有香客拜访。
    可是那小道士却摇了摇头道:“不必了,妙闲道长今儿一早边说必有贵客来访,所以主持才命我们几个打扫山路,本想着正下着雪了,怎么可能有人冒雪上山?想不到还真是有人来了,女施主请这边请……”
    卫宣氏微微挑了挑眉,跟随小道士进了大门,沿着长廊一路转到了殿后的一处厢房。
    她让鸣蝉和随行的侍卫候在门外,自己一个人推开了房门踏了进去。
    与屋外的寒风料峭不同的是,屋内暖意融融,檀香蔓延在鼻息间。卫宣氏微微打量了一下,很难想象这是个山野道观的房间,屋内的陈设虽然谈不上名贵,却是处处高雅古朴,就连那装饰一新的骁王府,同这间小小的厢房一比,都是被衬得在品味上落了下乘……
    “公侯夫人请坐。”随着清朗的声音,在淡灰色的幔帘后,慢慢走出一人,与庙会那日不同,今日的妙闲道士一身宽松的道袍,虽然麻制的布料,可是看上去便知道是出至百年老铺工匠之手,无论是剪裁还是缝制俱是大方得体。
    只见他满头如墨的青丝并没有全束在发冠之内,而是随意地披散在了身后,白皙的皮肤被映衬得愈加通透,浓密的睫毛微微遮盖了一双美目中的犀利,高挺的鼻子下,一双薄唇如若染了樱花绯色,当真是世间少见的美男子。
    此时少了珠帘的遮掩,卫宣氏倒是将他的模样尽是仔细地看在了眼底,心内更是笃定了自己的判断,便是勾起了唇角,微微含笑,却并没有坐下,而是径直走到了他的身前:“那日得道长妙语点拨迷津,心内便一直有一事放不下,此次前来,还望道长指点一二。”
    妙闲道长并没有因为卫宣氏的靠前而后退,他虽然长相偏阴柔,个子却是极高的,因而低下头,看着卫宣氏的眼儿,说道:“不知夫人有何困惑?”
    卫宣氏微微眯起了眼儿,似乎着迷地看着他那形状美好的凤眼,缓缓问道:“不知这翳鸟该若何解释?”
    妙闲道士慢慢低下头,附在了卫宣氏的耳旁:“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这翳鸟的解释为五凤之一。天下有五凤,五凤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似凤者四,并为妖……”
    听到这,突然她将一把匕首抵在了妙闲道士的脖子上,刀刃寒光闪闪:“那道长可要好好解释,我是凤还是妖呢?”
    虽然匕首加身,可是妙闲却是神色不变,浑不在意地笑了笑:“世人皆知前梁皇帝宣庆龙只有一位公主,当初先帝走得甚急,竟是顾不得带走自己的亲女,在宫门被破时那前梁公主便悬梁在宫中自尽殉节……可是世人不知的是,那皇帝虽然因着荒诞染了龌蹉之症而在生养了三子一女后,便再不能生育,可是处处留情的他在民间尚留四女……你虽然父姓为卫,可是嫁人后,却并没有从夫家的姓氏,而是改作‘卫宣氏’,虽然你对外宣称取了‘宣’有警醒自己日宣三德之意,可是依着贫道来看……倒像是明明没有凤尾,却妄想改了命盘,拼了命也要长出凤尾的妖!”
    此话一出,卫宣氏一向的慈眉善目立时消失不见,眼里杀意毕现。
    卷四:前朝遗宝
    第80章
    妙闲道长的白皙的脖颈立刻流出了一抹殷红,顺着冰冷的刀刃渐往往下流,可是他脸上恬静的微笑却是未变:“姑姑莫要动怒,难道就不想给小侄叙一叙骨肉亲情吗?”
    卫宣氏看着妙闲的那一双漂亮的眼儿,若是情况允许,她会切断他的喉咙,再慢慢剜下那似曾相识的眼儿……狠狠踩在脚下!
    这么想着,她却渐渐松了刀,问道:“这么说,你果真是前梁太子宣明的独子宣鸣?”
    妙闲微微笑道:“贫道,俗家的名姓的确是姓宣……前尘往事俱是记得不大清楚了。”
    “你还没死……难道那大梁的皇帝也还活着?”
    妙闲轻轻一撩道袍,在茶几前的蒲团上坐定,此时茶案上,小炭炉烧的水已经开来,他伸出修长的手指轻提起水壶,在已放好了茶叶的紫砂杯里倒上滚烫的开水,上好的茶片在热水间上下沸腾,一会便是茶香蔓延,他将一杯递给卫宣氏,然后缓缓说道:“皇上的确是因着山间坠车,溘然长逝了。”
    卫宣氏并没有接那茶水,她生性多疑,怎么会平白喝别人手中来路不明的茶水?更何况是这个人的水?”
    实际上,因着眼前熟悉的眉眼,她的思绪飘得很远,已经飘到了她十二岁的那一年。
    她从小便知道自己在家中是不受宠的,却是从不知缘由,隐约大了才知,自己竟是梁帝巡游江南,意思醉酒宠幸了臣子的爱妾,一夜风流留下的龙种。
    这是这皇帝不小心留下的龙种,如同烫手的山芋一般,便是成为卫家人的心病。而她自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便是日日编制着个美梦,梦到有一日父皇坐着金碧辉煌的马车前来亲自接自己回宫。
    这个美梦直到她十二岁那年,才终是可以实现了。虽然只是一辆停靠在卫府后门的不起眼的马车悄悄地接走了自己,可是坐在马车上的那一刻,她生平第一次感觉到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当到了皇宫里时,已经是浓稠的深夜,那高高的台阶,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女孩来说似乎是怎么走都走不完……
    可是走上去了又是如何?卫宣氏想到这,嘴角勾起一抹森然的笑意,大梁的皇后,太子的亲母便是用这样一双看似妩媚的眉眼冷冷地打量了她一番后说:“能魅惑得皇帝留情的,竟是生出这等平庸的女娃娃,真是用来和亲蛮夷都是不够衬头!”
    随后的滴血认亲,更是彻底击碎了她编织了几载的美梦——碗中的两滴血却是怎么都不能相融的……
    那日,她是坐在卫府的马车里回去了,那一路水迢迢路漫漫,而她躲在马车里失声痛哭,多年之后,有时午夜梦回,竟是也会偶尔回味到当时的从云端掉下的凄楚与辛酸。
    那一路,她便是心在暗暗发誓,总有一日,她会堂而皇之地返回那座高大辉煌的宫殿里,无论多么艰难,无论要付出多少的代价……
    虽然她也心知皇帝已经死了,但是此时不除掉这妙闲妖道,实在是因为另一件一直悬在她心中的事情是一定要问的。
    “世人皆影传前梁皇族留下了偌大的宝藏,不知你可还知道?”
    妙闲慢慢饮着手中的茶水,微微笑道:“那宝藏地图一分为四,其中一份不正是在夫人您的手中吗?其中的真假,想必您比我更有明断!
    卫宣氏的眼睛一亮,声音刻意温柔地问道:“那……道长既然是精通玄术,兼有通天之眼,不知可否明示剩下的几份身在何处?”
    那天,卫宣氏足足在妙闲道长的房中耽搁了足有一个多时辰。
    当她从厢房里出来,外面纷扬的大雪已是渐渐歇了,鸣蝉立刻将挂在臂弯上的貂绒大氅替卫宣氏披挂上。
    卫宣氏深深吸了一口气,感觉着雪后冰凉的气息顺着鼻腔直直地冲入胸里。
    鸣蝉在卫宣氏的身边侍奉多年,怎么能体会不到女主子略带压抑的情绪,立刻低声问道:“夫人,这屋里的妖道还是尽早除掉为好。”
    卫宣氏往前走了几步,步出跨院,已经调息均匀,语气平和道:“屋内的是个聪明人,一个聪明人会平白无故地往刀口撞吗?他既然敢来招惹我,便是笃定了手里有保命的护身符,一时倒是除他不得……”
    说完,卫宣氏又是冷笑了一声:“这大梁的万里江山若是早早地便传到这小儿的手里,也不至于落败得如此凄惨,更是没有那霍家莽夫的什么事情了,该是大梁之不幸,还是我辈之万幸呢……”
    下山时,卫宣氏望见远处的风云却还在翻滚,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更大是风暴……此时淮南的弹丸之地,却是卧虎藏龙,暗藏重重玄机,但是卫宣氏知道,又一个机会陡然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她生平总是在时运上稍差些,便是要靠着自己加倍的算计经营才能弥补。从小到大,她渴望的一切都是不属于她的,但是她坚信总有一日,靠着自己的力量会把她应得的一切统统夺取回来。
    想到这,她像来时一般步履沉稳地慢慢下山去了。
    没有回头的她,自然是看不到,此时妙闲道长正立在山崖上,凭栏远眺,眼神竟是说不出的嘲讽与冷漠。
    虽然骁王被皇上发配到了淮南,可是皇恩浩荡,龙泽还是远播四方的。一艘大船,载着皇帝亲赐的年终福宴款款而至。
    当成桌的宴席搬入府里时,飞燕也算是开了眼儿了。她这个旧朝的遗贵还真是没见过这等千里赐宴的架势,当真是新朝的风貌!
    霍允也不知是怎么想的,送来的竟是一盘盘的半成品,北地的驼蹄尤带着血筋,与之搭配的是一锅煮好的母鸡汤,因为一路天冷已经凝冻成一坨。一只乳猪已经是入了味,就差“临门一烧”了。其他的几十道菜肴也俱是如此。
    护送御赐福宴而来的,乃是皇帝跟前的太监全忠,他宣读完了圣旨,便是眉开眼笑地对骁王说:“二殿下,您有所不知,宫里新近来了一个厨子,手艺实在是高妙,皇帝亲尝以后是赞不绝口,可是前些日子举行宫宴时,圣上却是突然垂泪,说道,两位龙子不在身旁不能同享这等美味,实在是憾事。太子至孝,便说这有何难,叫宫里的厨子料理妥帖,送给二殿下、三殿下那便可了。
    圣上龙颜大悦,特命厨子精心准备了这些一路不易坏掉的菜肴,分成两船送出,送到只需加热,便可同享圣上心悦之味。奴才便是一路看护着福宴与二殿下享用。圣上到底是偏心着骁王您,这桌子的菜肴可是比三皇子的要多上五六道呢!”
    听了这话,骁王嘴角微翘:“全公公一路辛苦了。”说着便命人给全公公打赏。
    圣上的亲赐倒是不可拖延,当年骁王府的厨子们便开始挥勺开始加热。
    既然是皇家御赐,甜酸不可增减,咸辣不能改变,便是在锅里串了热气后,便复有摆满了桌子。
    说实在的,再好的吃食经过这番舟船颠簸,难免失了味道,加上前后两道工序出至不同的厨子之手,那火候也是难以掌握。
    那霍允虽然善于权谋,但是说到底也不过是武夫出身的老粗,所以考虑这些吃食汤水一类的难免不周,那太子也是在父皇面前装着贤德,更是不会考虑自己二弟三弟的肚肠。
    那些个生食有冰块镇着还好,可是加工过的汤水有些加了冰糖,还是难免有些发馊变味,若是加些麻油辣子,还能压制一二,偏偏厨子们也不敢擅自做主,便是原样摆在了桌子上。

章节目录

旧时燕飞帝王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狂上加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上加狂并收藏旧时燕飞帝王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