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散步的速度,沈校长来到了浩然医高专的小剧场门口。
    这时候,学生们已经全部入场了,留在门口的只有一个五大三粗的保安。
    放在从前,面对这种胸肌比脑仁还大只的后生仔,沈校长一向是敬而远之的。
    毕竟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嘛。
    不过如今,沈校长已经知道,浩然医院的兄贵保安们,都是一群非常和善的人。
    除了有一次对在重症监护室外面招呼试图诈骗老太太救命钱的医托外,老沈都愿意称呼他们为温柔的巨人。
    和保安打了个招呼,出示过参会证明之后,沈校长走进了小剧场。
    还没入座,一个年轻人的指挥声就传入了老沈的耳朵。
    这个声音老沈再熟悉不过,正是自己曾经的爱徒朱振宇的声音。
    他作为年级长,是新一届临床、口腔、预防、基础、影像、护理,六个班级学生中当然不让的带头大哥,维持着会场秩序。
    暑期一系列的实践工作,让朱振宇在社交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成长,这让他在现在处理起本年级的学生工作,也游刃有余。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高考状元的光环,在这群分数普遍在本科线上下的学生当中实在太过耀眼,方便了同学们的管理。
    这一点其实和张子凡的招生政策也有关系。
    面对成绩极好的顶尖学生,在尚不熟悉的时候,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有两种态度。
    一种是敬佩为主,一种是不屑为主。
    对有些相信读书无用论,甚至以捉弄优等生为乐的学生来说,成绩越好,越是书呆子,越是不屑的小辣鸡。
    在浩然医高专里,这样的学生非常少。
    来自于高考压力极大的省份的考生们,对于学习猛男的敬佩之情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说句实话,本科线也不是这么好考的。
    北上津的孩子,如果高考成绩在本科线附近徘徊,确实勉强算是上进心不足的学生。
    但对于有些省份的孩子,考到本科线已经是他们十多年来拼上性命努力苦读的成果了。
    如果能投个“好胎”,他们说不定也是重点大学的上榜生也说不定。
    总之不管怎么说,这一批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音乐、绘画、口语之类的才能比起一线城市的孩子,肯定相对不足,但学习的热情,其实没有那么差。
    在朱振宇的指挥下,他们主动服从管理,很快就井然有序地依次落座了。
    看着昔日爱徒英姿勃发的身影,老沈又是欣慰,又是遗憾。
    欣慰的是,比起之前因为家境原因性格略显内向的性子,朱振宇进步了很多。
    遗憾的是,这么优秀的孩子却困顿于这样一所末流的学校。
    考入清华、出国深造、高薪留在硅谷或者华尔街,这才是他应该走的路啊!
    唰!
    就在老沈同志胡思乱想的时候,小剧场里的灯光暗了下来,同时四周的扬声器中响起了一个略带本地口音的声音。
    作为浩然医院的常务副院长,也是浩然医疗的顶级元老之一,刘建明虽然平日里存在感较低,却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刘建明协助张子凡完成的,都是一些日常而琐碎的事情,不像袁强那样鞍前马后、冲锋陷阵,也不像孔祥那样盛名远播、开宗立派。
    但他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这一次浩然医疗第一次组织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张子凡钦定的大会主持人就是刘建明。
    在他的敦促下,还未入座的宾客,包括老沈,都连忙寻找座位坐下。
    由于光线的问题,老沈随意地找了一个较近的位置。
    一入座,一股刺鼻的香水味,混合着一股说不清的体味就冲入他的鼻腔,令他皱起眉头。
    老沈眯起眼睛,借着昏暗的灯光看去,在自己身边坐着的居然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印度人。
    “你好!”
    似乎是注意到了老沈的目光,这个印度人转过头来,非常有礼貌的说了一句中文。
    “你好!”
    老沈连忙也回了一句。
    他注意到,这个印度人穿着体面,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胡子也刮得整整齐齐。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上流。
    而且在他另一边还坐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印度小姑娘,似乎是他的女儿。
    小姑娘没有一般印度女性的拘谨,正睁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四周。
    似乎是中文水平有限,又或者是现在的气氛不适合闲聊,这对印度父女并没有与老沈聊太多。
    这让当了一辈子英语老师,一遇到外国人就跃跃欲试,想讲上几句的老沈颇感郁闷。
    这时候,老沈看到,几个年轻人依次坐在了主席台上。
    这些人年轻的有些过分,尤其是被众星拱月的那个高个青年,如果有人告诉自己,他是大学在校生,老沈也不会感到意外。
    但就是这个人,管理着这所三级医院,完成过好几项据说很了不起的手术。
    这些信息都是老沈从医院的宣传橱窗里看到的。
    老沈觉得,哪怕这些宣传里面有些水分,也依然非常了不起了。
    至于在这位张院长身边的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主持大会的副院长,同样非常年轻。
    另外一个则是颇有传奇色彩的孔祥教授了。
    再外侧,一个是同样年轻的,主管外科系统的副院长,另外是一个娃娃脸的女生,穿着一身干练的西装。
    看名牌,她也是浩然医院的副院长,同时还是浩然医高专的教务处主任。
    老沈想了想自己学校教务处那个腰围一米八的老妹儿拍着桌子和自己顶牛时的泼辣模样……
    大家都是教务处主任主任,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一共9人位的主席台,一下子坐下了5人。
    老沈注意到,这五名浩然医疗的高级干部,并没有依次间隔,从而正好用完全部主席台的长度,而是聚拢在中央比邻而坐,把两边的位置空了出来。
    这说明,待会儿还有人会上台。
    这让老沈有些奇怪。
    该不是护士长、司务长之类的人,也要上去充数吧?
    这样的话是不是太浮夸官僚了?
    小小年纪,官样倒是摆得很足!
    老沈摇了摇头,为张子凡居然和自己开校会做一样的事情而感到悲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由一名肌肉兄贵护送着走上来了一位老者。
    老沈眯眼看了看,虽然不认识这个老头,但这发量、这形象,一看就是一位真正的专家。
    事实也如老沈预料的那样,张子凡见到老者上台,起身亲自将他接入正席。
    很快,有两个小护士上前斟上茶水,并摆出了名牌“姚士华”。
    同时,背景板上也开始出现相应的介绍。
    “姚士华,我国著名颌面外科专家,前华西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士华教授长期致力于……”
    看着这位老专家的背景介绍,老沈点点头。
    看来浩然医疗还是挺有料的嘛,居然能请到这个级别的专家。
    难怪那位年轻的张院长要亲自起身迎接。
    有这位专家在,这个会议的层次一下子上去了。
    有他背书,看来浩然医高专也不至于太水吧……
    老沈甚至进一步想到,不知道朱振宇能不能搭上这位老专家的线,到时候考研究生考去华西?
    华西医学院虽然不如北医、协和那么有名。
    但作为高中校长,老沈知道那是一家很不错的老牌医学院。
    只是,原本按照朱振宇的高考分数,砍掉三十分钟都可以直接报考华西的本硕博八年连读班。
    八年读完直接就是博士。
    而如今,被这个什么狗屁医高专坑了一道,想要去华西可就得曲线救国了。
    不考虑专升本的事情……
    一想到自己的状元爱徒要专升本,老沈觉得自己的血压又有点高了,连忙略过了这种假设。
    不考虑专升本的事情,专科毕业生,需要工作两年之后,并且取得同等学历,才能报考研究生。
    然后3年研究生,4年博士生……
    里外里,原本8年能走完的路,需要用12年来曲折前行。
    而且即便这样,如今的用人单位都讲究第一学历。
    就算是华西的博士,医院一看第一学历是一个医高专的话……
    老沈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
    再睁开眼睛的时候,老沈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同样由兄贵二号带上了台。
    这一次,老沈注意到,那位年轻的张子凡院长只是站了起来,没有挪动脚步。
    张子凡挥了挥手,与那中年人随意地打了个招呼,动作间,看上去并没有多少恭敬,反而像是老朋友打招呼。
    那中年学者也没有什么不满,同样如老友见面一样回礼。
    反倒是之前被张子凡迎接入座的华西老专家,却连忙站了起来。
    又是上前握手,又是执意让座。
    好似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
    “不愧是老专家啊,这胸襟!这气度!”
    老沈同志忍不住轻声感叹,“相比较而言,那个年轻的张院长,看人下菜,对待教授级的老专家热烈相迎,对待人家普通的中年学者,就如此冷谈……
    哎,小小年纪却如此市侩,他又如何能给一个教书育人的学校掌舵护航呢?”
    这时候,除了左手边坐着的印度人,老沈同志右手边也坐下了一个中年人。
    老沈一番感慨,引得那中年人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老弟何故发笑?”
    老沈皱眉问道。
    自己好歹穿着病号服呢,这人怎么能嘲笑自己,太坏了!
    那中年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能被安排到这边参会,显然不是什么重症患者,但万一正好是心梗、脑梗患者,被自己怼出人命,这可就麻烦了。
    于是他连忙摇头道:“老哥,我可不是笑话你……那个,我是魔都第九人民医院的……嗯,交流人员,好不容易问朋友要来这个参会资格的,咱们先听报告,先听报告哈!”
    魔都第九人民医院?!!
    老沈倒是不知道,魔都第九人民医院是全国最好的整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
    但以朴素的常识判断,魔都、第x人民医院这两个词组排列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医院绝对是一个非常牛叉的大医院。
    这样一个大医院的高年资医生怎么会在这里?
    他从魔都赶来s市,只为一个医高专的开幕式外加一个三丙医院的学术报告?
    这是撑着的,还是闲的?
    老沈肚子里有一万个小问号。
    但这位中年医师已经转过头去,同样一副谢绝聊天的样子。
    两头都这么高冷,这让老沈颇为郁闷。
    ……
    其实这个中年人是魔都第九人民医院的校长助理,这次潜伏进浩然医院的学术报告会,就是打算探探浩然医疗最近研究方向的底。
    毕竟之前九院可是因为“知识库过于陈旧”而被张子凡几次三番当众打脸的。
    而与老沈这种外行人的后知后觉不同,九院的领导在仔细研究过张子凡的履历之后,惊出一身冷汗。
    这家伙很可能会是继屠呦呦女士之后,国内第二个拿诺贝尔医学奖的啊!
    中国老百姓对于诺奖这类世界级奖项可是相当关切热衷的。
    当初屠呦呦得奖,媒体就一拥而上、争相报道。
    之前打压过屠女士的一些官僚学阀无不被人口诛笔伐,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万一张子凡真的获奖,那么魔都九院岂不是……
    于是,他们未雨绸缪,派遣了卧底……
    ……
    老沈同志当然不知道身边这名中年医生担负的重要使命,谁能想到这位肥头大耳、面带福相的家伙,会是一个余则成呢?
    老沈自讨没趣之后,只好继续看着主席台上发生的事情。
    只见还是那两个护士,端茶倒水的端茶倒水,放置名牌的放置名牌。
    背后的显示屏上也开始展示这名中年学者的履历了。
    “王斌,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神经。曾任北京燕山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管理局局长……”

章节目录

从小诊所到医疗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一弦一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弦一柱并收藏从小诊所到医疗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