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刺绣一事抛开,杨燕儿便跟贺老大下田,贺老大拦了几次,见杨燕儿不听,只得随他,暗地嘱咐小柱多做些,别让杨燕儿累着。
    家里三个劳动力下田去,喂鸡,看门,看小花的重任落在贺小虎身上。每天,贺小虎搬张板凳凑小花床前帮弟弟矫正睡姿;等小花不耐烦地打着哈欠,眯着小眼睛时,利落地帮弟弟穿好衣服;把杨燕儿做好的米糊一口一口往小花嘴里塞,塞完了,又到鸡圈捡便便,添水。鸡圈里的干草则是杨燕儿下午带回来更换的。
    如是这般折腾了好几天,贺小花终于把沟通问题列入第二重要事件,除尽快掌握自主行动外,还得努力练习发音。
    贺家三人起早贪黑,辛苦数天,终于赶在每月上旬的县城集日,把银丝稻打好,留够下年的种粮和税粮,还满满装了四大担,两石一担,足足八石。贺老大盘算,集日回来就得赶紧种邵尾菜,抢在下第一场雪前,收割一次,第二次种的邵尾菜,收获就得等到开春后,时间刚好接上银丝稻播种。
    邵尾菜易种却难吃,多数在开垦生地时种植,头两次成熟不收割,直接烂地上,当田地存肥力。手头紧张的农户均在冬季种一次邵尾菜,开春断粮时,算是有口吃的。富户在收割银丝稻后,改为耕种黑米,时间也是接上银丝稻的播种期,但黑米娇贵,且产量不高,不耕种在熟地,很可能颗粒无收。
    而杨燕儿则盘算着,家里要添一床新棉被,贺老大两年没添新衣裳,今年得做新的,小柱和小虎的衣服都短了,得有新的,小花?小花还小,凑合过吧,还得留点钱,准备年宵时的荤菜,买白肉榨油,买点面粉做年糕祭拜祖先,酬谢神灵。扳扳手指,盘算支出,发现今年收成不错,但买粮得来的钱仅仅够用。杨燕儿叹口气,眉头紧紧拧在一起。
    窗外,院子里,贺小花正努力练习发音,莫莫的喊,贺小虎一次又一次纠正“阿么,阿么。”
    第二天集日,天刚亮,杨燕儿起床准备一家大小早饭,提前做好的烙饼卷起,用油纸包好,烧了一壶水,放凉,方灌入水壶。一切准备好时,小虎小柱兄弟早早喂了鸡,坐在桌前等,一家人飞速吃过早饭,杨燕儿把仍睡得香甜的贺小花拍醒,穿好衣服,一口一口喂米糊。出门前把小花放到大葵筐里,身上挽个篮子,里面是积累许久的鸡蛋。
    院子外,老人李根生的驴车刚拉到,驴车车后放一块长木板,木板两侧搭两块小的,作为护栏。李根生招呼贺老大把银丝稻放驴车上,又让杨燕儿坐上去,杨燕儿推托过去,把小虎抱上车,又把葵筐连同小花儿一起交给小虎。
    驴车摇摇晃晃走到村口,村民陆陆续续集合一起,不断有人把要拉到城里卖的东西放上驴车。另一边老人木富拉的牛车上满满装载运到城里卖的银丝稻。 贺老大挑起两担银丝稻,让几岁大的小孩子都上车。南河村离县城较远,走路过去,小孩子吃不消。
    贺小花在人群的吵闹声中睁开眼睛,惊讶发现自己竟然又坐在葵筐里,摸摸小肚子,涨涨的,记忆中隐约有杨燕儿早早喂过米糊。睡醒不饿的小花听见四周欢声笑语,兴趣来了,掂起脚尖,小脑袋探出葵筐,小手扶上筐边左右张望。
    小虎见小花探出头,凑上前说,“小花儿咱们去县城玩。”
    “哥儿真漂亮。”一只白嫩的小手从旁边伸过来,直接摸上贺小花额头。“颜色真好看。”
    “你要干什么?”小虎急忙拍掉那只不怀好意的手,“谁让你碰我家小花儿。”
    小虎旁边是梁秀的儿子梁起,两岁大的娃娃,梁家有自己的驴车,但梁起不愿意跟自己么么坐车上,怪无聊的,看着四周同龄小孩子多,吵着闹着要上李根生的驴车,还偏要坐到贺小虎身旁。
    贺小虎原本侧着身子,不搭理梁起,任由那小子吱吱啊啊地说话,就是不回答。可是刚刚那一会没留神,竟然让梁起占了小花便宜。贺小虎心里恨啊,难怪么么再三叮嘱不能跟梁家的小子玩,果然不是好小子。
    “这就是你家小花,长得不错,就是没我好看。”说话的是沈么么家的哥儿杨丽,杨丽四岁,说话比两岁多大的梁起流利多。
    “小花,这是丽哥儿,以后你们俩一起玩。”这次小虎是完全背对梁起。
    梁起鼓起小嘴,不满意盯着贺小虎后脑勺,生闷气。在家里谁不依自己,出来玩儿,那些陪伴的小子也听听话话,就这个见面少的贺小虎敢不理自己,不和自己玩,现在还敢打自己。摸摸被拍红的小手,梁起心里更不满意了。
    梁秀不放心梁起,一路上远远看着,看见探出小脑袋的贺小花生得标致,又见梁起摸了小花额上福印,心头急跳,不由得多打量小花几眼,看见小花额上醒目的福印,梁秀交握的双手紧了紧,眼睛有意无意扫过跟在驴车后的贺老大和杨燕儿。
    沈丽头上梳两个小包包,白皙小脸上,额上紫色的福印尤其抢眼,“小花儿是红色的,真好的,”说着,摸摸自己的福印,“还是我的紫色好看。”
    原来是朵小水仙花,贺小花心里想着,又好奇看看沈丽头上的福印,原来自己额头上的是红色,想起从前过年时,贴在墙上的年娃娃,额头上点的大红朱砂。贺小花被打击了,伸出小手使劲擦,不能留,不能要。
    9
    9、第9章 ...
    一行人走了大约一个时辰,路上不断碰上别的村子赶集日的村民,渐渐汇集成长长的人流。贾杏儿和杨大石也在白河村赶集人群中,贾杏儿眼尖,一眼看见坐驴车上的贺小虎,拉上杨大石挤过来。
    “小虎子,和阿爹,阿么出来赶集啊?”
    “伯么么。”小虎看见贾杏儿往自己这边挤,连忙挥舞小手,生怕贾杏儿看不见。
    贾杏儿挤到车前,把手上的挽篮递给小虎,“小虎子,帮伯么么拿着,伯么么要抱抱小花儿。”
    小虎清脆应一声,一手接过挽篮,一手把葵框里的贺小花送出去。
    贾杏儿接过来,往上掂掂,“小花儿沉实了,上回见你的时候,还是小小的一个小包子,现在长高长胖了。”
    “小花儿可嘴馋了,大白天能吃一大碗米糊,午饭有一碗,晚饭还有鸡蛋羹。”
    “傻小虎,小花这时候吃多点,身体才长结实。小花儿喜欢吃鸡蛋吗?伯么么回头送几个去你家。”
    贺小花乖乖拉开嘴角,甜甜一笑,“白莫莫。”
    “哎呦,小花儿会喊人了。再叫一声听听。”贾杏儿乐开花,又逗弄小花儿多说一次。
    “白莫莫。”
    “伯么么。小花儿老教不听。”小虎在一旁矫正,外带抱怨小花儿口齿不清。
    “小花儿真聪明。”贾杏儿不介意小花说不清楚,亲了亲小花额头,“我要是有一个像小花的哥儿,该多好啊。”
    杨大石也凑过来,“小花,喊大伯。”
    “带白。”
    “是大伯。”小虎要拉小花耳朵,好让他记牢。
    这一幕好巧又被杨燕儿看见,伸手就往小虎脑袋一敲,“又欺负你弟弟。”
    “嫂么么,小花挺重的,还是我抱吧。”说着,想要接回贺小花。
    贾杏儿身子一转,“那可不行。老长时间没见小花儿,得好好亲热亲热。”说着,又逗弄咬字不清的小花说话。
    贺老大和杨大石打声招呼,两人走在一起,说些下田的事。
    又走了小半时辰,县城的城门终于出现,众人加快脚步,不用片刻通过城门。贾杏儿把贺小花送回杨燕儿,末了,摸摸小花脸蛋,“到夏天,小花就来伯么么家里住几天,伯么么家的大河哥带小花去河边捞鱼玩。”
    杨燕一听,看看左右,才发现大河没跟着出来,“嫂么么,你让大河一人留家里啊。”
    “恩恩,小子皮得很,让他留家里,太么么在家里看着。”
    两家人就此分开,贺老大和同村人约了集合时间,也和几个要卖银丝稻的村民赶驴车,来到聚德米庄。
    贺小花被杨燕儿抱在怀里,小柱拉着小虎。杨燕儿可不敢把小花放葵筐,城里的拍花子多,之前有么么把哥儿放在背后的葵筐里,孩子被抱走都不察觉。
    聚德米庄的掌柜是四十多的干瘦男子,眼神浑浊,看见李根生一众村民,眼皮子掀掀,一副爱理不理。旁边有个三十出头的壮实汉子,指挥店铺伙计把驴车上的银丝稻卸下来。先捧起一把上面的稻子仔细看了,又把手直直伸到最下面,捞出一把,仔细观察。
    围在米庄外面的村民都凝住一口气,杨燕儿抱贺小花的手不由自主大力了点。小花哼哼两声,杨燕儿察觉,忙松了力气。
    壮实汉子点点头,向掌柜低声说了什么。掌柜摆摆手,“三石得一两。卖得搬进来。”那破嗓子就像有人刮铁锅般难听。
    “按照规矩,早卖的稻子都能多得些钱,怎么还和过半月的价钱一样。”有村民小声说着。说话的人叫牛力,家里就自己和一个5岁大的孩子。牛力的孩子牛田拽着阿爹的衣角,眼睛看着小柱和小虎拉着的小手,满满的羡慕。
    “不卖?成,拉走。”掌柜拍拍衣服,转身往里走。
    老人木富上前作揖,“掌柜的,乡下来的人不懂事,你别跟他一般见识。消消气。”
    掌柜哼一声,鼻孔朝天,“到底卖不卖。一句话,我事儿多,没空闲时间和你们扯皮。”
    “这,”木富脸有难色,回头看看一众村民和老人李根生,“掌柜的,这稻子真不能再加一点。我们起早贪黑的赶,把稻子赶紧送过来,掌柜的见谅,我们真的不容易啊。”
    掌柜扯扯嘴角,这次连话都没有直接往里走。木富急了,追上去要拉掌柜的袖子,“掌柜的,掌柜的。”

章节目录

竹林深处是我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柳凤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柳凤如并收藏竹林深处是我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