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掌柜叹了口气,没再说话。心里却转悠着,贺小哥儿喜欢做菜,做得一手好菜。只要引诱他喜欢吃,又在他耳边游说两句,说不准真能找到方法。
    老掌柜的心思按下不提。贺小花吃过点心,开始摆弄那颗盆栽番茄,摘了几颗下来,洗干净,切块,打了两只鸡蛋,添油起锅,先把番茄放进去,加少量的水,等番茄变软,加入打好的鸡蛋,烧好的锅不一会儿就把鸡蛋烫熟了,滋啦滋啦,油星不停外冒。
    “好香啊,这是什么果子啊,怎么长在盆子上啊?”石春好奇摸摸那盆番茄。
    “好吃的东西。”加了糖,盐,番茄炒蛋就可以上碟。小花和石春两人,一人一筷子,吃得津津有味。石春开始不敢吃,但见小花大口大口吃得香,忍不住夹了一筷子,当下更忍不住,一筷子一筷子下去,一碟番茄炒蛋,不过片刻功夫,已经见底了。
    “好吃。”石春眼睛瞄瞄番茄,“贺小哥儿,要不晚饭我来做这个,嗯,炒鸡蛋。”
    贺小花摸摸番茄树上剩下的十来粒果子,“就只有一棵了,吃完了就没了。”
    “啊?”石春一听,立即苦了脸。
    “也不是不能种植,”
    有机会?石春眼睛冒光。
    “就是挺有难度的。”
    石春肩膀一塌。贺小哥儿是存心欺负人的,说话哪有一截一截说的。
    放到从前,番茄就是最普通的食材,几块钱就能买到。但是现在,别说种植,单单育芽一步,已经很困难。
    贺小花只记得培育幼芽需要恒定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但现在哪里有温度计测量温度呢?想了又想,唯有用老方法,用不同的盆子,盛温度不一样的热水,每盆热水放上几粒种子,然后不停往里添加热水,看看哪一盆发芽,哪一盆的温度就是合适的。
    很老很土的方法,但小花乐得天天蹲在厨房守着几个水盆。穆晟和贺老大以为小花玩累了,待在家里不出门,也没多留心。一个继续忙新酒楼开张的事,一个忙着给夫郎,孩子带点礼物回去。
    第75章
    浸泡后膨胀的种子放到湿润的泥土中,十天后,两颗幼芽顶土而出。贺小花和石春围着花盆里冒出两片小绿叶的幼芽啧啧称奇。
    “十多粒种子就只有两颗出芽。贺小哥儿,这得等多久才能吃?”
    “可能,大概一年左右吧。”说到这个,贺小花心里没底。从前番茄吃得多,种植番茄还是第一次。能够出芽,已经是喜出望外了。
    石春叹一口气,把两花盆挪到墙角根,“幸好还有一盆成熟的。贺小哥儿,另外一包种子要怎么处理啊?”
    百香果生长在热带,就以小花现在身处的位置来看,南河村肯定不合适,庆州冬季不下雪,或者可以存活。
    晚饭后,贺小花拿了两个布包交给穆晟,仔细说了番茄第一次育芽的情况,又托穆晟在附近找一块地方,把百香果的种子撒下去,看看能不能成活。
    穆晟这才发现这些天,小花在院子里倒腾的东西,“庆州附近的田庄多数集中在元吉,小兴两个地方。我让人在小兴置三十亩地,请两个熟悉田事的农户,看看能不能种出来。”
    小花连连点头,又指指百香果,“这个不用种在田里,如果有山地或者坡地,直接把种子撒下去就好了。”
    穆晟点头应下。
    贺家父子在庆州港逗留了差不多一个月,随穆晟一回南河村。家中杨燕儿,杨丽早等在院门,贺小四像小炮弹一般飞扑入小花怀里。
    “坏蛋三哥,出门玩不带小四。”
    “小四有没想三哥。”小花摸摸小四脑袋,小家伙一个月没见,身体又沉实了好多。
    “不想不想不想。”小四嘟了嘴,小脸在小花衣服上蹭啊蹭啊,小手拽紧小花衣服,死活不放手。
    一家人热热闹闹进了家门,吃过晚饭,小花给小四说庆州看见的洋人,吃的红烧庆州鱼,还有红色的果子,味道酸酸甜甜,好吃极了。小四听得突出来,拽紧小花的衣袖,闹着要带他去玩。
    杨燕儿点点小四脑袋,“光顾着玩,你三哥在你那么大的时候,已经懂得帮家里干活了。”说着,杨燕儿把小四的调皮事一件一件挑出来,先是偷偷摸上竹山玩,又是跟了村里的小子追鸡赶鸭的,再是跑到干涸的南河河床玩,每天玩得一身泥回来。村里的小子开始嚷嚷贺家小四不是小哥儿,就是一个小子假装的,头上的额记是自己抹胭脂抹上去的。
    杨燕儿一桩桩事说出来,说到最后,自己都笑出来,“你们猜猜小四是怎么说的。他居然认下来来,说他就是一个小子,谁说他是小哥儿的。”
    一家人笑得前仰后翻的。小四把头埋在小花怀里,气鼓鼓地说,“哼,都在笑话我。三哥,我要去睡了,三哥陪我,三哥陪我。”蹬着小腿,冲小花撒娇。
    “好好,去睡去睡,今晚去闹你三哥好了。”杨燕儿出了堂屋,给小四打盆热水洗脸。转身回来,看见小四瞪着眼睛看向门口。杨燕儿一看,原来小花送穆晟出门。
    “别看,三哥脸皮薄。”杨燕儿揪了小四往后院去。小四满脸不乐意。
    冬季过去就是热闹的大年,大年节后,穆贺两家办了订亲宴,小花算是穆家人了。贺家相熟的邻里纷纷上门道贺,甚少在人前露脸的蒋夫郎,也出面招待客人。
    贺小虎在年节前一天匆匆赶回来,大年初六就回去了。小花订亲前一天再赶回来,送了一支玉簪子给小花挽头发,摸摸小花脑袋,“小花终于长大了。”
    贺小花觉得二哥似乎不同了,哪里不一样了,小花说不清楚,但在府城求学六个月,已经清晰地在小虎身上印下痕迹。调皮急躁,活泼机灵的小虎渐渐模糊了身影,唯一不变的是小虎眼里对小花的关心。
    进入夏天,穆晟来邀小花到庆州港小住。贺小花满口答应了,但杨燕儿知道,却不乐意。说是订了亲,但毕竟没成亲啊,孤男男的,况且穆晟又是一个十九岁的小子了,路上难免要出点什么事。要真出事了,最多就是把成亲的日子提前一点,但是万一小花有了,那可不是说笑的。
    杨燕儿支支吾吾把意思说了,小花羞红了脸,穆晟脸不改色,眼神却四处乱飘。
    贺小四不懂什么意思,只知道三哥又要出门,这次就他和穆东家出去,连阿爹都不带。小四也不乐意,扯住小花衣角不放手,眼巴巴地看向小花,“三哥带上我,三哥带上我。小四乖乖听三哥的话。”
    贺小花也有些犹豫。杨丽已经七个多月了,估算在秋初孩子就要出生。如果自己不在家,杨燕儿就得照顾杨丽,还要操持家务,更不要说看顾小四。
    但庆州那边,有去年种下的番茄树,还有不知有没发芽抽条的百香果。
    小花忍不住向穆晟求救。穆晟笑着对小四说,“小四儿,想不想到庆州看洋人?”
    “想。”小四答得干脆利落。
    “好,咱们一起到庆州看洋人。么么放心,路上有小三照顾小四,锦绣船队的人和咱们同行,路上可保安全。”
    穆晟话里的意思是,有小四留在小三身边,自己不会对小三做什么。听话听音,杨燕儿想想,家里没了小四调皮捣蛋,自己就照顾杨丽一个,而且七个月身子的人,除了胃口大一点,平常也没什么需要特别留意的。便点点头,答应了穆晟的请求。
    选了一个天清气朗的日子,穆晟,贺小花带上贺小四启程前往庆州港。秋日里,杨丽生了一个小哥儿。虽然是头胎孩子,生产的过程意外顺利,不过一晚功夫就把孩子生下来了。贺小花和小四还在庆州没回来,当上阿爹的小柱写了信让三人赶紧回来看看孩子。
    日子像流水一般,踱着悠闲的步子慢悠悠往前走。小花和小四每年夏冬两季在庆州那边逗留,春秋两季在南河村。
    小花种下的番茄树最终只活了一颗,在第二年秋天结出一树的果子,小花用番茄做了各式菜肴,邀请穆晟和掌柜们品尝。大家赞不绝口,穆晟为番茄定名为吉祥果。
    小兴田地种下的番茄直到第三年才结果。穆晟趁机推出新菜式,以吉祥果为原料的菜肴首先在洋人中走红。吉祥果产量不稳定,每年秋天送到酒楼的数量不多,更别提送到别的铺子里出售。物以稀为贵。每到了秋天,来港的商人纷纷涌进穆家酒楼品尝这道难得的吉祥果。不出一月就销售一空。
    百香果种在庆州城外一座小山山脚,一连三年,仅仅抽条长树,结出的果子是酸涩难吃。小花唯有交待看果树的人,仔细看着,施肥,捉虫不能断了。
    三年时间,梁起没在小花面前出现过,那个黄昏中挺拔的身影渐渐褪去了颜色。
    贺小虎在府学苦读三年,一举考中二榜举人,被选录入勤习院。勤习院为当朝天子选拨主薄,县丞等八品以下官员的地方。勤习院内不再苦读各类经书,以学习处理日常公务为主,一旦通过勤习院考试,即可被指派前往各地任职,为寒门学子另辟一条道路。
    有钱有时间的学子可以接着往上考,经殿试成进士,选拨入翰林院,成天子门生,而寒门学子放弃殿试的机会,进入勤习院学习公务,学成后直接外放任官。当然从勤习院离开的学生,最高只能升迁到府城知府正四品,而经由殿试的学子却无此限制。
    一年后,十八岁的小虎离开勤习院,被指派到安华任县丞,正八品。安华距离北大营仅一天路程。
    同年秋天,北方胡族纵容族人在边境沿线烧杀抢夺。入冬,胡族挥军南下,抢占北兴,丰顺两城,矛头直指安华。北大营俊威将军奉命留守北大营,副将胡天率军镇守安华。
    战事消息从北方传到南河村。当消息传到南河村,朝廷已经封锁了南方通往北方的陆上道路。贺老大回家把消息一说,杨燕儿当即慌了手脚,贺小虎夏天到安华上任,不过半年时间,竟然发生战事。战争期间,普通百姓能逃离家园,但身为县丞的贺小虎却不能逃。逃了便是死罪。
    留是死,逃是死。
    杨燕儿每天在院子里设了香案,早午晚焚香,祈求大神保佑,胡族快点离开安华。
    南河村里慌了手脚的还有梁家。梁起随同俊威将军在北大营效力。梁秀也不知儿子是派到安华,还是被留在北大营。留在北大营,有俊威将军在,梁起性命暂时无碍。要是被派到安华……现在北方的确切消息传不过来,南边的人走不过去。县城里的小道消息一天一个样。昨天说安华被胡族攻破了,今天说安华被屠城了,有人说俊威将军去了安华,杀退了胡族,又有人说俊威将军被胡族斩杀。林林总总,听得人心惶惶。
    梁秀每天站在村口等着送消息来的人,听到好的消息就立即跪下磕谢神恩,听到不好的,就流着眼泪看向北方,“我的儿才十六,大神啊,我的儿今年才十六。”
    南河村村人纷纷叹息。好不容易盼出了两个有出息的小子,却遇上这种厄运,感叹世事难料,人生更是难测。
    杨燕儿知道后,除了早午晚焚香祈祷,也和梁秀一起每天站在村口等消息。两个么么互相搀扶着守在村口,一个儿子在安华,生死未知,一个儿子位置未知,生死未明。杨燕儿和梁秀相对凄凉垂泪,多年前结下的恩怨竟然在这一刻得到化解。

章节目录

竹林深处是我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柳凤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柳凤如并收藏竹林深处是我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