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
    李儒连忙指使身侧的宫中禁卫。
    “将吕煜给我抓起来!”
    “抓起来?”
    在吕煜身前,马上蹿出一个枯瘦的老者。
    这老者一身劲甲,眼眶通红,脸上隐约是有泪痕的。
    但是他现在脸上却满是笑脸。
    其中更多的是畅快之色。
    “李儒?方才你可是说过吕煜无罪的?如何?现在又想要通过何种借口来关押吕煜?”
    这小子居然没死...
    朱儁一惊一乍的,心脏都有些受不了了。
    但...
    没死是最好的。
    朱儁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吕煜能够逃过一劫。
    甚至是直接骗过李儒。
    但...
    能活下来,就是本事,过程他也不想了解,他现在只知道结果。
    结果是...
    吕煜现在好生生的站在他面前。
    甚至还有闲情逸致来挖苦李儒。
    “方才...方才...”
    方才我为什么要说出那样的话来?
    李儒恨不得是给自己的嘴巴来几个巴掌。
    现在说了吕煜无罪,又能通过什么办法将吕煜控制在手中?
    有了!
    李儒眼睛一亮,他整理仪表,咳嗽两声,说道:“方才我只是口头上说一说而已,若是吕煜身死,其中的罪责自然是不用追究了,但是现在吕公明还活着,事情就不一样了,口头上说的话,可没有被记载在文书上去。”
    李儒是打算要来耍无赖了。
    但是...
    耍无赖,他耍的过朱儁?
    要论起脸皮厚来,十个李儒都不如一个朱儁。
    “李儒,莫非这朝中大半数的诸公听到的话,也不作数?莫非你李儒嘴里说的话,全都是废话?若若是言而无信,如何立于世间?”
    说到最后,朱儁也是直接摊牌了。
    “你若是想要对吕煜下手,先从我身上踏过去!”
    郑泰听到朱儁表态,也在后面说到:“不错,李儒,你现在若是还敢对吕煜下手,便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加上我一个。”
    王允也站出来了。
    有王允郑泰朱儁三个人领头,诸公也纷纷应和。
    “加上老夫一个。”
    “加上老朽。”
    “算我一个!”
    袁隗见到局势如此发展,也只得表态。
    “李儒,事已至此,今日的事情便就此放下了,你若是想要对付吕煜,便换明日过来。”
    他说的话很直白。
    同时也表明了他的态度。
    现在你要对付吕煜...
    他是不答应,但是今日之后,你要怎样对付吕公明,都跟他无关。
    朱儁,袁隗,郑泰...
    李儒现在很想将吕煜抓起来。
    因为他知道,现在是最好抓住吕煜的时候。
    之后? 他便很难有机会看到吕煜了。
    但是...
    现在是最好抓的。
    但同样是也是最难抓的。
    面前的诸公? 即便是董卓来了,也不敢一个人面对所有? 与所有人为敌。
    况乎他李儒?
    他李儒? 不过是董卓的代言人而已。
    他紧咬嘴唇,但也不得不看着朱儁拉着吕煜的手? 一起上了钱塘侯的车辇。
    诸公纷纷坐上自家的车辇,朝着朱雀大道? 顿时消失在李儒的视线范围之内了。
    事情发展到现在? 该如何是好?
    刺杀?
    现在派人刺杀?
    但是马车上现在还有钱塘侯朱儁。
    或许将钱塘侯一起杀了,是一件好事。
    但要杀钱塘侯,得与董公先行知会一声。
    唉~
    李儒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现在的他,感到了一股挫败的感觉。
    之前的豪气? 也是散的七七八八了。
    吕公明....
    他几乎是咬着牙说的这三个字。
    他发誓...
    他不会放过吕公明的!
    .....
    而另外一边? 吕煜已经是坐上朱儁的马车了。
    “你这小子...是怎么从雒阳狱中出来的?”
    “这个说来话长。”
    王生看着朱儁一脸担忧的模样,心中也是有一股暖流流过。
    “先前我便有预料过此事发生,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便已经有控制狱吏的手段了,不想濮阳公他们还找了司马家援手? 如此我在雒阳狱,便更加得心应手? 那狱吏是想要救我性命,想要我离开洛阳? 但是我心中早有想法,若是我现在离开洛阳? 恐怕是会被董卓通缉的? 如此一来? 与我入洛求官的初衷便相违背了。”
    缓了一口气,吕煜再说道:“现在唯一的破局之道便是为我脱罪,让李儒没有借口将我下狱,如此,有今日的声望在,求官之事,必然是水到渠成。”
    朱儁在一边听着吕煜的话,头不住的点着。
    “看来你心中是有计较的,非常好。”
    对于吕煜,朱儁还是非常放心的。
    不过...
    他想了一下,眉头还是紧紧的皱起来了。
    “虽然你今日这一劫,有我的护卫,尚且混得过去,但是之后....你须知晓,董卓在洛阳的势力如何?李儒现在是恨你入骨的。”
    吕煜知晓朱儁是有话要说。
    “朱公请说。”
    “还叫朱公?”
    这...
    吕煜心中迷糊了一阵,但是很快便反应过来了。
    他当即起身,对着朱儁行了师徒大礼。
    “弟子谢过师傅。”
    与聪明人说话,总是那么畅快。
    换做是痴傻一点的,恐怕听了他上面那句话,都不知道他话中的意思。
    但他这个徒弟聪明是聪明...
    惹事能力也是顶天的。
    即便是他朱儁如此身份地位,对他惹出来的事情,都觉得非常棘手。
    就像今日的事情。
    他可是花费了自己的关系网,像是汝南袁氏的大恩。
    换在平时,这可是千金难换的。
    现在就扔在这小子头上了。
    痛惜不痛惜。
    当然是不痛惜了。
    对于朱儁现在的地位来说。
    寻常的权势,他早就是看不上眼了。
    汝南袁氏能够给他的,他早就是得到了。
    “你这几日待在我府上,不要出去了,过些日子,便离洛。”
    洛阳现在是是非之地,更别说现在的吕煜还招惹了李儒与董卓。
    即便是在他府邸之上,都可能混入刺客。
    稍不小心,便是性命不保。
    多待在洛阳一刻,便是有多一分的危险。
    “离洛之事确实是需要准备了,但是离洛,煜也不会空手而归的。”
    他来雒阳。
    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官。
    现在这个目的还没有达成。
    其次便是求才。
    前面的荀彧,有承诺在先,他再去颍川,恐怕荀彧也会来投。
    这求才的目的也就达到一半了。
    之所以说达到了一半,那是因为吕煜要的不仅仅是荀彧。
    像是荀攸,像是郝昭,像是郑及,像是还没有见过面的张辽,都是吕煜的目标。
    “求官之事,自然会谋划,你现如今有大名,况且司空长史与议郎郑泰,都是自己人,便是尚书令,王允那老小子,也会帮你的。”
    得官看的就是你的名声。
    而现在,王生有的,也就是名声了。
    就在说话的这段时间,钱塘侯府便也到了。
    吕煜与朱儁从马车中下来,很快便进入府邸之中。
    钱塘侯府,果然是很简单。
    府宅简单。不大不小的府邸里面,却是有一处占地接近府邸一半的校场。
    在校场上,白饭着各式各样的兵器。
    府邸整体的装饰,也是非常简洁干练的。
    进入其中,朱儁先是让后厨准备些酒肉,与吕煜痛饮了一顿。
    之后也不再多留了。
    主要不是他不想说话,一是顾及到吕煜在雒阳狱中肯定是吃了苦的,现在回来,最好还是要休息一下。
    另外一个原因。
    他年纪到了,今日为吕煜来回奔波,身体都要受不了了。
    尤其是这一天来的一惊一乍,便更是如此了。
    作别朱儁,吕煜很快便到客房了。
    他这一天,是真的倦了。
    这一觉,便睡到了日晒三竿。
    起身穿戴整齐,还没吃午饭,眼前便出现了一个少年郎。
    锦衣少年郎。
    不是杨修,又是何人?
    “德祖?”
    “吕师。”
    杨修见到吕煜,眼中满是小星星。
    那是崇拜的眼神。
    “我便知晓吕师足智多谋,李儒虽然聪明,但绝对不是吕师的对手。”
    他昨夜在蔡府,等到蔡邕回来之后,也是将事情了解的清清楚楚。
    而对事情了解得越清楚,他心中便也越敬佩吕煜。
    吕师...
    果然是吾辈楷模!
    “侥幸而已。”
    对于杨修,吕煜一开始是好奇的。
    到现在,则是爱搭不理。
    至于原因...
    或许有很多。
    毕竟后面的杨修是如何死的,吕煜是做过一些研究的。
    三国演义中,导致杨修死亡的“鸡肋”事: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门太阔”事: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一盒酥”事: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梦中杀人”事:操闻而愈恶之。
    “吴质反计”事: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杨修助曹植”事: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综合一下,曹操杀杨修,无非三点:忌才,犯忌,参与党争。
    “忌才”就是曹操心眼小,嫉妒杨修的智商高于自己。
    ”犯忌“就是曹操的秘密(梦中杀人),让杨修拆穿了。
    “参与党争”自然就是曹丕、曹植的事。
    这三种事,让曹操对杨修喜欢不起来。
    然而事实上,曹操肯定不会嫉妒杨修的才能了(忌才)。
    曹操都是丞相了,杨修这个主簿,也就是领导的贴身秘书。
    虽然在现实中,曹操和杨修的老爹杨彪关系不好,会不会因此不喜欢杨修?
    其实不然。
    曹操整杨彪的事是建安二年事(197年),杨修当曹操的丞相主簿的时间不能确定,时间上限起码也是建安十三年(208年)。
    所以说,此一时,彼一一时。
    建安十一年(206年),杨彪为了避祸不招惹曹操,主动申请退休,曹操聪明人,哪不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啊!
    所以曹操提拔杨修为主簿,正是好意。
    至于曹操杀杨修,那又是后话。
    据说杨修死后,曹操见到杨彪,问杨彪:“杨公为何如此消瘦?”
    杨彪回答:“愧无日碍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大意就是因为儿子之死吧,曹操闻言,为之改容。
    杨修在犯忌和参与党争则是真的有。
    犯忌的故事,史书上,鸡肋事是有的,但是曹操并未因此生气,倒是杨修耍小聪明的事让曹操非常不高兴。
    范书《杨修传》:(杨)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修。
    杨修在工作时间不请假偷偷出行,并猜测曹操会询问的政令问题,然后提前做出解答,这种小聪明用到工作上来,是没有人会喜欢的。
    杨修又参与丕植党争,这就不细说了,与演义故事大部分相同。
    杨修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他死后,曹操的寿命也只剩一百多日了。
    按照《武帝纪》的记载,本年秋,曹操身在长安。
    冬十月才去的雒阳。
    杨修的死因罗列一下:
    范书《杨修传》:且(杨修)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
    李贤注引《续汉书》:人有白(杨)修与临淄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曹)彰。太祖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时年四十五矣。
    陈志《曹植传》: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曹)植益内不自安。
    裴注引《典略》:至(建安)二十四年秋,公以(杨)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临死,谓故人日:“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为坐曹植也。
    如此种种,无非就是曹操考虑自己死后会发生“终始之变”,才趁机除掉杨修得。
    其实,“不植党争”早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就已经尘埃落定(曹丕立为魏太子)。
    至于曹植在“不植党争”里做了些什么,从《续汉书》的内容看,曹植闯司马门事(217年事),
    杨修就是共犯。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公车令被处死,杨修这个共犯当时未被处死,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两年后,杨修被判死刑。
    《典略》说杨修罪名之一是“交关诸侯”,就应该是和曹植关系太好的缘故。
    说了这么多。
    杨修这个人,才能是有的。
    但不是政治上的大才,也不是军事上的大才。
    况且,弘农杨氏势大,杨彪也不会放人。
    招惹杨修,对吕煜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因为杨修的小聪明,让部下失调。
    这些原因加起来,也是说明了吕煜为什么对杨修敬而远之。

章节目录

汉末纵横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雨落未敢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雨落未敢愁并收藏汉末纵横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