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出动意味着战争离得已经不远了。
    满清的皇帝御驾亲征规矩比大明的皇帝也少不了多少,金州军还有时间准备。
    不过清军前锋阿济格察觉到金州军的动向,果断的将大军前移,目前已经到达南关不远处,开始大规模的建造营寨,为后续大军提供驻地,并对南关进行明目张胆的探查。
    阿济格亲自来到了南关三里外的一个小山岗上,举起手中的单筒望远镜,仔细的查看南关的情况。
    金州军的探骑与清军交战多时,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装备被清军缴获,阿济格手里的望远镜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金州军有明确的命令,一旦面临危险首先毁灭望远镜。但是规定是死的,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意外,总会有少量的望远镜落入到清军的手里。
    对于常年以打仗为生的满人来说,望远镜的军事用途他们早就知晓了,并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获得过几支。
    原本皇太极准备复制一批,但是因为没有掌握烧制玻璃的技术,只能用高纯度的天然水晶去一点点的磨,生产成本异常昂贵,效率极端低下。
    而且对于凹镜与凸镜的配对技术满清并不清楚,更是造成生产出来的望远镜放大倍数和清晰度比金州军生产的差远了,非常鸡肋。
    阿济格虽然贵为满清的王爷,依然没有分配到望远镜,这次仗着做前锋的机会,终于从战利品里获得了一支,简直如获至宝,没事就喜欢拿出来瞅瞅。
    看着望远镜里的景象,阿济格也不得不佩服金州军在奇淫技巧上确实有一套,总是能造出非常实用的好东西。
    虽然满清与金州军一直处于交战状态,双方也没有贸易往来,但是满清高层却在大量使用金州军出产的物品。比如肥皂、镜子、羊毛布、玻璃制品、新式油灯、香料等,甚至连金州军的金银币在满清也非常受欢迎。
    经过几次入关抢劫,那些满清贵族们别的不多,钱是不老少的。辛苦了大半辈子,总要享受一下不是。
    在这点上连皇太极也不能做太多干涉,毕竟他们用的是自己的钱。何况皇太极的皇宫里金州军的东西同样不少,更加没有资格去说别人。
    既然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这个世界只要有足够的利润,总会有人想办法将金州军的商品运到满清去,无非是多倒几次手,增加一些成本罢了。
    所谓上行下效,有满清的那些贵人们带头,普通的满人也以使用金州军的物品为荣。即使囊中羞涩,不能购买太多,能够拥有一件也是不错的。
    就这样,满清从大明抢走的财富通过这种方式慢慢的流向了金州军,完成了财富的转移。
    阿济格身边的清军将领们满脸羡慕的看着他用望远镜观看金州军的动向,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可惜望远镜缴获得太少,即使有也轮不到他们用,爱新觉罗家族都不够分呢。
    “咦,那是什么?”一个清军的将领指着南关那边缓缓上升的一个黑点,惊奇的说道。
    阿济格放下望远镜,很快就找到了那个黑点,马上重新拿起望远镜对准了那个往天上窜的黑点。
    只见在望远镜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一个不知道用什么做的巨大圆球在向天上飞,下面似乎还有一个篮筐一样的东西,看得阿济格眼睛都瞪圆了。
    阿济格不知道他有幸看到了热气球第一次应用到了军事实践中。
    在后世,热气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并没有太大的科技含量。但是在如今,热气球绝对算得上是黑科技,超越了整个时代。
    在战争中,拥有一个制高点是非常有优势的,起码可以观察到敌军的动向,己方再做出相应的部署,胜算大增。
    站得高看得远,在没有天然的制高点时,鲁若麟就想到人为的制造出一个高点来。
    这个想法在其他人看来是天方夜谭,但是在鲁若麟看来是非常可行的。而在所有的未来技术中,热气球是如今最容易实现的。所以鲁若麟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工匠协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让他们去实施完成。
    其实热气球的原理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孔明灯。只是因为需要载人,所以对工艺的要求大大提高,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热气球的制作材料是关键,既要防止漏气,还要有一定的防火功能,还不能太重,并且要结实,着实难倒了工匠协会的一帮人。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工匠协会终于拿出了可以实用的热气球。
    球体使用了双层质量上佳的丝绸,并在内外刷了一层鱼胶,增加它的气密性。为了增强球体的强度,上面又缝制了一道道的褶皱。
    为热气球提供热气的是一台特别制造的炉子,使用的燃料是燃烧值比较高的油脂,通过喷口为球体提供持续不断的热气。
    巨大的球体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可携带近四百斤的负重上天,足以吊起一百多斤的吊篮,外加几十斤重的炉子、几十斤燃料,以及一个士兵。
    在试验成功后,鲁若麟马上下令将热气球运到了南关,开始投入实战。
    当鲁若麟说要送人上天时,洪承畴等人嗤之以鼻,是绝对不相信的。
    对于这帮土老帽,说再多也没用,直接展示出来打他们的脸是最好的办法。
    以这年头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热气球绝对是高科技,无论是制造成本还是使用成本都非常高昂,为此工匠协会专门派了一组技术人员操作,宝贝得很。
    作为工匠协会的老大,万金山绝对不会放过这样露脸的机会,亲自在现场指挥。
    洪承畴看着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疑惑的问道:“就凭这些东西你们就想把人送上天?”显然他更加不信了。
    以洪承畴的思维,他还以为金州军会造一双大翅膀之类的东西,像鸟儿一样试着飞起来,绝对不是眼前的一堆布。
    吴三桂他们也在一旁瞧热闹,对着忙碌的工匠们指指点点,显然准备看笑话。
    得到鲁若麟的暗示后,万金山开口解释道:“大人您应该知道孔明灯吧?”
    洪承畴点点头,那东西他小时候还玩过,上元节的时候也经常能见到百姓放孔明灯祈福。只是这孔明灯与送人上天又有什么关系?洪承畴表示不解。
    “其实我们做的东西就是一个大号的孔明灯,既然孔明灯可以把灯和蜡烛带上天,那么放大之后是不是也可以把人也带上天呢?”万金山一个反问就将洪承畴定住了。

章节目录

明末之兴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猪哥老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猪哥老腰并收藏明末之兴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