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毅这段时间读了很多的书,甚至连四书之中的《孟子》都快能够倒背如流了。
    但是,孟子这本书之中也没有记载孟子小时候到底居住在什么地方。
    此外苏毅还读了另外几本与孟子有关的书籍。
    分别为:
    《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
    据说这四篇也是孟子所著。
    只是这上面也没有记载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到底在哪儿。
    “孟母三迁的故事谁不知晓?可若问孟子住在哪儿?这谁知道?府试第一卷第一题就出的这么刁钻,真是没有天理了!”。
    苏毅心里都不由沉思起来。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
    苏毅的脑海之中浮现出来了几本书籍的内容。
    《邹县志》,《孟母三迁图》等等内容。
    这些书籍,都与孟子有关系。
    苏毅心中不由微微一动。
    这些书籍这个世界可没有,是前世才有的书籍。
    这些书籍也都是圣王坠之中的书籍,只是圣王坠内部的书籍浩瀚如烟海一般。
    自己现在所读的书籍依然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
    各种各样的信息出现在脑海之中,都是几本书籍之中记载的内容。
    这让苏毅有些惊讶。
    为什么自己在思考孟子住在哪儿的时候,脑海之中会浮现出来与孟子有关系的内容呢。
    与圣王坠有关系?
    圣王坠真是神奇啊。
    但仔细想想,圣王坠甚至可以让他魂穿天运大陆,做到这种事情有什么奇怪的呢?
    苏毅仔细品读了这些内容。
    可就算《邹县志》这几本书籍之中也没有具体记载孟子小时候住在什么地方。
    但这不妨碍苏毅通过自己了解到的所有内容,做一番推测。
    首先,孟子自小丧父。
    母亲含辛茹苦的将他拉扯大。
    最开始的时候,他与母亲居住在墓地附近。
    而《邹县志》之中有详细记载孟子父母墓地所在的位置,这个地方在马鞍山脚下。
    在搬迁之前,孟子的父亲铁定就埋葬在住处附近。
    后来孟子母亲去世,与父亲合葬在一起。
    苏毅微微沉吟道,“所以,孟子最开始居住的地方应该是马鞍山附近!”。
    苏毅提笔写下了马鞍山周边。
    由于马鞍山附近乃是墓地集中地之一。
    这里经常有人下葬。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母看到之后,决定搬迁到别的地方。
    搬迁的这个地方便是集市。
    那么,集市在什么地方呢?
    《邹县志》上面介绍,当时一共有三个集市。
    分别是:邹县城西庙户营,邹县城中心集市,邹县城南庙户营。
    可是,这三个地方,孟母到底搬到了什么地方呢?
    苏毅觉得应该是邹县城西庙户营。
    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判断?
    苏毅是如此分析的。
    马鞍山位于当时邹县城北方。
    邹县城南庙户营在最南边,比较远,如果各种条件都差不多。
    那么搬迁的话,按照正常思维来讲,应该搬迁到比较近一些的地方才是最可能的选择。
    邹县城南庙户营距离比较遥远,应该是最有可能排除的。
    邹县城中心集市也被苏毅排除掉了。
    这是当时邹县城最繁华的地方,周围居住的都是邹县城之中有钱的人家。
    孟母当时是靠织布供孟子读书。
    家里有钱居住在高档住宅区吗?
    那么就只剩下邹县城西庙户营了。
    这个地方距离马鞍山不算远,由于位于城西,地理位置一般,生活开支等等方面也比较低一些,符合孟子的家庭条件。
    苏毅提笔写下了:邹县城西庙户营七个字。
    由于邹县城西庙户营乃是一处市集。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
    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那么这个时期,邹县城都有什么学堂呢?
    其实学堂还是挺多的,比如尼山书院,子思书院,邹县文院等等。
    而且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应该在子思书院旁边住下的吧?”。苏毅不由微微沉吟道。
    子思乃是孔子之孙。
    孟子之师。
    昔年。
    子思在邹县创办了子思书院。
    四书之中的《中庸》,便是子思在邹县子思书院之中写出来的。
    既然孟子拜子思为师,居住在子思书院旁边的概率是最高的。
    那么子思书院又在什么地方呢?
    邹县志上面记载:子思书院在邹城南门外东边。
    苏毅提笔写到:邹城南门外东临。
    做完第一题之后,苏毅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这题真是太难了。
    不仅仅需要了解那一段历史,还要做出各种推演。
    推演错误。
    这道题可就答错了。
    做完第一道题之后,苏毅稍微休息片刻,随即看向了第二道题。
    第二道题,乃是一道算术题。
    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这道题的意思是说:有垛厚五尺(旧制长度单位,1尺=10寸)的墙壁,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们几天可以相遇?相遇时各打进了多少?
    这题目其实也不算难。
    苏毅稍微长出了一口气。
    若是都如第一道题目那么困难,这府试也太难考了。
    苏毅很快便解出了第二道题。
    与县试一样,府试第一卷综合卷,一共三十道题。
    苏毅发现,第一道题是最难的。
    剩下的一些题目,虽然也不乏比较刁钻的题目,但是都远没有第一道题那么困难。
    这与县试综合卷的时候不太一样。
    县试综合卷,最后一道题,问韶的作者是谁?
    当时可是难倒了无数学子。
    花费了一个半时辰。
    苏毅做完了综合卷的三十道题。
    检查了一遍之后,发现没有任何问题,便等待着交卷。
    半个时辰之后,考试时间到了。
    苏毅交上了试卷,晚上简单吃了一些干粮。
    蒙头便睡。
    翌日辰时。
    第二科正式开始。
    第二科乃是诗赋卷。
    试卷发下来之后,苏毅填写好了各种信息,随即看向了诗赋卷的题目。
    “妖魔肆虐,蛮族凶残,我人族生活环境十分严峻,以此写一首边塞诗!”。
    看到诗赋卷的题目,苏毅便不由有些感慨。
    海圣果然不愧是主战派的人物,竟然在科举考试的时候,直接点出来了人族现在面临的危机,以及妖魔,蛮族对人族带来的重大威胁。
    要知道,现在不知道多少达官贵人,都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哪里理会人族外部所遇到的各种危机,反正哪怕乱的再厉害,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章节目录

儒神在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秋风揽明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秋风揽明月并收藏儒神在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