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起飘萍
    被叫到的张浩杰落落大方走到外殿,先朝四周学子行礼,然后拱手作辑后才开口说道:“学生张浩杰,见过尊长。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财富疏散给百姓,百姓就会聚在国君身边。”
    张浩杰果然没有让临浦书院大家失望,一段清晰无误的注解朗朗上口,并且吐字发音清楚,没有丝毫怯场。
    “好,很好。请这位童生回去就坐,下面我向大家讲解一遍,然后结合实际问题,我们再请双方书院生员进行辩论。”钱谦益先肯定张浩杰,再把东林书院的传统做法也讲出来,目的是让下面之人有个准备。
    东林党人在讲习之后,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等等。
    接着就是钱谦益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一段枯燥无味的《大学》硬是给他讲得妙趣横生,让人欲罢不能。怪不得这老小子能够以59岁高龄把23岁的柳如是给骗到手,并且在生活中琴瑟和鸣。果然有几把涮子啊,张浩明暗自想到。
    “耶呼,今矿监税使横行,今上又要增收商税,岂不是令天下黎明百姓无活路耶?与《大学》这段注释何其相似?试问诸君,此等情况吾等读圣贤书人应如何予以解决?”钱谦益在讲完《大学》轶事典故后,满脸悲愤之色朝在场学子问道。
    张浩明撇撇嘴默不作声,又是来这一套,历史证明东林党人也就这点难耐了。明明掌握大义名分,在乡野中也略有薄名。可惜没有一个心胸开广的人作为领袖,自诩为清流,但其已背离宗旨,热衷党争,与齐党,楚党,浙党,宣党斗法不止。并借京察等名义互为倾轧。
    把与东林党对立的齐、楚、浙党等派别,在天启年间,通通赶到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也给他们自己惹上杀身之祸,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在张浩明思考期间,一个颇为英俊的少年走入场中,行完礼后大声说道:“各位学长,小生海陵冒襄,今日就虞山先生所问抛砖引玉一番,请各位指点。”
    相比钱谦益,张浩明无疑对冒襄的兴趣更浓厚,眼睛立马亮起来,未来的明末四大公子啊!和董小宛的恋情那是一个荡气回肠轰轰烈烈,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一生和他的前辈唐伯虎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一样,个性风流倜傥,不拘小节,时有“东南秀影”和“人如好女”之名。
    只见他站在场中神采激扬,锋芒毕露,目光清澈,面如冠玉,嘴角略带绒毛,一身崭新的秀才服装服服帖帖,估计和张浩杰年龄相仿。
    “小生以为,我辈读书之人,要秉承顾山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内提高自己的德性修养,对外关心国事,志在社会民生。”冒襄先引用东林书院顾宪成山长的话语,抬眼看了一下众人,开口继续说道。
    “现在民生调零疲敝,朝政腐败,陛下为小人所蒙蔽。我们应呼吁天下有识之士,上秉陈情,为吾等东林人士鸣冤。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惠商恤民,如此天下自然可得清平矣!”冒襄言辞慷慨,锋芒毕露,就差没有直接喊打倒阉党。
    这番话在张浩明耳里听起来是陈腔滥调,讲了几十年了也没有什么新意,还是停留在呼吁抗议上,看起来他们黔驴技穷尔。
    可是这却引来其他学子一片叫好,皆言有理。张冉闵和张浩杰也是双手拍掌,望向冒襄的眼里尽是羡慕和赞同,钱谦益和章之士也是频频点头赞许不已。
    “不错,冒襄深得我东林书院精髓,言之凿凿。希望你今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所作为。”钱谦益点点头,抚须赞道,对于冒襄的表现显然是满意至极。难得可贵,小小年纪居然言之有物。
    “谨遵教诲!”冒襄面有得色行礼退下。
    “好,东林书院果然名不虚传,人才济济。浩明,你也代表临浦书院阐述一下观点,如何?”珠玉在前,章山长也把自己手里的好牌打出去,最关键还是二者年龄相仿。
    “学生谨遵山长之命!”张浩明高大挺拔的身材欣然站起,走到外殿。
    是啊!那件事情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那就让自己来一个投机取巧吧!自己为这件事情可是准备好久,也是时候亮亮相了。
    大家的眼光顿时齐涮涮的聚集到张浩明身上,特别是东林书院的学子。作为国内有数的大书院,他们的内心无疑是骄傲和自豪的。游学是为了传播东林党人的理念,但何尝不是以文会友,都是年轻人,有些攀比也很正常,要不然他们书院也不会安排素有才名的冒襄先出场。
    “这是我哥,15岁就高中建宁府案首,今年才18岁。”张冉闵得意洋洋的对周边学子耳语。
    东林书院的学子自然是惊诧佩服,可是波城的学子却有些鄙夷。谁不知道啊,这个案首又不是年年有,波城的读书人都知道,显摆什么嘛,又不是你?
    无奈张冉闵自我感觉相当良好,还是上上下下宣扬。
    张浩明自然无空理会这些,一一行完礼后,然后开口大声说道:“东林学子真乃我辈读书人的楷模,为了自己的理想四处奔波。与吾近日新作咏物诗《竹石》颇为吻合,现赠与你们。”
    说完看了一眼静悄悄的人群,提高语气饱含深情,以诗朗诵的形式抑扬顿挫缓缓念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最后一句张浩明特意用深沉的语气缓缓低叹而出,概因这首诗确实符合东林党人的风骨。虽然他们东林党人从不曾提出过救治国家的政纲,长于内争,短于治国、治军。他们与齐、楚、浙、阉党、的区别之处,仅在于东林误国,而东林的对立面则害国,其本质都是把大明朝毁灭掉。
    但是纵观大多数东林党人一生,或被魏忠贤余党迫害致死,或抗清殉难,或隐居山林,或削发为僧,真正入仕清朝的反而是少数。就例如眼前这位虞山先生,随剃发降清,但是后来还是和郑成功反清,以至于被乾隆评为贰臣。
    “好!”四周学子轰然叫好声不绝于耳。此诗虽然言语直白,但是表述的意境却是深远,更显出作者功力水平。特别是东林士子,更是提胸顿首一脸自豪,这首诗可以说把他们东林党人的铮铮铁骨凸显无疑,大才啊!
    临浦书院和东林书院负责记录士子言行的学子快速把诗句誉写好,递给双方师长。
    “好诗,咏物诗中的精品,并且应时应景。此子假以时日必然是儒林后起之秀,恭喜章山长,临浦书院有此英才,虞山羡慕之。”
    一锤定音!钱谦益作为明末的文坛领袖,当着如此多人说出这样的话,明显对张浩明的评价非常高,张浩明想不出名都难。
    “勘定成刊,选录到临浦记载。”章山长满脸的欣喜溢于言表,随着东林党人的四处游学传播,临浦书院和张浩明必然名扬大明朝,长脸啊!
    出名要趁早,这也是张浩明计划当中的一节。虽然在他心中,东林党人很不堪,实在不适合治国,甚至不如魏阉党羽。但是不可否认,在士子和普通百姓心中,他们还是有着崇高声望,而这是张浩明需要的东西。
    其实认真说来,在他心中,有些工作更适合东林党人,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
    “张生员请继续。”钱谦益满脸笑容抬手示意,话还没有进入主题,不可能因为朗诵一首诗就此结束。不过对张浩明接下的策论,他也有几分期待,会是昙花一现吗?
    ;

章节目录

铁血续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故土难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故土难离并收藏铁血续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