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时候,寇凖曾一度觉得自己了解骆永胜,但实际上,他并不懂。
    是真的不懂骆永胜的脑回路。
    你说骆永胜真的信《汲冢纪年》吗?
    这当然不可能。
    骆永胜的性格注定了他什么都不会信,他只信他自己。
    一个帝王,尤其是像骆永胜这般的帝王,他太懂历史的本质了。
    这就是编修出来,实现政治家目的的一种文化载体罢了。
    当权的政客希望历史是什么样,历史就是什么样。
    《墨子》这本书里也说上古时期,尧舜禹三者之间是禅让。
    可见,《汲冢纪年》这本书很大可能,只是法学家为了阐述他们“人臣太贵,易变君位”这一学说的正确性而编出来的。
    用最抬杠的一种思想来进行辩证,一句话足矣。
    ‘你去过三皇五帝时代吗?’
    ‘没去过你管他真假呢。’
    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真和假是史学家、考究者的事,绝不可能是骆永胜这个帝王该去操心的。
    骆永胜之所以明确《汲冢纪年》,很大原因也是出于他的政治目的,具有明显的个人思想特色、是贴合时代背景的。
    按说,作为一个皇帝,最应该支持的,是不是儒家。
    当然是。
    因为儒家养羊啊。
    养羊才能稳固统治,强化皇帝的个人权威。
    但骆永胜偏不。
    他要养狼!
    养狼就得吃肉,羊才吃草。
    所以不是骆永胜相信《汲冢纪年》的真实性,只是骆永胜需要《汲冢纪年》的存在。
    《汲冢纪年》直接抨击的看似是儒家,实际上,是撕开现实那虚伪的面纱,将血淋淋的丑陋直接曝晒在阳光下。
    这才是骆永胜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
    他要让老百姓都了解政治的丑恶,了解现实下人性的卑劣。
    继而让人厌恶冠冕堂皇,变得更加务实和直接。
    辅以《大楚法典》的律法支持,让人变得嫉恶如仇、睚眦必报。
    精神层面、律法层面双重加持,把华夏民族变的狼性十足。
    因此,《汲冢纪年》的真实性压根不重要。
    就算没有《汲冢纪年》骆永胜也会编出一个来。
    就如同历朝历代篡改历史一样,前人能篡,他骆永胜凭什么不能?
    历史早就被窜的面目全非了,谁想了解真的历史,还是那句话。
    请自己回到想了解的那个时代去亲身看看。
    史书,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
    “搞学术、搞文化,这些文官哪一个才能都胜朕百倍不止,但很可惜,他们不是皇帝!”
    看着蹙眉深思的寇凖,骆永胜心里笑开了花。
    再有能力如何,没有绝对的权力,能力算什么?
    不再于此事上纠缠,说完了历法,眼前剩下的就只有一件事。
    皇宫。
    骆永胜现在住的地方,是李唐留下的宫殿,早就已经受战火之影响破败不堪。
    先是当年赵恒逃来此处修葺了一番,后又经陕西当局修葺一番,眼下才算勉强入住,但是和东京的赵宋皇宫比起来,实在是太丢皇帝的面子。
    寇凖之前没有来过,还不知道所谓的破败凋零到底是怎样景象,现在亲眼目睹,便觉得有些面上滚热。
    除了寥寥几间供帝后妃子住的地方算是修葺一新之外,其他到处还有残垣断壁呢。
    哦,皇城的外墙粉刷的非常干净,丹漆朱瓦,堂皇大气。
    这老百姓一看就顿生臣服之意。
    但这不纯纯形象工程吗。
    驴屎蛋子外面光。
    重修皇宫势在必行,寇凖因此建议。
    “请陛下偕朝廷暂移东京署政,等西京皇宫重建之后,再还都吧。”
    “哪需要那么麻烦。”
    骆永胜摇了摇手:“搬肯定是要搬的,但不是搬去东京,也不是说等这里修的多么豪华奢靡后搬回来,皇帝当然应该住皇宫,但不是因为住了皇宫才叫皇帝,而是朕住在哪,哪就是皇宫!
    朕只有两个媳妇几个孩子,就算朕将来贪恋美色,再纳几十个妃子,也住不完这广厦千万间啊。
    所以啊,把这个皇宫,给朕直接缩小到原先的三成就够了。
    保留下用来进行大朝会的宫殿,朕乃至皇后、妃嫔、皇子公主之余住的地方,就不要再修的那么占地广袤了。
    一处寝宫,左右偏殿,大小二十多间房,朕睡得过来?
    皇后的宫殿也是几十间房,这太浪费了。”
    “可是陛下,那很多的房子是用来住宫娥太监的。”
    寇凖提了个醒。
    “朕要是没记错,我大楚废奴籍了吧。”
    骆永胜道:“朕不许天下蓄奴,朕自己蓄奴?
    太监者,阉割天根,变丈夫为奴隶,一日为阉宦,终身为天家家奴,即使放出了宫,也是天残地缺之人,生不如死。
    朕不欲如此,因而,朕的皇宫不需要太监,宫娥聘用个百十来人也就够了,给朕和皇后洗个衣服、做个饭、打扫下卫生绰绰有余。
    至于宫殿修缮、挑粪通渠之类的重活、脏活,可以聘城中专人来做,朕该给工钱给工钱。”
    取消太监?
    寇凖的面皮抽动了很多下。
    要不怎么说皇帝心大呢。
    没了太监,意味着戍卫内廷的就全是纯爷们了。
    当然即使如此,要说给皇帝戴绿帽子那也不现实。
    以前宫中招内宦也不是皇帝怕自己戴绿帽,而是怕禁卫和宫女私通,淫乱宫闱。
    毕竟什么是宫女。
    说直白点,就是皇帝的后备选妃梯队。
    皇帝的鱼塘,你说你偷摸的过去钓鱼,那能行吗。
    哪天晚上皇帝喝嗨了,看一俊俏宫女顺眼召来临幸,结果发现不是处子之身,你说皇帝心里得多膈应。
    感情朕喝了人家的洗脚水?
    是出于这个原因,皇宫内戍才一直都是太监。
    就算太监和宫女结成对食,那也干不成啥事。
    俩人对眼干着急。
    也就骆永胜心大,不要太监。
    “要不是怕阁老你反对的太激烈,朕都不打算用宫女呢。”
    骆永胜每一句话,都让寇凖止不住的眉心狂跳。
    “先赵宋皇宫,一日消耗的食物足够活三万人之多,是皇帝一个人吃的吗?
    是因为皇宫里养的闲人多啊。
    皇帝走哪都要排面,要几千甚至几万个随扈,所以才会每日糜耗海量。
    有的皇帝勤俭节约,甚至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十几年帝皇生涯连件衮冕服都没做过,穿人家的还打了十几个补丁。
    但这样的节俭有什么意义,他只看到自己省,却没注意到,整个皇宫的消耗量有多么大。
    要是没有这些宫女太监啥的,他一个人天天吃两百道菜,那又算什么!”
    寇凖咂摸一下,觉得骆永胜说的还真是这个道理,就是他脑子里一直在想一件事。
    这骆永胜说的皇帝是哪一位。
    没印象啊。

章节目录

楚书,太祖皇帝本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煌煌华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煌煌华夏并收藏楚书,太祖皇帝本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