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假县令
    李恪点点头,就听小妇人继续说:
    “我相公几个月前参加科举,中了进士,还在中秋诗会上做出佳作斗败了世家大族,替皇上争了光,
    这本是我们全家都非常荣幸的事情……可前段时间。相公突然来信说,他被吏部安排了官员职位,让他来这三江县当县令。
    我们全家都很开心,于是按照他给的地址。便坐火车来,到了这三江县,准备跟着丈夫享福。
    可是……却没有想到,我今日到了这三江县,去了衙门之后,见到的那县令,却根本不是我丈夫。”
    李恪一愣,说:
    “为何?是你丈夫还没有来这里到任,还是说他信中所提之地是错误的?”
    那妇人摇头说:
    “并非如此,他再三强调了任职的地址,是绝对不会出错的,而且小夫人去衙门时也问过,这新来的县令,确实和我丈夫是一个姓名。
    我给衙役们说了我是新任县令的夫人,他们进去汇报。可那县令却说,根本不认识我,也没有我这个夫人。
    我当时便觉得不对劲,还以为是我家相公荣华富贵抛弃我这糟糠之妻,却也想不通他为何会抛弃自己的一对儿女。
    于是我不甘心,便等到深夜,偷偷爬上那后牙的墙,往后衙大院里看了一眼。
    这一看,却发现那与我丈夫同名同姓来上任的县令,却根本不是我丈夫。”
    李恪眼睛一瞪,立马说道:
    “你的意思是,是有人冒充了你丈夫,跑来做了这里的县令。”
    那小妇人看了看周围,旋即对着李恪点了点头,说:
    “小妇人哭的原因,便是猜出我丈夫恐怕已经遭遇不测了。”
    说到这里她哭得更加伤心,李恪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这种冒充官员的事情,在古代屡见不鲜。
    毕竟古代不像现代,有身份证和各种各样确定身份的东西。
    且网络相当发达,什么信息一查便能在网上看到。
    这古代,便很难确定一个人的身份信息。
    官员到地方去任职,一般都要给好几个凭证。
    由吏部给的任职文书和官凭,这任职文书和官凭,使用的是五色宣花纸,这种纸,是朝廷才能用的。
    且上面写的信息也能非常的严谨和全面,一是很难造假,二是和本人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除此之外还会给任职的官员一个鱼符,用来代表身份。
    另外吏部还会根据认定官员的样貌画一幅图,类似照片。
    由这几个加在一起,通常来说,在古代也不是那么容易冒充别人的。
    但这种事情没有绝对,比如说找到长得差不多的人将之代替,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故而在古代的历史上,冒充官员到地方上任的事情,数不胜数。
    甚至有的一辈子都不会被发现。
    对于这个事情,李恪非常看重。
    要知道,地方的官员既然要用有学识的人来当,那么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
    只有这些熟读圣贤书的人,才拥有着治理一方的能力。
    而且这些官员也都是经过朝廷的选拔,确定其能力和人品才会让他们去做官的。
    而这些冒充官员的人,就凭他们敢做冒充官员,这种事便可以确定他们的人品必然不好。
    且文化水准肯定没有本人好,所以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那小妇人见李恪沉默不语,便开口说:
    “公子,此事非同小可,以免牵连到你,还请不要到处乱说。
    这件事情,我会亲自去京城。找更大的衙门,来将这件事情捅破。
    不管我丈夫有没有出世,这冒充县令的家伙,都不会让他好过。”
    说到这里,那妇人的眼中,露出一丝决绝。
    李恪深呼吸一口气说:
    “不必去京城了,此事我来解决吧。”
    那妇人一愣,看着李恪。
    李恪又说:
    “你且先在这家客栈住下,我去去那县衙。”
    那妇人脸色大惊,想要说什么,却见李恪已经向着县衙而去。
    妇人见追赶不上,便只能无奈的站在那里等着。
    李恪的脸上带着一丝阴冷,此刻的县衙已经关门,李恪绕到后院外,直接施展轻功翻入了衙门的后院之中。
    后院里面,一间屋子里还亮着灯。
    窗户并没有关,隐约能看到里面有一到身影正坐在桌子边喝着酒吃着菜。
    旁边还有一个少女被他搂在怀中,饮酒作乐。
    李恪面无表情,一步一步的靠近那间屋子,旋即一脚将门踢开,走了进去。
    他这突然的出现,把屋子里那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吓了一跳,紧接着那男子面色一沉,对着李恪怒喝:
    “大胆,谁让你进来的?你是什么人?”
    李恪沉着脸向前走出几步,死死的盯着那男子说: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签到大唐:开局就造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陈家枫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家枫少并收藏签到大唐:开局就造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