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的谣言在酝酿着,发酵着。
    有关于皇太孙的各种桃色新闻,流传的到处都是。
    又过了五日。
    官府依旧没有任何的表达和出声。
    似乎,是要无为而治了。
    今天。
    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门,通过这些天得了传信,召集了两淮地区的大多数大盐商们,相聚江都城中的转运司衙门。
    从淮南淮北,到徐州、淮安,各地的两淮大盐商们,早早的来了衙门里。
    对外的理由。
    自然是两淮盐务上的事情。
    转运司衙门掌管两淮盐务,有这个资格召集这些人。
    衙门正堂里。
    济济一堂,却是格外的嘈杂。
    从山西来的晋商,从徽州来的徽商,两浙地区的浙商,以及两淮本土的商贾,多方盐商操着各自的地方口音。
    不是的发生争吵。
    商人无利不图。
    有利益,也就有了争斗。
    两淮是块大肥肉,人人都想更多的吃进肚子里。
    于是也就有了利益集团的形成。
    晋商。
    徽商。
    浙商。
    是现场,最大的三个集团。
    晋商占据九边便捷,这些年已经积攒了太过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贪欲却总是无法满足。
    浙商依靠海运,做着几乎无本的买卖,奢靡成风。至于死在海浪里的伙计水手,干他们什么关系?
    徽商。
    这两年受到了不少的打击。
    或者说,这个打击,是从去年才开始的。
    但开始的很快,结束的也很快。
    本来是徽商集团中,中坚力量的徽州八姓人家,统统被流放至九边,相关的商贾也受到了连带打击。
    于是,若是现场的零散盐商与两淮本土盐商团结起来。
    徽商将会直接成为垫底的存在。
    晋商代表之一,手握十万盐引的王博厚,是如今两淮乃至于大明全境,最大的一位盐商。
    朝廷每年在盐课上,施行纲盐制,将天下按地区分为十纲,每纲盐引二十万,每引可兑食盐三百斤。
    每引,或折银纳税六钱四厘。
    称之为窝本。
    另有税银三两,公使银三两。
    窝本算是买资格证,所费不多。
    税银,大抵算是营业税。
    公使银,则是运输费。
    如此,王博厚每年,可以从两淮等地,获得三千万斤食盐!
    需要缴纳窝本六千四百两。
    税银三十万两。
    公使银三十万两。
    合共六十万零六千四百两白银。
    当然,这六十万两白银,不是全部都从两淮走账的。
    鸡蛋不会放在一个笼子里。
    王博厚在两淮之外,也有盐务营生。
    但,还是以两淮为重。
    所以,他坐在了现场盐商的第一把交椅上。
    而如今,王博厚正在与人争吵。
    对方的口音,有些偏向吴越。
    那人是浙商。
    出身自浙江温州府南部。
    名唤汪汝润,专心经营两淮食盐,每年掌握着三万盐引。
    “两浙两广也有盐场,偏偏都要跑到两淮,如今都没钱挣了吧。”
    开口说话的是王博厚,说的很有气势。
    钱袋子支撑着他,有这份不给任何人面子的胆量。
    而他与汪汝润的争吵,则是因为今天一开始,汪汝润闲言碎语,都在说他王博厚吃进的利益太多了。
    汪汝润面带讥讽:“听说如今九边不宁,陕西承接了不少九边军务补给。如今倒是还不忘跑来江都,当真是忠心为国啊。”
    汪汝润这是在暗讽王博厚,赚着九边将士和朝廷的血汗钱,还不好好办差,分心在两淮赚钱。
    汪汝润的不甘示弱,让王博厚越发的恼怒。
    两人之间的争吵,也直接扩大到现场晋商和浙商的斗嘴之中。
    衙门正堂里,更加的吵闹起来。
    离着门口最近的两人,是在两淮硕果仅存的徽商代表。
    丁志明,张建白。
    两人看着现场的争吵,默不作声,相视一笑,然后小心的低下头。
    徽商如今要低调。
    就冲着,如今的徽商,都开始被要求,在徽州府交税这一条,他们也不愿意加入到这场争吵之中。
    低调才能赚大钱。
    这是皇太孙,当初在徽州府,快要离开的时候说的话。
    尽显徽州官府和部分徽商知晓。
    晋商与浙商们的争吵,在一阵脚步声下,被镇压住。
    一袭绯紫,胸前二寸飞禽孔雀补子,带着散搭花。
    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叶英发走在最前头。
    身后,是一班五颜六色,飞禽走兽。
    在场的盐商们,纷纷站起身来。
    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仿佛先前,这一是一片祥和,和睦无比呢。
    王博厚更是恬着一张肥硕到快要流油的大脸,弯着腰,蹲着身子,双手悬着,走到了叶英发身边。
    他双手一抬,一把就托住叶英发似是无意举起的左臂。
    王博厚脸上一喜,微微回首,淡淡的看了一眼,眼底带着愠怒的汪汝润。
    瞧见没!
    爷爷我托着叶大人呢!
    在叶英发身后的转运司官员们,见此情形,面色如常,做足了官样,只不过心底,却是浮出轻蔑。
    很受用。
    却鄙视。
    又当又立!
    叶英发落在了主位椅子上,众官员两侧分开,缓缓落座。
    王博厚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前。
    站着。
    有侍女,奉来了茶。
    叶英发轻抿一口,砸吧一下。
    觉得颅脑里,都是清香四溢。
    这价比千金的龙井,衙门里总是不会短缺的。
    放下了茶杯,叶英发终于像是想起了什么,抬起头目露惊讶。
    赶忙抬手开口:“坐!都快走!站着作甚?”
    “哎哎哎!”
    “谢叶大人。”
    “……”
    正堂里,一片献媚附和。
    到此处,在外面显赫一方的盐商们,方才缓缓坐下。
    叶英发看着现场,依旧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微微一笑。
    侧身,接着捧起茶杯,缓缓的嘬着。
    坐在一旁的转运司同知萧本,站起身来。
    他冷眼,从现场的所有盐商身上扫过。
    最后,才慢悠悠的开口:“如今皇太孙来江都,亦有十多日。为的是什么,本官以为你们都该是知晓了的。”
    盐商们争先恐后的点着头。
    他们放下手头上眨眼间就是上万两的营生,眼巴巴的跑到这江都城,可不就是为了皇太孙来两淮的事情。
    萧本很满意这些个商贾的态度,冷着的脸也终于缓和了一些:“本官也不与你们绕弯弯。皇太孙来两淮,为的是替朝廷筹措钱粮,为正在南疆征伐的十数万大军募捐军饷。”
    他停顿了一下,微微转头看了眼,还在喝着茶的转运使大人,才接着说:“太孙是来两淮要钱的,可两淮这么大,哪里钱粮最多?”
    衙门里安静了下来。
    谁会傻到,在这个时候站起来,说上一句。
    我他娘的钱最多!
    一群铁公鸡!
    萧本在心里骂捏了一句,脸上不显:“数遍两淮,唯有两淮盐务场上的人,最有钱!所以,太孙,是来找再做的诸位,替朝廷,替南疆十数万将士们要钱的!”
    “要钱?”
    “我们哪里来的钱粮?”
    “今年光是盐引,小的就花了十多万两。没钱!”
    “我等忠心大明,然而总不能饿死一家老小,供养朝廷吧!”
    “朝廷定下的税,该交的我等也都交了,余下的真没有……”
    “话虽如此……但朝廷有事,我等也不能袖手旁观……”
    “对。既然如今,皇太孙都亲自来了。我想想……前几日,铺子里卖出了一批山货,总还是能拿出几千两来的……”
    “为国效力,我等义不容辞!我出五千两白银!”
    “咱不比你们,咱顶天了,三千两白银到头。”
    “太孙不早些来,早些来,我们家今天就是砸锅卖铁,也不买盐引了。那些钱,统统的都捐给太孙!”
    “……”
    砰砰砰。
    不知道什么时候,叶英发已经放下了茶杯,手指轻轻的敲在桌面上。
    现场,渐渐安静了下来。
    众人的目光,统一在了,有话要讲,执掌两淮盐务的叶英发身上。
    “身为明臣,不担国事,为庸官。”
    “身为明商,不承经济,为奸商。”
    叶英发淡淡的说出了两句话,目光幽幽的扫过众人的脸。
    他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虽然,他对皇太孙,所谓的募捐两百万两白银,感到有些荒谬。
    但,总不能让皇太孙亲自两淮,却白跑一趟。
    太孙没了脸面。
    他身为执掌两淮盐务的头号人物,同样会丢了脸面。
    两百万两没有。
    但三五十万两,总该是有的。
    可方才,他一直在静静的听着。
    若是按照这帮奸商们的说法,大抵连两万两白银,都凑不齐。
    现场的盐商们,在听到叶英发的话后,脸色戚戚。
    叶大人自然不能是庸官。
    但不给钱,还哭穷的他们,肯定会被弄成奸商。
    奸商。
    人人喊打。
    朝廷顺水推舟,直接来个抄家灭族,还能收获一片民心叫好。
    叶英发看到这帮子盐商,算是听懂了自己的意思,抬抬眼继续道:“南疆正值大军征伐,打下来就是天大的功劳,也是天大的新疆土。
    天下没有无本的买卖,没有投入,谁也占不到那里的好处。
    朝廷重视两淮,太孙才来江都募捐。太孙满意了,朝廷也就满意了,有了钱粮的南疆大军,也能顺利的结束征伐。
    到时候,朝廷定然是会赏罚分明的,好处谁也不会落下。”
    说完,叶英发再次,看向众人。
    看向了两淮盐商魁首王博厚。
    他已经交底了。
    第一,不出钱不出粮就是奸商,要杀。
    第二,天大的功劳,不是三五千两银子,能买来的。
    第三,拿出来的钱粮,必须要太孙满意,而非要让朝廷满意。
    王博厚并没有急于开口。
    尽管转运使的眼神,一直在似有似无的看向自己。
    他在思考着,南疆这笔账,到底应该怎么算。
    他们这些盐商,虽然要奉承着如叶英发这样的,执掌盐务的朝廷大员。
    但不代表,他们就愿意无缘无故的,将早就落袋为安的钱粮,再给掏出来。
    真要是被逼急了,惹急了。
    大伙上了头,最先倒霉,最先被朝廷问罪的,该是叶英发他们这帮子朝廷官员才是。
    但是王博厚也清楚。
    眼下,只怕三五千两银子,确实是说不过了。
    如今国朝鼎盛,南疆若是有了朝廷支援,平定地方指日可待。
    三五千两的投入,却是不够朝廷,或者说让太孙拿正眼看的。
    但两百万两,也却是不能给的。
    世人皆知盐商富裕,但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富裕。
    你以为他们每日里,连呼吸的空气,都是金子磨成的粉。
    但其实,他们更加的富裕。
    富裕到,大明某位最会胡编瞎造的某扑街作者,也编不出来。
    若是两百万两,当真就足数拿出来的。
    到时候,大家才会真的知道,他们这帮子盐商究竟是多么的富裕有钱。
    不能少。
    但也不能多!
    王博厚终于是想清楚了。
    他换上了一副献媚讨好的表情,抱着拳对着叶英发弯腰道:“大人,王某有心为国,虽拿不出多少,但五万两白银,砸锅卖铁,还是能凑出来的!”
    五万两已经不少了!
    王博厚如此想着。
    这钱,已经够自己,在扬州买上好几十个,被调教的顶顶好的当红瘦马了。
    随着王博厚的五万两白银出口。
    一众盐商,目光再次看向上方的叶英发,想要知道,转运使对这个数目,是否满意。
    叶英发不负众望,手指头再次轻轻的敲在桌面上,却显得很是悦耳。
    “有此表率,南疆大定!”
    只八字。
    叶英发已经表达出了他的满意。
    要上万!
    众人心中立马有了计量。
    沉默了少顷,纷纷开口。
    “曹某虽不比王兄,但三万两还是能拿得出的!”
    “我出一万两!”
    “我皇家两万两白银!”
    “为南疆将士少些伤亡,我王家出四万两!”
    “汪汝润,捐钱五万两白银!”
    一早,就在和王博厚斗嘴争吵的汪汝润,起身报出了个数。
    说完之后,汪汝润不忘挑衅的看了王博厚一眼。
    蠢货!
    王博厚嘿嘿一笑。
    现场的人,几乎都报完了数目。
    一旁,有都转盐运使司的官员,已经是将各家捐献的银两数,一一记下。
    就连丁志明、张建白,这两位硕果仅存的徽商代表,也各自报了个一万两白银的数目。
    “大人,两淮诸位贤达,共计捐献白银三十万两。”
    说完,小官将一张写好了数目的纸张,送到了叶英发眼前。
    叶英发嗯了一声,接过账目。
    微微低眼,只看了一眼,便将账目轻轻的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
    “三十万两。”
    叶英发轻声出口,而后沉吟,片刻后接着道:“朝廷在南疆,有十数万大军。但三十万两,大抵能撑到夏收之时了。”
    三十万两白银。
    若是按照南疆如今有十万大军在。
    一人可得三两白银。
    一两银子,大抵可以买两石米。
    足够支持南疆征伐了。
    叶英发想的很清楚,军中的军饷,几乎都会被克扣。按照国朝律法,每月官兵可得一石米,但往往都是不足数的。
    现如今有三十万两白银。
    就是将南疆大军兵械损耗算上,也能撑到夏收。
    只要开始夏收,朝廷自己就有能力,支撑南疆的战争。
    如今,太孙应当会满意了吗?
    ……
    朱瞻基很不满意。
    此时,他双眼微合,牙关咬紧,不发一言。
    丁志明、张建白两人,看着躲在树荫下的太孙,却不敢有丝毫打扰的举动,齐齐的站在阳光下,忍受着烈阳暴晒。
    都转盐运使司里,两淮盐商捐献的事情,以及最后那三十万两白银的数目,他二人在离开转运司,隐藏踪迹赶来这里后,就已经禀报清楚了。
    “你二人,今年在两淮,拿到的盐引有多少?”
    半响之后,等到丁志明、张建白两人,额头已经浮出汗水的时候,朱瞻基终于是微微睁开双眼,静静的询问了一句。
    两人不敢有误,赶忙作答。
    “启禀太孙,今年拿了一万盐引。”
    “回太孙,小的也是这个数……”
    朱瞻基看向两人,面目反光,不由招招手:“坐吧。”
    在他的身边,树荫下,有几张凳子。
    丁志明和张建白,赶忙道谢,然后才走进树荫,半个屁股落在凳子上。
    朱瞻基又问:“你二人,今日捐了多少?”
    “我二人,都各自捐了一万两……”
    这话是丁志明说的,他想着前些日子,太孙刚到江都城,自己就收到的由锦衣卫送来的信,觉得自己和张建白,最近的举动都是按照太孙指示,应当无误。
    “少了啊……”
    然而,丁志明和张建白两人,却是听到了这么一句话,从太孙的嘴里发出。
    一万两少了?
    不是当初,不忘多捐的嘛?
    丁志明、张建白两人,还没有彻底坐稳,就再次站起身来。
    朱瞻基微微一笑,再次抬手下压:“坐吧,本宫说的是,一万盐引少了。”
    又只一句话。
    丁志明、张建白两人,顿时心头一热。
    朱瞻基看着两人再次缓缓坐下,笑着道:“听说,今天那晋商王博厚,与浙商汪汝润,吵得很是厉害?”
    刚坐稳的两人,再次提心吊胆起来,但也为刚刚的老实感到庆幸。
    怎么今日刚在转运司衙门里发生的事情,太孙这时候就知道了?
    两人不敢想。
    朱瞻基摇摇头,也不解释,只说:“三十万两银子,本宫会要叶英发,尽快送来,交由锦衣卫亲自押运,送往南疆。”
    丁志明、张建白两人这时候安下心来,在静静的等待着。
    他二人可不相信,太孙真的会按照叶英发所想,拿了三十万两白银送到南疆,就会心满意足。
    不然,他二人现在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朱瞻基有些犯困,打了个哈气后,眯着眼道:“今日让你们来,其实不是为了这事。而是要你二人,回头给徽州府的其他商贾带句话。”
    两人再次起身,抱拳等候训话。
    “要敢于为先,勇于创新。南疆定入大明,宜早不宜迟。”
    丁志明、张建白两人,听着这话,心头比外面的烈日还要炽热起来。
    顿时,就深深的弯下腰去。
    朱瞻基已经是蹬掉了躺椅下的支撑,躺椅缓缓倾倒。
    他双手合拢,左脚搭着右脚。
    做午休状。
    “去吧。”
    丁、张两人不敢言语打搅,礼拜之后,小心的原路退出。

章节目录

天下第一逆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风味饮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味饮品并收藏天下第一逆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