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平望驿。
    此地,坐落在平望乡上。
    乃是南直隶东南驿路在直隶境内的最后一站。
    再往东南而下,就入了浙江境内的嘉兴府,连通西水驿。
    而在苏州府和松江府之间,只有官道却无驿站。
    于是,若是要从应天城出发,到松江府,错过时间的话,从平望驿转向松江府,要比从姑苏驿走官道进松江府,要舒服上不少。
    虽然可能会多绕道数十里地,但至少路上有吃住歇息的地方。
    驿路官道上。
    几匹老瘦的战马,速度均匀的,在后方扬起一阵尘土。
    合共六匹马。
    马背上,六人皆是身穿劲服,嘴巴闷着纱巾防尘。
    在马身侧面,都有一个三尺长的小木箱子,被固定在马鞍下。
    此时日头降落,天色渐晚。
    官道上的官吏兵丁、行商路人,都在加紧脚步赶着路,想要到前方不过一里路的平望驿,好好的歇息一晚,好继续明日的路程。
    六匹战马上的人,一看便是精通御术,操纵着老马灵活的在驿路官道上穿梭着。
    不多时,六匹马就停在了建在一片竹林前的平望驿。
    平望驿乃是官府驿站,作用自然是以服务来往的朝廷官吏为主。
    六匹马到了驿站前,动作整齐的翻身向着同一侧下马。
    如此动静,自然是引得平望驿里的人靠了过来。
    “诸位,此乃平……”驿卒刚刚走出来,正要解释。
    驿卒乃是见这六人不似寻常人,所以姿态放的有些低,生怕得罪了什么厉害人物。
    不过他一句话还没有说完,那六人里,跟在为首之人身后的一人,走到了他面前,从怀里掏出一块牌子,亮在了驿卒面前。
    驿卒脸色一变,正要跪拜行礼,只听那人小声开口:“我等身份,万不可泄露,若有误,杀!”
    这话,吓得驿卒心惊胆战,见面前的人已经将那块能吓死人的牌子重新收起,这才无声的长出了一口气。
    而驿卒的表情,也换上了一副殷勤,弯着腰伸出手向着驿站里面:“几位爷,快快里面请,今日驿长带人猎了好几只野鸡、野鸭回来,小的这就安排人送过来。”
    而那出面的人,则是转头看向身后的驿路。
    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孔。
    正是大明皇太孙亲卫朱秀。
    朱秀看着驿路上,不断靠近过来的官吏兵丁、行商路人,从怀里掏出一块银锭,丢到驿卒怀里,并高声的喊着:“好生照料着,我家少爷这次东来,是要做一笔大生意,若是伺候的不好了,小心叫了苏州府推官老爷过来!”
    驿站平日里,也接待有钱的商人。
    那驿卒一听这话,自然是明白,这是在说给周围赶过来的路人听的。
    驿卒赶忙笑吟吟的将银子揣进怀里,连连点头:“小的自是不敢怠慢,误了几位爷的大生意,几位请进。”
    两人最后的对话,很是大声,引得赶过来的人注意。
    有人脸上带着些讥讽。
    看着朱秀等人,有些轻蔑。
    大抵不过是内地哪一富商家的败家子,仗着家里那点钱粮,便在外面趾高气扬的耀武扬威。
    苏州府推官?
    不过一七品小官而已。
    这平望驿外过往的人,里面可是有不少,说不得就是三四品的,正在奔赴各地赴任的大官啊。
    有人看不起,但也有人留了心。
    心想着,这等在外还敢暴露钱财的少年人们。
    怀里定然还有更多的银两。
    又傻又有钱。
    这是什么?
    这是凯子啊!
    部分听到这平望驿前动静的人,心里还是盘算着,怎么在这旅途之中,大赚一笔了。
    几缕秋风扫过。
    站在朱秀身后的朱瞻基,不由皱起眉头:“快些进去吧。”
    说着,他淡淡的看了一眼,正回头看向自己的朱秀,微微摇头。
    演的太过,便显得有些假了。
    不过所幸,就算有人怀疑他们的身份,但也不会真的猜中。
    驿卒见正主说话,赶忙让脸上的殷勤,更加的浓郁一些,迎着朱瞻基等六人入了平望驿。
    而在平望驿外面,除了少部分有官身,亦或者是领了军令的兵丁,在验明正身之后,也都进了平望驿外。
    大多数的人,都只能是在平望驿外面的空地上,安营扎寨。
    人类是群居性的生物。
    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年代,游走在外,安全是最没有保证的。
    像平望驿这样的朝廷驿站,便成为了大多数人,在夜晚休息的好地方。
    因为官方的身份,驿站附近不太会有盗贼、悍匪出现。
    而沿着驿站赶路,很容易在下一个休息的夜晚,停留在另一个驿站外面。
    当然,若是将时间往后划拨一两百年。
    驿站可就不是一个好去处了。
    ……
    朱瞻基等人进了平望驿后。
    在银钱开路下,几人要了一件不算差的房间。
    进到房间里,将送来伙食,还想继续大献殷勤的驿卒赶走,六人终于是长出了一口气。
    众人脸上的纱巾也纷纷取出,露出脸来。
    这时候,方才能一一看清众人的样子。
    只见,出了朱瞻基和朱秀外,便是孙安和于谦,以及另外两名锦衣卫中的好手。
    其中一名锦衣卫往嘴里塞了个馒头后,便翻窗跳出平望驿,消失在夜色之中。
    而朱瞻基等人,则是围坐在饭桌前,填充早已空荡荡的肠胃。
    “按照路程脚力,齐将军率领的幼军卫三所,前日便应当抵达松江府沿海地区了。张天那两所,做多明日也能抵达杭州府海宁县。”正在啃着一只鸡腿的于谦,囫囵吞枣的咽着食物,让嘴里灌了一口汤后,便断断续续的说着。
    朱瞻基正在尝一片清澈的鸡汤。
    天生地养的鸡汤,喝起来格外的滋润。
    一碗下肚,朱瞻基只觉得抗议了一整天的肠胃,都在散发着惬意。
    他放下碗,擦着嘴,轻声说:“王景弘的船队,还要多久才能抵达钱塘?”
    此次出京,朱瞻基为的便是,将一只萦绕在心头的那个物种,给彻底的消灭在那座破岛上。
    大明的海面上,容不得那个物种半片舢板下水!
    而若要完成此等壮举,没有水师战船的支持,即便是他也无法完成。
    于谦最近除了履行幼军卫经历的事务,还在接手朱瞻基身边各类消息的事情。
    他微微沉思,少顷开口回答:“王公公的船队,大概要到腊月,才能抵达钱塘江码头……”
    今年,又是一个不在京城的新年。
    不过于谦却有些期待。
    太孙不能在应天过年无所谓,他到时候定然是能跟着大军,回一趟钱塘老家了。
    于谦在高兴于,能在今年新年里回一趟家。
    朱瞻基却已经是眉头皱起,沉吟着道:“若无船队,则水师招募操练,无法顺利进行。而我们的身份,也要一直隐藏下去……”
    “这……”于谦迟疑了一下。
    此处的几人,都清楚这一次为何要如此隐藏身份出京。
    因为按照朱瞻基的判断。
    不!
    是青史昭昭!
    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从来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单纯是从东瀛岛上跑出来的。
    更多的时候,沿海小范围的倭患,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大明地方上的权贵们,将家丁仆役假扮成倭寇,在沿海行恶事,劫掠抢夺百姓财富为己用。
    甚至于,这些人嫌弃自己抢的不够利索。
    便开始与真正的倭寇里应外合,充当内应,让干起烧杀抢劫更加利落的倭寇,在他们提供的信息下,更加高效的抢夺大明沿海财富,事后只要坐地分赃即可。
    朱瞻基之所以选择隐蔽行踪,为的就是要在暗处观察东南地方。
    他要看看,这些地方上的士绅权贵们,是如何在朝廷大举杀倭的行动下,暗中与倭寇暗通款曲,卖国求荣的。
    齐子安和张天率领的幼军卫,是摆在明面的。
    将要北上返回钱塘的王景弘也是明面上的。
    哪怕是,已经交托五军都督府督办的,在沿海地区招募水中好手入水师,也是故意放在明面上的。
    为的,就是要吸引那些明奸们的注意,要让他们忍不住的动起来。
    如此,一直藏匿身份行踪的朱瞻基,就能在暗处,将他们看得清清楚楚。
    攘外必先安内。
    老祖宗用血泪总结出来的道理。
    没有理由不相信。
    一顿饭刚刚吃饭。
    一直开着的窗台外,跃进一道人影。
    不是旁人,正是一开始从窗台跳出去的那名锦衣卫。
    只见他快步走到朱瞻基面前,单膝着地。
    “启禀太孙,有松江府军情。”
    “念。”朱瞻基微微抬头,沉声道。
    “前夜,齐子安率领幼军卫三所兵马,由松江府往金山卫驻地奔赴,途中遇松江府拓林村一少年,得知拓林村满村三百零九人,皆被上岸倭寇杀害。如今,齐子安已下令驻扎拓林村,全军上下誓要杀尽倭寇。以一城倭人,祭奠拓林一村百姓。”
    嘭!
    饭桌,被猛的拍响。
    桌子上的碗筷,滚落一地。
    朱瞻基已经满目怒火,牙关咬紧,声音从牙缝之中挤出:“贼人安敢欺我大明百姓!”
    听着那个并不知道在何处的拓林村,因倭寇惨死三百多人。
    朱瞻基的脑海中,不由浮现一座巨碑。
    想起了一组将拓林村乘十万之后的数字。
    那是一篇血泪书写的历史。
    而造成那个数字的,便是如今的这些倭寇血脉!
    于谦等人,明白太孙的怒火起因,但却看不懂太孙脸上那恨不能食倭血水的执念。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吐出一口浊气,朱瞻基依旧一脸阴沉的看着于谦等人。
    他的情感,于谦他们不懂。
    但是朱瞻基知道,他要给这个世界,修复一些东西。
    女娲补天,要用五彩石。
    他缝补稀罕,便用那座贼岛上的血肉完成吧!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物种都是自然的礼物。
    但是,却有一个物种,该永久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
    房间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压抑。
    已经用完了餐的几人,在请命之后,除了需要轮换值夜的,都在准备着在地铺上安歇。
    床,自然是只能留给太孙的。
    虽然床足够的大,太孙也一再的要求众人,但尊卑之分却让大家都不敢乱做事。
    ……
    月明星稀。
    平望驿窗台外的竹林里,在夜风下嗖嗖的响着。
    朱瞻基站在半虚半合的窗户后面,目光静静的注视着宁静的夜色。
    他的心绪,至今也未能平复下来。
    他想到了那数十年的艰苦岁月,那些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们为的是一个朗朗乾坤世界。
    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看到,但他们所期待的那个有朗朗乾坤的世界,却真的实现了。
    夜风很凉。
    朱瞻基的眼角,被风吹的有些湿润冰凉。
    “殿下,为君者该不起波澜,不漏声色……”
    身后,越发干练起来的于谦,小声的谏言着。
    朱瞻基抬起手,顺势擦去眼角的露水,回首看向于谦笑了笑:“小锦鲤,你是胆肥了?敢如此僭越?”
    于谦耸耸肩,紧了紧披在身上的长衫:“微臣若要入阁,便不能事事恭顺,如此于国家无益。”
    朱瞻基愣了愣,然后点点头,肯定的说:“小锦鲤,你肯定能入阁,权倾朝野!”
    于谦被夜风吹的一颤,他赶忙摇头:“微臣是要长命百岁活的久久的,可不敢半道上就被砍了头。”
    朱瞻基笑了笑,没再说话。
    夜风逐渐的大了起来。
    让窗外的竹林,叶片摩擦响动的声音,也更加的大了起来。
    朱瞻基紧了紧身上的衣裳,目光忧虑的看向外面。
    于谦将双手都缩在了胸前的衣衫里面,双手紧紧的攥着衣衫。
    “剿灭倭寇非是易事,海洋太大,大到他们只要躲起来,我们就找不到……”朱瞻基说出了心中的忧虑。
    于谦皱皱眉,也知道太孙所言,是朝廷一直以来剿杀倭寇最大的难点。
    海洋实在是太大了。
    便是将整个大明的战船扔上去,也铺不满视线里的海面。
    “那是什么!”
    忽然,于谦低声惊呼着,目光定定的看着窗外。
    在他黑白分明的眼球上,有一道火光映射着。
    朱瞻基心一沉,赶忙看过去。
    只见在窗外的竹林里,不知什么是有,隐隐约约的有火把照亮。
    难道是行迹暴露,被沿海明奸勾结倭寇杀过来了吗?
    朱瞻基不由挥挥手。
    于谦赶忙转身,将门外以及地上的朱秀、孙安和两名锦衣卫叫了过来。
    “用火铳!”
    “近到五十步内,不用顾忌,直接放枪!”
    朱瞻基面沉如墨。
    他已经杀心四起!

章节目录

天下第一逆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风味饮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味饮品并收藏天下第一逆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