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全新的王朝!
    其实在新朝成立之前,王康对于新朝的治理就已经有了大概的构想。
    他要建一个全新的王朝,跟这个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一样。
    在这方面他是有经验的。
    曾经的新奉城,南沙湾都是从无到有。
    这是成功的经验,只不过现在要放在整个国家。
    在王康看来这是一样的。
    把国家当做一个大的新奉城,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首先是思想上的改革,王康推行新律就有这方面的作用。
    其次便是实践。
    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家族中的一切重心都要转移过来,那包括有各种庞大的产业,这些也能带动经济发展。
    近日,已经有些资产转移了过来,还有王康最需要的人才也到了!
    教育,工业,经济等方面都是王康要力抓的问题。
    其中教育是关键。
    楚国的教育太差了,曾都掌握在贵族阶层。
    十个人中,有九个是文盲。
    国家想要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王康要在朝廷六部的基础上,再新设府衙,专门负责各种事项!
    表弟苏哲,曾就在新奉城负责文化教育办学等事项。
    王康便让他过来,任仪制司主官管理学务事宜。
    还有其他很多人都有新职,分入朝廷六部之中。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官吏任用,也改变了朝堂格局。
    新朝初设时,旧朝官员占据多数,这种局面已经要被改变了。
    很多家族中的老人都进来担任要职。
    他成了皇帝,传回家族老家,很多家族中人都起了心思。
    但王康并非全都理会,还是以个人能力为主提拔任用。
    越是至亲的人用起来越要慎重,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有娇纵权臣,在这方面,王康是严厉打击。
    因此,监察制度的完善是必要的。
    在他看来,所有的事都是人事,只要人用对了,那就没有问题。
    这个早朝进行的时间很长,基本上都是王康在宣布官员任用,并且进行一系列的安排,使得朝廷体系更加完善。
    这也是为了他的离京做准备。
    王康准备近期就会去一趟齐国,主要是为了把高殷扶上皇位,他现在已经有了紧迫感,生怕被天问钻了空子。
    只要这些主要国家都在他的掌握中,那天问就翻不起什么风浪。
    现在离京,实在不是个好时候,可也没有办法。
    但他必须要做好妥善的安排。
    而且在这之前有一件一直都未定下的事情,也要确定了,那就是立太子!
    王平已经随着大军去了边境,依稀记得他走时的场景,其母亲林语嫣不舍的情形。
    这一走就不是一两年能回来的。
    军中不比其他,有严明的纪律,哪怕是他的儿子也不能大搞特殊化,不然怎么服众?
    这也意味着,他放弃了皇位,王康便没了选择,只能立王安为太子。
    王康已经传令,将他召回,不日就能回到寿春……
    随着他的安排,朝廷进入正轨,各项事宜已经开展。
    冬天到了,目前的重心依旧是救济难民。
    王康下令各地必须主抓,包括建立临时安置处,施粥救民等措施。
    可真正在处理时,才发现难民太多了,救济面临很大的压力。
    好在之前搭建的大棚有了进展,合适耕种的粮食还没有找到,还在试验当中,所以只能种一些时令蔬菜……
    这只能慢慢来。
    王康已经是尽力了,熬过这个冬天,相信就会好很多。
    苏哲上任,也开展了学务。
    因为基础太差,一切都要从头来。
    首要做的就是办学。
    新律倡导有教无类,不设门槛,也是为了增强人们自主学习意识。
    以朝廷的名义开设学堂。
    有很多老师都是从新奉城带来的,他们都接受过新式教育,能够最快的上手。
    同时,对于一些已经年长,教授难度很大的,还设立了专业的学堂,教授一技之长……
    而这些都有一个前提,是要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的政令。
    王康将富阳小报的班底拉了过来,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宣传的衙司,并且还开办了大秦官报!
    曾经富阳小报的小编,笔名为笔下生花的林舟,成了第一任主官。
    其实这也是加强统治的一种手段,控制舆论,掌握人心。
    目前是在寿春进行,等慢慢发展起来,就可扩展至地方,王康相信这些都能够实现……
    只不过在初期,这些都是要砸钱。
    尤其是开设学堂,相应的设施,教员等都需要花钱。
    很多人都不理解,王康为什么要投入如此之多来做这些事情。
    现在财政压力紧张,这件事情完全可以等舒缓开了再进行。
    可王康却依旧如此。
    在他看来,这才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基石。
    毕竟,科教兴国。
    这是不变的真理。
    王康就是在向这方面发展。
    连日来,朝廷官员以及城民百姓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变化。
    每天都有新的政令,都有新的变化。
    在朝廷的全力支持下,第一所学堂已经建立,并且开课。
    这曾经是一个贵族的大宅,经过修缮启用,可同时容纳三百名学生上课。
    开学当天,万人空巷,王康还亲自去题了词。
    这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天,因为这意味着贵族垄断式的教育彻底被打破。
    新学堂,三百名学生中从七八岁的孩童,到中青年皆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大部分都来自于普通家庭,甚至是穷苦家庭!
    而且这还是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支出都由朝廷承担!
    这显然是一大创举!
    而这也不过是一个缩影,近日来各种政令层出不穷,每一条都事关国家大事,每一条都是新的改变。
    新朝如同是一个庞大的机器在快速运转,散发着活力,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
    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这位陛下是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
    人们都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大秦将会成为最强盛的王朝!
    各项进展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王安已经回到寿春,在这个时候立太子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章节目录

帝国最强败家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天香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香瞳并收藏帝国最强败家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