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寰倒是在还小的时候跟徐曼一起蹭过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不过因为那时候她就是个打酱油的,也没觉得紧张,但是这次不同了,她可是媒体们的主要目标之一,偶尔跟纪清潭商量各种细节的时候还会觉得心跳加快。
    虽说各方面都觉得《织锦》拿奖是十拿九稳,但几个主要负责人还是会时不时的抽风担心,都被捧得这么高了,万一到时候空手而回,那得多丢人啊!
    周末路寰又联系了在《织锦》中合作过的陶瓷工作室,请他们帮忙烧制几套盛唐风格的器皿。
    当初写《战路》的时候,路寰是采用了半架空的方式,各方面都做了模糊处理,但是现在既然要搬上荧幕,很多地方就必须得严格起来。
    她最喜欢的朝代有三,汉唐宋。
    然汉骁勇有余,细腻不足,各方面的科技仍相对落后,完全无法满足小说的要求;宋的繁华和进步毋庸置疑,但温顺有余,彪悍不足,路寰总觉得那个朝代更适合发展文化和经济。
    唯独大唐,文人也尚武,女儿也洒脱,墨客也能斗酒千盏之后手刃数人,强悍的民风国力和繁荣的文化经济并驾齐驱,达到了一种空前绝后,令人仰视的高度……
    所以几乎是没有犹豫的,路寰就把时代背景选在了唐。
    于是从服饰到道具,甚至是后期几场大战的兵器车马,路寰都必须确保它们的时代风味。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力求完美!
    工作室的室长先生之前都是玩儿原创,压根儿就没接触过完全的仿古,而且路寰的要求太高,技术难度很大,他顿时就有点迟疑。
    但是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路寰双手合十,无比情真意切的表示了自己的期望和寄托之后,室长先生立马儿就鸡血上头了……
    而她自己,则是在查阅史料之后,又联系了这几年一直都有交流的湖州百年丝绸店老板,针对唐朝布料花纹的问题深入探讨一番。
    她也是熟悉了之后才渐渐知道,这位祝远清老爷子也是一位牛人。
    人家明面上是百年丝绸老店的店长和丝绸生产厂的老板,同时还非常低调的担任湖州古文化研究协会的副会长,是圈儿内非常有名的古董收藏和鉴定专家。
    最后路寰干脆一趟飞的打过去,两人又无比详细的研究、争论、描摹几天之后,终于确定了十几种花纹图案,拍板之后交由老爷子的工厂定制几十匹布料。
    几年没面对面的聊过,老爷子还是精神矍铄,签完合同之后笑着感慨,“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再活跃一把,值了值了。来来来,喝茶喝茶。”
    老爷子为了迎接这位忘年交小朋友,亲自去开了宝贝的不得了的小茶柜,又亲手用上好的山泉水泡了,等闲人士都喝不到。
    路寰端着茶杯闻一闻,有点羞愧,“真香,不过我忒俗,不会品茶,糟蹋您的好东西了。”
    老爷子听后哈哈大笑,声音非常爽朗,“茶叶嘛,左不过是用来喝的,喜欢品的就品品,不喜欢品的解解渴也是一样。”
    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短处本身就是一种长处,而能坦然面对对方“糟蹋”自己的好东西,本身也就是一种境界。
    老爷子兴致很高,喝着喝着茶,又忍不住小声哼起了曲儿,略显干瘪的右手有一下没一下的打着拍子,看上去非常陶醉。
    路寰也不好打扰,努力静下心来,倒也从原本在她看来千篇一律的茶水里品出了点别的味道。
    老爷子眯着眼睛看了她一眼,呵呵一笑,“上次碰到这么较真儿的客人,还是在二十多年前呢,唉,现在的人啊,都浮躁,没几个能耐下性子来做事的啦。”
    路寰笑笑,没说话。
    社会大环境就是这样,要不是她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大机缘,怕是这会儿也跟别人一样浮躁呢。
    一老如一宝,说的就是人老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在遇见问题也就游刃有余了。
    《战路》筹备到现在,越折腾越大,钱也越投越多,已经成了半部历史剧,路寰这个半吊子裁缝已经完全不能赶上它前进的步伐,不得不寻找合适的道具制作单位帮忙。
    但是她跟刘进选了好多家,都不太满意,这次过来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这个。
    把要求简单地讲了下,老爷子沉吟片刻,放下茶杯,“有图纸没有?”
    路寰连忙点头,转身从包里拿出来厚厚一叠资料图和手稿,“都在这儿呢,有我画的,也有打印下来的,都编着号。”
    老爷子接过图纸,拿过眼镜来带上,去到阳光充足的南面书桌上细细的看。
    这一摞稿件中,既有几大主角的门派服装和日常便服,也有两军交战时的铠甲和士兵装束,涵盖面非常广,但是每一件都很清楚的蕴含着唐风。
    老爷子看了半个多钟头,完了之后端起茶杯来一饮而尽,也顾不上品了,砸吧着嘴巴说,“难度挺大啊,尤其是后面的铠甲,我这边的人做不了。”
    衣服倒也罢了,反正花纹和样式已经确定好了,他只需要让手底下的几个裁缝按着尺寸做了就行,但是那些需要大量皮革和金属的铠甲,则非专业人士不可。
    路寰也点头称是,“对,我就怕被人弄不好,所以来这边找您老求助来了。”
    老爷子嘿嘿一笑,摇头,“小姑娘挺会说话,得了,咱俩投缘,这个忙我就给你帮了,因为我还真是帮的上。”
    路寰登时喜上眉梢,一直压在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
    没别的,演员们都签了合同了,甚至几个刚好处在空档期的已经跟着刘进到基地训练去了,整个剧组已经逐渐成型,如果关键的道具迟迟不能做好,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跟着往后无限推迟。
    老爷子擅长的是古董鉴定,范围主要限定在文玩和装饰品之类,对这些兵器实在不怎么上手。
    但是他们协会里能人众多,其中有一位资深会员是湖州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专攻汉唐这块,光是书都出了好几本。
    祝老爷子也是个爽快性子,说了帮忙马上就联系对方,然后直接带着路寰杀过去了。
    这位教授姓历,一听名字就特别适合干这一行,人长得也讲究,随便一站就很范儿。
    祝老爷子和路寰到的时候,历教授已经在那儿等着了。
    老爷子下车之后先指着他笑,“还没让粽子逮去啊?”
    历教授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偶尔国家发掘出汉唐古墓或是出土了相关文物,都会请他过去看看,祝老爷子这一票人经常这么说笑。
    历教授呵呵几声,看看后面的路寰,问,“你孙女?”
    “去去去!”祝老爷子皱着眉头嘟囔,“我闺女到现在还没结婚呢,哪儿来的下一代?这是我常跟你说起的小朋友,大作家大编剧!”
    顿了下,他又恶意满满地补充,“比你有名!”
    路寰头皮发麻的上前,双手握住历教授的手,诚惶诚恐道,“您可千万别当真,我就是一写剧本的,什么作家啊。”
    历教授哈哈大笑,“我这个人也挺时尚的,平时也常看个电视啊上个网什么的,你的电视我看了,书也找来看了,很不错,别妄自菲薄。”
    路寰让他夸得满脸通红,压力山大。
    三个人寒暄完了,历教授带着往校园里面走,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来之前也没说清楚,想干嘛?”
    祝老爷子把图纸给他,“路小朋友要拍电视,很严谨呀,我第一个就想到你了。”
    历教授翻着看了一遍,半点不谦虚的点点头,“那是,你也就是捯饬个盘子碗的,这些正经的大家伙根本来不了。”
    听俩年过半百的人一路说说笑笑打嘴官司,路寰倒也不觉得乏味,不知不觉就到了一间很大的仓库面前。
    历教授一边掏钥匙一边解释说,“本来是个仓库,我跟学校申请做了工作室,进来看看吧。”
    原本的仓库已经被他从头到尾改装过,连门锁都是实体钥匙、电子钥匙外加指纹的三重措施,可见他对这里的重视程度。
    一进门,路寰就被里面满满当当的铠甲、弓弩、刀剑甚至是战车模型给震撼住了,老半天回不过神来。
    祝老爷子倒背着手,溜溜达达过去,伸手颠了颠架子上一把一米多长的大刀,“呵,真沉啊。”
    历教授白他一眼,非常不屑地说,“你快给我放着吧,二十多斤沉呢,别把你那把老骨头压碎了。”
    祝老爷子把脸憋得通红,最终还是哼哼唧唧的给放回去了。
    路寰绕了一圈,看的心神激荡,只觉得一双眼睛都要不够用的了,哪儿哪儿都那么的令人激动难耐。
    历教授显然非常满意她的反应,等她差不多回过神来之后才一脸嘚瑟的问,“手艺还能入眼吧?”
    路寰赶紧点头,“那绝对的,真是绝了!”

章节目录

星二代的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少地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少地瓜并收藏星二代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