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吉率后金兵撤退后,乔一琦便在宽甸推行圈地运动。
    短短两月,便占了五十万亩田地。
    只是乔监军刀子够快。
    一千开原战兵云集这座辽东小城。
    便是宽甸有条真龙,也得蜷着身子。
    强大的武力威胁下,圈地进行的很顺利,丁碧和李如桢的田产很快转到开原名下。
    理由是自古以来。
    乔一琦作为东林二代,家财万贯。
    有时候,有钱人和有钱人之间的差异,比人和狗的差距都要大。
    同样是富人。
    抚顺首富佟养性,铁岭参将丁碧,在实现财务自由后,就开始变着法儿屠戮汉人,把辽北杀得血流成河。
    若非遇到刘招孙,佟养性还要带着他的火炮部队(乌真哈超)从山海关一路杀到澜沧江。
    相比之下,东林二代乔大嘴的追求就平淡很多。
    不愁吃喝的乔一琦,在万历二十五年,花费三千两银子,给自己买了个武举人。
    想的是文武双全青史留名。
    万历四十七年辽东乱起,乔一琦莫名其妙卷入了这场惨烈战事,最后还搭上了卿卿性命。
    原本历史上,东路军覆灭后,乔一琦率兵退守滴水崖。
    为了不被好兄弟姜弘立逮拿献给后金,乔监军最后投崖而死,惨烈殉国。
    无论在哪个位面,乔一琦都算是个英雄。
    追随刘招孙后,乔一琦做起了皇图霸业拯救天下苍生的美梦,开始和刘招孙一起行大道。
    自始自终,乔一琦都没想过要造反。
    自己本是地主豪绅出身,哪有自己反自己的道理。
    当他手握重兵,入主宽甸后,没有对占有大量土地的土豪劣绅痛下杀手。
    甚至对这些大户礼遇有加。
    他只是接收丁碧李如桢财产,从不伤及无辜。
    两个月下来几乎没怎么杀人。
    乔公子本是文官,喜爱附庸风雅。
    闲暇时刻,就和本地一群文人骚客吟诗作赋。
    可惜宽甸属于化外之地,文学凋零,美姬品质太差,寻常妓女又不入乔监军法眼,大大妨碍了他的诗情。
    否则,乔一琦必会有几首风花雪月的诗篇传颂于世,被作者记录在此。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畜无害的监军,竟然会被刺客刺杀。
    可见这天底下好人无好报。
    开春后,清河抚顺的圈地同时开始进行。
    乔一琦觉得宽甸已然风平浪静尘埃落地。
    剩下的就是推行以夏变夷。
    于是,他不顾手下把总反对,抽调兵马赶往清河抚顺两城。
    让他们去协助当地的民政官员分田。
    不仅如此,乔一琦还将外番蒙古人叶赫人放入宽甸。
    黄太吉裹挟走了大量人口,现在连屯田的人手都没有了。
    乔监军与文人吟诗作赋时,早已被人盯上。
    乔一琦和康应乾不同,他平日出行颇为简单,卫兵很少。
    所以,当开原战兵主力调遣到抚顺清河。
    机会就来了。
    趁着乔监军护卫松懈,凶手派出两个本地打行,在北门伏击。
    他们用重箭射杀乔监军。
    坐在轿中的乔一琦被射中,当场昏死,至今生死不明。
    刺客得手后,宽甸城中那些刚刚投降的叶赫蒙古人,立即发动叛变。
    乔监军的遇刺,让这座刚刚归附的小城很快陷入混乱。
    上千名外番鼓动一些辽民,围攻驻守城中的开原战兵。
    一千多开原战兵仅存一百人在宽甸,其余人马都被抽调到清河和抚顺,或是返回开原。
    一百战兵护着受伤的乔一琦,退守宽甸兵备道衙门。
    两名把总拼死挡住大门,挡住疯狂进攻的外番蒙古人。
    长枪兵和蒙古人相互突刺,很快就有人倒下。
    一队夜不收冲出兵备道衙门,突围求援。
    最后逃出来的,只有眼前这个夜不收。
    “乔监军伤势如何了?有无危险?”
    刘招孙听完夜不收禀报,急切问道。
    后金势力刚刚退走,宽甸城内必然遍布奸细,一百多人分守四门,基本是不可能守住的。
    如果守在兵备道衙门,或许还能存活,只要对方不放火。
    “那箭射中了乔大人小腿,军中医士说,小腿怕是保不住了。”
    刘招孙立即让裴大虎去找老宋头,让他带上药箱随众人出发去宽甸。
    “放那么多外番蒙古人进城作甚?”
    “回大人,乔监军他说要以夏变夷。”
    刘招孙无语。
    “那两个刺客是谁指使的,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袁崇焕听完,也是勃然大怒,他去年刚从宽甸回来,没想到竟闹出这么大事情。
    袁崇焕和乔一琦关系甚好,两人都是南方人,而且性格也颇为相近,都是话痨属性。
    区别仅仅在于,袁崇焕不会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秘密。
    浑河血战前夕,两人一起去过辽阳,一起挨了板子,一起回到开原,一起击退了黄台吉。
    夜不收自然不知道刺客是哪方势力指使。
    他支支吾吾道:
    “有说是建奴,有说是宽甸豪绅,也有说是外番蒙古。”
    刘招孙挥手打断他,环顾四周,大声道:
    “不用问了,是谁干的,不重要!”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
    “不管是谁指使,本官都要为乔监军出头!”
    当下,刘招孙下令集合骑兵营骑兵。
    布尔杭古闻讯,立即抽调三百精骑,一人三马,跟随中军卫队一起,向宽甸进军。
    与此同时,开原战兵营又派出三路塘马,同时前往清河、抚顺铁岭三城。
    刘招孙命令三地战兵注意加强防备,防止近几日有敌人乘机偷袭。
    他还叮嘱戚金、秦建勋等人继续加紧练兵,不要被宽甸发生的变故打乱进程。
    刘总兵命令,开原城的防务,有三个千总部的老兵负责,遇有危急,可由戚金和邓长雄担任全军指挥。
    安排完这一切,刘招孙才放下心来,策马朝东南方向奔去。
    宽甸距离开原六百里。
    宽甸属东宁卫辖地。努尔哈赤崛起后,这里成为后金腹心。
    此外,宽甸还与朝鲜隔江相望。
    地理位置可说是非常重要。
    经营朝鲜,自然离不开宽甸。
    这里是平辽侯下阶段发力的关键点,因此绝不容有任何闪失。
    十个月前,刘招孙率东路军曲曲折折,从浑江逃亡宽甸,最后来到了开原。
    如今,他又将原路返回,回到他穿越之初去过的地方。
    这或许就是所谓轮回。
    只是这次再回到宽甸,刘招孙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只知打打杀杀的小小千总。
    泰昌二年,又将是血雨腥风的一年。
    看来今年的第一战便是在宽甸。
    从开原向东南,沿途多是起伏的小丘陵,行军较为容易,骑兵状态较好。
    等过了浑江,离开松辽平原,地势渐渐增高,山路也变得崎岖难行。
    两骑精骑在山道踏空,坠落悬崖,落入滚滚江水中。
    刘招孙望着骑兵和战马消失在江面,知道救援不了,下令让布尔杭古他们放慢马速,注意脚下。
    这是此次宽甸之战唯一的伤亡。
    一行人马日夜兼程,终于在三日后抵达宽甸。
    和半年前经过此地时相比,眼前的宽甸城更加破败。
    破旧的城墙没得到修葺,护城河堆满了积雪,基本已经干涸。
    原先散落在城外的几座村庄,现在也成了废墟。
    哨马打探清楚,城中外番没有散去,兵备道衙门周围还有很多蒙古人。
    刘招孙当下便让骑兵沿西门发动进攻。
    蒙古人没料到明军突然出现,他们对这支开原骑兵印象深刻,没有任何抵抗便四散逃去。
    刘招孙率兵来到兵备道衙门,终于见到了乔一琦。
    乔一琦他们被蒙古人围困了整整六天,粮食水源断绝,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刘招孙见乔一琦伤势严重,便让老宋头给他疗治。
    当日,刘总兵率骑兵在宽甸周围扫荡,将那些阴魂不散的蒙古人全部赶走。
    最后,他策马来到宽甸城东虎山,东路军战死的三千五百将士掩埋在虎山脚下。
    这里,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
    乔一琦为东路军英灵刻下的石碑被砸成了两截,倒在地上,周围已经长满了荒草。
    刘招孙回忆起万历四十七年运送将士尸体抵达宽甸时的场景。
    邓起龙袁见龙,还有更多没有姓名的明军士兵,都在这里静静躺着。
    刘招孙站在几千名英灵面前,金虞姬将一壶酒递给他,他把酒洒在地上,烧了堆纸钱,想起了那些随自己一起冲阵三百家丁。
    现在就剩下裴大虎他们几个了。
    祭奠完毕,刘招孙率众人回到城中。
    乔一琦在老宋头的调养下,身体明显恢复很多,脸上也有血色了。
    老宋头说乔监军没有大碍,等箭创愈合就好了。
    “乔监军,箭创崩裂,那你就没命了,上次有个病人便是这样,差点死了。”
    刘招孙让周围人都退下,低声对乔一琦道:
    “本官这次来宽甸,就是来对付这些大户豪族的。”
    乔一琦咬牙启齿,强忍住身上伤痛,怒道:
    “好,该好好收拾他们了!”
    刘招孙抬头望向乔一琦,尝试着问他道:
    “乔监军,你如此宽待这些大户豪绅,最后却差点搭上自己性命。”
    “其实本官和你一样,本官在浑河血战,终于击败建奴,没想到朝廷封赏未到····”
    刘招孙神色严肃:
    “乔监军,本官的目标,不仅是做个平辽侯,这次来宽甸,一则是为救你,二则也为询问乔监军,对此事有何看法。”
    刘招孙又补充道:
    “对了,康监军和袁都察,都是支持本官的。希望这次乔监军也能和大家共进退。”
    此事,便是造反。

章节目录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梦吴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梦吴越并收藏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