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娇有福 作者:寂寞的清泉

    分卷阅读289

    几人就坐着喝茶叙话。

    杨茜小朋友不时在旁边捣乱,以引起陈阿福的注意。杨明远沉了脸,陈茜看爹爹在瞪她,嘴瘪了起来,眼泪包在眼眶里要落不落。

    陈阿福赶紧抱起她哄道,“茜姐儿不哭,走,陈姨给你买花戴。”

    红运大酒楼西面隔了两家就是著名的水玲珑绣坊,陈阿福早想去看看,准备多买些东西带回去。王氏原来没少说过水玲珑,说里面的绣品是正个大顺朝最好的。

    她牵着小姑娘,带着几个下人走出酒楼,向西走去。

    水玲珑比定州府的霓裳绣坊还大,还气派,里面绣品繁多,看得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陈阿福现在不缺银子,在给杨茜买了四朵娟花,两个荷包后,便大肆采购起来。大到插屏、炕屏、摆件,小到团扇、手帕,这些无一例外都是苏绣和蜀绣,甚至还有两副小双面绣。又买了些漂亮的小荷包、小扇坠、娟花,还有十几匹上好的锦缎,等等。

    有钱就有任性,她一下子用了八百多两银子。

    下人们抬着东西走了,陈阿福牵着杨茜跟在后面。出绣坊门的时候,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走进绣坊。

    小男孩长得白晰清秀,穿着蓝色粗布衣裤。陈阿福觉得他长得有些面熟,多看了两眼。

    听见脑后有绣坊的人在招呼那个小男孩,“王小弟,今天又拿什么来卖?”

    第322章 王六指

    陈阿福听见脑后有绣坊的人在招呼那个小男孩,“王小弟,今天又拿什么来卖?”

    那男孩笑道,“李掌柜,这次是个中件,‘猫滚绣球’,可作炕屏,也可作摆件。”

    她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小男孩的背影,单薄瘦弱。又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孩子。

    她没多想,牵着杨茜回了酒楼。

    几个男人正说得热闹,杨明远主讲,陈阿玉次之。楚令宣只时而说两句,他除了同陈阿福和楚含嫣话多,跟别人都惜字如金。杨超像个小大人似地坐着旁听,看来杨明远已经开始锻炼他了。

    杨茜高兴地跟爹爹和哥哥显摆了头上的花和手中的荷包。

    陈阿福坐下喝了几口茶,两桌火锅已经摆好了。三个男人一桌,陈阿福领着两个孩子一桌。

    火锅的味道很好,把陈阿福教的发扬光大,又揉入了这里的饮食特色。

    可陈阿福总觉得心里有什么没办事的,有些坐立不安。吃了一半时,她的脑海里一下灵光闪现,才想到自己为何一直觉得心里有事。原来她刚才碰见的孩子长得像陈阿禄,而陈阿禄长得像王氏,那孩子也姓王……虽然小舅舅改名叫李狗剩,但他六岁被卖,自己的名字肯定记得,后来改过来也有可能。

    只是现在隔了这么久,那孩子已经走了吧?不管走没走,去打听清楚了总没有遗憾。

    她对两个孩子身后的乳娘说道,“你们照顾好哥儿、姐儿。”起身又对另一桌的几个男人说,“你们慢吃,我去水玲珑绣坊有点事。”

    楚令宣问道,“什么事?”

    陈阿福说,“刚才我在水玲珑碰到个男孩,觉得他长得有些像阿禄,又姓王,想去看看。”

    楚令宣知道陈阿福一家有多盼望能找到王成,起身道,“我陪你去。”

    杨明远和陈阿玉也起身要一起去。

    陈阿福笑道,“那男孩也不一定真的跟我舅舅有关,哪里有那么巧。我就是去看看,你们继续吃饭。”

    陈阿玉说道,“过了这么久,那孩子肯定已经离开了。我跟水玲珑的掌柜熟悉,帮着打听打听。”又对楚令宣和杨明远说,“楚将军和杨老板请继续喝酒,我陪我姐去就行了。”

    楚令宣是陈阿玉的姐夫,杨明远是他的妹夫,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将军,一个是直接领导。这两个人对他都很好,但陈阿玉并没有恃宠而娇,在公共场合从来不会叫他们姐夫或妹夫。

    陈阿福姐弟带着几个人去了水玲珑,那个孩子真的已经走了。

    陈阿玉又问掌柜知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家里有什么人。

    吕掌柜说,“我只知道他叫王小弟,他娘姓吴,家住京城东郊,他来卖的是他娘的绣品,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陈阿福听了极是失望。

    陈阿玉安慰陈阿福道,“姐莫急,下次王小弟来卖绣品的时候,让吕掌柜通知我一声。”

    吕掌柜笑道,“那陈二掌柜可要等久些。你也知道,我们水玲珑收外面的活计非常挑剔,必须绣工精细。这精工出慢活,一副小绣品一般两个月才能绣一副,中绣品要半年以上才能绣一副。王小弟的娘身子不好,做活计就更慢了。王小弟今天来了,再来就是三到四个月以后了。”

    陈阿玉又跟陈阿福说,“姐姐放心回乡。等王小弟再来绣坊时我问清楚,若他真跟姐的舅舅有亲,我就让人给姐送信。

    这时,一个小二走过来说道,“陈二掌柜,那王小弟好像跟你们酒楼的山子很熟悉,有一次我看到他跟山子在说话。”

    陈阿玉听了,高兴地说道,“这就好办了。”

    他们回了红运酒楼,陈阿玉把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叫过来,问道,“山子,你跟经常去水玲珑卖绣品的王小弟熟吗?”

    山子是酒楼的小二,赶紧跟陈阿玉说道,“我跟王小弟是邻居,当然很熟了。二掌柜想知道他什么?”

    陈阿玉说道,“事无巨细,只要是王小弟的事情,都说。”又道,“去包间里说。”

    几人回了包间,听山子讲了王小弟的情况。

    王小弟和山子都住在京城东效的九里村,距京城大概有十几里的路程。

    他的父亲三十几岁,在左卫营里喂马,因为左手少了四根手指头,人称王六指。这个绰号叫出去了,他的真名反倒无人提及,山子也不知道。

    母亲人称吴氏,绣艺很好,年轻时就开始给水玲珑绣坊做绣品。但身体不是很好,除了做绣品,干不了重活。他还有一个五岁的妹妹。

    家里的日子不太好过,住的是几间草房。

    陈阿福问道,“王小弟的父亲在军队里喂马,应该有军响。他母亲会做绣品,特别是能卖给水玲珑这样的绣楼,价钱应该不低。家里就四口人,怎么会日子还不好过?”

    山子说道,“王婶子的娘家就是我们村的,因为她的绣艺好,娘家人一直不愿意把她嫁出去。说她一手好绣艺,谁家娶了她就等于娶了一个聚宝盆。她娘家要一百两银子的聘礼,才愿意嫁她。能出得起一百两聘礼的人家,谁还稀罕一个绣娘啊,所以一直没有人去提亲。在她十八岁的时候进京城卖绣活,被人调戏,军爷王六指救了她。两人怎么就看对眼了,王大叔没有那么多钱,借了一些银子也才凑够三十两。他又去跟王婶子的娘家商量,每年还

    分卷阅读289

    -

章节目录

农娇有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寂寞的清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寂寞的清泉并收藏农娇有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