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为何要强攻抢攻邺城?
    不正是因为他担心曹秀一到,抢了破邺城,擒袁绍的大功?
    事实上,袁谭投降之事,谁也瞒不住,不止邺城内的袁绍知道,曹洪也是知道。
    所以当曹丕给曹洪强攻抢攻邺城的命令时,曹洪就反应了过来,绝不能再让曹秀在此次北征之中建功,不然以曹丕而今在丞相府的声望,决计无法与之相抗。
    所以曹洪先一步佯攻了一次邺城,以大败诱敌,接着再度强攻,再度佯装败退,引袁绍大军追击,从而破了袁绍的骑兵,占据外城。
    说起来,曹洪有勇有谋,倒不失为一员虎将。
    可惜的是,他占据了外城,却无法用同样的计谋攻破内城,他需要曹秀的相助。
    但在不能让曹秀再建功的前提下,他需要曹秀的相助,实际上也就是需要曹秀当他的垫脚石,让曹秀来吸引袁绍的大部分军力,而后他来主导破城之战,从而夺得北征头功。
    另外,曹秀在官渡一战中让袁绍吃尽了苦头,甚至将堂堂四世三公的袁绍耍得团团转,袁绍对曹秀的恨意,已然勿需多言。
    再加上袁谭投降曹秀,亲儿子都投降了曹秀,这对袁绍而言,可谓比杀了他还要更为惨重的羞辱。
    所以一旦曹秀攻城,以袁绍的妒恨之心,必定不会让曹秀好过。
    说不定他与曹秀死战,甚至还能与曹秀同归于尽。
    这是曹洪此时最想看到的画面,借袁绍之手杀了曹秀,而他,曹丕则可以坐享北征全功,何乐而不为?
    张辽只是曹洪的一颗棋子,一颗用以将曹秀推进火坑的棋子。
    只不过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甚至不知道曹丕与曹秀的争斗已经达到了如此地步。
    所以他才显得格外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可少公子,如今曹洪将军率领的大军尽在南门外城,若少公子不攻西门,岂非置曹洪将军麾下兵马于死地?若是如此,丞相得知......”
    张辽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曹秀不攻城。
    可曹秀不攻城,对于曹秀而言就当真是好事么?
    也不见得。
    首先他的任务就是荡平河北,生擒袁绍,甚至杀了袁绍,彻底为曹操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所以邺城他必须要攻,而且必须要破。
    其次,他虽与曹丕不和,可曹洪手下的士卒无辜,他们乃是曹操的士兵,曹秀若是见死不救,其实不尊曹操将令?置自己的士兵于不顾?
    最后,曹洪占据了南门外城,已然对袁绍产生一定威胁,正是曹军破城的大好时机,一旦错过,天知道袁绍能坚守到什么时候。
    当初他能围公孙瓒十年之久,而今他自己当然也能坚守邺城十年。
    一旦如此,曹操荡平河北的计划何时才能成功?当真要等十年?
    只怕曹操等不了这么久。
    综上所述,曹秀此时可谓进退两难。
    进,则掉入了曹洪的彀中,成为他的棋子,一颗注定要被牺牲的棋子。
    退,则错失良机,见死不救,置友军生死于不顾,注定背负骂名。
    曹洪这一计,可谓直击曹秀要害,根本没有给他任何挣扎反抗的余地,无论曹秀作何计划,作何举动,最终都会被曹洪所利用。
    狠!
    真狠!
    饶是许攸也不由为曹洪的智谋感到震骇。
    平时看上去鲁莽粗俗的曹洪,没想到在关键时刻竟然还有这种计谋,着实叫人心惊。
    “不是他想出来的。”
    曹秀望着邺城方向的天空,脸色已然平静如水。
    一旁的张辽没有说话,此时他也明白了过来,曹洪这是在将曹秀往死里逼,他并非曹家嫡系,这时候似乎没有他说话的份儿。
    只不过听到曹秀的话,他却还是有些好奇。
    此计若不是曹洪想出来,那还能是谁?而且他是亲眼看到曹洪一而再的攻城,并无人指点。
    倒是许攸笑着道:“也是,以曹洪的智略,想必也想不出如此精妙的布局。”
    “应当是许都传信。”
    许都。
    一个始终左右着天下大局的地方。
    其中的任何人,任何事,都很有可能影响着天下局势的走向。
    藏龙卧虎,鱼龙混杂,当真可怕。
    “少公子,文远并非曹氏嫡系,有句话.......”
    他也犹豫了起来,毕竟他始终姓张,而不姓曹。
    曹秀没有回身,只一脸平静的眺望着夜空,那时星光闪烁的夜空,像是一块晶莹的荧幕挂在漆黑的夜。
    “文远将军但讲无妨。”
    “无论曹洪将军此计乃是何人所为,亦无论此战对于曹军而言胜败几何,而今我军与袁军相据城池内外,终有一战。”
    “所以文远请少公子以大局为重,莫要辜负了丞相期望。”
    张辽虽然感恩,这并不代表他就站在了曹秀这边。
    他始终记得一件事,那就是他的主公是曹操,而不是曹秀。
    曹秀虽然给了他机会,他也铭记于心,可当此关系曹军全军成败之事,他首先看重的,乃是曹军的利益得失,而非曹秀。
    在这一点上,曹秀是很佩服他的。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年代,谁都想建立一番功业,谁都想青史留名,流传千古。
    无论是自立为王,还是投靠他人,关键时刻的利益得失总归以自己为先。
    比如刘备,曹操,孙策等人。
    再比如就在眼前的许攸。
    可张辽不一样,他有着自己的理想,也有着自己的原则,尽管他从曹秀处得到过不少机会,受过曹秀的恩惠,可这并不能成为他放弃曹洪,而投曹秀的原因。
    换句话说,他并没有将自己的得失利益摆在首位,而是将整个曹氏集团的利益得失摆在了首位。
    这样的人,在这样的世道当中,可谓难得一见。
    曹秀闻声回头,微微仰望着这个比自己高出半截的威猛大将,心中一时感到惭愧。
    自己身为后来者,本该拥有更为广阔的眼界,更为成熟和完善的思维,更为纯净和美好的理想,更为妥帖且利人的行为。
    可惜比起张辽,此时的自己更像是一个玩弄阴谋诡计的小人。
    真正以身作则,视天下安危为己任的,居然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那么耀眼的张辽。

章节目录

三国之我的祖父是曹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铁骑绕龙城本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铁骑绕龙城本尊并收藏三国之我的祖父是曹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