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用罢早膳之后,玉柱抱着一大叠折子,来见老皇帝。
    望着桌上厚厚的折匣子,老皇帝皱紧眉头,下意识的叹息道:“唉,做皇帝真苦啊!”
    玉柱心里暗暗好笑,如果没有折子可批,老皇帝还是皇帝么?
    现在,折子数量过多了,老皇帝又要发牢骚,不堪其苦,这就属于是典型的矛盾心态了。
    随着老皇帝的年事日高,体力渐渐不支,批折子的时间,也大大的拖长了。
    但是,批折权乃是老皇帝掌握整个帝国的权力来源,只要不闭眼,他不可能主动放弃。
    以前,玉柱带着南书房处理过的折子,只需要转交给内奏事处即可。
    现在,由于老皇帝想省点力,索性叫了玉柱坐在身旁,有问题就径直问他。
    还真别说,自从老皇帝这么干了之后,批折子的速度,比此前快了何止三倍?
    玉柱能文能武,尤其擅长理财,小农社会的那么点事儿,压根就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但是,玉柱一直很谨慎,老皇帝不问他,绝不主动插嘴。
    帝国的最高决策权,只能由老皇帝一人享用。别人只要插了手,就是僭越。
    老皇帝现在的心态,非常拧巴。他既想牢牢的掌握大权,又担心被臣子们看出了破绽。
    实际上,晚年的乾隆,格外的依赖和珅,也是同样的逻辑。
    “唉,手不听使唤了,柱儿,你帮我拟旨。”老皇帝累得直喘气,手已经开始抖了。
    “汗阿玛,您真要逼我,我就回去歇着了。”玉柱十分干脆的拒绝了跳坑。
    玉柱才不傻呢,他现在帮忙拟了旨,等秋后算帐的时候,这就是天大的罪过。
    连罪名都是现成的,僭主妄上,大不敬也!
    在大清朝,凡是和大不敬沾边的罪过,都要掉脑袋!
    “啪。”老皇帝生气了,索性把朱笔扔到了地上,扭头不看玉柱。
    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说的就是如今的康麻子。
    以前,老皇帝也闹过类似的小脾气,玉柱一直没敢让步。
    这一次,老皇帝实在是累狠了,玉柱便把想好的法子说了。
    “汗阿玛,不如这么着,您口述圣谕,臣儿照您的意思誊抄下来,您批个可字,再拿去用印,就是一道完整的旨意了。”玉柱的提议,就是乾隆朝以后,军机大臣们的做法。
    设立军机处之后,朝廷的旨意,又多了个名目:廷寄。
    所谓廷寄,以皇帝的意思为基础,由军机大臣草拟的旨意。
    廷寄的特点是,不由内阁寄出,而由军机处密封后,交由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的督抚或布、按二使。
    老电影《鸦片战争》最开头的台词,就是:兵部火票,四百里快马急送,盛京将军宝兴。
    这里指的就是廷寄。
    不过,老四是个特例,他就像是一台永远不知道疲倦的批折机器一般,每天只睡一个半时辰左右。
    老四每天批阅奏折的时间,短则八个时辰,长则十个时辰。
    另外一个工作狂皇帝,不是旁人,正是明太祖朱重八。
    但是,皇帝里面的工作狂,全是特例,完全不持续也。
    老皇帝闭眼细想,越琢磨,越觉得玉柱的提议,妙极了。
    按照老皇帝原本的想法,是让玉柱代为批答,他批可。
    玉柱的提议是,把原折完整的抄录下来,再以老皇帝的原话作出批复。
    这就完美的避过了天坑!
    代帝批折,和誊录君父的口谕,其中的性质迥然不同也!
    出于省力省心的考虑,玉柱又帮老皇帝把折子分门别类的整理了一番。
    请安折,完全没有誊录,由老皇帝直接批示:知道了。
    说正经事的折子,等老皇帝亲口说出处理意见,玉柱稍加润色之后,再由老皇帝批可。
    想想看,老皇帝从头到尾,只需要批可,或批知道了,这其中省了多大的劲儿?
    但是,只花了三个时辰就处理完了两百六十多本折子,老皇帝又不满意了。
    “我说,你怎么像只鹦鹉似的,就知道学舌?”老皇帝冷不丁的指责玉柱。
    玉柱一本正经的说:“汗阿玛,您怎么吩咐,臣儿就怎么做。”
    这意思是说,批复的旨意,都是您老人家自己的意思,臣儿只是个小小的帮手罢了。
    由于玉柱的协助,老皇帝处理政务的速度,大大的加速了。
    处理政务的时间少了,空闲下来,修身养性的时间,很自然的多了不少。
    这一日,老皇帝打开当天最后一份折子,发觉玉柱并未提前处理好,不由奇怪的问他:“为何不拟?”
    玉柱从容不迫的说:“回汗阿玛,新军原为臣儿所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臣儿不便插手新军之事。”
    老皇帝眯起两眼,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玉柱,忽然轻声笑道:“朕信得过你。”
    “来人,叫张廷玉。”
    随着老皇帝的一声吩咐,玉柱暗暗舒了口气。
    伴君如伴虎,每一步都如临深渊,诚哉斯言!
    “特谕,着玉柱兼新军都统,移驻于大沽口,钦此!”
    “臣儿领旨谢恩!”玉柱接旨的时候,心情异常之舒畅。
    这么多年了,玉柱在康麻子的跟前,究竟演过多少场戏,连他自己都忘记了。
    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老皇帝经过无数次的试探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玉柱。
    不过,老皇帝依旧还是留了一手,原本驻扎于西苑的新军,被调出了京城,安排去了大沽口。
    众所周知,从大沽口回京,必须经过丰台大营的防区。
    这就形成了,隆科多在最内圈,丰台大营居中,玉柱领兵在外的崭新格局。
    至于原因嘛,嘿嘿,老十四快回来了,老八他们的人,频频出入丰台大营。
    玉柱一直有些想不明白,看似绝顶聪明的老八,为啥总是做蠢事呢?
    看看老四,人家利用隆科多和年羹尧,暗中掌握兵权,一直都是悄悄的进行。
    老八他们却是大张旗鼓的搞小动作,惟恐老皇帝不知道啊!
    客观的说,老四最终成了大赢家,低调行事的风格,属实可圈可点。
    (PS:月票少得可怜,很影响码字的干劲啊!)

章节目录

骗了康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司空并收藏骗了康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