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之下,再不会有一座城,一代魂。
    无论终处,总有归处。
    幸得一人,风雨一程。
    ――――全文终――――
    作者有话要说:
    ☆、相关正史附录
    嗯嗯,为免小说内容干扰大家的正史学习,将文中涉及的一些点作个简单介绍,基础资料皆来源于网络,难免有错漏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_
    1、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宏伟。最早开凿应追溯至宋代,东崖曾有“红山寺”,明代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峡分南北两段,北峡两壁中分,一股清流溢出湖面,形成一道飞流直下的瀑布,然后穿越西壁石窟而南下,石窟即为“蛟窟龙窝”。
    2、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3、仆固怀恩及其和亲三女:仆固怀恩为唐朝时期铁勒人,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又与回纥关系良好,曾出使回纥借兵,并嫁女与回纥和亲。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家族中有四十六人为国殉难,可谓满门忠烈。平乱之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屯汾州。后因被宦官骆奉先陷害,举兵叛唐,不久病死,唐代宗仍为他感到可惜。
    仆固怀恩曾出使回纥借兵,并嫁女与回纥和亲。 究竟有几个女儿远嫁和亲?有说两个,其实应该是三个。据《新唐书仆固怀恩传》记载,仆固怀恩于广德元年(763年)八月上书唐代宗时自称“二女远嫁,为国和亲,合纵殄灭”。《资治通鉴》卷223也有词异意同的记载:“臣有二女,远嫁外夷,为国和亲,荡平寇敌。”仆固怀恩死于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他上书所指的“二女”当然不会包括大历四年(769年)五月出嫁的崇徽公主。三个女儿中,有身份可考者是光亲可敦和崇徽公主,剩下的那个女儿现无法考知其出塞时间、出嫁对象和在回纥的具体情况。根据光亲可敦与宁国公主同年出嫁回纥,以及宁国公主出嫁时小宁国公主以“媵”的身份陪嫁等情况推断,仆固怀恩的那个女儿可能是在乾元元年(758年)以“媵”的身份陪伴光亲可敦出嫁的。
    4、仆固俊:回鹘人,北庭回鹘首领,本为甘州回鹘的一支,出自仆固部。9世纪60年代,回鹘由漠北迁至天山以北。唐通七年(公元886年),回鹘新首领仆固俊大败吐蕃大将尚恐热,夺取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地,最后以吐鲁番绿洲为中心,以高昌为首府,北庭为度夏陪都,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高昌回鹘立国之初,国势强盛,疆域辽阔:东起哈密,西至冰达坂(阿克苏北部),南抵焉耆至塔里木北缘、罗布泊等地,与喀喇汗王朝对峙,南面与于阗国隔碛相望,形成了西域三足鼎立的格局。
    5、关于吐蕃内乱,仁丹、维松及其二位母妃的史实已在文中交代,除了与小说交叉部分及各资料中对吐蕃人名翻译不尽相同,其他未有出入。值得一提的是吐蕃王室因二位王妃各立其子后开始内乱,并最终造成吐蕃王朝崩解。额,也算是给咱中原百姓报了仇+除了一大害,笑。
    拥护仁丹的娘氏一派据约日地区(今雅隆和琼结一带)建立小王庭;拥立维松为赞普的韦氏一派据伍日地区(今拉萨河一带),各自称王,两派为分争真假王子内战达12年,史称“伍约之战”,掌握兵权的守边将士也分裂为两派。大相恐热站在韦氏王妃一边支持维松继位,于公元851年讨伐支持永登继位的鄯州节度使毕毕,双方在河西一带混战,最后两败俱伤。毕毕被恐热击溃,恐热被仁丹王系武装捉拿处死。公元869年左右,吐蕃暴发了平民大暴动,娘氏仁丹王系和韦氏维松王系先后被平民暴动军溃散。延续1748年的吐蕃王朝解体,形成群雄割据、一山一王的分裂局面长达近四百年。
    6、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公元846―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初封光王。唐武宗死后,以皇太叔的身份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十三年,年号“大中”。
    唐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宣宗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病逝,享年50岁,葬于贞陵(今陕西咸阳泾阳县)。
    唐宣宗为僧之事的来源,主要是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说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光王(即后来唐宣宗)。于是派中常侍四人将光王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已杀死光王,而将其送出皇室。三年后,武宗死,宦官头子才将光王请出来当皇帝。
    经过佛教徒的渲染,五代时《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及宋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光王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五代末,宋初人赞宁《宋高僧传》也说,宣宗为僧,曾游方到杭州,齐安禅师很好地照看了他。宣宗即位时,齐安已死,宣宗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又,唐宣宗李忱为光王时,为武宗所忌,曾晦迹云游至百丈寺,并留吟《百丈山》诗而去。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即位后,特敕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从此百丈寺闻名全国。
    7、蒋伸:字大直,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今宜兴芳庄镇五牧村人。唐宣宗初进士,曾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大中十三年,蒋伸任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不久,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懿宗即位后,蒋伸先后兼刑部尚书、任河中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少保、太子太傅。因年事已高,辞官回乡。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去世,赠太尉。
    8、朔方节度使:又称灵武节度使,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十月六日始置,也称灵盐、灵武、灵州节度使,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为防御后突厥汗国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驻地在灵州(治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以朔方作为朔方节度使方镇名。唐朝朔方节度使约有70位。
    文中涉及朔方节度使如下:
    第16位、李林甫
    天宝十年(751)以宰相兼充朔方节度副大使、安西大都护、单于副大都护
    第19位、郭子仪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乾元二年(759)五月任灵武郡太守(灵州刺史)、灵武郡都督府长史(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副大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其中757年九月―759年三月,兼河西节度副大使)、六城水运使。唐肃宗元年(762)二月―宝应元年(762)八月任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军兵马副元帅、本管观察处置使、关内河东副元帅。广德二年(764)正月―大历十四年(779)闰五月任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大使及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使及六城水运大使(大历三年公元768,兼充宁庆节度使)
    第21位、李光弼
    乾元二年(759)七月―上元二年(761),任太尉兼中书令、朔方节度副大使
    第23位、仆固怀恩
    宝应元年(762)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宝应二年(763)任朔方节度使
    第47位、王宴平
    太和六年(832)―开成元年(836)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灵盐节度使
    第48位、李廓
    开成元年(836)任朔方灵盐节度使
    第49位、魏仲卿
    开成元年(836)任朔方灵盐节度使
    第59位、唐持
    大中十一年(857)―大中十三年(859)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使

章节目录

半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且听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且听子并收藏半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