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 作者:采枫

    分卷阅读446

    时候,每一个站在大殿上的人都觉得今日的早朝注定不平静。

    只见左边的曹操沉默寡言,右边的谢知非神情冷淡,怎么看都是要发生大事的模样!

    当刘协喊道有事启奏的时候,朝官瞥了眼曹操又看了眼谢知非,立刻将头埋低一些,准备今日早朝做个锯嘴葫芦什么话都不说。

    然而总有些人不会看脸色,或是看懂却因为别的原因不得不出来说话,比如说家中有子可出仕的陈侍郎:“陛下,臣有事奏!今司隶之地荒芜,各地郡县皆缺治理之人,还请陛下命各地察举孝廉,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人赴职。”

    陈侍郎话一落地,抓到机会的谢知非立刻站出来:“启禀陛下,臣有事奏!”

    只见谢知非站在大殿之中,面若寒冰语似冷霜,一身肃然之气让人信服:“昔灵帝在世受阉宦蒙蔽,群奸秉权危害忠良。阉宦于东园悬爵而卖,货多者官贵财少者职卑。上为下效,东园卖官致使上有台阁失选用,下有州郡轻贡举。臣观我大汉二十载,夫选用失于上则牧守非其人矣,贡举轻于下则秀孝不得贤矣,臣以为察举之法不可再取!”

    于昨夜商量好了如何做的曹操也立刻跟上,沉声道:“臣附议!”

    天策军出身的诸人多是曹谢二人说什么,他们就附议什么。此时见谢知非同曹操都这么说,不管是听懂了的荀彧等人还是没听懂典韦等人纷纷道:“臣等附议!”

    废黜察举其他人会如何陈侍郎不知道,但陈侍郎知道一旦察举废了,他那傻儿子十有八九没戏。

    明知胳膊拧不过大腿还得拧的陈侍郎急切道:“陛下,察举不可废黜!我大汉以察举之法从民间取仕,乃国之根基,若废则天下大乱!”

    “陈侍郎此言差异,某观古史,国多因变法而强非因变法而亡!”

    就知道这群人会提法不可轻易变的谢知非提前让郭嘉同戏志才备了许多份答案,此时手握诸多中应对之法的谢知非顿了顿,转身看向百官,一双凌厉的眼神扫过无人敢与其对视,只听谢知非缓缓道:“华霍二山之所以能崇极天之峻者,由乎其下之厚也;唐虞二帝之所以能臻巍巍之功者,实赖股肱之良也。察举之策法自武帝一朝至今近三百年,然臣询问百姓时听民间歌谣唱道‘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注】

    将朝中百官震慑住之后,谢知非这才转向刘协:“至此,臣不免思及韩非子之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正所谓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望陛下废黜察举之法,另选良策为国取士!”

    于谢知非向来分工明确,配合完美的曹操无缝衔接而上:“臣亦以为,夏商之衰,不变法而亡;三代之兴,不相袭而王。观古鉴今可知世异而事异,事异则备变,必先去旧而后立新方可中兴。今为大汉千秋计,请陛下取缔察举之法,改科举取士!”

    既然提出科举,曹操自然要负责将科举同百官简单讲述一番,至于百官懂不懂没关系,他们懂就行:“科举乃按科应试……无论出生门第皆怀牒自进,中举者方授官职!”

    整个流程,刘协已经在心中演练了许多遍,听到曹操说出科举之法,立刻站起来与曹操和谢知非一唱一和不与他人半分反驳的机会:“镇东将军与相国所言极是,朕决意从今日起废察举行科举。诏天下,朕于九月于长安取士,不论过往,唯才是举!”

    谢知非和曹操立刻按照剧本那样大声附和:“陛下圣明!”

    到了这时候朝堂上的人要是还不知道今日这出戏是天子同曹谢二人共同参演,那就当真是傻瓜了。

    然而天策军出身的荀彧等人即便有话也不会在朝堂上反驳,而原属于刘协的小朝廷中,手中无兵还敢无脑什么话都说的人早在董卓的时候已经被割了一茬,待到李榷、郭汜二人的时候又被割了一茬,到这时候还活生生站在朝堂上的,都是懂得如何明哲保身的人。

    陈侍郎见此立刻退回队伍之中,待谢知非同曹操归队的时候,陈侍郎木着脸一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的模样。

    虽然这些世家大族出生,掌握了察举之法的人在朝堂上没反驳,但并不代表这些人内心愿意认输。

    待退朝百官离去以后,走在最后压轴的曹操同谢知非两人慢慢往宫外走去。万事开头难,走出第一步的曹操双手叉入袖笼之中做不经意状:“我观那些人的模样,只怕不会就此作罢,贤弟可有什么办法?”

    知道曹操已经挥起铁锹给那群世家大族挖坑的谢知非淡淡道:“我听奉孝说曹兄近日爱上了竹雕,为此还专门请了一名竹雕大师到府上彻夜而谈,不知可有此事?”

    想到从谢知非府上回来时郭嘉那生无可恋的模样,本着挖坑不在深,有人跳就行的曹操面对着谢知非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说来也是巧合,这位大师同光禄勋大人可是同族。”

    谢知非煞有其事点头道:“确实好巧,既是朝中重臣族亲,想必定能委以重任。”

    就在谢知非同刘协和曹操在朝堂上演了这么一出戏之后,有关科举的一系列的事宜自上而下的开展下去,没过几日,光禄勋便得到自己族叔差人万分戒备送来的话:竹简三百唯一句,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自己族叔被曹操请到府上这件事光禄勋知道,今日再收到这么句话,如此大量重复的竹简,还这个时间段制作出来,不是科举的考题是什么?

    就在光禄勋联系交好之人,悄悄泄露考题的时候,孙策的信终于送到了曹操的手中。

    收到信之的曹操看后心情复杂,直接拿着信去找谢知非:“此乃文台之子,孙策来信。”曹操叹息一声将信递给谢知非:“若此信早一些到来,我也会为陛下引荐为其谋得一官半职,如今既陛下以决议行科举之法,我等前路已是荆棘一片寸步难行,若为孙策开例,科举之法将名存实亡,我等怎能为他一人开此例。”

    “既是文台之子又承其遗愿,曹兄只需将天子将科举选仕的诏文传一份与孙策。”

    瞌睡遇上枕头的谢知非淡淡道:“在信中,曹兄可向其隐喻我膝下无子,若此子能明白我等为大汉谋划的苦心愿前来科举,我便收其为弟子将其调入天策军中。”

    想来也去也只能如此的曹操叹道:“也罢,我先请天子下诏从袁术那里将黄盖等人调入朝中为官,再写信与孙策。”

    曹操能动用的人力自是孙策的百倍,从曹操手中出来的信不过四日便到了孙策的手中。

    “……科举,唯才是选……”

    将曹操的回信看完之后,面对超前的科举之法孙策还有些迷糊,不太明了的孙策立刻将信递给了肯定能看明白的小伙伴周瑜,请他出谋划策

    分卷阅读446

    -

章节目录

[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采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采枫并收藏[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