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听后,激愤不已。
    赵国奸诈,竟然与华夏民族嗤之以鼻的蛮夷合作。
    实在令人齿寒。
    秦候不在,一时间满朝皆是唾骂赵国无耻、魏国奸诈之声。
    “肃静!”
    內宫大宦官喝令一声。
    再度宣读起第二份诏书。
    内容就是任命相国甘龙、大良造张仪、犀首公孙衍、太尉魏冉为四大顾命大臣。
    这一次,群臣皆默然。
    因为这正是世子嬴荡、四公子嬴稷的党羽所期望的。
    可世子嬴荡的脸色愈发暗沉:
    君父为何不找我监国?
    难道是不信任我了?
    世子嬴荡胡思乱想,十分气愤。
    总感觉秦候嬴霸对他有一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感觉。
    使得父子二人越发的离心离德。
    “老臣领诏。”
    四位大臣下跪令诏。
    內宫大宦官黑夫退下三层龙阶。
    但并未退出朝议。
    充当秦候耳目,跪坐在承明殿后门,观察四位大臣是如何应对当下局势。
    四位顾命大臣之中。
    以相国甘龙官职最高、年岁最大、资历最老。
    而且是四位顾命大臣之中唯一的秦人。
    整个朝堂大部分还是希望相国甘龙出来主持大局。
    一直难受的世子嬴荡也明白四位顾命大臣之中。
    唯独相国甘龙是自己的党羽。
    故而第一个跳出来,对着群臣建议道:
    “相国大人,德高望重,资历匪浅。
    又是我秦国柱石。
    当主政!”
    世子嬴荡的党羽纷纷应和。
    整个朝堂都是世子党羽要求相国甘龙主政的声音。
    太尉魏冉这可就不愿意了。
    立刻对着自己的党羽一暗示。
    瞬间太尉魏冉的党羽也跟着喊了起来。
    要求太尉魏冉主政。
    整个朝堂成了三个阵营。
    一部分以相国甘龙为首。
    一部分以太尉魏冉为首。
    另一份就是不参与朝争的武将。
    唯独大良造张仪、犀首公孙衍两个人如同外人一样。
    被所有人冷落。
    孤寂写在二人的脸上。
    这便是纵横家在秦国朝堂大臣人心中的待遇。
    秦国朝堂热闹无比。
    对喊声,一声高过一声。
    相国甘龙拄着拐杖走了出来。
    看向所有文武大臣严肃道:
    “君上的诏令尔等都敢不听了吗?”
    声如洪钟响。
    正在激烈争吵谁来主政的两伙大臣瞬间安静了下来。
    “此乃秦国朝堂!
    不是尔等骂街的地方!
    君上说四位,那就是四位。
    少一个不行,多一个不能!
    若有再妄议者!
    以惊扰朝堂之罪!
    脱出殿外,庭杖五十!”
    到底是一国相国。
    出身秦国贵族的他。
    虽然对抗秦国新法。
    反感秦候嬴霸和三公子赢天。
    可秦国是他的,是他们的。
    这种时刻,怎可想着分权。
    而是共同御敌。
    孰轻孰重要分的清。
    免得敌人都打过来了。
    还在为谁主政而吵架。
    太尉魏冉眯着眼睛想了一下,也转身命令道:
    “君上之命!
    不可违逆!
    眼下大敌当前。
    我等怎可为了谁来主政而乱作一团,自乱阵脚。
    先杀退了赵军。
    其余的事情之后再说!”
    到底是秦候嬴霸所倚重之人。
    在这种大家都想分割权利、攀附世子、拥从龙之功的时候。
    相国甘龙赳赳老秦人,稳住了局面。
    世子赢荡脸色更加难看,晦暗至极:
    老东西,身为本世子心腹。
    这种事情不趁机大权独揽。
    为本世子登基做准备。
    居然同意分权?
    可恶!
    难道君父说的是真的?
    相国甘龙、太尉魏冉出名平息了争吵以后。
    这才想起了眼下大敌当前,众敌环绕。
    该同心戮力,先歼灭来犯之敌。
    相国甘龙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被冷落许久、如同外人的大良造张仪、犀首公孙衍与太尉魏冉一起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四人站在三层龙阶之下。
    面对所有文武百官。
    四人均想的是赶紧解决了突然偷袭的赵军和冒顿单于和伊玄部。
    然后再争权不迟。
    相国甘龙站在最中,对着文武百官扫视了一眼,世子嬴荡、四公子嬴稷成了摆设。
    “诸位大人。
    眼下我秦国所面临的危局想来大家都已经知晓了。
    我们四位也只是替大家归拢一下主意。
    并非一言堂。
    具体如何对敌。
    还需大家共同商量。
    时不我待,畅所欲言。
    请吧!”
    相国甘龙对文武百官拱手行了一礼。
    世子党羽大夫甘茂,得到世子嬴荡示意,走出队列,进言道:
    “赵国无耻,行小人行径。
    突然对我秦国腹地发动进攻。
    虽然我秦军主力五万尽数在朔阳驻守。
    然我秦国全民皆兵。
    只要就地招募。
    便可成数万王者之师!”
    四公子嬴稷对着一心腹示意。
    那位大臣亦进言道:
    “甘茂大人所言不错。
    眼下当务之急。
    不是害怕赵国、百戎之和伊玄部进攻。
    而是募兵。
    我秦国农民,战时为兵。
    皆想上战场立功。
    但是招募的数万军队,需要时间。
    毕竟眼下是农忙时节。”
    “……”
    又有数名大臣进言。
    说的大同小异。
    不怕赵国进攻。
    不怕秦国没人。
    就是担忧短时间内不可能招募数万军队。
    还须拖上一拖。
    大良造张仪、犀首公孙衍均认同诸位大臣的说法和建议。
    他们两个皆是纵横家。
    十分清楚,以眼下的各国实力而言。
    无法做到一次性歼灭。
    所以赵军此来,拖得越久。
    便更有可能让赵军全军覆没。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议论。
    最终决定从庸城四周募兵两万。
    栎阳地区募兵两万。
    南郡募兵一万。
    分为三天,合兵庸城,共同出击。
    如何对付赵国、冒顿单于之和伊玄部。
    这个问题解决了。
    但是解决上一个问题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这一次朝议的重中之重。
    那便是谁来统御这招募的五万军队?
    赵军此来,虽然气势汹汹,但进入的乃是秦国腹地。
    虽然有魏军在函谷关接应。
    但粮草必然所带不多。
    即便是秦军一直固守城池。
    时间日久。
    粮草耗尽。
    赵军不战自退。
    只要有一得力的统帅率军出击。
    不能说全歼赵军、和伊玄部。
    但也能打退这一次的偷袭进攻。

章节目录

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四海翻腾云水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四海翻腾云水怒并收藏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