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之畔,滔滔河水依旧向着南方滚滚而去,墨衣士子的陈述声却是缓缓落下。
    沉默了许久之后,只见那名墨衣士子望着眼前这一座高台,眼中一道坚定之色却是慢慢浮现。
    “我听说不久之后,这一座黄金台和其上的宫殿落成之时,王上会亲自到此观礼。”
    “我等将来若能建立一番功业, 在这黄金台上留下姓名,也就不负来这世间走上这么一遭了。”
    听完这名墨衣士子的话语,周围数名士子的视线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眼前这一座黄金台上,每个人的目光之中都产生了几分共鸣。
    千年后的大唐诗人李贺写下过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今日,站在这一座高约十丈的黄金台前,这几名本就是意气风发的年轻士子心中怎能不生出一番豪情。
    事实上, 听闻燕王姬职为老师郭隗修建黄金台后, 天下之间心生豪情的又何止这区区几名年轻士子。
    从不久之前那一份《求贤令》中,天下之人看到了燕王姬职非凡的气魄与博大的胸怀;
    而从这一座黄金高台之上,列国士子看到了燕王姬职求取贤才、富强燕国的坚定决心。
    天下之间从来都不缺少贤才,少的是那些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治理国家的英睿雄主。
    很显然当那一篇《求贤令》与黄金台的消息逐渐在列国传扬之时,当今燕王姬职已然成为了天下士子心中雄才伟略的君主。
    无论是有志于天下、企盼能够建立一番不世功业的年轻士子,还是在母国郁郁不得志、企盼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失意之人,都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北方的燕国。
    一时之间,列国前往燕国的道路之上,充满了一道道不畏险阻、就想去往燕国建立一番功业的身影。
    当然,除了这些不惧千里迢迢、前往燕国的人之外,其他人同样在关注着这件事情、关注着修建黄金台的燕王姬职。
    洛水之畔,洛邑城中。
    作为周室王畿的所在,作为天下商贾的停留地、四方货物的流通处,洛邑的繁华从其街市之上如织的人流之上便可见一斑。
    海量的人口流动不仅促进商业的繁荣,而且还会促进各种各样消息的传播。
    就比如在洛邑城内的一座酒肆之中,正有几名做着商贾打扮的中年人正在谈论,而他们所谈论的内容正是燕王姬职修建黄金台并向天下招贤一事。
    轻轻放下手中的酒爵,脸上透出几分神秘莫测的神情,“诸位, 可曾听说过易水之畔的黄金台吗?我和诸位说……”
    没等这名商贾将自己的关子卖完,一旁他的一名同伴却是直接出声打断了他的话语。
    “还用你说吗?现在洛邑城中谁不知道当今燕王在易水之畔修了一座黄金台,而且我还知道他这一座黄金台是为了自己的老师郭隗而修的。”
    一番话语将那名商人要说都说完了之后,就见这名同伴带着一脸感慨说道:“说起来这位燕王可是一位有气魄的,能够用这种方式来招揽天下贤才。”
    “若不是家中有老人、有妻儿需要赡养,我倒是想去燕国瞧瞧,说不定能够在那里建立我的一番功业。”
    说着,这名同伴从自己的怀中取出了一卷竹简,脸上带着几分不甘的神情将其缓缓展开在了众人面前。
    这一刻众人的目光齐齐看向了摆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卷竹简,每一个人的目光之中都浮现着几分企盼,而每一个人的目光之中也都浮现着几分无奈。
    终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抛却一切前往燕国,他们能够做的不过是在这洛邑城中的酒肆里,借着酒意一观这卷来自燕国的《求贤令》。
    就在这几人之间的气氛逐渐变得有些低落之际,距离他们不远处的一张几案之后,却有一道目光向着这处投射了过来。
    数息之后,伴随着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一道带着几分和善的声音出现在了众人的耳畔。
    “洛邑士子苏秦,见过各位。”
    当这一道声音响起,众人目光顺着声音的方向看了过去,顿时之间一个带着几分儒雅的身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感受着苏秦身上那一股独特的气质, 众人的脸上不由带上了几分肃然,随后只见诸位商贾从坐席之上站起向着前方拱手一礼。
    “我等见过先生。”
    双方之间一番拜见之后,诸位商贾之中却是缓缓走出了一人,对着苏秦沉声问道:“我看先生谈吐,便知晓先生绝非一般人物。不知先生前来,可是有什么指教?”
    “指教什么,苏秦却是万万不敢当。”一句谦词之后,苏秦的目光遥遥看向了众人中央那张几案之上的那卷竹简,“不知那卷可是前段时间燕王向天下所发的《求贤令》。”
    “正是。”
    对于那一卷竹简之上的内容,这些商贾并没有做任何的隐藏。
    数息之后,就见其中一名商贾将那卷竹简从几案之上拾起,一边将其递到了苏秦的面前,一边沉声解释了起来。
    “我等都是游走于各国之间的商贾,对于列国发生的事情却也有所关注。”
    “这卷竹简乃是在下在赵国邯郸街头得到的,原本只是感慨其中气魄才将其收藏,不想今日却有幸在这酒肆之中偶遇先生。”
    “先生,请!”
    “多谢。”
    带着笑容一番感谢之后,苏秦将这份竹简郑重从这名商贾手中接了过来,然后就见他缓缓将其展开、仔细地阅读了起来。
    当竹简之上一个又一个的篆字在眼前浮现,苏秦双眼之中的神情却是出现了几分改变,与此同时一个念头也同时出现在了他的内心深处。
    数个时辰之后,依旧是那一袭深衣的苏秦和平常一样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只不过今日他的手中却是多了一卷竹简。
    “夫君,你回来了啊?”
    “嗯,回来了。”
    和自己的妻子打过招呼之后,苏秦攥着那卷竹简穿过了家中院落,来到了自己平常习文的那间书房之中。
    将手中那一份竹简放在几案一边,苏秦缓缓在坐席之上坐下,然后就见他从另外一边取过了一份帛书。
    看着那份帛书之上熟悉的文字,阅读着字里行间的关心话语,苏秦的目光之中却是缓缓浮现了几分纠结。
    这份帛书是他的师弟姬凌不久之前派人送来的,而在这数年之中,他所收到的来自秦国的帛书已经不知凡几。
    苏秦很清楚,师弟姬凌之所以写信给自己,正是因为他看中了自己的才华,希望自己可以前往秦国和他一起辅佐当今秦王、建立一番功业。
    原本在姬凌的反复劝说之下,苏秦已然起了往秦国一行的念头,可是今日他却在洛邑城内、酒肆之中看到了那一份《求贤令》。
    当《求贤令》入手的那一刻,当听闻当今燕王的事迹之后,或许是命运使然,苏秦心中不自觉地生出了一个念头。
    “或许自己所要建立的功业,不在西边的秦国,而在位于中夏东北方的燕国。”
    伴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苏秦目光之中的纠结缓缓消逝,一抹坚定的神情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搁下手中那一份帛书,一手从几案一旁抄起一卷空白的竹简一手提起摆在手边的墨笔,苏秦开始书写起了给师弟姬凌的回信。
    等到苏秦将这一份回信写完、将手中墨笔搁下之时,这才发现前方自己的妻子正端着一碗羹汤在看自己。
    “夫君,这是准备要走了吗?”
    这一世因为姬凌所赠的土地,苏秦并不像原时空之中那般穷困潦倒,他的妻子对他自然也远没有原时空之中那般冷漠。
    甚至因为足够富足的生活,这名女子对于自己的丈夫苏秦还有着几分的依恋。
    ……

章节目录

战国之秦国太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一夜星辰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夜星辰天并收藏战国之秦国太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