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儿有什么需要只管和你母后说。又给她事先准备好的出宫牌子,若是闷了,也可去楚府寻萱萱玩。
    说是去找萱萱玩,其实那小丫头才两岁。倾儿偶尔也住楚府,和她表嫂关系还算亲密。楚伯瑾的夫人是左丞之女,把教导倾儿的事情交给她,司行简也放心。不管是楚家,还是柳家,家教都不错。尤其是对家中的女孩子,不会一味教他们为母家做贡献甚至是牺牲自我。
    被哄好的佑儿:我也要牌子!去找葳表哥和蕤表哥玩儿。
    你若出宫去都有我跟着,要什么牌子?何况他们就要进宫同你一起上学了。
    现在也没有合适的人来担任佑儿的老师,毕竟是要做太子太师的,要慎重。但目前仅是识字启蒙,找一个教书先生,倒也没那么高的要求。只看这一届的进士有没有合适的。
    楚仲琛世家出身,当年亦中了探花,处理科举之事倒还算得心应手。
    很快就到了殿试的日子。司行简竟然在大殿上见到了一个熟面孔。
    见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最前排的会元,楚仲琛就低声给他介绍一番。
    会元是青府乡试的头名,会试时也毫无争议当选为第一名,无论是文采还是政见都比其他考生出众。
    不出意外,陛下多半会点他为状元。新朝第一个状元,便是连中三元,岂不是成就一段佳话。
    司行简看着蒲智二字,笑而不语。好歹名字是真的。
    等他看了卷子,也觉得这状元唯有他中才算名符其实。
    蒲智,你且抬起头来。可还识得朕?
    蒲智只抬头看了一眼,也没有感到意外,立即深深鞠了个躬,陛下当日之英姿,若愚自然铭记于心。
    你这一句可是实话?
    在陛下面前,不敢妄言。
    是不妄言,就是真话中掺着假话。但到底那一颗爱民之心还是真的,司行简也就不与他计较了。
    科举放榜,算是近来京城中难得的喜庆事。
    司行简也带了佑儿和倾儿出来看热闹。他们和楚家人一起在及第楼里视野最好的房间中,看着身穿红袍骑着高头骏马,前方有人敲锣开路路边不时响起欢呼和喜炮声,热闹非凡。
    楚仲琛这才找到机会问司行简:你和状元郎在大殿上打什么哑谜呢?
    他将自己从边关返京途中遇见蒲智的事情说了。司行简那时候就知道蒲智没讲实话,但他要往京城赶,且对方做出的确实是善举,他也就没有深究。现在想来,恐怕那时候蒲智就认出他了,还有意地试探了一番。
    现在他却不知对方是什么来头。
    尤其是之后蒲智自请出京,现在朝廷缺人,他若留下必然官运亨通。现在他却主动要去之前旱灾严重、土匪横行的地方。
    你想好了?你一介文人,要去剿匪吗?司行简早有处理地方匪患的想法,只是没有合适的人。
    京城有陛下和楚相坐镇,哪里还有臣的用武之地?且臣长于村野,这些年各地颠簸。这剿匪不同于行军打仗,臣虽然是文人,但对此一道还算了解。
    自己曾经都占了山头,算是半个匪,能不了解吗?
    只要陛下愿给臣一支兵,臣愿意立下军令状。
    司行简笑道:你这张口就要兵,是算定了朕会给吗?我反了前朝,便是靠着兵权。以你的鼓吹能力,两手空空就纠集了那么多流民,朕现在能安心给你兵吗?
    陛下能登大宝,哪里是仅靠兵权?分明是陛下得了民心,天时地利人和,陛下又有智谋。蒲智先不紧不慢地拍了马屁,又激将道:且陛下一手带出来的司家军,哪里是我这笨嘴拙舌能够鼓动的?
    司行简轻哼一声,这人说话还是这般又虚又绕。他直接问道:当初你是怎么认出朕的?
    臣当初未识出陛下,只以为是个领队的小将,后来听闻陛下登基了,这才有所猜测。
    他讲话有七分也只说三分,只怕是初见就有所怀疑,之后就能确认了。司行简也不再计较这细节,你既然不知是朕,为何要试探?
    良将手下无孬兵。臣知是陛下的兵,窥一斑而知全豹。见陛下带的兵军纪严明,又体恤百姓,想也知道陛下是良将,也会是明君。也知道对方并不死忠于先帝,那时候他召集流民,还表示有反意,对方却放了他们一马。
    他那时候还觉得说动忠勇侯造反一事,胜券在握。谁料到再见面,忠勇侯已成了新帝。当然,这话现在说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司行简大概能猜到他的想法,那些流民,你怎么处置了?
    陛下仁慈,免了三年农税。那些人本就只是为了一口饭吃,打打杀杀的也不是他们的本性。现在自然又回去种地了。
    只是不知道有多少能侥幸活下来的。
    宣明威将军。司行简还是答应了,蒲智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只是崽崽找的这个老师暂时不能上任了。
    前朝的宫妃都已经遣散,司行简寻了合适的地方改建学堂与演武场。将楚家年龄相仿的孩子还有司安佐接来同佑儿一起学习。
    --

章节目录

仙尊养崽手册[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乔行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乔行之并收藏仙尊养崽手册[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