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考试的内容,除了四书五经,还要考诗词歌赋、策论和圣谕广训, 以及算术等。算术是赵旸特意加进去的。
    旧的科举考试,不管是解试,还是殿试,考试的时候都要求有一定的格式, 比如说明朝的八股文。赵旸觉得强制要求格式不好, 会限制学子们的发挥, 就取消了格式。当然,一些忌讳并没有取消,比如说皇帝的名字要避讳。
    赵旸弄出来的新科举考试,虽然要比以前的科举考试难,但是要比以前的科举考试自由,给了学子们广阔的空间发挥,这让学子们非常喜欢。当然,学子们再自由发挥也不能跑题。如果偏离的主题,那么文章写的再好也没用,就跟后世的命题作文一样。
    以前的科举考试考策论,喜欢考经史子集里的内容。而,新的科举考试的策论,不再考经史子集,考的都是民生问题。
    如果学子们只顾着死读书,对民生,又或者国家大事不了解,那么他们在策论上就获得不了高分。
    策论是所有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题,而且也是分数最大的考题。这么说吧,如果一个学子在考四书五经和诗词歌赋的时候,考的不怎么好,但是他的策论文章写的非常好,那么他就有可能破格录取。不过,这种破格录取也只存在童试的三场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的话,是行不通的。
    县试的四场考试,是一天考一场,但是不是连着考的。
    第一天的正场考试结束后,第二天下午就会成绩,然后学子们再选择继不继续考第二场考试。
    考试的当天,天还没有亮,学子们就要抵达官学门口。
    每个县城都有官学,这个地方就是专门用来考科举的。
    考县试是不用住在考房里,当天晚上就能从官学里出来。当然,考试乡试是不能出考场,得在考场待几天。
    考试当天,学子们只许带准考证和笔墨纸砚进官学。其他东西,一律不许带。
    在进考场前,会有衙役搜身,以防学子们作弊。
    哪怕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简单的考试,但是搜查也非常严格,不允许任何一个人作弊。
    有的学子们会带小抄,藏在带的东西中,像藏在鞋子里、衣服里、袜子里都很常见。有的学子甚至把小抄藏在头发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一旦发现带小抄,就会被赶出官学,不允许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
    如果当时衙役没有发现有人作弊,那么县试结束后被发现有人作弊,那么不仅这个学子会被惩罚,就连县令也会受罚。并且惩罚十分严重,有时候甚至会被砍头。
    科举考试作弊是大忌,并且是大罪。如果想在科举考试上动手脚,无异于自寻死路。
    在搜查学子的时候,还要核对学子的身份,以防出现代考的情况。
    代考这种事情,并不是后世才有的,在古代就有了。
    通过了搜查,学子就能进入官学,然后按照准考证上的房号和座位号找到自己的座位。
    王胖胖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把带来的笔墨纸砚摆放好,准备考试。
    过了一会儿,有衙役进来,敲响了考房里的铜锣,宣布县试开始。再接着,衙役们发放考卷。
    王胖胖拿到自己的考卷后,先写好自己名字。接着,他才看考题。
    赵旸之前叮嘱过王胖胖,拿到考卷后,不要急着答题,先把名字写好,然后再仔细看看考题,看看有没有印刷不清楚,或者有漏字的情况。
    考卷没有任何问题,考题也非常简单。
    王胖胖拿起笔,开始认真的答题。
    县试考卷的难度对王胖胖来说太简单了,两个时辰不到,他就答完了全部考题。
    虽说策论是县试考题中最难的,但是在王胖胖眼里非常容易。
    今年县试的策论题是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其实,这道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这道题的范围太大了,学子们很好下手考,但是也充满了陷阱。
    如果学子们用一些抽象的东西来回答这道题,比如款款而谈地说实行仁政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但是不具体写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办法,那么是获得不了多少分的。
    以前的科举考试,如果这么答,一定能获得高分,但是现在不行。
    赵旸这个太子殿下在这几年里,一直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务实。
    他提出的务实,不仅让每个学校实行,也贯彻到科举考试中。
    三年前,第一次考县试的时候,学子们在写策论的时候,就喜欢“空谈”。他们哪怕文章写的非常漂亮,但是也不能得一分。
    从那以后,学子们知道文章写得漂亮不管用了,得务实。
    赵旸一直觉得文人学子和官员们把文章写的好看没用,因为写好文章并不能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这三年来,赵旸一直对官员们,对太学的学子们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关心民生。显然,他的强调有了作用。
    现在,全天下的文人学子和官员们,以及老百姓们都知道他们的太子殿下是个务实的人,不喜欢弄一些虚头巴脑或者花里胡哨的东西。
    言归正传。
    王胖胖看到策论的考题时,没有任何犹豫就从实际出发。
    其实,关于民生方面的问题,他和赵旸一直在讨论,并且他从赵旸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

章节目录

[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七年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年玉并收藏[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