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皇后一听,就是捂嘴笑了。
    唐甜甜看着面前的一切,突然,也跟着笑了起来,可心中,她却是沉得所然无味。在宫里的女人,人人都是带了一副面具啊。
    这一刻,唐甜甜前所未有的发现,审皇后似乎笑意未达了眼睛的深处。而靖妃,更是皮笑肉不笑。又或者,她们的笑容,只是一种习惯,习惯在不能哭的宫中,习惯笑了。
    高兴是笑,痛苦是笑,悲伤是笑,欢喜亦是笑
    等到这一日,选秀结束后,唐甜甜望着审皇后的凤撵先离开,然后,她是在靖妃的目光恭送下,也上了撵轿,离开了储秀宫。
    回了永寿宫,看着来请安的长子周钧,还有那瞧着哥哥,就是络嘴笑得乐呵呵的次子。在储秀宫里的一切坏情绪,陡然消失不见了。唐甜甜迎着儿子周钧的拱手礼时,自然而然的拉住了这孩子的手,道:今日听课,累吗?
    听先生讲课,儿子有所得,一点不累。小太子周钧回话时,似乎沉得理所当然。他对于先生们的讲解,总是充满了好奇与渴求的。就像是发现了新世界的人,对于新世界充满了无数的希望,想了解那一切。
    要劳逸结合,如果有跟先生不一样的看法,等见到父皇时,跟父皇请教。唐甜甜想摸摸孩子的脑袋,不过,想到了长子周钧总是学习大人的那种小大人可爱模样。最终,满足了长子一直尊严感。
    她笑了,道:你先生和父皇的位置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你多多听听,会有不同的发现。
    母妃,儿子知晓得。周钧应承了话。接着,还是上求,拉了拉弟弟周铸的小手,笑道:等弟弟长大些,我给弟弟开蒙,教弟弟背书识字。
    好。
    看着两个儿子凑了一堆的那股子热乎劲,唐甜甜的心里暖暖着。
    (大结局)
    ☆、第59章
    隆昌三年,宫里大选。
    周钧是一个小太子,他的心中,自然是敬重父皇,像是看着最伟岸的存在。母妃,还有弟弟,这些都是周钧心中,最重要的亲人。
    在这一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周钧晓得,他父皇的后宫,一定有非常多的美人。就像某些闲书里说的,帝王富有天下。
    事实上,周钧觉得,帝王不一定富有天下。就像他的父皇,宠幸了新入宫的秀女。这些秀女,都是门阀出身。
    其中,一个让周钧印象深刻的,是靖妃的妹妹。
    因为,这个女人出场,带来了一回血雨腥风。至少,最初开头时,谁也没有想到的。
    那是隆昌五年,这个靖妃的妹妹,当时,升为李嫔。一门李氏,一妃一嫔,在宫里自然是风光无限。不过,小太子周钧不在意,他的努力,父皇看在眼中。周钧明白,李氏出的靖妃与李嫔没有皇子,她们两个女人动摇不了他和母妃,还有弟弟的地位。
    隆昌五年,小太子周钧如此想。
    至隆昌十五年,已经成年,大婚后再育有子嗣的周钧,不再如是想法。
    下面的三弟周铮,已经年长了。这位方太后养大的皇子,背后有方氏的支持。而这一年,这位三弟被指婚,将要迎娶李氏的嫡女,靖妃和李嫔的嫡亲侄女。
    外有援手,内有助力。
    舅族不得,妻族独木支撑。
    太子周钧的太子之位上,忍得,还是得忍。忍不得,同样得忍。
    周钧记得,母妃当时拱了他,看着他这个太子时,唱了他曾经听过无数回的摇篮曲。直到他这个太子哭了后,才是笑道:傻孩子,急什么?你父皇当年忍了那么些年,才守得云开。你若是不忍得,将来便是登上了那个位置,如何忍下了门阀贵族的势大?
    天下间,帝王也不是能随心所欲的。
    母妃的话,一直记在了周钧的心头。那午时的一场哭泣,就像是一回午夜的夜。
    隆昌十六年,宫中出了一件大事。
    李嫔小产了。
    这个已经人如昨日黄花的李嫔居然怀孕了,而证据指向了害她之人,是永寿宫。
    周钧直至后来当了帝王,坐上了他父皇隆昌帝的皇座时,与当了太后的生母回忆时,都是唏嘘一场。
    谁能想到,那一回,想拉了永寿宫与东宫下马的人,会是李嫔一个女人呢。
    最初,不过是一场后宫的陷害,最后,却是闹成了一场朝堂之上的改革新旧得益势力之间的交锋。
    也是那一回,周钧明白了,对与错,输与赢,哪个更重要。
    成王与败寇,赢家,才能装点历史这个小姑娘。
    恍然是一场午后,周钧成为帝王的第七个年头,他的生母得了重病。
    那是弥留之际,周钧记得,他的母后,只是留下了话,让他的父皇与元后继后合葬。
    父皇想同寝的人,是母后啊。周钧记得,他这般说过。
    傻孩子同样一双手,这时候,已经是枯瘦如木枝了。不再美丽,却显得智慧的母后,挤了笑容,声音慢慢悠悠的说道:这世间,我最在意的是你们兄弟。你父皇一生,有太多的美人,我就不打扰他们了。
    将来,就让我守着你们兄弟葬了一起便好。
    --

章节目录

宠妃这职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华卿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卿晴并收藏宠妃这职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