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距离沈云芙的假死,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灵谷寺的桂花开了,在阳光下晒了一整天,傍晚的时候,飘香十里。
    寺庙的住持按照客人的意思,晚上多准备了两份素斋,再加上白日采下的桂花,蒸了两笼糖糕。斋饭做好后,小沙弥听从师父的吩咐,敲响了其中一间客房。
    李谙徒步爬上紫金山,没有去沈家拜访,中途来了这座山间的寺庙。
    这次南京之行,她并没有带任何人,根据上级的命令,白鸽要求要她独自前往这间寺庙。这是她负责上海联络工作的第四年,这四年间,白鸽一直很神秘,从未有任何联络人见过白鸽本人。
    她算是第一个。
    来这儿的三天前,李谙就拿到了此次见面的地址,这个地址使她眼皮一跳。不是不认识,正因为知道它在哪儿,才惊觉它离沈家的老宅实在是太近了。爬山的途中,她就一直在想,该不会沈云芙那丫头也与组织上有联系。很快她就否认了这一点,即便组织上有规定,每个区域的联络人彼此互不干涉,均由白鸽统一安排任务,她也从未见过南京方面的联络人但是沈云芙是她看着长大的,她的性子根本做不了地下情报工作,那时的李谙对自己的判断相当有自信。
    后来她开始迟疑。
    到了灵谷寺后,小沙弥领着她去了熟悉的客房。灵谷寺与沈家老宅离得颇近,李谙之前来南京,若是不愿宿在老宅,大概率会住宅庙里的客房。尤其是近两年,她与沈云芙关系愈发生分,几乎都是住在这儿。不过她来南京的机会本来就不多,两年里也就三四次。
    她在客房外站了片刻,那领她来的小沙弥就不见了,也没说让不让她进去。
    李谙还在犹豫,又从远方跑来一位小沙弥,那小沙弥手上托着一只食盒。那时是饭点,食盒里装的应该是斋饭,所以面前这间客房,里面已经住了人。
    会是白鸽么?
    小沙弥是新来的,不认识李谙。他以为她与客房里住的客人是一起的,不由上前问道:女施主,要来一碟桂花糕么,刚出炉的。
    不用。李谙淡淡道。
    小沙弥刚把食盒打开到一半,听到她这话,只好又将盖子盖上。
    从食盒漏开的缝隙中,李谙注意到里面摆着一碗小馄饨。这里是寺庙,所以馄饨应该是素馅儿的。不过那馄饨汤看起来很清淡,一点儿葱花和油沫都没有。南京这地的馄饨与上海的吃法不一样,半碗清汤,两钱猪油,撒上一撮小葱花,再淋上南京人最喜欢的辣油,很少能见到汤底这么清淡的。
    所以李大当家刚放下的心,又伴随着她的眉头悬了起来。
    这种不安,持续到房间里的人出来。李谙眯起眼睛,抿唇看向从房间里走出的男人。
    沈月筝一点儿也不意外在这儿见到她,但他没有立刻与李谙打招呼,反而是冲着送饭的小沙弥道:辛苦小师傅,斋饭给我就好,我们等会儿再吃。
    李谙注意到他的用词是我们。
    待到小沙弥离开,她紧跟着问了一句:云芙也来了?
    沈月筝把食盒拎回屋子,声音从屋内传来:她在灵谷塔那边,说什么一定要拜一下塔中的舍利子,吉利。
    我倒是不知她什么时候开始信佛了,李谙说完才惊觉,自己这话未免刻薄了一些,这种场合她完全没必要嘲讽,我还有事,就不打扰你们了,先行一步。
    李当家没听过一句话么?不信神佛,是因为没有所求之事。心里有了牵挂,便又信了。
    沈月筝再次从屋里走出来,拦下要离开的李谙,只用了一句轻飘飘的话:夜莺,传信让你来这儿的人是我。重新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白鹤。
    傍晚的天色越来越暗,剩下的残阳如血,将行人的影子拉的老长。
    沈云芙拜完了舍利子,沿着灵谷塔一圈又一圈的楼梯下来,楼梯是旋转式的,转的她脑袋都晕了。然而这种晕还没缓解,她在灵谷塔下,看到了站的笔直的李谙。她似乎已经在那儿,安静等了她好一会儿。
    朝歌,三十三岁的沈云芙,像个孩子一般,冲面前的人甜甜的笑着,想吃馄饨嘛?我刚好饿了。
    两人一言不发的回到客房,贴心的沈月筝已经为她们搬出了两把椅子,没有打开的食盒放在两把椅子间的桌子上。
    沈月筝提议:今晚月色这么好,不如在院子里吃?
    沈云芙点了点头,微笑着采纳了他的意见。
    沈月筝耸肩,瞥了眼李谙后,伸手在沈云芙肩上拍了拍:好好说话,不要吵架,我回去陪老婆孩子了。
    放心,沈云芙给他个安心的眼神,我可舍不得。
    沈月筝离开后,沈家这位大小姐也不顾李谙在想什么,径自坐到院子里的一张椅子上。沈月筝为她们准备的椅子,不是那种靠椅,而是一张小小的板凳,他觉得这样有气氛。
    沈小姐今天穿着一件高开叉的旗袍,这板凳坐的,旗袍开叉处都能看到她的大腿根部。
    李谙在她的大腿上扫了眼,又顺着她的大腿看到细白的小腿,最后落在不足盈握的脚踝上。她今年三十三岁,按理来说不小了,可腿上的肌肤紧致光滑,一双玉足衬着月光分外勾人。
    --

章节目录

黄泉引路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绾绾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绾绾兔并收藏黄泉引路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