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石头语气里也带上无奈,石块,哥是真没钱。
    第二天,宋石头带着美娘去卖货,再回家时,发现屋子被人翻过。
    除了娘和美英,谁还会翻他屋子?
    为防着他们,钱他都随身带着呢。这可是他卖命和挣来的血汗钱。
    宋石头打开钱袋子,倒出里面的钱,又数了一遍,三两带二十七个铜板。
    美娘不解地看着他,小声问道,你不是有钱吗,怎么说自己没钱?
    宋石头笑笑,拉着自己媳妇儿的手,压低声音回道,你傻吗?我把钱给她们用?我一个残废,挣钱难道比他们容易?
    钱给她们,我们喝西北风吗?
    美娘睁着大眼睛不说话了,好一会儿才问道,那咋办?娘指定不给咱们好脸色。
    美娘,咱们走,离开宋家庄。我带你去别的地方。这次,宋石头真的下定了决心。
    去哪?美娘可不知道宋石头在哪还有什么亲戚。
    去余阳。安营长说过,如果过得不好,就去余阳找他。
    反正他很难在宋家拥有一间敞亮的房间。还有一群盯着他钱袋子的亲人。
    作者有话要说:
    宋石头要去找安康啦。
    第98章 去余阳
    卖完了家里剩下的所有货物,简单和家人说了一声,宋石头带着美娘踏上去往余阳的道路。
    美英不甘心地看着离开的牛车,愤恨地跺脚,满腹怨气地对宋石块说道,你大哥在外面过惯了,外面比家好!
    宋石头沉着脸不吭声。
    牛车上放了两个不大的包裹。一个包裹里放着宋石头的两身衣裳和美娘的三身衣服。另一个包裹里是美娘昨晚烙的饼。
    美娘心中忐忑,探着身子问,你说的那个安营长真的能收留咱们?
    能。宋石头很是肯定。
    美娘心里还是没底。能当上营长的人会愿意管他们吗?
    夫妻两人都是十分节俭的人,又是夏天,晚上把牛车停在路边,宋石头和美娘就躺在牛车上睡觉。
    余阳县在大梁的中部偏东,宋石头的家乡地处西北方,两处的距离比余阳到北疆还远一些。
    宋石头夫妻俩风餐露宿地走了一个月零三天,终于在天气开始转凉时,赶着车进了余阳县城。
    刚进城,四下打量一番,城墙壁上的白色大字吸引了宋石头的注意。上面写着:争取识字,不做文盲。
    宋石头轻声地念出来,嘀咕道,这是安营长整的吧?
    你认识字?美娘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的相公。没想到相公还是个读书人哩,怎么从来没听谁提起过。
    用仅有的一只手摸摸脑袋,宋石头不好意思道,只是认识字。不太会写。就是安营长教我的。在军营里,我们粮食营的人都跟着他一起识字。还有陈子澈,他也和安营长一起教我们。
    街上时不时地走过一两个抱着书本的孩童,叽叽喳喳地说着话,时不时地你推我搡地玩闹。
    宋石头突然觉得很熟悉。他们在北疆的时候也是这样,没事的时候就抱着书本。
    这些让宋石头熟悉的事,使得他对余阳有很大的好感。
    小孩,你知道余阳的秋林巷怎么走吗?宋石头操着一口外地口音,拉住两个结伴的小孩询问。
    两个孩子警惕地看向这个少了只胳膊的外地人,仰着脑袋问,你去秋林巷做什么?
    我找亲戚哩。
    小孩接着追问,什么亲戚?
    安康。
    听到这个名字,原本还很警惕的小孩们立马露了笑脸,殷勤道,我们带你去。
    宋石头和美娘对视一眼,两人下了牛车,跟着孩童,往街里走了一会儿,拐进一条并不宽阔的小巷子。里
    巷子口写着:东巷。
    宋石头立马停了脚步,这不是秋林巷。我们要去找安康。
    个子矮的小孩往宋石头面前蹦了蹦,解释道,安少爷现在不在秋林巷。他现在肯定在杂志办事处。白天他一般都在那。
    听到小孩提到杂志办事处,宋石头的心落在下来,他知道安营长原来经营着一家杂志办事处。他们读的课本就是安营长办的杂志。
    往前走了半条巷子,终于到了地方。
    小孩指着杂志办事处的大门,喏了一声,没骗你吧。
    两个小孩蹦进院子里,找人说了些话。
    宋石头清楚地听到小孩子们的声音,来找安少爷的,缺了条胳膊,还带个媳妇儿。
    虎子一听就猜到是宋石头,连忙往院子外跑。
    石头哥。虎子惊喜地发现门外胡子拉碴的人正是宋石头,旁边还站着一个年轻的妇人。石头哥,这是嫂子?
    宋石头点点头。
    安康见了宋石头自然又是一番惊喜。
    宋石头咧着嘴对安康笑道,安营长,我来找你了。
    来了好,来了好。我时常惦记你们呢。安康热情地邀请宋石头到安家做客,准备好好款待一番。
    乍一见到安府的大门,美娘有些拘谨地攥着宋石头的衣服,这安府可真气派呢。
    --

章节目录

我在古代做少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纸扇长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纸扇长衫并收藏我在古代做少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