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爷似是瞧见了她这模样,自嘲道:我讲信用,却不是什么好人,我不管苍山那边有没有人接应你,送到地方你就下车,以后是生是死都与我无关。
    冯圆圆不知道该说什么。
    梅爷又嘱咐了她一些事,譬如路上如果遇到官兵盘问,就说他们二人是父女关系,梅爷还编了一些说词让冯圆圆背下,免得官兵问多了她话里露馅儿。
    交待完了,梅爷恢复沉默。
    冯圆圆身心俱疲,车里又无所事事,躺在榻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晌午骡车经过一座小镇,梅爷在路边摊买了六个肉包,离开镇子两三里地后,他才停在路边的树荫下,转身,推开车门。
    坐榻上,冯圆圆睡得很香,脑袋枕着一边胳膊,白皙的脸颊挤压得肉嘟嘟的。
    她的眉形细如新月,睫毛长长,小小年纪就能看出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梅爷拿起装了四个肉包的油纸,打开,侧对着车厢,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他没有刻意放轻动作,豪放的咀嚼声惊醒了熟睡的小姑娘。
    冯圆圆睁开眼睛,瞧见梅爷,她怔了怔,旋即目光恢复清明。
    梅爷偏头,对上她水润润的杏眼,清泉似的眸子犹如画龙最后一笔的点睛,隐藏着不安,依赖地望过来。
    梅爷不动声色地别开眼睛,将另一个油纸包递给她:吃吧。
    冯圆圆笑了,伸手去接。
    梅爷补充道:肉包,一个五文钱,按理说我的食宿费用也都该由你承担,看你年纪小,我不跟你计较。
    冯圆圆的笑容一僵。
    她全部家底一共就六十文,舍不得吃这么贵的包子。
    目光投向先前放在橱柜上的烤饼,冯圆圆缩回手道:我带了干粮,肉包您自己吃吧。
    说着,她取出一个烤饼,知足地吃了起来。
    梅爷笑了笑,收回手,从外面带上车门。
    烤饼是昨天做的,干干硬硬,冯圆圆喝了很多水。
    吃饱了,她继续躺在榻上,睁着眼睛胡思乱想,直到迷迷糊糊地睡着。
    骡车偶尔会颠簸一阵,冯圆圆换个姿势,反正除了睡觉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当天色变暗,两人来到了一个小村庄。
    这里依然属于河阳县的管辖范围,不过离县城已经有三十多里地,就算李老头发现冯圆圆不见了跑去报官,以李老头的身份,官府也会推迟到明日再派人稽查,而且这种丢小孩子的案子,大多都会归结于神出鬼没的人贩子身上,最终不了了之。
    梅爷一点都不担心李老头会找到他这里。
    村庄没有客栈,却有梅爷的一个朋友,中年夫妻带着一双儿女。
    夫妻俩热情招待了梅爷,从始至终都没有询问一句冯圆圆的来历,包括梅爷要去往何处。
    吃过晚饭,妇人带着女儿与冯圆圆一起睡,把儿子丢给丈夫与梅爷睡另一间屋。
    妹妹,你长得真好看。
    夫妻俩的女儿今年九岁,她的被窝挨着冯圆圆,睡觉前充满善意地对冯圆圆道。
    可她刚开头,妇人就叫她闭嘴,还把女儿抓到她的被窝,背对冯圆圆搂着。
    女儿抗议撒娇,妇人一会儿凶一会儿哄,很快就把孩子哄着了。
    冯圆圆默默地看着、听着。
    她的娘很早就死了,早到她的记忆里完全没有娘的身影,甚至连爹爹的样子都记不清。
    可她记得李奶奶,小时候她生病或撒娇,李奶奶也会这样将她抱在怀里,轻声细语地给她讲故事。
    如今,她又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孤儿。
    次日一早,冯圆圆在母女俩的谈话声中醒来,她翻个身,看到妇人叠了两套衫裙放进一个摊开的包袱里。
    醒啦,这是我女儿七岁时穿的鞋,你看看能穿不。
    妇人朝冯圆圆笑笑,捡起放在旁边的一双绣鞋。
    那绣鞋有八成新,白底白面,绣着几朵粉线桃花。
    这是我娘做的,我可喜欢了,平时舍不得穿,然后就穿不下了。
    妇人的女儿很是遗憾地道。
    冯圆圆还懵着,不懂妇人为何要对她这么好。
    试试吧。妇人柔声催道。
    冯圆圆拘谨地试了鞋子,站到地上走几步,刚刚好。
    那就送你了,这身衣裳今天穿,那两套留着换洗。
    妇人不容冯圆圆拒绝,三言两语做了主。
    吃早饭时,妇人还给冯圆圆剥了一个鸡蛋。
    冯圆圆吃得很慢很慢。
    梅爷大口喝粥大口吃饼,不发一言,吃完就带她上了车。
    妇人母女笑着朝冯圆圆挥手。
    冯圆圆回以微笑。
    是不是想留在这里?
    骡车走出一段距离,梅爷忽地开口。
    冯圆圆不吭声。
    梅爷:他们夫妻的确靠谱,可他们愿意善待你一晚,未必愿意善待你五年十年,就算是亲生爹娘手足,相处久了也会有矛盾,换成外来的,吵起来只会伤得更深,尤其家里不够富裕时,很容易斤斤计较。
    冯圆圆明白的。
    她想到了梦里的美人,美人的衣裳是缥缈如云的绸缎,美人头上戴着镶嵌宝石的首饰,一看就是富贵之人。
    --

章节目录

福星高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笑佳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笑佳人并收藏福星高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