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全文完
    京城。
    景隆帝高高兴兴地砍了曹明广父子的头,曹妻、曹柔等其他族人全部发配边疆。
    周温这小子,多半是被华容感化,一心效忠于朕了。
    周温突然送上身边的大将,景隆帝只能想到这个解释。
    定王面无表情。
    太子心中上火。
    定王本就握有兵权,如果再得到周温的支持,他这个太子怕是要当到头了。
    自这日起,大臣们迅速发现,太子与定王的明争暗斗越发频繁起来。
    .
    镇南王府。
    冯圆圆开开心心地在王府度过了第一个除夕。
    这也是她长这么大过得最热闹的一个除夕,长辈们在厅堂里说话,她跟着周陵、周郊在外面放烟花,玩得十分尽兴。
    到了夜里,她却做了一个噩梦。
    她梦见新的一年,入夏之后,宁州府会出现一场持续两个月的大旱,小河小溪几乎断流,大江大河也缩水颇多。
    百姓们勉强能靠奔波数里去大河大江里取水解决口渴之难,地里的秧苗却全部遭殃,入秋时颗粒无收。
    冯圆圆被梦里看到的饿殍遍野吓到了,脸色苍白地来了凤仪堂。
    昨夜周温自然与华容公主睡在一起,这会儿他刚从内室出来,华容公主正在梳妆。
    周温先见到冯圆圆,见女儿神色不对,周温惊道: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冯圆圆摇摇头,发凉的小手拉住他,带他进了内室。
    华容公主的目光扫过他们一大一小,猜到有事,叫丫鬟们先下去。
    冯圆圆站在养父母身边,声音微微颤抖地讲述了昨晚的梦。
    华容公主皱起眉头,就算周温以及他身边的将军们想要造反,可宁州一带的百姓是无辜的,天灾面前,何其悲惨。
    她看向周温。
    周温垂眸,等他回神,就见华容公主、冯圆圆都在看他,一个露出了少见的凝重,一个满脸担忧。
    周温笑了,一手将冯圆圆拉到面前轻揽肩膀,然后问华容公主:我说圆圆是福星爷送咱们的小福星,公主可信?
    华容公主信,早在桃溪偶遇时,她就信了冯圆圆的奇遇。
    信又如何,天将大旱,王爷有何对策?
    人祸可免,天灾难防。
    周温收起笑容,道:躲是躲不过,未雨绸缪,倒是可以减轻损害。
    缺水,可以提前在各地挖凿深井。
    缺粮缺药,可以提前从各地筹集。
    只要有银子,这些都不难。
    多亏父王为了造反大业积攒了丰厚的身家,运作及时,足以在旱灾来临时稳住百姓。
    接下来半年,周温就一心为了夏日的大旱劳神费力。
    华容公主亲眼看着他日渐消瘦。
    毕竟是涉及到整个宁州府的严重旱灾,哪怕提前有了应对之策,准备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夜深人静,华容公主偶尔会想,周温为何要这么累。
    他是要造反的人,宁州只是他暂时的地盘,保证兵力、军饷才是第一要务,真把大量的粮草、财力用在救助百姓上,一旦这个时候朝廷趁虚而入,周温拿什么应对?
    还是说,在周温心里,百姓的安危比周家的前程更重要?
    华容公主猜不透。
    在焦灼的等待中,那场大旱真的来了。
    王府里众人的用度早已减半,饮水供应倒是充足,只是天气太热,晒得人不想出门。
    华容公主与冯圆圆可以待在王府里,周温却连续多月都没有回府。
    八月里,大旱结束,雨水姗姗来迟。
    可宁州一带的麻烦还远远没有结束,庄稼毁了,秋冬吃什么?普通百姓家里可没有多少余粮。
    这时,周温安排将士在各地发放粮草。
    他在外面放出消息,称华容公主关心百姓,不惜捐出百万两嫁妆为百姓筹集粮草。
    一时间,宁州府的百姓纷纷对王爷、华容公主感激涕零。
    .
    十月,周温终于回了王府,没让下人通传,直接来了凤仪堂。
    看着这个瘦了好几圈、晒黑成麦黄肤色的男人,冯圆圆几乎不敢上前相认。
    周温笑了:怎么,圆圆不认得爹爹了?
    冯圆圆眨眨眼睛,掉了一串眼泪。
    这个爹是半路认来的,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可周温是个好人,是个好王爷,也是她的好爹。
    冯圆圆扑过来,紧紧抱住了周温。
    周温摸摸她的头,目光投向坐在榻上的华容公主。
    华容公主淡淡地垂眸。
    周温陪女儿说说话,然后让微云去备水。
    他要沐浴,冯圆圆懂事地先行告退。
    备水需要时间,周温坐在榻边,一如既往地气定神闲,端茶慢品。
    华容公主第一次在耐心上败给了他,看着他问:你筹集粮草,我半分银钱未出,对外为何那么说?
    她不出门,陈敬大概是替主子不平,将外面的消息都告诉了她,可能是希望她能领周温的情。
    周温笑道:圆圆是你带回来的,我不能暴露她的秘密,只能将功劳分你。
    华容公主垂眸:百姓感激我,便是感激朝廷,将来你想造反,怕是不会顺利。
    --

章节目录

福星高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笑佳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笑佳人并收藏福星高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