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勾起了玉黎清的伤心事。
    前世父亲病重时将家业交给堂兄打理,他倒也尽心尽力,还时常到府里来看望,可父亲病逝那天,一切都变了。
    堂兄手里握着她家的产业,却不愿出一分钱办葬礼,还是玉黎清拿自己的体己钱买了棺材置办葬仪,安葬了父亲。
    之后,堂兄借着为她父亲送过终的名份,打她家财产的主意,若非父亲留下遗书,将玉府所有的银钱都留给她做嫁妆,她的婚事又涉及侯府,只怕堂兄还会纠缠不休。
    玉黎清心有余悸,委婉提醒:堂兄有大伯要供养,如今说的好听,真到那时,若堂兄不守承诺,父亲又能拿他如何呢?
    玉天磊将女儿的话听在耳朵里,只当她是孩子心性,不懂这里头的弯弯绕绕。
    他耐心解释:我同你大伯是手足兄弟,玉晟也是我看着长大的,他是个能干的孩子,哪怕不把我当父亲供养,只要他能把玉氏布行的生意做下去,我就心满意足了。
    做了大半辈子的布料生意,历经两代近百年才攒下如今这份家业,人死如灯灭,能给后人留下些产业,也不算他愧对了玉氏一族。
    玉天磊自认为这个决定无愧于心,对玉家和女儿都好。
    只有玉黎清知道,前世她进京后没几个月,堂兄便将她家的产业悉数变卖,拿了银钱去挥霍,数不清的工人失去活计,整个扬州的布业行当都受到重创。
    父亲心善,以诚待人,却防不住那些心思诡谲的小人。
    玉黎清更加坚定心志,她不能嫁去侯府,不能让家业落于歹人之手。她要陪着父亲,让他远离病痛,颐养天年。
    她跪在地上,向后膝行,对着父亲伏跪下去,女儿想留在父亲身边尽孝,还请父亲成全。
    玉天磊忙起身去扶她,劝道:我花了大力气才为你定下这门亲事,等你嫁过去,便可从商贾入世族,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
    可是我不想嫁玉黎清被父亲扶起,委屈地拧着袖中的帕子。
    玉天磊轻轻按住她的肩膀,循循善诱:我知道你孝顺,但女儿家要嫁人,总不能一辈子留在家里啊。
    玉黎清抬起头来,硬气道:既要出嫁,为何不能嫁在扬州,我可以孝顺父亲,也能替父亲打理产业,岂不一举两得?
    哈哈哈,你说的都是些孩子话。玉天磊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满扬州的高门大户,哪有让自己的女儿去做生意的,传出去是要让人笑话的。
    为何不能,当年母亲不也玉黎清一时心急,脱口而出。
    清儿。玉天磊声音冷了些,对着她严肃的摇了摇头,不许她再说下去。
    玉黎清不甘心地攥紧手掌,父亲,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少女一副不认命的模样,虽是任性,却也让人心疼。
    玉天磊宠爱女儿,哪怕她没来由的拒绝自己苦心的安排,他也不忍苛责,只当是孩子大了,心思活泛起来,见他有意培养玉晟,心里不平衡了。
    他温和道:别再说傻话了,我让人去私塾给你请一天假,你这两天定定心吧。
    发觉自己三言两语根本劝不动父亲,玉黎清并不气馁,反而更加坚定。
    她从未像现在这样清醒过。
    她要让父亲知道,他并不只有玉晟一人可以托付,她身为女子亦可接管家业,并非只能等在闺阁里嫁人。
    等到父亲知道她有能力独挡一面,一定愿意为她退婚。
    玉黎清向父亲告辞,回了自己的院里。
    她走进小书房,翻出了母亲当年留给她的书本题词。抱了一摞书坐到书案后,这一坐便看到了晚上,期间只简单用了些晚饭,便重新坐下,边读边写。
    夜深人静,小书房里的灯火被吹灭,玉黎清回卧房休息,一日之间经历大悲大喜,又看了那么多书,她困得厉害,刚躺下就睡着了。
    深蓝的夜空下,一树海棠开的正好,明亮的圆月洒下如水般的月光,照着花影映在窗上。
    窗内照进一地月辉,散射的光亮为房间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银光。床上躺着妙龄少女,欺花胜雪,阖目春睡,一觉无梦。
    第二日,春光明媚,玉黎清枕在一片花香中醒来,精神充沛。
    她穿戴整齐,去后厅陪父亲用早饭,用过饭后带着若若出了府。
    若若跟在她身旁,疑惑道:老爷不是给小姐请了一天假,今日不用去私塾吗?
    不是去私塾。玉黎清走在前头,听着街上熟悉的乡音,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心情愉快,步履轻盈。
    若若歪过头,绑在发髻上的飘带垂向一侧,灵动可爱,那是去哪儿?
    玉黎清回头看了她一眼,瞧她稚嫩如孩童,忍不住揉揉她的小脸,小声道:去布庄瞧瞧。
    若若不解,追上来走在她身侧,小姐想买布匹使唤奴婢过去就好了,何必亲自去一趟?
    玉黎清正色答:我身为玉府的小姐,父亲的独女,理应知晓玉家的产业,从今日起,我日日都要去看,多看才能多了解。
    您了解那些做什么,外头的产业自有老爷和晟少爷打理,您只要每日去私塾念书就好了,何必去看什么产业。若若越听越糊涂,小姐这又是心血来潮想做什么啊?
    --

章节目录

重生后的夫君又疯又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堇色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堇色蝉并收藏重生后的夫君又疯又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