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沁道:放心,我听完就当忘了。
    裴砚点点头,就一边思索一边与她说起了太子今日提及的事,楚沁听得一愣一愣的,听到一半就忍不住拽着他的领口问:我怎么听说,德妃娘娘最是恭谨守礼,最没野心,为着励王不恭敬的事,还与励王大怒过几次?
    是啊,满朝文武都当她是那样。裴砚苦笑,现下看来,不过是做戏给旁人看的。
    哦楚沁迟钝地点点头。接着就听他一声叹息,说起了太子无奈之下甚至设想过,若霍栖没了,或许这些事反倒便好办了。他便可以直接狠下心将事情捅出去,不再顾念旧情。
    她听到此处,心弦陡然一栗:殿下这么说?!
    只是说说而已。裴砚只道她紧张,压音笑了笑,不会真推霍栖去送死的。
    这我知道楚沁一边应话,一边脑子里都木了。
    上辈子霍栖死了的事,她本不知道,是凭着花痕和两个孩子才推测出来的。可更大的事情,她总归听说过。
    所以她清清楚楚地记得,德妃死得很突然。宫里的说法是因病暴毙,但坊间却有过许多传闻。
    许多人都说,德妃是在后宫倾轧中输了,所以丢了性命。皇帝为了保住面子,才说她是因病而亡。
    这些传闻子虚乌有,传着传着就过去了。可仔细回想,传言之所以会掀起也并非毫无缘由,其中最让人生疑的一点就是,德妃实在走得太快了。
    一般来说,宫中若有人重病,都会先有些风声传出来。哪怕是急病,在病故的消息传来之前也总要有几个时辰的经过。
    可德妃却死得毫无征兆,消息传出来的时候直接就是死讯,很难不让人多心。
    作者有话说:
    完结卡文杀我,是不是所有作者都逃不开这个诅咒啊
    第47章 玉米糊糊
    识人不明,活该被人家牵连!
    再往后, 一心闷在深宅内院里的楚沁能记起的下一件大事,便是太子殒命了。
    楚沁的心速禁不住地加快,脑海中慢慢勾勒出一个故事来。
    或许上一世时, 太子也曾这样察觉励王与德妃的谋划。但因为上一世霍栖死了, 太子对励王便更狠了些,直接将事情禀明了皇帝, 然后,皇帝一怒之下赐死了德妃, 对外只说是暴病而亡, 为的是保全德妃与励王的颜面。
    可纵使如此, 励王生母亡故,便也在太子头上记了一笔。再后来, 太子也死得不明不白。
    诚然, 这种猜测毫无根据,但也并非天马行空。楚沁依稀记得,上一世太子亡故时坊间也掀起了诸多猜测, 其中传得最热闹的一种, 就是说励王为夺储位杀了太子。
    后来这些流言之所以能平息, 是因无凭无据。据说皇帝都命人彻查过几度,也没查出什么结果。
    所以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励王没了太子这个阻碍,也愈发春风得意。
    但过了很多年后, 百姓们议起太子的死,依旧会有人说:查不着就说明励王清白么?太子是在冬狩时遭遇雪崩死的, 大雪一盖自是什么痕迹都没了, 这哪说得清楚?
    楚沁那时无所事事时也曾胡乱设想过有没有可能, 那雪崩真的和励王有关系?
    可那些事, 注定是得不到答案了。现下同样的波折摆到楚沁面前,楚沁怔了怔,望向裴砚:你说太子若不将这事戳破,会不会比戳破更好?
    裴砚一哂:若要我说,自是不戳破更好。兹事体大,一旦禀进紫宸殿便难免一场风波。若风波能止步于此倒也罢了,可若稍有不慎,就会后患无穷。
    是啊!楚沁只觉他的想法与她不谋而合,一时应得激动,吓了裴砚一跳。
    她忙缓了缓,又言:这么大的事,我也觉得谨慎些好。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若太子将这事按下不表,或许励王还能心存感念呢?
    可怕就怕事情不被戳破,励王便不会吃教训,也不会对太子心存感念,反倒觉得太子软弱。裴砚苦笑。
    人和人总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这事背后本就牵着令人趋之若鹜的权力,若盼着励王幡然醒悟,怕是不能。
    楚沁明白他的意思,拧着眉也叹了声。
    裴砚搂了搂她:睡吧,这事我与太子还会再议的。
    楚沁嗯了声,心思却还在转。
    这么暗潮汹涌的事冷不防地砸到眼前,任谁都会忍不住地琢磨。
    .
    又过几日,裴煜终于正式拿到了任命的文书,在军中谋得了个职位。京中像他这般的官宦子弟众多,想谋差事的也不少,却不是人人都有门路。
    所以他这边一有眉目,想来探探路的就多了。从旧日好友到学塾同窗,有不少都想借他的关系也去与励王走动一二,更不乏有人直接与他套近乎,将想在他手下谋些事。
    这些人,裴煜一时都躲着,倒也不是不想见,只是实在没工夫。
    如此一来,苗氏就格外忙碌起来,每日应酬不断,不是这家上门拜访,就是那家邀她出去,一时间众星捧月。
    这样的风光,对定国公府来说本该是好事,但时日长了,胡大娘子心里却有点紧张,怕儿子儿媳被旁人的吹捧迷了眼,做出些糊涂事来。
    --

章节目录

重生之不做贤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荔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荔箫并收藏重生之不做贤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