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姜淮直挺挺地坐在椅上,手里捧着宫婢新沏好的茶,神情还有些恍惚。
    他小心抬起眼,试图觑一眼帝王的神色,却恰与雍渊帝淡然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姜淮知道,圣上在等他给出一个答案。
    一个关于储位之争的答案。
    雍渊帝并不催他,好似有全然的耐心,哪怕姜淮再想个一时半刻的依旧无碍。
    可身为臣子,又哪里有让主上等着的道理?
    这题,尚书大人明白自己躲不开了。
    姜淮颤着手,杯盏里的茶溢出些许,打在他绛紫官服之上,他却毫无所觉。
    他紧着神,屈膝又跪在殿前,哑声答道:若,若是臣,必然是要护着这枚玉石,将其牢牢握于手中,不容旁人窥伺半分的。
    管他什么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皇位在圣上手里,圣上要如何,那便是如何,哪有旁人置喙的道理。
    无论事态如何发展,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只余听命于上位这一条路可走。
    他叩在地上,淡暮的日光渐隐,冰鉴里的冰慢慢抵去了盛夏的热意,可姜淮额上还是不住渗出汗来,一滴滴砸落在坚硬的砖石之上。
    若他此言并不能使当今满意,又或是并不足以剖明衷心,那他们一府...
    甚好。
    他听雍渊帝道。
    尚书大人花了小半刻,才从这似乎极为温和的甚好二字中回过神来。他愕然抬起头,略有逾越地直视圣颜,好一会儿方才结结巴巴地道:谢,谢圣上赞誉。
    曹陌站他不远处,神情说不出的复杂。
    姜尚书...怕不是误会了什么罢。
    上首的人轻笑一声,便开始同他说起灾情一事,倒是再不提及那个让他胆寒的话题了。
    轻易得仿佛刚刚的问话只是他兴起之下的随口一问。
    姜淮捧着簿子,暗自长呼了一口气。
    直到日暮西山,姜尚书被大太监扶着好生送出勤政殿时,他的腿仍旧有些发软。
    送到此处便可,多谢公公。
    曹陌微弓着身子,带着笑的脸上甚至有几分恭敬谦和:大人客气。
    一直目送到人消失在勤政殿的殿阶外,曹公公这才转过身,回了殿内。
    雍渊帝摩挲着手上的浅红小佩,头也未抬,只吩咐了句:
    此番叫姜卿受惊了,你带人去朕的私库里挑上一些,送予他压惊。
    大太监笑着应了声是。
    至于尚书大人得赏时究竟是压惊,还是又受了惊,那就不得而知了。
    可在大太监正要离开之时,他倏而又听得了句淡淡的:再告诉姜卿,科举乃国之重事,为选天下英才,莫要想些旁的。
    小东子跟在曹陌身后走着,等远了些,小内侍看着人拟好的单子,不由多嘴问:这些东西...是否太过贵重了?
    师父当真不会吃挂落吗?
    曹公公瞥了这个不成器的徒弟一眼,敲打道:往后见到姜家任何人,切记把你的心给我提牢喽...尤其是姑娘。
    虽说姜大人是误会之下才会这么答的,可圣上难道就当真不知,尚书此言是误了他意么?
    曹公公笑了笑,将单上的礼又添厚几分。
    怕是未必。
    小东子看着他的动作,喏喏应是。
    二人带着一整车的东西,悄无声息地出了宫。而相隔数百米的慈安宫中,却是有奴仆弓身走进。
    宫殿辉煌,殿前砖石上却有暗黄色的落叶铺满在地,上头灰蒙蒙的,似染了尘。
    大皇子...醒了。
    慈悲的佛像前,一人闭目跪着,满是沟壑的脸被皱纹爬满,衣裳却是大气尊荣。只是她皮骨相连,没剩多少肉架着,倒有些撑不起来这华裳。
    宫女低低跪在一旁,手上拿着扇子,小心翼翼地替人扇着风。良久,佛前的人才捻了捻手中泛着光的宝珠,似乎遗憾地道了句:倒是命硬,可惜了。
    侍从们似是习惯了如此,只俱垂着头,并无什么别的表情。
    数不明香燃了几回,空寂的殿内才又闻得一句:
    沈氏那习得如何了,让人盯紧着些。
    她望着身前的佛像,缓缓阖上眼,若非那轻到极致的呼吸声,怕是要让人以为这是一具枯骨。是时候了,莫要叫我失望才是。
    *
    姜府。
    这厢大皇子的礼刚入库房,那边圣上的赏赐便也到了。
    曹陌心知这是小姑娘惯常用膳的时辰,连多两句寒暄之语都未曾有,留下雍渊帝嘱咐的话就带着人紧忙撤走了。
    唯独留下一马车的珍宝。
    虞氏看着匣子里半人高的夜明珠、婴儿大小的天山雪莲,狐疑问道:夫君...你这是做什么了?还有曹公公转述的那句话...
    几乎是明摆着告与他们,南君无须藏拙。
    哪怕是救驾之功也不过如此了罢。
    那厢的姜大人也还在怔着呢,他深吸几口气,有些不确定:许是我的回答得了今上满意?
    他愈想,愈是觉得正是如此。
    圣上,究竟问的夫君什么?赏赐居然如此丰厚,甚至还涉及到了南君。
    虞舒不解。
    --

章节目录

帝王养妻录[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芝芝萄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芝芝萄萄并收藏帝王养妻录[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