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惑天下 作者:八步莲心

    分卷阅读37

    锦绣前程……也就来了。”

    你好比那顺风的船扯蓬就走

    我比那波浪中无舵之舟

    你好比春三月发青的杨柳

    我比那路旁的草

    我哪有日子出头

    你好比那屋檐的水不得长久

    天未晴路未干水就断流

    哥去后奴好比风筝失手

    哥去后妹妹好比雁落在孤洲

    哥去后奴好比霜打杨柳

    哥去后妹妹好比望月犀牛

    哥要学韩*子常把妻度

    切莫学那陈世美不认香莲女流

    哥要学松柏木四季长久

    切莫学荒地的草,有春无秋……

    戏台上,那店姐儿顾盼销魂,字字泣泪。

    我皱眉,对身边一袭水墨长衫的女子道:“这词儿怎么这么贱格?你最近的口味变了?”

    那女子正在喝茶,闻言一口茶差点喷出:“你也忒小瞧我了。我怎会写这般犯贱的东西。”

    “这是民间的一出戏,据说是徽浙一带流传的戏种,叫黄梅。这出戏叫《小辞店》,是花老板新实验这戏种的第一出。”她一面解释,一面却看着我,“这词里的境界与本姑娘相差甚远,你怎会误会成是出自我的手笔?心不在焉吧,有心事?”

    确实。这词中女子对情郎的委曲求全,完全不似秋写意的作风。每个文人的笔都有一种格调,那是换再多的故事都不会变的。而这,不是秋写意的格调。

    “呵呵,谁都知道蜀中第一笔秋写意是花晚晴花老板的专用词人。她唱的词,我自然首先以为是你写的。”我打了个哈哈。

    “嘁。”秋写意轻嗤一声,继续饮茶,“装,继续装。”

    我笑笑,也不说话,继续饮茶。

    终于,还是她先开了口:“喂,到底什么心事?”

    我想了想,指指戏台,苦笑:“与那所唱台上一样。”

    “你情哥哥也要走了?”秋写意惊乍起,想了想,又嗤之以鼻,“少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不喜欢男人。”

    我笑:“我何时说我情哥哥要要走了?我说的是,台上所唱的——离别。”

    “离别?”秋写意重复,似乎预料到了什么。

    “不错。我要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死了几天。

    抱歉。

    恢复更新o(n_n)o~

    1、34笑谈中

    “走去哪?”她问。

    “京城。”我说。

    捧起茶杯,我喝茶。

    沉默蔓延在我们中间,只闻我啜茶的细小的声音,以及,台上花晚晴哀哀切切的吟唱。

    蔡客人他要回家发誓赌咒,

    好一似万把刀穿我的心头,

    壶中有酒好留客,

    壶中无酒客也是难留,

    他无缘我无份留不长久,

    再三留留到后反成了对头,

    尊一声客人哥店房等候,

    包裹检收……

    戏台上,那个店姐儿拖长的声音如一条长长的帛,扯着所有人的心。

    那句“包裹检收”里,透着多少无奈与悲凉,以及残破不堪的一点骄傲。

    是啊,壶中有酒好留客,壶中无酒客难留。若想走之人心里有你,你留他甚至不需要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足够;若想走之人心里无你,你即便千言万语磨破嘴皮,也留不下他半刻。

    说到底,是去是留,不过都源于一个情浅情深。

    而既然要走,自然心里已有决断。

    再三留留到后反成了对头——这句话,引人无限唏嘘,却又引人无限深思。

    世上情种无数。却有多少痴儿能在苦苦挽留之时醒悟这一点?

    若你有情、我有意,则你紧握双手,被称为“不离不弃”。

    而若我无意、你徒自多情,则你紧拉不放的,被称为“死缠烂打”。

    不离不弃是恩*。

    死缠烂打……却只能造就孽缘。

    纵观历史长河,没有哪一段执念的死缠烂打不是早就最后的怨念的。

    所以,通透如张若虚,才能写出“你若无心我便休”千古绝句。

    是的,你若有决断,我还能说什么?

    台上的店姐儿显然懂得了这份通透。

    而台下的秋写意,似乎也更为通透,只思索半晌,便洒然一笑,道:“一路可寂寞?”

    我了然一笑:“寂寞得紧。”

    “那可要人相陪?”她故作淡然地问。

    “求之不得。”

    两人相视,沉默片刻,笑。

    是的,有一种感情,与性无关。却是高山流水,闻弦知音。

    “我负责把这个大老板给你带上。”她以目示意戏台上殷殷切切唱着的女子。

    我笑:“正有此意。”

    她摇摇头,笑着举杯。

    我也微笑,举杯。

    若逢知己,茶可当酒。

    果然不出我所料。

    皇帝以隆重之礼,请定安王出山。定安王也不矫情,当下便双膝跪地,立誓与边关共存亡。叔侄二人相拥而泣,同握剑锋,血融一处,二人饮之,为三军壮行。

    战和大计已定,剩下的就只是解决问题。

    不过全国上下似乎没有这对叔侄这么同仇敌忾,依然是各过各的日子。唯一例外的,是苏茗。

    应战倭寇的方案一定,苏茗就听从我的建议,将这一年整治蜀中所缴获的不义之财全部上交天子,以充国库,并上奏坦言是为三军添置粮草器械,以壮我军声威。

    此举立刻如及时雨,不止解决了一部分军饷紧缺的问题,而且及时为皇帝树立了一个可向全民倡导的典范……

    一时间,苏茗成了举国上下的名人,得皇帝御笔亲批,在金銮殿当众夸奖,并被急召入京,赐“忧国公”的称号。

    这一消息一出,不止举国上下为之震动,连苏茗自己也傻了眼,跑来跟我回话时都是木楞木楞的没反应过来。

    我冷笑,点醒他:“因为你做了一件皇上最迫切需要的事,而做这件事的,你是第一人。他要号召别人做,就必须给你殊荣,以警世人。”

    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也是周公吸引天下士子前来相投的幌子么?

    我想,那个让他“吐哺”的人,必定是在他人才未满时出现的。若真的是四海升平,他一人坐拥天下,又得尽天下英才,那么他定是不必花这个心思来“吐哺”的。

    甚至,很多年以前的刘备,肯三顾诸葛孔明于茅庐,只怕也与他当时缺人才分不开吧?其时,他还不是三分天下的汉中王刘备,而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空头刘皇叔,其手下虽有关羽张飞万人敌,但却无出谋定策的文曲星。是以,他需要有才华的人。而且,需要很多。

    所以,他三顾茅庐。只怕,一方面是源于这个卧龙先生之才确实值得他纡尊降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时他正需要广纳

    分卷阅读37

    -

章节目录

魅惑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八步莲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步莲心并收藏魅惑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