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园中有许多珍贵花卉,唐祭酒请了行家来估价,换了便宜好养活的种。另外,园中贵重木料一概变现,换成朴实便宜的木料,以免发生宗学那种偷桌偷椅的事,忒丢脸。
    荣烺叹服,“唐祭酒,你祖上出过神仙的人家,竟这般会过日子。”唐家也是几百年的显赫人家,但与旁的人家有个身居高位的祖宗不一样,唐家祖上出的不高官,是活神仙。
    人家这神仙跟普通神仙不一样,据说出神仙后,唐家人从不求仙问道,都是走读书仕途的路子。
    唐祭酒笑答,“神仙是祖上的事情了。臣等即是凡夫俗子,就得讲凡世生活。”
    荣烺经历过博义馆静坐之事,问唐祭酒,“国子监现在可还安稳?”
    “荫生自然不愿,只是此事也由不得他们。”唐祭酒道,“殿下放心,臣心中有数。”
    荣烺颌首。
    园子极宽敞,前后两座校场,地面依旧平整牢固,荣烺不禁感叹,“怪道史书说荆孝王当年,宗室武功第一。”
    “史书上说孝王与太.祖极为融洽,怎么他的园子倒在郊外?”
    齐尚书沿着斑驳台阶走上点将台,道,“帝都城内房舍拥簇,哪儿有这么大地界儿。孝王王府在城内,特地要了处郊外的园子,就图郊外宽敞。”
    荣烺放眼远望,想着当年孝王在此点验兵马校卫的模样,感慨道,“当年孝王定想不到,几十年后,这里竟做了新国子监。”
    齐尚书轻拍将台木栏,“世上没什么是不变的。”
    “怎么能这么说?像我对齐师傅你的敬意就永远不变啊。”荣烺道。
    听着荣烺的童言稚语,齐尚书轻轻笑起来,“什么时候殿下真正觉着,我齐某人不过如此。那时候,殿下也就长大了。”
    荣烺不服气的翘起嘴巴,“虽然我年纪还小,可我心里已经长大了。”
    “是臣有些伤感了。”齐尚书露出一个笑意。
    “齐师傅你伤感什么!”荣烺仰头站在齐尚书身畔,越是小孩子,越喜欢打听大人的事。
    “没什么,臣只是担心国子监的事会不顺利。”
    “怎么可能?我看这园子再有俩月就能修好了,到时国子监一分为二,新规便可施行。”
    “希望能应了公主这话。”齐尚书道,“臣在朝多年,独国子监改制,不希望出一丝差错。”
    荣烺也能感觉到齐师傅对国子监改制的重视,她安慰齐师傅,“齐师傅你就放心吧。有你、有我、有唐祭酒,肯定会顺顺利利的。”
    秋风吹散秋阳的炎热,齐尚书望向荣烺,“有殿下的支持,一定能顺利。”
    第158章
    殿下
    正文第一五八章
    第二天上午,原本是齐尚书的课,结果却是史太傅前来。荣烺有些奇怪,以为史太傅记错了,正要问,史太傅已经躬身行礼,荣烺还半礼道,“史师傅不必多礼,您今儿怎么来了。”
    “国子监那边有事,齐尚书抽不开身,便与臣换了课。”史太傅道。
    “什么事?”荣烺问。
    “臣又不是礼部尚书,哪里清楚。”宫人捧茶放到史太傅的授课书案上,史太傅向来闲话少,同荣烺道,“殿下,该读书了。”
    荣烺根本不吃他这一套,道,“您就是不告诉我,我下课也能知道。能让齐师傅跟您换课的,能是小事?”
    真淘气呀。
    史太傅每每给荣烺上课都要受荣烺这古怪精灵的折磨,好在时间久,史太傅也被“折磨
    ”出了一道应对之策。他既为先生,便凡事以荣烺的课业为主,道,“臣并非不想告知殿下,只是担心殿下定性不足,骤闻这样的大事,怕要定不下心听臣课功课了。”
    “不会的。既是已经发生的事,再怎样令人震惊,也改变不了事实了。祖母以前就教过我,不要为发生的事所耽搁,要着眼于当下。”荣烺道,“再说,明儿才是史师傅您的课,我们都没带书本,还得着宫人回去取。”
    看荣烺保证不分心,且的确取书本也得时间,史太傅便与荣烺讲了,“昨晚西郊,就是内务司划给宗人府的那园子失火,非但园子烧没了,听说还烧死几个看守的差使。”
    荣烺双眼猛的瞪大,荣玥更是发出一声惊呼,郑锦更是问,“怎么会失火的?”
    颜姑娘姜颖更是纷纷看向史太傅。
    荣烺也在等着史太傅的回答。
    史太傅轻轻摇头,“具体情况臣是真的不清楚,齐尚书下朝便赶过去了。天干物燥的,也难保下头人不当心。”
    “可这也太不当心了。”郑锦说。
    荣烺眉尖轻皱,与颜姑娘几人道,“昨儿我跟齐师傅过去,看那边事事井然有素,虽有做工的人,也并不杂乱,怎么突然就着火了?”
    颜姑娘道,“衙门失火,必然要请刑部或大理寺懂行老手过去调查失火缘由,具体如何,殿下等上两日便知。”
    荣烺道,“这一失火,国子监改制之事又要拖延了。”
    郑锦宽慰荣烺,“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谁想到会失火呢。”
    “是啊。”
    史太傅道,“都收收心,咱们这就上课吧。”
    荣烺很为国子监感到可惜,但旁的事兴许她还能帮忙,失火的事只能先调查了。荣烺坐回自己的座位,宫人已取来要用的书本,荣烺便先上课了。
    当天中午,齐尚书便到万寿宫求见郑太后,大致说了关于西园失火情况的调查。
    “已在废墟里搜捡了一遍,起火地点是在守门胥吏的屋子里,那胥吏也烧死了。死因还得忤作剖尸验过才能确定。”齐尚书禀道,“厨房有油渍燃烧后的痕迹,不过厨房本就是做饭的地方,何况厨房离胥吏值房隔着一条花带。”
    郑太后问,“火什么时候起来的?”
    “亥正便见了火光,原本西园宽阔,不至烧到此地步。偏昨晚刮了一宿的东北风,火仗风势,将园子烧的就剩些光秃秃的门框房框了。”
    “让刑部大理寺一起查,勿必将事查清楚。”
    “是。”
    接下来委实没什么好消息。
    西园失火按理与唐祭酒无干,可他既掌国子监,也得担些责任。说到西园失火之事,荣烺都跟祖母、父亲说,“没人比唐祭酒更难过的了,他一心都扑国子监上,休沐日都去西园盯着。”
    荣晟帝道,“平时看唐祭酒当差也还用心。”
    “是吧。”荣烺看父亲也赞同自己观点,便道,“父皇,还是另选处宅子给国子监,西园烧成那样,短时间内是用不了了。”
    荣晟帝道,“西园刚刚失火,总得先查明缘由,再说另赐宅院之事。”
    荣烺不解,“为什么?”
    荣绵道,“阿烺,唐祭酒平时当差虽得力,可西园的案子也得查明白。”
    “西园失火,总不可能是唐祭酒干的啊。”荣烺道,“烧已烧了,总得往前看。”
    “首先,西园失火,唐祭酒便有御下不严之过。唐祭酒一人勤勉没用,得下头人悉数用心当差,才能避免再有闪失。国子监改制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亡羊补劳,犹未晚矣。”荣绵不赞同立刻再赐国子监宅院。
    兄长这话也在理。
    荣烺无话可辩,点头,“这也是。”
    唯一庆幸的就是,御史台也没拿这事做文章参劾唐祭酒。
    唐祭酒的请罪折子也被留中。
    第二天齐尚书来上课,荣烺问起西园的案子,齐尚书道,“一切都得调查结束才能知道。”
    荣烺问,“唐祭酒还好吧?”
    “哪里好的起来。”齐尚书叹口气。
    “等案子查清会好起来的。也借这机会整肃一下国子监,那些尸位素餐当差潦草的,趁早都清理出去。”荣烺道。
    齐尚书听她小大人似的说话,露出微微笑意,“殿下又替唐祭酒在太后娘娘和陛下跟前说好话了。”
    “我是实话实说。唐祭酒心里还不知道怎么伤心难过,最不愿意国子监出事的就是他了。”
    “殿下别再替唐祭酒说话了。”
    荣烺挑起眉毛,讶意的看向齐尚书,齐尚书道,“唐祭酒在这个位子坐不了多久了。”
    “不会的。父皇、祖母并没有生唐祭酒的气。”
    “殿下听我说。”齐尚书道,“娘娘与殿下自然圣明烛照,但一定会有人趁机将唐祭酒从国子监驱逐。”
    “是不是那些不希望国子监改制的人?”荣烺问。
    “不全是。”齐尚书道,“还有希望国子监改制的人。”
    “为什么?”荣烺想了想,“是觉着出了西园的事,唐祭酒才干欠缺,不足以做好国子监改制之事?”
    齐尚书唇角翘了翘,没说话。
    荣玥忍不住小声说,“可那是意外呀。”
    郑锦道,“玥玥姐,即便是意外,可国子监出这么大事,唐祭酒肯定也要担些责任的。”
    颜姑娘长睫一眨,眉头皱了一下又很快松开,心里很替唐祭酒可惜。
    荣烺正色道,“国子监改制的整套规章举措,都是唐祭酒提出来的。即便西园之事,唐祭酒要担责,我不信还有比唐祭酒更适合主持国子监改制的人选。”
    “殿下高看唐祭酒,也低看了朝中百官。”齐尚书道。
    荣烺有些气,怒视齐尚书,“齐师傅你今儿怎么回事,总给我泄气!”
    “臣是同殿下说实话。第一,唐祭酒并非不能替代;第二,国子监的新规章已出,朝中人才济济,难道就没一个照葫芦画瓢的?您也忒看轻满朝文武了。”
    “可这事是唐祭酒提的,也一直是唐祭酒张罗。唐祭酒未有大过,怎么能换人呢?”
    “殿下此言在理。如果我是想取而代之之人,此时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唐祭酒拉下来!”齐尚书道。
    荣烺瞪着齐尚书,“世上竟有这样坏的人!”
    看荣烺眼中一派明净天真,齐尚书道,“殿下只管细心看,您就会明白了。”
    能有什么事呢?
    荣烺心中好奇,却没有追问。她感觉得到,齐师傅这是让她自己体会。
    结果,不知道是不是齐尚书的乌鸦嘴奏效。没几天,江南道巡察御史上本,奏唐氏子包揽诉讼,横行乡里之事。
    御史上本,荣晟帝便要问唐祭酒。

章节目录

殿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石头与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头与水并收藏殿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