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到了郑家,早有小胡管事迎出来。
    “可算把三位盼来了,几位主子都等着呢!”
    两边寒暄一场,先去安置。
    还是住上次的小院子,大体布局没变,但多了不少细节,最令人惊喜的就是厢房里新砌的灶台。
    小胡管事说:“这回住的久,姑娘又爱摆弄这些,万一一时想弄什么,也好有个去处。您再瞧瞧,看有无疏漏,只管告诉我。”
    师雁行笑着道谢。
    这就是彰显实力的好处了,各方面都开始重视,待遇飙升。
    略歇了一回,母女三人就洗漱了,换过新衣裳,去见主家。
    天色尚早,郑义父子仍在外面铺子里忙活,师雁行她们去正房见的便是老夫人和两位太太,还有早几日就望眼欲穿的有寿和有福。
    “鱼仔啊!”
    三人刚一进来,还没行礼呢,就见一颗人形小炮弹激射而来,结结实实将鱼阵抱了个满怀。
    有寿到底矜持些,跟在后面问好。
    老太太就笑,“瞧瞧这些小东西,看得咱们心里也热乎乎的。呦,几日不见,倒像是抽条了!”
    趁着寒暄,师雁行顺势观察了两位太太。
    郑如意的妻子俨然是照着日后当家主母的模板找的,浓眉大眼很大气,行事也舒展大方。
    年轻些的是郑平安之妻柳芬,瞧着也就是二十岁模样,珠圆玉润带点婴儿肥,眼睛很澄澈。
    她一看就是那种被娇宠着长大的好人家的姑娘,五官明媚,眉宇间不见一丝阴霾,哪怕已为人妇,明亮的眼底也还带着几分不谙世事的天真。
    见师雁行看过来,柳芬歪头一笑,两只大眼睛就弯成月牙。
    甜妹!
    活的甜妹,这谁能不爱?
    师雁行也跟着笑起来。
    那边老太太叫人上了茶,又很稀罕地打开她们带来的肉脯匣子,“这样客气……”
    另一边,有福已经拉着鱼阵说起悄悄话。
    她的话多且密,鱼阵就觉得耳边嗡嗡直响,根本听不清她说什么。
    “……巴拉巴拉,我可想你了!”
    一口气说了一大串,有福终于停下来喘口气,顺带着啃肉脯。
    “这个真好吃呀,有姐姐真好,鱼仔你天天吃这么好吃的东西吗?
    这回来了就别走了吧?咱们都跟姐姐一块儿住。
    对了,我养了只兔子,眼睛大大的,屁股肥肥的,等会儿问问姐姐好不好吃……”
    有寿实在忍不下去,抓起一块肉脯塞进妹妹嘴里,耳根清净!
    他狠狠松了口气,看着同样松了口气的鱼阵,一个没忍住,飞快地捏了捏她的脸蛋子。
    哇哦哦哦,好软乎!
    鱼阵早就被人捏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只睁着大眼看他。
    有寿被看得不好意思,挠着头找话说,“我也开始练字了。”
    那边他娘听见了,噗嗤笑出声,“瞧瞧,这是表功呢!前儿也不知是谁,握了两天笔就哭唧唧,说磨得手疼……”
    有寿被笑得脸红,转头怒瞪,“娘!”
    师雁行忍俊不禁,好么,这是亲妈!
    第38章 吃席
    雪一直下, 气氛不算融洽。
    郑家大厨房内,两个厨子面面相觑。
    赵大厨:“……”
    师雁行:“……”
    不算怎么久别的重逢气氛有点尴尬,毕竟自己上次还当着众人的面说就来这一回。
    赵大厨:“来做席啊?”
    师雁行:“……嗯呐。”
    短暂的沉默过后,师雁行觉得人家都主动打招呼了, 自己也得说点什么缓解尴尬。
    “您忙着呢?”
    赵大厨:“……嗯呐。”
    两人对视一眼, 又整齐而沉默地别开脸, 都直白而强烈的感受到了彼此的尴尬。
    外面郑义和郑如意爷俩:“……”
    这俩人干啥呢?
    莫非这就是大厨之间特有的交流方式?
    赵大厨说不出自己得知师雁行又要来时究竟是个什么心态,看东家和她的心情极为复杂, 颇有种原配见到自家男人带回来心宠小妾的酸楚, 又有种第二只靴子终于落地的诡异的释然:
    啊,我早就猜到会是这样了!
    虽然上回她那么说了, 但是做菜吃饭这种事, 有一就有二啊!
    赵大厨倒不是说记恨师雁行, 毕竟男人花心这事儿,根源肯定是男人。
    羡慕吗?肯定是有的。
    嫉妒吗?杠杠的。
    他也不是想不开, 这种事儿肯定是东家主动授意,人家才能来的……
    赵大厨活了半辈子, 从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这般多愁善感。
    去跟女眷们打了招呼,听说郑家父子回来后, 江茴和鱼阵仍留下玩笑,师雁行则出来见人, 商议一回, 熟门熟路到了大厨房,这才有了方才尴尬的一幕。
    据郑义交代,这次宴席来客共计六人, 不仅人数较上回多, 而且分量也更重, 其中有两人干脆就是衙门里管朝廷拨款的。
    一听有官府的,不用郑义强调,师雁行就能感受到这份紧要了。
    “那我先预祝大官人旗开得胜了。”师雁行笑道。
    衙门的人都来家里吃饭了,想必这买卖已是十拿九稳,说点吉祥话不亏。
    果然,郑义听得十分舒心,但嘴上仍谨慎道:“哎,买卖落在文书上之前,多有变数,这话言之尚早了。”
    师雁行细细问了宾客的籍贯,喜好,甚至是年纪和最近的身体状况。
    有上次的合作打底,郑义一早就派人明里暗里打听了,直接单独列了个单子交与她看。
    “这两位不食辣,”师雁行招呼赵大厨一起过来看,后者别扭了下,倒也吭哧吭哧蹭过来,“这么一来,辣菜和不辣的就要好生均衡一下。”
    不光正菜,配菜和后面的点心也要考虑到。
    总不能让有的客人没得吃。
    涉及到正事,赵大厨也顾不得扭捏,伸出粗短的手指指着那官员的名字道:“他是西北人,喜食羊肉,后头也采买了两头嫩羊羔子。”
    师雁行没着急应。
    许多时候请客的人都会有一种习惯性思维,那就是客人长久离家,一定会思念家乡风味,所以如果席面上有对方的家乡菜,那么他就一定会很高兴。
    简单来说,这种想法基本没错。
    但前提是你做的确实是他喜欢的。
    假如不慎踩入刻板印象,或是恰好做了对方不喜欢的菜,又或者,味道根本不对,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做。
    五公县本地并不以产羊出名,虽民间偶尔也食用羊肉,但肉质相当一般,膻味很重。
    而这位贵客的老家恰恰就是以细嫩肥美无异味的好羊闻名的大西北,光食材一项,就差远了。
    包括郑义和郑如意在内,都不敢保证对方吃到酷似家乡风味,但实际上口感和味道却差了十万八千里的羊肉后,到底是喜是怒。
    师雁行把顾虑一说,郑义沉吟片刻,“那就不做羊肉。”
    买卖谈到这一步不容易,他赌不起。
    既然有隐患,干脆就不上了!
    况且对方很早就出门求学,想必外面的菜也吃惯了。
    郑如意有点担心,“不用羊肉的话,只猪肉和鸡鸭鱼会不会太过简薄了些?”
    师雁行就道:“咱们虽没有好羊,但有好牛啊,取肥嫩的牛肉炖了,照样体面。”
    四个人埋头商议半天,大体定下菜单时,天都黑透了。
    看着墨迹未干的菜单子,郑义长出一口气,心头巨石算落地一半。
    六名客人,爷俩儿作陪,一共是八人,暂定十二个菜,外加小菜甜品若干。
    但菜单上却足足列了十四个正菜,怕的是宴会当日有什么差池,也好及时添补。
    主菜定了师雁行提议的佛跳墙和赵大厨的红烧鱼,后面是扒牛舌、蒜泥白肉、四喜丸子、炜鹌鹑、火腿鲜笋汤、三丝羹等。
    四喜丸子有的地方也叫红烧狮子头,五公县也常吃,这菜自然交给赵大厨做。
    他对师雁行往里面加藕丁的提议很有异议: “这么一大坨肉的加菜,那不成素的了吗?”
    赵大厨感觉受到了侮辱。
    师雁行:“……”
    她看看那一大坨肉,再瞅瞅那一点可怜的藕丁,觉得对方对素菜这事儿有那么亿点误解。
    郑义言简意赅,“两种都做了尝尝。”

章节目录

食全食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少地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少地瓜并收藏食全食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