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看胃口好的人吃饭,甚至比自己亲口吃还香呢。
    师雁行问:“饱了吗?”
    柴擒虎面汤都没剩一滴,砸吧下嘴儿,摸着肚皮认真道:“还缺点儿。”
    众人笑,又去给他捞了碗,面条渣渣都用大抓篱捞干净,这才罢了。
    一时饭毕,柴擒虎横在廊下大躺椅上挺尸,对着师雁行感慨道:“小师妹,救命恩人呐!”
    就这么一顿饭,活过来了。
    嗯,回家喽!
    第115章 红烧牛腩
    用过午饭后, 宫夫人给大家上了雪梨甜汤,笑道:“难得今儿人多,过年了,不如行令耍一耍。”
    大家都说好, 唯独师雁行嗅到不同寻常的气息。
    看看, 这就是文化人的消遣, 高端大气上档次。
    一般人吃饱喝足就来个划拳打牌吆五喝六的,人家不, 要行令。
    她估计要是外头天气好, 水没冻住,没准儿就直接拉去后山小溪玩儿流觞曲水了。
    裴远山极有兴致, 往窗外积雪看了眼, “就以【雪】字为引, 写雪却不可见雪。不拘诗词,不限格律, 引用前人的要说明出处,或自己现作来也可。”
    就是说, 不能见“雪”这个字儿,但要求内容是写雪的。
    师雁行就想原地退出。
    太高雅了, 玩儿不转,这个真玩儿不转,
    谁知还没张口, 裴远山充满鼓励的眼神就丢了过来。
    孩子,你行!
    师雁行:“……”
    不,我不行!
    这玩意儿鼓励没用啊师父!
    您忘了我作的烂诗了吗?
    您亲口说看过后倒尽胃口, 吊根骨头狗都比这强!
    因为那几碗面, 柴擒虎对她印象极佳, 龇着小虎牙道:“不妨事,我给你抄底。”
    话音未落,裴远山的眼刀子就到了。
    师雁行:“……我谢谢你这么光明正大筹备作弊啊。”
    其实若在现代社会玩儿飞花令,师雁行不虚,真的不虚!
    她很喜欢读书,别的不说,就那什么《诗经》《全唐诗》《宋词集锦》的,不说倒背如流,但也记得七七八八。
    以前大学那会儿大家也玩过类似的接龙,师雁行就没输过!
    但是,但是!
    她现在所处的大禄朝是个架空的朝代,历史上并不存在!
    这也就意味着,师雁行脑海中的绝大部分诗词储备没有出处!
    而她又有那么点儿廉耻心,做不到剽窃前人,当文抄公。
    偏她又没长填词作赋这根筋,写出来的东西狗都不看。
    同样是飞花令,别人只需要在脑海中扒拉,张口就来。
    但师雁行还要多一道工序:
    大禄朝所处的平行世界有这位贤者吗?
    没有就不能说啊。
    想到这里,师雁行下意识抬头看看队友兼对手们:
    前任二甲进士兼京官儿,现任县学教授,写的好多诗词文章广为流传;
    诗书世家的才女,十几岁时就有才名,被赞“不逊父兄”;
    现任举人,脑子里的存货跟肚子里的一样多;
    现任秀才,存货不明,但据说脑子极活,本地教育十几年土著……
    再看看自己,呵,外来商人,现任商人……
    被赶鸭子上架的师雁行硬着头皮来。
    一开始那几轮还好,备选项俯拾皆是,众人也有意让她,专门挑那些冷僻的来说,师雁行顺利通过。
    她就发现柴擒虎不去当气氛组可惜了,他真的好擅长鼓励人!
    “小师妹真厉害啊!”
    “小师妹竟然记得这句?我都差点忘了。”
    虚假,但是受用!
    师雁行被他夸得心潮澎湃,也有点飘飘然,一时忘形,然后就在第二十三轮时脱口而出,“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这两句一出,她就暗道坏了。
    这边的历史上没有元稹这个人!
    果然,众人听罢都是一怔,然后齐刷刷望过来。
    裴远山又念了遍,重重点头,“好句,好意境,不知是哪位名家大作?”
    这水平,一看就不是小弟子作的嘛!
    师雁行心道,我从哪儿挖一个元稹送给你们哦。
    她憋了半日,半真半假道:“其实是早前听我娘念过一回,她也不记不清什么时候在哪本书上见过,诗人名为元稹,许是未曾得志,又或许是化名。”
    “元稹?”
    众人相互交流一回,确认从未听过,便都接受了化名的解释。
    有如此才华者,岂会是无名之辈?
    裴远山捻须颔首,又把那句念了几遍,仿佛在口中慢慢嚼过,将其中精华都拆开来吸收了,这才咽到肚中,意犹未尽道:“字好,意更好,可还记得整首?”
    师雁行点点头,才要开口,柴擒虎就一下子从暖炕上蹿下来,“我去抄录!”
    如此好诗,不记下来流芳百世可惜了。
    “写的是南秦雪,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师雁行一行念,柴擒虎一行抄,语停笔收,酣畅淋漓。
    柴擒虎低头吹干墨迹,又细细品读,感慨道:“既狂放又秀气,妙极妙极!”
    感慨完了又笑,“我读了,还真觉得亲切。”
    他就是关中人士,幼年随父亲去往西南做官,途径岭南一带,虽未尽览,但沿途风景早已记在心里,故而现在一读这诗便觉熟悉,好像又回家了似的。
    干透后又呈给裴远山和宫夫人看,田顷也转到他们身后细观赏,“小师弟的字大有长进,俨然有些自成一家的意思。”
    众人记性都好,听师雁行念了一遍便已记住,此时再三品味之余,也注意到柴擒虎的字。
    果然自如其名,大开大合杀气腾腾,颇有降龙之兆、擒虎之势。虽脱胎于名家字帖,却已有了自己的气魄。
    师雁行看了一回,也是盛赞。
    柴擒虎摸摸鼻子,小得意,下意识挺胸抬头,脑袋上的小卷毛跟着抖了抖。
    裴远山看着他笑,俨然看穿他显摆的小嘚瑟,但确实有进步,便不泼冷水。
    “狂归狂,却好似比以前收敛些,更稳重了,倒没白出去。”
    这小子以前就狂,但腹中空空,只是坐井观天、稚子无知的轻狂,叫人听了只觉好笑。
    可这两年出去见了世面,又自己跑去南边做生意,虽然嘴上没说,想必也见识了人间疾苦,待人接物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还狂,但是实心儿的了。
    师雁行看着他笑,“恭喜啊三师兄。”
    别的不说,她是真挺佩服这些年纪轻轻就出门游学的。
    以前看史书和名人传记时感触倒没有多深刻,而自从来到大禄朝后,师雁行才真正了解到何谓“游学”。
    古人,或者说古代士人群体是真的会天南海北到处飘!
    浪到飞起。
    求学,赶考,为官赴任,遭贬……真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了。
    古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想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游学去吧。
    想拜谁为师?游学到先生所在之地吧。
    或者干脆就是“哎我听说哪儿哪儿挺好,游学去吧!”
    你就看吧,但凡青史留名的文人墨客,没一个死宅!
    那生平路线图画出来,绝对秒杀九成以上的现代人。
    比如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就曾干过“拐骗”迷弟杜甫遍寻名山访仙的活儿,中间还顺便提溜了另一位大名鼎鼎的“流浪汉”高适。
    误上贼船的高适跟着俩人耗费大半年时光风餐露宿当野人,结果啥也没找到,然后还是杜甫先顿悟了,不干了!
    所以你说文人柔弱吗?
    百无一用是书生,好像是挺柔弱。
    但野起来也是真野!
    游学后再写文章,气象万千思维广阔,那绝对跟关家里闭门造车不一样。
    大年三十日天黑得早,尤其又是个阴天,日晷都照不出来。

章节目录

食全食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少地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少地瓜并收藏食全食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