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欢喜 作者:宛若流云

    分卷阅读32

    重要。当然,要是能全部守住那就再好不过了。

    妈的。秦小七的头更疼了。

    用晚饭的时候,老曹见平时咋咋呼呼的静嫔有些沉默,上前关怀:“主子,您这是遇上事儿了?怎么跟霜打了似的?”

    秦小七摇摇头,看着窗外,天色已经黯淡下来了,便问道:“皇上今儿翻了谁的牌子?”

    “谁的也没翻。”老曹答。

    “难不成真的记着旧情人呐。”

    秦小七有怨言了:梅若英的需求当然很好解决,可是再这么下去,真就憋坏他了嘛。

    “什么旧情人?”老曹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笑道,“主子说的是今日朝堂风头无两的裴总兵吧。”

    “.....连你也知道?”秦小七愕然,这天下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

    “主子糊涂了不是?奴才原本就在潜邸待过,知道的不比别人少。”

    “是吗?”秦小七耳朵一激灵,“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曹看他急切,便捡要紧的念叨了一遍。老曹的说辞和大周小周版本不太一样。秦小七也不知道该信谁的了。

    老曹和大周小周提到的事情里面,相同的地方是裴越的确和皇帝青梅竹马,而裴越和先太子梅如瞻的关系确实要好。只不过在皇权立场上,裴越从来不认为女人能当皇帝,更别说能当好皇帝,即使优越高贵如梅若英,也该温顺地躲在他宽大的羽翼之下,附属于他,因此裴越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前太子梅如瞻那边。

    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当年梅若英非常喜欢裴越,并且真的打算过要和裴越成亲。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在成亲前梅若英发现裴越居然还有两个通房丫头,而且她不在裴越身边的时候,裴越也没少使唤。其实在王孙公子的日常生活中,有个把女人暖床稀松平常,但是作为金枝玉叶,朝云公主心里这道坎儿就迈不过去了,只她当时年少,情窦初开,哪里舍得离开裴越,郁闷之下,接受了姑母梅婉怡的建议,给自己也找了几个通房的少年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心理的落差,维护她和裴越之间的平衡。

    没多久,梅若英有孕。裴越后知后觉,勃然大怒,竟当着梅若英的面一掌劈断了梅若英曾送他的一座四扇楠木刻丝琉璃屏风,苛责她不守妇道,还居然怀上野种。裴怒不可遏,甚至叫梅若英去把孽种堕了,可惜梅若英自从有了通房少年郎之后,变得太有主见,一步都不肯退让。

    之后两个人彻底闹掰,裴越成亲,女帝的潜邸自此美男如云,几乎夜夜笙歌。生下大殿下梅彻之后,梅若英走出情伤,将眼光凌驾于儿女情长和安稳享乐之上,生出了坐拥天下的念头。于是她不再认真的喜欢任何男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讨好先帝以及辅佐先帝处理政务上。梅若英自幼聪慧且才华过人,又熟识经史兵法乃至治国方略,很快得到先帝的赏识与器重,事实证明,女人一旦能跳出千百年来三从四德墨守女规对自己造成的思想格局,她的远见和卓识一点也不比男人差,或许还要高于男人。

    朝云公主梅若英从政之后,声望和口碑远远胜过她的异母弟弟梅如瞻,唯一的劣势在于她是个女人。历朝历代其实都出过不少女帝,而且女帝临朝,总有兴国之望,虽然在本朝,还没有这样的先例。不过这没有关系,没有先例,她就开这个先例,经过一番腥风血雨,梅若英终于御极登位,让全天下所有的男人,都匍匐在了她的脚下。

    老曹的描述十分平淡,可进了秦小七的耳朵里,就变成了惊心动魄。谁说女子不如男呢,你今天敢藐视她,明天,她就会把你踩在脚下,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而他恰恰就喜欢这样的女子,不仅漂亮聪明,而且特立独行,光芒万丈。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唱词选自明代戏曲《精忠记》,非原本,有个别改动,详情请百度。

    感谢戳进来追到现在的小天使,动动手指收藏本文吧,因为这会让即将失去存稿君的作者增添码字动力哦,么么扎。

    目前还能坚持零点更新,如果更新频率和时间有变动,会在作者有话说和文案里说哒,请大家留意。ps:有误求捉,爱你们。

    ☆、第二十二章(微微修))

    第二天上午,梅若英在养心殿召内阁、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以及新上任的山西总兵裴越议事。主题只有一个:鞑子部落的新汗王派遣来使议和,是该接受他们所谓的自愿年年向大楚称臣,岁岁朝贡,还是该乘胜追击,一劳永逸。

    诸臣多半倾向议和,并提议在边境重新开放互市,维持稳定与和平。梅若英不同意,私以为开放互市各取所需本没有什么问题,只可惜鞑子部落虽多,物产单一,能拿出来的不过就是马匹和皮毛,一旦物品的交换不能得到满足,动辄烧杀抢掠,用武力施压,依照以往的经验,不论是通贡,还是封贡,最终都会使大楚在互市的交易中处于被动的一方。梅若英反复考虑,认为可先假意答应和谈,趁鞑子放松警惕一鼓作气,战机不可失,必须早做打算。要想拿下整个北方一线贸易的主动权,就要拿下鞑子部落目前盘踞的河套,如此方可以以阴山为屏障,三面组合敌难入,面战可防守,不战可耕粟屯粮1,防患于未然。

    山西总兵裴越自然是无条件地拥护梅若英的决议,年纪较轻的阁臣和兵部尚书还在摇摆不定,其他人全都站在了梅若英的对立面。

    “阁老怎么看?”梅若英没达到目的,面色不愉,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内阁首辅张瑞成。这个年逾六十在朝中很有声望的老头便是淳妃张勉之的祖父。

    “皇上岂不知,国库眼下的状况,打仗要的钱粮,马匹,火器,兵丁,很难征齐。鞑子不满意卷土重来自然也是可能的,可是我朝年初战事激烈,军队元气大伤,况且自去岁东南沿海倭人三番四次出兵滋扰,势力渐强亦不得不防,依皇上所言,倘若集结大军压境山西边界,沿海防线空虚,导致首尾不相顾,我军出兵又未必能胜,如此劳民伤财损耗国力实为下策。”

    “张阁老所言有理,臣附议,不如议和。鞑子不可小觑,皇上何不派使联合东北叶赫部落寻机分而弱之,兵不血刃,岂不更好?”张瑞成一说话,兵部尚书立马倒戈。

    张阁老忧心忡忡,一语中的。于是众人除了裴越,极力主张休养生息。大家都是为国家,为朝廷,不论是非,没有对错,梅若英心里都明白,可到底没忍住忿恨,手中一盏清茶当场摔在地下,众臣惊慌,全部起身跪地,眼睁睁看着女帝一甩明黄大袖,转身离去。

    众臣忙起身跪地,面面相觑。太监总管桂公公扫了扫拂尘,“诸位大人先回吧。”

    众人

    分卷阅读32

    -

章节目录

好欢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宛若流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宛若流云并收藏好欢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