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视察
    一番会开下来, 史佳瑞就觉得累,也没弄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
    各个大队都有自己的心思。
    如果副业能那么好发展,公社和大队早就摆脱贫困了。
    史佳瑞觉得草菇有成熟的技术和技术人员,可以继续发展的。
    只是考虑现实条件, 像内河大队, 那真的是偏, 也就没办法了。
    史佳瑞叹了口气,公社菇棚的技术人员经验不足,她还得接着去处理问题。
    这一忙碌,就忙到了傍晚,让她没想到的是,内河大队的大队长和支书竟然没回去,就蹲在菇棚外围等着。
    两个瘦削的老头儿,穿着洗得泛白的深蓝色衣服,在冷风中缩着肩膀。
    “史知青。”两人叫住史佳瑞,见她看过,不由面色局促。
    “你们还没回去?”史佳瑞惊讶地说, 据说从公社走路到内河大队要三到四个小时。
    “我们知道你厉害, 能不能请你帮帮我们。”
    “我…我的能力有限, 不见得能帮忙。”史佳瑞的喉咙有点紧,想到了自己当初去红安县看到的那些大队的干部。
    有趾高气昂当土皇帝的大队干部,自然也有一心想着大队的干部,碍于现实条件,太多的无能为力。
    史佳瑞叹了口气,“我们到公社的食堂里说话吧, 这风有点大, 听挺冷的。”
    她在公社这边住的话, 吃的都是在公社内部食堂解决的。
    她找食堂的婶子要了两碗热水,又拿粮票点了三碗面。
    “我们边吃边聊,你们跟我说说你们大队的情况吧。”
    内河大队的人都姓陈,陈队长说话比较啰嗦,人口、家禽牲畜等都说了个清清楚楚。
    陈支书补充了田地、山林等信息,。
    史佳瑞从他们的话里分析出他们更倾向于种果树。
    良好品种的果树并不好找,农研所也不是谁都有门路能找到的。
    他们这样偏的地方,也基本不可能成为种植试验点。
    史佳瑞能想到很多能种植的东西,可是现在华国的状况,很多东西根本没法流通,也没那个条件去使用。
    而且扣除了计划耕种用地外,剩余的土地,内河大队能选择的就更少了。
    史佳瑞不想给他们太多的希望,只说她现在帮不上忙,但可以帮忙联系下农研所的人,看有没有合适的作物。
    内河大队的两个干部也知道自己大队的情况,没有说一定要史佳瑞帮忙想出办法。
    实在不行,他们也只能认命,想办法完善条件种草菇了。
    这次开会过后,公社又找各大队单独开会商谈。
    大队无论要发展什么副业,规定的作物种植计划都不能缩减。
    其中内观大队依然坚持种西瓜,他们打算找种子站、农研所等工作人员帮忙指导。
    他们还就跟大石大队杠起来了,非要把西瓜种出来不可。
    两个大队的积怨已久,内观大队怎么都不肯跟大石大队低头,去要西瓜种子和讨教种植经验了。
    内观大队觉得大石大队能种出西瓜,他们也能种得出来。
    公社领导劝说了,内观大队不改变主意,他们就懒得再管,毕竟副业发展完全是大队自己做主。
    再说了,公社的事情忙着呢,他们当干部的没那么闲。
    春雨淅淅沥沥下着,河水开始涨了,新修的水泥桥就让人踏实多了,不用再担心桥会被冲垮了。
    公社再次扩大了菇棚,准备扩大香菇的种植规模,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大石大队的这种香菇袋种植技术是独一家。
    再加上香菇的价格比干草菇高,他们自然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官山大队干部不知道哪来的消息,得知香菇的生长周期长,主动跟公社请求学习这个技术。
    他们自己有砖窑,有现成的砖,再选择合适的地方盖了菇棚。
    无论是他们的态度和行动都很积极,公社也同意了。
    因为东川公社大肆建菇棚扩大生产,加上国内、外贸的订单不断增加,吸引了市领导的注意。
    市领导要下公社来视察东川公社的生产工作。
    黄主任得到消息的时候,市领导已经到半路了,他忙让人去大石大队请史佳瑞。
    据说大石大队有两个新品种的草菇出了点问题。
    市领导视察工作,史佳瑞作为最为了解蘑菇种植的人,自然要在场。
    好在大石大队到公社这条路已经修好了,表面上看成土黄色,好像泥土地面一样。
    然而就算下着雨,拖拉机开过去也稳当得很,完全不用担心车轮会陷进泥坑里,或是泥水溅满车身。
    潘庆一接到公社的电话,就让石有田连忙把史佳瑞送去公社,而他自己也没闲着。
    如果没有意外,市领导肯定会来大石大队视察,除了菇棚,更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那条黄水泥路了。
    他有预感,这条黄水泥路会比草菇更受市领导的重视。
    林书记坐在小车里,车子在路上慢慢行驶着,偶尔遇到泥坑,那泥水就飞溅起来,窗户已经脏兮兮的了。
    他看着手中的关于东川公社和大石大队的资料。
    今年被调到林书记旁边的丁长峰眼角余光瞅到了林书记面无表情的脸,心里有点慌。
    他刚调过来工作,还没摸清楚这位领导的喜好和脾性,之前他作为市长秘书,有接触过这位,但到底不确切。
    然而此时林书记却有些走神,想到了这几个月变化很大的儿子来。
    林向阳进了机械厂后,整日不认真工作,嘻嘻哈哈的,没少有人因为这点暗里笑话他。
    对于不争气的儿子,林书记也是很苦恼的,打骂不得,家里老人都护着。
    他以为这个儿子就这样被养废了,没想到他们三个家伙突然洗心革面,认真学习起来了。
    看书、做题,竟然还自己设计、动手做出了很有特色的小风扇,参加了粤市外贸商品交流会。
    此外,家里那很好用的电饭锅,也是他们三个学习组装来的。
    这样大的变化,林书记是非常惊讶的,他没有质疑儿子的改变,而是好奇改变他的人是谁。
    他的工作非常忙,也仅知道史佳瑞在机械厂时的亮眼表现。
    如今东川公社大石大队副业搞得风风火火,史佳瑞的名字再次映入他眼帘。
    林书记很快就看到了史佳瑞的全部资料,在看到她的政治背景时还有些讶异。
    但再细看她做的事,会发觉这真的是个能力很强的姑娘,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一个大队甚至一个公社的发展走向。
    雨越下越大,小车颠簸着到了东川公社,东川公社领导班子撑着伞接待林书记一行人。
    林书记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最后面看着瘦弱的女孩子。
    单看外表,确实看不出来这就是让林向阳崇拜不已的人。
    林书记喝了杯热茶,暖和了下身子,马上着手去看菇棚,但看着看着,他就发现,这些新建的菇棚地面不一般。
    林书记提了几个问题,听史佳瑞的回答后,心里暗暗点头,不卑不亢,思维敏捷,条理清晰。
    他看着还有时间,打算再去大石大队一趟,看到那座水泥桥的时候他还惊讶,等看到那条黄水泥路,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特别是司机,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好几分,好平整的地面,好像市里刚修好的一条水泥路面。
    这条路的特别之处,坐在车里的人很快就察觉了。
    那路面上的水,竟然是朝着路两边流到路边的水沟里,看不到一点坑坑洼洼的。
    林书记眼眸里精光一闪,这次下来视察果然是正确的。
    大石大队的菇棚跟公社的差别不是太大,唯一可说的就是草菇的品种多了两种。
    视察完菇棚,林书记又在大队的路上走了走,亲自感受了下黄水泥地面,甚至还用手去触碰。
    黄水泥路果然成了这次视察大石大队的重点,林书记听说这又是史佳瑞搞出来的,忍不住又看了她一眼。
    她到底还能给人多少惊喜?
    市里这次视察之后,又有各方面的研究所、专家等下来官山大队和大石大队研究黄水泥。
    他们对黄水泥路做了检测,还带了一部分黄水泥回去做实验,终于得出了一份还算完整的报告。
    报告称黄水泥跟水泥性质类似,两种材料各有优点,但用于修路却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于是,市里开始做了规划,计划修炉,每个公社、每个大队分到多少的修路任务,并计划什么时候完成。
    每一年各公社、大队都有修路任务,毕竟泥土路面坑坑坑坑洼洼的,需要平整,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竟然要直接铺路面。
    仙河市的这个修路计划成功,在年底省年工作会议上,将有个亮眼的政绩。
    而修好了路,也意味着交通方便、流通,对仙河市以及下属各县公社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于是,以大石大队为基点,往外辐射出去,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工作。
    这个年代,大部分人对于集体劳动还是很积极的,特别是对这种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东川公社也计划着让每个公社修路,但各个大队的经济条件不同,最晚也要两年才能实现。
    即便是这样,也很叫大家兴奋了。
    随着菇棚、黄水泥里掌握技术的人增多,史佳瑞的作用就显得弱了,最后甚至没怎么出现在人前。
    在潘庆有意的安排,以及史佳瑞努力的配合下,她晕倒在了菇棚。
    当林三叔沉着脸说史佳瑞病情复杂时,所有人一片哗然。
    对于大石大队很多人来说,史佳瑞就带领他们走上致富之路的人,对她的身体状况忧心忡忡。
    然而某些人见了,暗地里却哈哈大笑,恨不得史佳瑞早死。
    作者有话说:

章节目录

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庄园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园主并收藏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