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扭头瞪他,侍卫驾车走人。
    小太子在章城门下等他。
    侍卫见着他像是见着亲人,恨不得热泪盈眶:“殿下,下官差一点就被打了。”
    “你多嘴了吧。”小太子问,“东西还在?”
    侍卫连连点头:“如何处置?”
    小太子:“找识字的女官一一记下来。手帕、香囊、荷包收拾干净送到表兄的铺子义卖。金玉饰品贴在义卖处。钱换成米面衣物接济穷人。”
    侍卫:“不如施粥。”
    小太子摇头:“父皇的上林苑近几年来者不拒。聋哑瘸子都可以进去做活。虽然吃穿用不是很好,但也跟乡野小民差不多。如今还在街上乞讨者几乎全是懒汉。”
    “下官这就去办。”
    小太子叫住他,这些东西毕竟是表兄靠脸得的:“以冠军侯的名义。”
    “下官知道。”
    小太子回到太子宫先把他收到的自荐过一遍,他较为满意的放底下,较为不满的放前面。三公主婚仪过后,小太子才把这些自荐呈给老父亲。
    刘彻近日一见着儿子就心虚。小太子送来的自荐虽然不想看他仍然耐心看完。结果竟然真有几篇言之有物。刘彻挑出来夸儿子:“没想到酒肆之中也有人才。”
    “父皇,孩儿怀疑你故意诈我。让您失望了,这些自荐来自茶肆。”
    刘彻只留他看中的几篇。
    小太子发现其中一篇他很不满意,恨不得把他自己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父皇,这个写得很好啊?”
    “不好吗?”刘彻反问,“引经据典,辞藻华丽。”
    您就喜欢华丽的东西!小太子心想,改日我就查查芥子空间里面有没有鲛绡,让你长长见识:“跟东方朔有一比吗?可他不一定是东方朔。”
    “朕知道。”东方朔虽然有许多缺点,但他敢直言进谏,也无害人之心。小太子担心此人是个真小人,远不如东方朔。
    小太子点头:“余下这些如何处置?”
    刘彻楞了一下:“你不再说点什么?”
    “一个小人而已。还能上天啊?”小太子不以为意,“父皇高兴就好。”
    刘彻诧异的张了张口,一时不知该感动,还是该自省:“算了吧。朝中也不缺这样的人。”
    小太子很不理解。
    春望老怀欣慰,陛下可算懂事了。
    刘彻被儿子看得有点尴尬:“国库缺钱啊。能省一点是一点。”
    “父皇,批注一下吧。”小太子想一下,“就算您只写个‘阅’字,回头孩儿也不必同他们解释。”
    刘彻想说,你乃太子,同他们解释什么。忽然想起儿子在外名“王孙”,“好好好。朕写。你就会给朕找事。”
    “要不是他们说您想卖——不不,叫人捐钱,然后赏他们一官半职,孩儿同他们争辩,也不会有这些事。”
    原来他们已经想好如何“卖官”。刘彻不禁庆幸及时召见那几名官员,否则奏章呈上来他再说不知儿子也不信。往后他在儿子面前还有何威信。
    “那是你笨。外人说什么你都信。”
    小太子感到不可思议,他竟然倒打一耙。
    春望很想问:陛下,汝要脸乎?
    可惜他只有一条命。
    刘彻不好意思近三十份自荐全写“阅”字,最后几份多写几个字。此时小太子已把糊上的姓名生辰拆开。刘彻瞥一眼:“你的主意?”
    “公平啊。”小太子问,“交给谁啊?”
    刘彻:“待诏金门。”
    小太子把姓名生辰等抄下来:“他们一定很欢喜。”
    “何以见得?”刘彻放下玉笔,见儿子在忙,又翻出最先批“阅”的自荐加几句。
    小太子:“东方朔初为金马门待诏。已故的丞相公孙弘最初也是啊。”
    “他们不怕此生待诏金门?”
    “那父皇要他们作甚?这个五十多岁了,就算是朵牡丹,也是快枯萎——”
    刘彻打断儿子,拿过那几张自荐:“五十多岁?刘据——”
    “公孙弘到您身边时几岁?”
    刘彻把训他的话咽回去:“你是朕的好儿子!”随即又忍不住说,“什么都学朕,你也不怕学得四不像!”
    “也不是什么都学。”小太子意有所指。刘彻不敢接茬,自荐还给他,眼神示意他继续。
    小太子抄完递给春望。春望到殿外给昭平君,叫他送去金马门学士待诏处。
    昭平君嫌弃,这等小事也叫他亲自去。可他不敢表露出来,盖因他方才听到舅舅喊“刘据”。往常都是叫“据儿”,叫小太子全名定是他心情不好。
    待诏处有不少人,看到昭平君送来的资料禁不住哀叹,“怎么又有新人?!”
    昭平君见他们一个个郁郁不得志,心里突然踏实了。
    回到宣室殿,小太子已经回去,刘彻出来歇息,看到昭平君:“你母亲近日如何?”
    “参汤吊着。”隆虑公主前日突然清醒,得知儿子一直守在她身边,以为他把差事辞了,气得脸色通红,人差点过去。所以昭平君昨日又回来当差。
    刘彻叹气:“这几日下午早点回去。上午晚点过来。”
    “多谢舅舅。”昭平君明白他是以亲人的身份这样交代。
    刘彻抬抬手:“快用午饭了。都退下jsg吧。”
    春望等昭平君等人走远才夸他比以前稳重多了。
    “孩子快出生了,隆虑公主也不能再护着他,他也该学着长大了。”一直不安分的外甥能踏踏实实当差刘彻也挺欣慰。
    第169章 见微知著
    小太子把他拿回来的自荐书给韩子仁和吴琢:“你俩看看。”
    二人起初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三份看完, 二人眉头微皱,开始一目一行,到后来一目三行。韩子仁看完禁不住诧异:“竟然跟我水平相当。”
    吴琢抽出一份表示还不如他。
    小太子身边还有两名宦官——那日随他出去的两人, 他令韩子仁和吴琢分别告诉他们父皇为何不用这些人。
    韩子仁不禁说:“奴婢不敢揣度圣意。”
    “你文采不好不等于不懂欣赏。”小太子道。
    吴琢挑出陛下多批阅一句的自荐,二人用他的语气批其他自荐书。但他们不敢写在上面,而是另找一张纸, 把姓名抄下来,然后在其名下写批语。
    二人半个时辰才批完二十多份自荐书。
    随小太子出宫的两位宦官并非阉人, 而是富家子弟, 读过一些书经。二人把批阅和自荐拿回房细看一遍就记住了。
    十月的第一个休沐日, 两位宦官换装前往茶肆。
    落选的人毫无意外, 被选中的人很是震惊, 只是待诏金马也欢喜的像得道升天, 拽着两位宦官要请他们吃酒。
    没有太子的允许他们哪敢在宫外逗留,用“主人还等着回去复命”的理由才脱身。
    与此同时, 不远处公孙敬声和昭平君合开的铺子外开始义卖。
    考虑到义卖的物品不是香囊就是手帕或女子用的荷包,小太子特意令人提醒掌柜的, 竞价者必须是女子。
    冠军侯的长相身高跟长安女子想像的差不多, 但她们没有想过令匈奴闻之丧胆的冠军侯私下里很腼腆,还会脸红。见过他的女子对其很有好感。“女子竞价”这一点又显得冠军侯很用心, 那日追他的女子, 试图结识他的男子, 事后听说那日情形的人都对其抱有好感。
    东西市最不缺富人。今日又是休沐, 来往几乎没有穷人, 穷人多在路边卖自家做的种的东西。
    义卖开始, 世家女、商人女,都跟钱不是钱似的一人买几件。
    霍去病那日收到的香囊手帕荷包之类的东西半个时辰就卖光了。有女子确定她把头饰丢到马车里, 她今日也在:“掌柜的,那日好像还有饰品?”
    “诸位的金玉首饰已经折成财物,也已经换成粮食以及过冬的衣物,不日就会送往长安周边村落。”掌柜的指着身侧贴的单子,“诸位请看。”
    站在前排的人看过去,惊呼:“我的发簪这么值钱啊?”
    “定是冠军侯替你凑个整数。”她身后的女子道。
    女子脸微红:“让冠军侯破费了。”
    掌柜的很想说,其实冠军侯还不知道这些事。
    “诸位,诸位,请回吧。”掌柜的拱手撵人,“我们还得做生意。”
    据说还有藩王尚未离京,必须趁着他们还在再赚点。
    许多人的兴奋劲还没下去不想离开,就问掌柜的铺子里有什么。掌柜的进去解释,“有胡麻油,有才收上来的胡麻,还有竹纸以及楮皮纸,还有铁锅,棉花以及马具。”
    马具也有女子用的。每年踏青秋游时节,渭河两侧都有很多女子策马游玩。公孙敬声有几个堂姊妹也会骑马。也是因为这点铺子里才有女子用具。
    不少人“爱屋及乌”,认为帮冠军侯义卖的掌柜的秉性不错,那他铺子里的东西一定也不错,就指着铺子里的东西说:“一样给我来一份。”
    掌柜的指着胡麻油:“一份一斤一坛。”
    离他最近的几名女子点头。
    掌柜的笑了:“胡麻油跟诸位买的荷包手帕可不一样。此物一斤一贯钱!”
    几名女子齐呼:“这么贵?”
    真想买东西的人进来:“贵?去年胡麻少,胡麻油也不好做,一斤二两金。一人一次还只能买一坛。”
    公孙敬声犯浑的时候年幼,没等他的诨名传出来就被小太子掰直了。客人问掌柜的东家是谁,他通常只说公孙敬声。买东西的男子见几位女子一副“抢钱”的样子:“公孙公子已经很仁义了。今年胡麻油便宜是因为他种了上百亩胡麻。可他不说谁知道?咱们都不知道胡麻长什么样。”
    “公孙公子?”从来没有亲自买过油盐酱醋的世家女子不知道这家铺子另有东家。
    男子朝皇宫方向看去:“皇后的外甥。”
    几名女子恍然大悟,齐声问:“冠军侯表弟?”
    掌柜的点头。
    后进来的女子感慨:“卫家真乃人才辈出。”

章节目录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元月月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元月月半并收藏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