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单独见这个女子,齐恒之让静娴出来一起接待。
    “给二位贵人请安。小女子家乡遭灾,走投无路。只有一个未婚夫投军了,听说这次西北战役里,有很多将领受封,小女子在城门口贴出的名单里看见他了,还请二位贵人帮个忙,替小女子找到他,小女子感激不尽。”
    “你的未婚夫叫什么?”静娴问。
    “姓吕,单名一个嵩字。小女子进京看了那些告示,得知齐府也有将领,肯定认识我未婚夫婿,特意前来。”这个小女子还拉了拉身上的破衣服,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静娴和齐恒之对望一眼。
    “姑娘请起,我确实认识吕嵩,等会便叫人传他来,与你相认。”
    “谢齐公子大恩。”
    “姑娘,我带你进去梳个头,换身衣服吧。”静娴请她入客房梳洗打扮,还让大厨房准备了一顿膳食。
    “小齐,派人去天香楼,让姜大少爷和吕少爷到我这里来,就说这里有位故人。”
    “是,大少爷。”
    约莫小半个时辰,姜承祖和吕嵩来了齐府。
    这位吕嵩的未婚妻原来没死,只是逃亡路上失踪了而已,这位女子还拿出一个定亲玉佩,确是当年吕家所送。吕嵩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不是那等攀龙附凤的负心之辈,自然是向姜承祖和姜娴赔罪。
    大家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也没有怪罪,只是觉得可惜了,静姝又得重新寻亲事。
    姜承祖回府后,向祖母回禀这事。
    “哎,也罢,终究是没有缘分。”姜老太太听后叹息,“否则真是一门好亲。”
    “索性还未上门提亲,知道的人不多。母亲且放宽心,总会有好的。”魏玉贞倒是宽心。
    芙蓉院中,姜嫣然听着这事的最终结果。
    “还以为我那二姐姐也要定亲了呢,没成想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啊。希望她快点定亲,别耽误我的。哎,也怪我倒霉,跟她同年生。”
    ☆、假冒
    “小姐,别急,每次太太都是带着您一起去赴宴的。总有府邸慧眼识明珠,看上小姐您的。”
    “当然是先看中姜静姝,她姜静姝看不上的,太太才会问人家,我怎么样。我最讨厌和姜嫣然一起去赴宴了,老是做她的陪衬。”
    “等二小姐定了亲,自然剩下您一枝独秀,多好。”
    “只盼姜静姝别再挑挑拣拣的,免得连累我的亲事,我可不想参加选秀。”
    六月初,唐侧妃产下四王爷的长子。
    三天之后,义王府举办洗三宴,空前热闹,大凡勋贵世家能到齐的都到齐了。宫里还传来圣旨,给四王爷的长子赐名为楚昱辰。
    大臣们纷纷猜测,皇上的意思,难道是特别看重四王爷,打算要册封四王爷为太子?但是又不敢贸然觐见,深怕惹得皇上不高兴,累得自己倒霉。
    某日上朝,偏偏有那不长眼的,却是二王爷。淑妃娘娘深得盛宠二十年,大家都以为二王爷是最有可能赢得太子之位的,此时,他却站出来举荐四王爷当太子。
    这招可真恨,四王爷眉毛挑了挑,却推辞起来,“儿臣才疏学浅无匡扶社稷之大才,不堪胜任太子之位,况且父皇正值盛年,儿臣断断不敢有此想法。不知二皇兄这样说是何居心。”
    一番话,倒是让二王爷一时反应不过来,“父皇息怒,儿臣只是担心,担心江山社稷后继无人。因此。”
    “好啦,别说下去了。你们一个个打的什么主意,朕清楚得很,别以为朕已经老糊涂了。这种明争暗斗的事,歇歇吧。明年朕还要选秀呢,说不定以后,你们还会多出许多皇弟皇妹。少去想那些不该想的东西。”
    “微臣/儿臣惶恐。”众人纷纷下跪。
    “你们哪是惶恐,是唯恐天下不乱吧。有些东西,朕不想给便不会给,谁也拿不走。来啊,传旨,二王爷御前失仪,于王府中圈禁三月,任何人不得前去探望。退朝吧。”皇帝挺着肥肥的肚子,慢悠悠离开勤政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行大礼,很久后才站起来。
    有的大臣站起来,擦拭一下额角细密的汗。
    二王爷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原是打算坑一把四王爷,没想到把自己坑进去。
    “二哥,三个月很快就会过去,希望二哥好好反省,出来后,父皇会一如既往宠着二哥的。”楚睿对着二王爷微笑道。
    “借四弟吉言。”二王爷作揖告辞。
    众臣三三两两结成群往外散去,大家都感叹皇上的心思越发琢磨不清了。
    慈荣堂里,老太太正看着桌上,魏玉贞整理出来的各个府邸尚未娶亲的公子哥儿的名单。
    “有好几个看着都不错。”
    “母亲,媳妇倒是觉得,这个陶七公子不错。”魏玉贞直白道。
    “看样子,你了解过了。”
    “祖母,这七堂弟是孙媳娘家三房的嫡幼子,年方十七,正准备明年的科举呢。勤奋刻苦,房里头也只有两个通房丫头。为人是儒雅知礼,是个懂事孩子。”大嫂子陶氏挺着肚子说道。
    “如此也好。不知你们陶府三房对陶七公子的亲事有什么打算?”姜老太太又问。
    “我三婶子肯定是乐意的。静姝那么好,况且姜府现在呈上升势头,这门亲,正般配。况且我那七弟是幼子,这主持中馈的事轮不到姝妹妹,以后分家单过也行。不是我吹嘘,我那七弟中个进士是妥妥的。”
    “若是如此,便安排个时日,大家都见见。”
    “哎,正等祖母这句话呢。这个月中,正好是娘家祖母的六十寿宴,到时候会送拜帖到我们府上的。”
    果然几日后,姜府就收到了镇国公府陶家的邀请帖。
    六月二十,姜府的老老少少的主子就出发去了陶府。镇国公府做为老牌国公府,来往的自然也都是勋贵世家。
    门口的车马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女眷们则是被领到花园和香榭水阁附近参观玩耍,爱听戏的就去戏园子,爱吟诗作对画画品茗的就去香榭阁,还有喜欢游湖乘凉的,也可以上船游湖。
    姜静姝和姜嫣然被那些官家太太来来往往打量了好几眼,也难怪,适龄说亲的小姐们都是如此,像商品一样被估计着价值,等待着家族之间的联姻。姜嫣然受不住这种打量,寻个由头走了。
    “那个穿嫩绿色长裙的是姜府二房的嫡小姐,姜静姝;穿鹅黄色长裙的是庶小姐姜嫣然。”一个太太偷偷跟另一个介绍。
    “两个都是婷婷玉立,各有千秋。”
    “还有好几家千金呢。据说潘御史的二女儿和小女儿也来了。二女儿就是和唐侧妃同为京城双姝之一的潘雨柔。小女儿叫潘雨薇。”
    “潘雨柔是别想了,据说要选秀的。潘雨薇又是庶女,本来御史大夫就是清汤寡水的差事,这庶女娶回来不是更亏,连好嫁妆都没有。”
    太太们讨论得热火朝天。这番话却让站在一排细细竹子后面的姜嫣然听了个透彻,而一旁的潘雨薇更是气得胸脯微微起伏。
    “算了,雨薇,不过是一些长舌妇瞎评论,我们何必放心上。”姜嫣然劝道。
    “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总有一天,我会让她们刮目相看。”
    “我们走吧。我要回姜府女眷那边的位置了,免得一会她们找不到我。”
    “你先回吧,我好像丢了一样东西,要回去捡。”
    “要不要我陪你?”
    “不用。”
    “好,你自己当心。”姜嫣然觉得潘雨薇可能心情不好,因此想要一个人静静,自己便知趣走了。
    走着走着却迷了路,在假山旁的石凳上坐下。
    “这位姑娘,在下唐突了,敢问姑娘是否迷路了?”一个瘦瘦高高的公子作揖问道。
    姜嫣然第一次见外男,微微点头,“头一回来陶府,请问这位公子,如何去香榭水阁?”
    这位公子正是陶府七公子,陶源知。他打量着眼前这位小姐,据小厮禀报,这个就是姜府的小姐,确实貌美如花。姜嫣然继承了邱姨娘的艳丽,一双眼睛水汪汪的,让人产生一种我见犹怜的想法。
    “在下陶源知,府中行七。小姐,请随在下来。”
    “多谢公子带路。”姜嫣然跟在这位公子身后,心里突突地跳,从来没有这样紧张过,这位公子身上有一股好闻的墨香味。
    到了路口,陶七公子才转身,“前方就是香榭水阁,在下不方便过去。请小姐自便,不知小姐贵姓?”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可能是自卑,可能是害怕,姜嫣然撒了个谎,“小女子姓姜,名静姝。谢公子带路,这便辞去。”姜嫣然抬头看了眼陶源知,果然是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赶紧别过脸去。
    陶源知看到这么一个柔弱纤细眼神如水的姑娘,顿时动心了,“姜小姐客气了。”
    直到她的背影消失了,陶七公子才收回目光,嘴角上扬,心道,这门亲事真好。
    陶府的长辈们见过姜静姝,颇为满意,因此这门亲事算是暗地里,两家长辈敲定了。
    只是明面上还没开始办,毕竟要等陶七参加完科举再说。
    过了几日,姜嫣然收到一封信,居然是陶七公子寄来的,上面也没提什么,就是提了提二人的婚事。
    姜嫣然心里“咯噔”一下,果然好亲事都是姜静姝的了,可惜这个陶七公子以为自己是姜静姝,还对自己颇为感兴趣的样子。
    提笔回信,表达对这门亲事不排斥,毕竟要矜持点嘛,然后又聊了聊自己平常做的功课、女红之类的,最后署名姜静姝。
    “哎呀,这门亲事,我也觉得不错,姜静姝,你又要失望咯。”搁下笔的姜嫣然不知哪里来的自信,要搅和进来。
    于是,姜嫣然又多了一个笔友,就是陶七公子。
    过了八月十五,就是各地考生涌入京城考试的日子了。学子们摩拳擦掌,等待金榜题名,到时加官进爵还能攀门好亲事。
    才过了八月,就爆出一件事,陶七公子的通房怀孕了,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大凡世家规矩,嫡子未出生,庶长子庶长女算个什么事。陶三夫人一碗药赐下了事,可是这事还是被抖出来。不知是谁同时写了几封匿名信传到姜老太太、姜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和大少奶奶手里。
    大嫂陶氏有些尴尬,到慈荣堂请罪。
    “无事,这与你无甚关系。你那七弟,年纪小,把持不住也难怪。那通房既然处理了就罢了。”姜老太太倒是不介意,毕竟贵公子有通房不是稀奇事,要连这都忍不住,以后怎么当一房主母。
    “谢祖母体谅。”
    陶府也尴尬了,不知这事是如何传出去了,于是把陶七的另一个通房也打发了,这样总太平了吧。
    可是过了几日,又有几封匿名信传到姜府,说是陶七公子跟自己的寡嫂有勾连,而且还和姜府的小姐私下书信往来,并付上证据,这可真是既严重又恶心了。
    大嫂子写信回府,让自己的母亲问清楚陶七勾连他六嫂子这件事情。
    姜老太太虽半信半疑,心里还是存着希望,可万一这事是真,明显此人不能托付终身,又得另寻亲事。顺便仔仔细细反复看着那几封信,那信的落款是静姝,但静姝时常帮姜老太太抄写佛经,因此姜老太太看出破绽,觉得不是,是有人高仿的,随即叫来魏玉贞和静姝问话。
    作者有话要说:  真的好卡,发了很久
    ☆、钻个空子
    “坐下吧,看看这些信。”姜老太太把信递给刘嬷嬷。
    魏玉贞是接到匿名信的,说是陶七公子和姜府小姐暗自通信,不过她对匿名信的真实性存有疑问,她细细看了看这信上笔迹。

章节目录

重生之奸臣宠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夜竹晚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夜竹晚风并收藏重生之奸臣宠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