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村民还有话没有说,昨日有个贵人家的孩子到他家橘子树上摘了几个橘子,只是几个橘子就给了半两银子呐。
    这话他不会对任何外人说,就是家里的人也再三嘱咐不许往外说。
    今天是几个橘子,以后呢?
    他们这些贵人在城里见多了世面,反倒是对乡下稀奇得很。
    县令又跟村民说了几句才离开,用同样的方式又问了几个村民,得到的答案都大同小异。
    这回,他便是不相信也相信了。
    沈华柔这人,确实生了一幅菩萨心肠。
    要是世上多有几个像沈华柔这样的人,百姓也能好过些。
    回想他少年时的凌云壮志,竟在这一年又一年里在慢慢消磨。
    不该!不该!
    县令大人早起到田地里走了一圈,这事儿没过上午便到了沈华柔耳朵里。
    她没什么怕查的,身正不怕影子斜。
    县令是下午走的,虽然是说了不让人送,走的时候也十分低调。
    但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最后还是被众人拥着送上了马车。
    沈华柔没有给县令送回礼,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是在为难县令也是在给自己为难。
    虽有人的回礼都是准备好的了,等他们回去之后,自会有人送到府上。
    县令一走,陆续就有人离开。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闲着喝茶赏景,能得闲的人准备下午登山赏梅。
    暖和的屋子住着,有人陪着喝茶聊天看景,谁不乐意享受?
    沈华柔他们是估算着日子回家的,怎么也要在于氏和贺元继回来之前回家去,不能在他们到家的时候发现家中无人。
    偏偏也就巧了,也是他们日子算得准,回去的第二天贺元继就到了家。
    家中人都关心贺元继的人,关心他是不是在外吃了苦受了累,没一人问他科考如何。
    沈华柔知道结果,是以她病不是太好奇,只耐心等待就好。
    在贺元继回来的第二天,沈家有人来报信,说于氏和于先生夫妇也到了。
    沈华柔想着路途劳累,等过几天再回去。
    还不等她到回去的时候,报喜的人又到了,是衙门的人敲锣打鼓一路喊着来到的贺家门前。
    管家取了早早备好的鞭炮出来放,这一来沈华柔暂时也没时间回去了。
    便是他们不说请客的话,村里的族老乡亲也自发的到家里来恭贺。
    不过也不是见不到人,贺家做宴的这天作为姻亲的沈家举家都来贺喜。
    黄老爷和夫人被请到主桌,他们是贺元继的岳父岳母,今天的这个场合,他们脸上有光,欢喜之意溢于言表。
    来时黄老爷还跟自家夫人炫耀自己的眼光,“当年我就看出来元继这孩子是有出息的。”
    黄夫人从得知女婿中了举之后脸上的笑就没下去过去,便是面对丈夫得意的神情她也能欢欢喜喜的应和两句。
    “是,全靠老爷慧眼识珠,早早的就定下了这么好的女婿。”
    她家女婿确实本事,可不是她自夸的。
    女儿在贺家日子过得舒坦,儿女双全丈夫上进,公婆慈爱妯娌友好,她最是安心了。
    沈华柔见着大嫂,拉着说了好一阵话都觉得不够,要不是今天客人太多她都想拉着大嫂就在她的院子里不出去了。
    长嫂如母在沈华柔这里十分贴切,她是家中的小女儿,与大哥在年岁上就差了不少,于氏嫁进沈家来的时候她才是个小丫头,于氏对他们几个弟妹向来都疼爱。
    这样一忙就又到了年底,到下雪后沈华柔终于才能真的静下心来家里蹲。
    过了年,贺元凌就离开一年了。
    今年冬日里格外的冷,明明去年她还嫌贺元凌太热的。
    大冬天里,贺元凌早上了床比任何汤婆子都管用。
    等她收拾好了自己上去,被子里一股子热气。
    有时候睡到半夜她还觉得太热,要推着贺元凌离她远些。
    今年给她暖被窝的人不在家,沈华柔把脚放在阳春给她准备的汤婆子上取暖。
    放在上面就暖和,挪开了一会儿就又凉了。
    半夜里,阳春还要来给她换一次,不然后半夜根本不暖和。
    是因为冷了才想他?
    春日没人帮她剪花插瓶,夏日没人给她驱虫捉蛇,秋日没人给她的芍药剪枝换盆,冬日没人给她暖被子。
    夜里,因为汤婆子冷了,沈华柔被冷醒。
    迷迷糊糊间她嘀咕,“还不回来。”
    这日是玉兰在外间守夜,听到声音后也醒了,还以为是夫人在喊她,外衣都没穿就进来了。
    看到玉兰连衣裳都来不及穿,沈华柔便又不抱怨了,只希望贺元凌早些回来。
    他在家,玉兰他们也能安安稳稳睡觉。
    沈华柔的床上一直都放着两个枕头,就算贺元凌没在家也是放的两个。
    平日她都是睡里面,但经常早起时就发现自己睡在外面。
    “少个人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床宽,随便如何翻身都不会挤。
    嗯……还有我的被褥,也没那么费得快。”
    第186章 斟酌
    等待的日子总是漫长的,但把注意力放在别的事上日子也就过得快了。
    过了年沈华柔带着雅雅回娘家小住,因为过几日沈伯承要去了洛京,这一去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世事无常,很多事都发生的改变,包括钱珠儿的婚事儿。
    原本是定好了,在春上的时候两家完婚。
    可去年年前李秀才回来之后似有悔婚的意思,媒人来话说的委婉,其实意思就是认为钱珠儿身体弱,怕不好生养。
    而李秀才如今是举人老爷了,李家只他一颗独苗苗,要是钱珠儿不好生养的话,岂不是要断了李家的后?
    李举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哪里能知道这些事,李父也不是那种特意去打听未来儿媳妇私事的人,这个消息还是听隔壁的老婶子说的。
    李秀才家境虽是清寒了些,但有功名在身,清俊的模样又是有目共睹,想与他结亲的人不是没有。
    最后他偏偏定了个商户女,碎了多少姑娘的心。
    以前他只是秀才也就罢了,如今已是举人老爷,不怪乎有人心也活泛了起来。
    想知道谁家姑娘小子的消息,找媒人问准是没错的,就没有他们不知道的秘密。
    有人找上了媒人,想把自己亲戚跟李举人凑个好媒,定亲归定亲,又还没成。
    成了又如何?举人老爷还不能有个良妾?
    钱员外夫妻俩见着媒人上门好吃好喝好招待,结果是这么个结果,当即就落了脸色。
    但还不敢真给媒人脸子看,谁都好得罪,唯独这媒人不好得罪。
    他们家闺女这婚事不好,以后儿子的婚事怎么办?
    况且,他们又是真心心疼闺女的人,可不能得罪了媒人,再让她出去说自家闺女的不是。
    媒人这一张嘴可不得了,轻易得罪不得了。
    “李家是良善人家,并不会因为这个就跟贵府小姐退婚,婚期都是定了的,到时候该成婚还是要成婚。
    只是,为了以防万一,等贵府小姐嫁进李府成了举人夫人之后,再纳个人。
    你们放心,那人就只是为了帮小姐生养子嗣的,绝对不会越过了小姐去。
    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到时候小姐就把她当个老妈子看就是。”
    媒人在来之前就已经得了另外两家的准话,李举人的父亲态度也是摆明了的,若是钱家不同意,婚事便作罢,钱家的东西他们一样都不要。
    李举人与钱珠儿并虽是订婚半载有余,但真要说起来的话,并没有什么感情。
    订婚之后他与钱珠儿见面相处的次数加起来没个两三次,每次也只是见上一面,互相问候几句。
    之后他一心读书,又离家科考,再回来见到钱珠儿的面时甚至觉得有些恍惚,根本就记不清她的模样。
    但她身体单薄是事实,那日看着气色就不怎么好。
    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言媒妁之言,他自然是听从父亲的安排。
    若是钱小姐确实不好生养,已经犯了七出之条。
    到时候不说是纳妾,便是送她归家也是应当。
    他并不是要悔婚,只要成亲之后她孝敬父亲贤惠持家,他会待她好的。
    隔壁婶子的侄女,进了门只是妾,就算日后生了孩子也不会影响到她当家主母的身份。
    正是因为确定了李家父子的态度,媒人现在在钱家说话才能说得这么肯定。
    一次做了两回亲,何乐而不为?
    她在龙泉县做了半辈子的媒人,还怕得罪钱家?你情我愿的事,到哪儿都是正理儿。
    钱夫人想摔茶杯撵人,什么良妾老妈子,连身份都分不清楚的人家,能是什么能拎得清事的人家。
    亏她还觉得李家是可靠的人家,现在看来都是骗人的假象。
    如今才只是得了个举人的名头就敢这般糟践她闺女,以后正要是当官为宰了还不是要把他们这些人都踩进泥里?
    “话可不是这样说的,事也没有这样做的,当初订婚的时候怎么不见他们李家嫌,现在是身份不同了?

章节目录

重生回到战神夫君战死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红妆为君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妆为君画并收藏重生回到战神夫君战死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