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如海也在看这个又是快两年没见过的儿子。身量高挑了些,但还是清瘦,薄背窄腰,萧疏身材,天青色缎袍一裹,艳如春柳,毫无将门虎气,打个赤脚散了头发就是飘摇在山林中的野仙------一点都找不到认同感。言如海转过身去不看他因为长途跋涉显得苍白疲倦的面容,男孩子家长这么昳丽做什么?“去见过你祖母,然后休息去吧。”
    言景行沉默。侯爷皱眉:“还怎么了?”
    言景行指指被他拿在手里的砚台:“这紫琳石里面有星辰砂”
    “所以?”
    “对着阳光看不到,得用蜡烛烤,常人都以为靠的是光,其实是热。”
    “------”言如海把砚台回归原位:“本侯又是不看在砂。本侯只是------练练举重!”
    言景行一本正经道:“哦。”
    大书房外阳光明媚。言景行躬身退出,方站直身体。瞧了眼流光溢彩的华檐,金黄的阳光泼水似的流淌下来,朱红色碧青色烟紫色,浓艳的一大片。焦急等在一边的庆林忙接过来,扇子摇开挡了个帘子:“少爷,您小心伤眼。”
    大小蟹爪定然是玉绣学画画抽去的,砚台多半在二少爷仁行手里,再不然就是被父亲搁在了他卧室。紫毫羊毫铁定被慧绣取走了------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侯爷好容易回来一趟,对子女的请求都会分外好说话,跟他们得到的好处相比这些不过是零碎捎带-----只是平常管得死严的地方终于被突破,拿到了那个言景行的东西,会有种别样的满足感。
    但紫金葫芦和水漏怎么会变位置呢?葫芦挂瓶也就算了,可能是下人换插花的时候没注意。但水漏好端端的谁去移它?
    一时间寻不到答案,言景行轻轻敲着扇子,慢慢往回走。
    祖母应该明天请安的时候才问一万两银子的问题。她自诩公正,自然是要不偏不倚的解决。言景行暗暗筹划一番,觉得自己果然还是回书院读书比较妙-----虽然那里的生活还是一样的无趣。明明很简单的功课却要假装自己学的很努力,看着那些人一本书辛辛苦苦背一个月,自己都忍不住替他们着急------
    刚过了二院垂花门,却看到暖香往福寿堂去,藕荷色披风在白柳从中一闪而过。庆林也看到了,他啧啧称奇:“往日倒没见老太太对外客这么热心。那个石榴红裙淡紫比甲,梳个翻云髻的姐姐是老太太那里的红缨。”
    “背影你也认得?”
    “她是老太太身边所有丫鬟里头腰最细的。”庆林伸手比划。言景行就近拿扇子敲他脑袋:“眼睛都盯着哪儿呢!”
    瞧他紧跟过去,庆林急忙追上,心道这回您倒不急着沐浴了。却不料言景行紧走两步又停下,撩开花树扶疏枝叶默默站着观望一会儿,回身离开,径直折返卧室-----果然还是要先沐浴。
    老太太并非尖酸老妇,到还不至于难为一个做客孤女。急烫烫赶过去,倒激她逆反。
    第19章 过关
    言府老太太从来不是个容易讨好的人。她性格中带着女性特有的那种自我感觉良好和人类都有的那种无意识自我美化。她不喜欢周围的人。从前任儿媳到现任儿媳,从儿子到孙子,没有哪个能让她特别满意。
    所以,第二天请安,老人家穿了石青缠珠联纹暗金八团起花倭缎袄靠在墨色金线蟒引枕上,头上香黄色抹额缀了龙眼大东珠,灰白色的头发上插一只赤金嵌蓝翠双花头梳。微微后仰的姿态不好端茶盏,所以她都会慢条斯理的喝上半盏再与众人说话。
    今儿个人齐全,言如海,张氏,言景行,次子言仁行,长女严玉绣,次女严慧绣都到齐了。言如海陪坐左手上方乌木梅花高脚椅上,张氏坐左次圆凳。为了表示嫡母仁慈,庶出嫡出一般待遇,她的亲生女儿言慧绣也跟着庶姐坐锦面小杌子。
    “齐家那丫头我见了。虽说出身寒微了点,但模样做派都还过得去。哪怕生于贫困,受了磋磨,也没消磨了志气。这很好。老爷既然与已故忠勇伯是至交,那如今寻了这遗腹子回来,也是功德一件。”
    言如海恭敬答道:“母亲仁慈,这也原是齐大兄弟的福气。百年之后,总算有人烧香献祭了。”
    言如海心里明白,老母亲脾性难让人喜欢,但毕竟脑子不糊涂。尽管她并不喜欢长孙,但事情真的发生时,却和镇国公府那位老太太一样,关心的是自家人有没有遭人设计。所以她才会连隔夜都不隔,当天叫了暖香去过目盘问。
    若是性子敏感些多疑些的姑娘又要哭上一哭,倍感寄人篱下的悲愤辛酸,但暖香不是,所以她非常配合老太太的盘问-----好歹算是自己未来的长辈。这让言老太对她的满意度又高了些。
    “你生在清河又落到了瓦渡,想来小乡村淳朴安逸桃源之境,又有舅舅舅母扶持照顾,好端端的,你上京城做甚?”
    前世的暖香够聪明,听出了言外之意,但应变手段却不聪明,留下了极差的第一印象。后来费老鼻子劲儿都没能扭转。老太太就想表达你不过是个一朝得势的村姑,贪慕荣华富贵,舍弃了抚养之恩,拣高枝跳了,还真别把自己当千金小姐。多年媳妇熬成婆,好不容易成了惯受逢迎的老人,她说话一点都不顾忌。
    什么淳朴安逸?什么抚养之恩?这原本就是暖香心中的伤疤,一被戳,立即爆了。原本还被老人气场压的抬不起头的她,脸皮紫涨,连眼睛都红了:“老奶奶不懂就别乱讲,您啥都没经历过,就别随随便便质疑别人的做法。我在村子里活不下去才跑出来的。根本没有什么好端端的。舅舅舅母都不是好东西。”
    -------她说的是事实,没有一点问题。但当时老太太的脸色更能说明问题,不用人提醒她就知道自己闯祸了。
    这辈子,暖香说:“老妇人问的是。只是暖香自幼失祜,命途多舛,依仗弱舅,颠沛流离。今瓦渡遭劫,我有幸得神灵图谶,抢得先机。不惟自己侥幸逃生,舅舅舅母父老乡亲也得以保全。暖香冥冥中觉得是亡夫亡母的庇佑。又兼世子提点家中尚有年迈祖母,便愿替父母尽孝,二老九泉之下也可安心。”
    老太太依旧不置一词点评,但暖香离开后却暗暗点头。心道齐家那泥腿子都没洗干净的人家,刚封的爵两代不满,子女都拿不出手,偏这乡下长大的还像那么回事。父荫果然是尽被她得了吧?
    想到父荫,老太太注意到言景行,不由得添些烦躁和不满:嫡长子与父亲,从样貌到作风都毫无相似之处,这实在让人有点闹心。老二倒是像,可惜是个庶的。对张氏也生出些不满,嫁过来也有八年了,连哥儿都没添一个。
    两个儿媳妇她一个都不喜欢。第一个是朵灯笼花,中看不中用,性子还霸道,拦着相公不许纳妾,连成婚前婆母娘安置的房里人都裁撤了。到后来自己一病不起还不放过,病秧子一个无法伺候还不依不饶,弄得宁远侯府人丁凋敝。张氏倒是个宽容大度的,虽说样貌差了点,才华更是没法比,但毕竟有点主母做派。可老太太后来迅速发现什么宽容大方都是假的,还非要装的自己很贤惠,演得一手好戏!还不如许氏呢,至少她车马摆明,不会当着啥还想立啥。
    果然,“贤惠”的张氏有意在言如海面前卖好,便道:“虽说是齐兄弟有福这却也是咱们景哥儿的功劳。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去了地震灾区,接人回来。重情重义,正是老爷同袍情深,哥儿才受了感召呢。”
    言如海果然高兴。虽然未说话,但刚毅严肃的面孔已柔和多了。这便是他的第二个老婆,虽说不如前任风雅美貌,但相处起来不仅没有压力还很舒坦呀。哎,若是许氏性格没有那么倔强傲慢,两人怕也不会到最后形同陌路。
    张氏果然越说越起劲:“-------也是母亲仁慈有礼,老爷教导有方,所以咱们的孩儿才这么不同。一般人家,别说是缙绅官宦,便是豪门大族,一个十五岁的,未成家立业的小孩子也使不了一万两的银票。哥儿却是一口气捐给了瓦渡灾区,一般人哪里想的到?呵呵,这般气度排场,倒是轻易见不到呢。真可谓芝兰玉树生了自家门庭。”
    在场人反应比较一致,先是惊讶,被一万两这个数字震得回不过神,再是皱眉,张氏的酸醋嘲讽一点都没掩饰。张氏的月前是八两银,加了慧姐儿的二两,一共十两。她管家,为了表示公正,总让老太太这里的妈妈各房送月钱-----当然,私下里她拿不拿实惠就没人知道了。但如今言景行一动一万,她不仅无法干涉,无法过问,甚至还毫不知情,这让她如何受的了?
    其实瓦渡消息传来,张氏便去给言如海哭了。那时候言侯爷刚从西北回来,享受了家的温暖和芳香,正直心情好。
    张氏卸去了钗环,只留一根朱红抹额,穿着素色暗花水纹长衣跪在他面前,满面委屈哀苦:“老爷,您远在西北,蒙你器重信任,把哥儿姐儿交给了我,又代您行孝膝下。愚妻操持家业,因着人又拙心又直,没少得罪人。但却是夙兴夜寐,不敢有一句怨言。只望为老爷免了后顾之忧,为这个家尽一份绵薄之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老爷您冷眼掂量,小妇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言如海放松了被边塞风沙磨砺粗硬的身体,靠着铺了大红色金线蟒缎褥的黄花梨美人靠,五彩泥金小盖钟里,一泓碧螺春沏的刚刚好。他心满意足,情怀正愉悦,忽见张氏如此,也是诧异,一把拎她起来:“夫人有话好好讲,孩子都大了,莫哭哭啼啼为此态也。”
    张氏手指一转,拈了淡青色印罗兰花的帕子逝去眼角清泪:“老爷,人都说后娘难做。小妇却自不量力,心想着,只要自己行的端做得正,何畏人言?只要自己兢兢业业,不偏不倚,拿了真心待人,大家自然给我一个公允的说法。可现在,我自己没有哥儿,我把仁哥儿当亲生的养,玉姐儿是秋姨娘生的,但吃穿用度都是和我的慧姐儿一样。我偏不自量力,要用一颗真心去堵悠悠众口,去换人一点信任。侯爷,我太傻了呀。”
    言如海轻轻吹开浮在杯面上的茶叶,张氏这一开口,他的好心情就烟消云散了。她刚开了个头,他就知道定是言景行又做了什么事出来------他已经尽量发挥想象力了,却没料到是为着花钱?更没想到言景行原来这么会花钱!
    “一万两的银子不是小数目,我身为当家主母却是从头到尾都不知情。旁人如何看我?那些婆子下人们还服不服我?再则,按理来讲,哥儿捐助灾民这是大好事一件,可也该用咱们侯府的名义捐呀。倒不是说要占哥儿的功劳,实在是一家人不该这么生分,白白叫人瞧了热闹。三则,都是老爷的孩子,玉姐儿慧姐儿不说了,女孩子本就比不得,可仁哥儿也是男丁,他平日使唤才多少?这对比一出来,庶子小可怜儿,岂不叫人看老爷笑话?”
    -------其实言如海并不用张氏为自己分析,他的内心并不像外表那么粗狂。这些他都想的到。但问题是,言景行用的本就是母亲的嫁妆。当初许氏陪嫁足有两三万两,她若是无后,自然要被国公府收走,但现在这些都是言景行的。
    尤其言如海本人有意和先妻财货撇清干系,免得落了侵吞妆奁的名声,所以并不干预也不多过问。当初当着镇国公府人的面尽数盘点清楚,一一交给儿子。再加上镇国公府生恐小孩被欺负,送人送资源,打理经营,他本就非常放心。而他自己本来公务又忙,长期不在,儿子又老成的让人忘掉年龄,所以不怎么留意,是以言景行这孩子如今到底有多少钱,他这个当爹的竟然不知情?!
    言如海还是生出些尴尬来,觉得果然还是得找儿子聊一聊。于是就有了言景行刚到家便被叫到书房那一幕。
    第20章 过关
    碧纱窗里刚刚放出白亮的天光,暖香便醒了。她惺忪着眼睛坐起,便立即有两个小丫鬟走过来,一个撩起被褥扶暖香起身整理床铺,一个就捧来了今日要穿的衣服。一个身条挺拔眉目可观,一个面容尚幼有些孩儿气。前者是老太太昨晚拨来的,叫红缨,后者却是刚进侯府言景行送来的,叫零鱼。
    零鱼?暖香原本就奇怪,好端端的,怎么有这么古怪的名字。后来才知道言景行此人其实挺会省事。他原本有十个丫鬟,刚好从一心双成三星四维排起,排到九久十真。但后来有了第十一,于是恰巧属于第十一的小丫头就成了零余(鱼)。
    零鱼梳着丫髻,包包头用红缎带夹珠花裹起来,水红小袄石青比甲,垂着两只手来给暖香行礼,声音脆生生的:“姑娘好,我叫零鱼,是少爷那里伺候花花草草的,今晚,少爷让我来伺候你。”
    -------虽然听起来有点怪,但暖香对伺候花草的人服侍自己并没有意见,晚上小姑娘用那摆弄花的手来摆弄她的脸,似乎也跟别的下人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她不过做客一晚,闭眼睡觉而已。估计今天,最多半下午的时候忠勇伯府就吵出了结果,派人来接自己了。零鱼去要客饭,糖儿便来帮暖香梳头发-----她的第一个丫鬟。在金陵的时候,陈氏从可靠的人牙子那里选购的,趁着她府里添人手,一起调丨教了,如今这个分给暖香。
    侯府客膳大约分三等,暖香大眼看去便晓得自己这是一等的。有酸笋鸡崽子汤,高汤水晶白菜,搁着虾皮芝麻香醋蘸酱的小笼包,碧莹莹的粳米粥,金灿灿的黄金团,还有软糯的粟米枣心窝窝头,酥脆的卷皮起酥鲜肉饼。还有看碟和小菜。
    红缨把房间归置妥当便告辞到老太太那里去,暖香知道她要去回复情报。其实她很好奇,睡觉能看出什么?会不会磨牙说梦话?吃饭能看出什么?是不是吧唧嘴?会不会掉菜?有没有把看碟也动了?
    零鱼倒是言景行担心她刚到侯府会拘束害怕,特意调过来的。小丫头还要赶到日出时刻回去浇花。书衡注意到她十分小心的把公筷小碗放好,眼睛溜溜的转了一圈,倒似要提醒她,不管用什么餐具都是不能发出声音的。
    前世的她在灾荒中饿怕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眼睛里永远只有食物。现在她努力回忆也想不起当初自己是不是把看碟的菜给吃了。应该没有的吧?吃相大约不大好看。
    暖香尽职尽责的做一个安静不生事的客人,吃完饭便默默的做到一边发呆,偶尔比划比划这两天重新练起的字找找感觉。只是,不经意的,眼睛却总是瞟去荣泽堂。轩昂华美的正院正房,上辈子她安心乐居,富贵尊荣的场所。
    再往后是福寿堂,那是她每次进入都提着一口气,大冬天还能腾出一身细汗的地方。现在言景行正在那个位置,长辈的“关爱”并没有那么容易消受。
    一万两捐款的事情被张氏爆出,众人或多或少有些惊愕,当事者却还很镇定,至少表面看是这样,言景行无意识的摩挲了一下腰间玉佩。他走到老太太面前,单膝跪下:“孩儿擅自行事。愿听祖母教诲。”
    老太太坐直了身体,面色不大好看。她虽然不满意言景行擅自动用大笔钱款,连声招呼都不打,却更不喜张氏如此做派。到底是小官之女,没见过许多世面,一万两很多吗?值得你如此酸苦眼红。这数字是不小,可与整个侯府的家底比起来,倒也罢了。老太太愈发觉得自己没有把全部家业交于张氏是对的,纵然自己累着,但总比让媳妇迷失在泼天富贵里的好。正所谓合为一军之将不合为三军之帅,她也就管管内宅了。
    “莫觉得别人都是瞎子聋子。当心聪明误。”老太太语气严厉,言景行抿了抿唇,应是。张氏嘴角刚有点笑意,老太太的视线却从言景行身上飘过,空中一荡,又落到了张氏身上:“莫要用你的器量去揣测别人的深浅。”
    张氏不明所以,愣怔在那里,脸上骤红骤白,僵如木偶。
    言如海皱了皱眉。毕竟是冢妇,虽说是继室,也不大灵慧,但他还是不喜欢母亲在儿女面前如此下她面子。遂道:“母亲,这事说到底是景儿失之考量,他回来当天我已教训过。但男孩子家,若是使个钱还扣扣索索思前想后的,未免失了气魄。为着几枚孔方兄,铜臭污了家室馨香更是不该。景儿是不当家不晓得柴米价,张氏是深知管家不易自幼受勤俭朴素的庭训,有分歧,也是常事。总归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此揭过吧。”
    老太太又慢慢靠了回去。子女都全的当着一品大员的儿子,这面子总要给的。“老爷都开口了,那我还说什么。景儿起来吧。我是年纪大了,到了享福的年龄,什么事,该我不知道的,我都会不知道的。”她招招手,立即有穿红着绿的丫鬟捧了个带锁漆雕红木小匣子过来。“这里头是京北两家铺子的契,交给太太吧。”
    张氏顿时一喜,她晓得这样一闹,老太太定然要松手的,与货真价实的铺子相比,挨两句嘴又算什么呢?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她一贯的生存智慧。
    言景行默默退位,面上并无什么表情。老太太的陪嫁,要留给言家子孙。但言家子孙这么多,她要留给哪个,全看她喜好了。
    红缨已经回到老太太身边,身为惯使的贴身丫鬟,甚至无需言语,就知道主子想要什么。简单几个眼色手势比下来,老太太已有了想要的答案,她喝了剩下的半盏茶开口:“忠勇伯的丫头很不错。虽然破了点相,损了福气,但还是个好孩子。昨日是消息送晚了,伯府诰命陪老太太进香不曾回来。今日一定要送回去的。景儿,人是你带回来的,便由你交付去吧。人家定然有别情要诉,有家事要理,咱们一拖一占的,未免没眼色儿。”
    听到破相损福气那里,言景行便下意识的皱眉。当初文文也是那样,因着左额角的胎记,总被人同情。好比是美玉上的一点瑕疵,让人恨不得提刀挖去。摇头叹息者有之,怜悯惋惜者有之。小孩其实比大人想的要聪明,文文很早意识到大家目光中的异样,总是用刘海把额头挡起来,还尤其爱戴帽子。
    ------明明太医说了她身体很弱,多病多灾,那为什么不能让她开心些呢?
    等老太太说到下一句,言景行就意识到这番话是讲给他听的。忠勇伯府并不十分期盼这个遗孤。不然何至于这么晚才得到消息?别管太宽了,那是齐家的人。老太太就是要提醒他。这个女孩在伯府遭冷遇已是必然。孙子又十五了。她要把所有属于少年的情绪躁动,从见义勇为的热血,扶弱怜贫的侠义,到英雄救美的旖旎全部打散掉。
    坦白的讲,老太太的思虑很有道理。
    言景行已经习惯了掩饰自己的情绪,五岁那年母亲去世,他就开始把喜怒哀乐收进口袋里。展示出来的,都是加工的刚好的。躬身领取祖母教诲,摆出一副受教的模样,言景行心想:我要弄个官来当当了。抢不来话语权,连想保护的人都保护不了。
    从妹妹,到母亲-----他再也不要遇到第三个。
    才不过日上三竿,忠勇伯府的人便到了。暖香注意到来人中有祖母那里两个妈妈婶娘李氏那里两个管事婆子-----至少表面看起来对暖香的回归十分重视。言景行拉着暖香的手出来,小姑娘不说话,乖巧的跟在他身边,也不像平日那样笑靥如花。是要回家了过于兴奋,以至于不知所措,还是她也不大想分开呢?
    暖香回忆里,她上辈子被伯府带走的时候,可是一步三回头,哭的让伯府的人都觉得尴尬。让侯府的人也觉得尴尬:好像少爷横插一脚夺走了本属于齐家亲属的戏份。那个时候言景行把她从灾区救出来,一路精心照料,让她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认主心理。就好像雏鸟第一次开眼,见到了生活指导者,他将带着她走入并掌握这个陌生的世界。
    今生她没有那么失态,但心里还是酸酸的。好不容易重来一回,她与言景行相处有很强的补偿心理,根本黏不够啊。这样想着,暖香拉着言景行的手,无意识的抓紧了。
    言景行拍拍她的肩以示抚慰。小姑娘的神态让他一时间对伯府接客下人莫名抵触。为什么她偏偏就是齐志山遗孤呢?若只是灾区随便捡回来的女儿,那他就可以想怎么安置就安置了。
    “仙姑?”言景行忽然唤她。已经习惯了叫他景哥哥的暖香,反应了一息才晓得是叫自己:“嗯?”
    “神灵给你的预言,可包括多了个哥哥?”
    ------其实你是我的丈夫。暖香默默摇头。
    言景行有点失望。这神灵看起来也没聪明到哪去。
    第21章 回家
    忠勇伯府在上京城外圈,暖香马车上呆了一袋烟的功夫,方才摇摇晃晃回了家门。因为有侯府气派在前,又看到门口高大威武两个石狮子的时候,暖香心里并未如何忐忑不安。端严牌匾下站着两个当值的小厮,见了便叫:“请姑娘转角门。”
    暖香抿了抿嘴角,并不多话。又是孤女,又是贫女,一文不名前来寄养,走角门也是应该。忠勇伯府是在原来的形制上重新修缮扩建的。暖香下车,坐轿,过廊道,走仪门,衣帽周全的小厮退下。瞧了眼那缠着祥云瑞兽的垂花门框,暖香脸色未免更难看些。仪门,就是二门。幽静贵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前世中计,被人逗引着跑出了仪门,可是很受了一番奚落。
    扶着婆子的手带了糖儿碎步踩上砌花甬道,依然不进正堂见客,老太太在后面慈恩堂等她。暖香并不觉得从未见过的亲人一照面便能立即热络起来,所以前世被那鸡皮鹤发的老人染了满面的眼泪,只觉得又尴尬,又无措。呆愣着不知如何是好。大家便私下评价这孩子终究养不熟,情分早淡了。瞧瞧那冷漠样?
    “祖母。”刚进门便有两个钗环齐全的丫头走过来,一个解去了她的锦鲤荷花烂绣披风,一个铺垫子在地上。暖香走上前,磕头下去,呼唤的声音微微颤抖,再抬起头来,眼眶已经红湿:“奶奶,暖暖给你叩头了。”
    老太太出身贫寒,大半辈子受苦受累,并不是养尊处优保养精细的老人。穿着靛青色万福连绵香黄盘扣大袄,衣襟上二指镶边压着暗金凤纹。墨绿色召冬纹抹额云朵两片笼住了灰白的头发。老人家瘦削的身材,眼角皱纹丛生,腮帮上都是黄褐的斑点。手也同样粗糙,暗黄色的指甲毫无光润之感。早年出力干农活,掌心里的纹路都分外坳深。又是念孤心切,分外用力,抚摸着暖香的时候,她的脸皮被摩挲到发疼。
    “丫头。”老太太开口叫她一声便哽咽难语,眼泪泼洒而下。“你,你可回来了呀。”
    “祖母,孙儿好想您。我终于见到您了。”暖香扑进老人怀里,碎珠滚滚。想到她对自己的关爱和庇护,又痛又愧,真情涌动,不可抑制。
    站了一地的婆子下人被感染,都偷偷擦泪。半晌才有丫鬟过来扶老太太回去坐下。铺着猩红金凤牡丹锦毯,放着曲脚如意纹方形几案,有丫鬟把她往另一边让,老太太却携了她的手,硬是让她与自己一边坐,将她强拉进怀里。
    一道披红挂彩的身影就站在屏风后头,瞧见这一幕,心里嗤笑:老太太也是太大心,刚见面就认做了自家人。说是齐家骨血可有证据?真不知道言家安得什么心。她身后高低参差还排着一溜串晚辈,都强压着好奇跟在她身后。她不动,余者也不敢动。
    眼睛一转,就抿出了两包泪,这妇人顶着满头珠翠走了进来。
    “老太太,亲亲侄女来了?快要我看看,诺,我把姑娘小子们也都带来了。”
    暖香乖巧起身见礼,以婶娘呼之。李氏便拉了她到跟前好一番摩挲:“可怜见的小姑娘。听说你是瓦渡长大的?哎,不晓得什么地方这么会养人,这脸皮手皮,真是白嫩的很呢,可不像干过粗活的。头发也好,黑真真的鸦羽色。”她手里拉着暖香,眼睛却看着老太太,说话的时候头脸一晃,鬓角挂着的三串金坠角步摇叮当作响。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摸暖香的头发,因着额角的伤,暖香下意识的往后躲。

章节目录

重生宠花暖且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重帘藏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帘藏花并收藏重生宠花暖且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