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回毛泽东智胜当局李大钊拜会总理(上)
    话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毛泽东回到长沙,便积极筹谋开展党的工作。他决定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合法职业作掩护,二是深入到工人之中,宣传、组织工人运动。毛泽东历来不尚空谈,而是脚踏实地;计划深思熟虑,办事有条不紊。不久,经徐特立老师介绍,毛泽东被湖南第一师范聘为国文教员。他随即辞去一师附小校长职务,推荐何叔衡接任。
    毛泽东与何叔衡反复商议后认为,要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壮大党组织,就必须建立一个学习和工作的合法场所。于是,他们多方筹措经费,租借场地,创办了一所湖南自修大学;并在办学宣言中宣称:“自修大学为一种平民主义的大学,采取自学为主的方法,研究各种学术,并注重劳动,接近工农两大阶级。”学校创立后,很快便吸引了一批有志青年入校。
    有了合法职业做掩护,毛泽东即着手组建了湖南省共产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支部租下小吴门外清水塘的一处小平房,作为秘密活动机关。清水塘位于城郊,地方比较偏僻,附近住有数家菜农。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搬到清水塘居住,负责支部的领导工作。
    湖南支部成立后,毛泽东开始在工人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为了接近工人,他脱下长衫,换上粗布短褂,赤脚草鞋,经常深入到工区、棚屋之中,同他们谈心交友,解惑启智。先后在第一纱厂、电灯公司、造币厂、冶炼厂,以及泥木、缝纫、印刷等行业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同时,在自修大学、第一师范、商专、工业学校中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在毛泽东的辛勤培育下,夏曦、郭亮、陈昌、刘少奇、夏明翰、毛泽民、黄静源、杨开慧等一大批热血青年相继入党,并成为湖南革命的中坚力量。
    半年之间,湖南的中共党员发展到三十余人。毛泽东和何叔衡抓住时机,在湖南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郭亮任委员。区委机关仍设在清水塘,杨开慧实际上担任了区委的机要秘书和联络工作,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在湖南从事工人运动,重点在于争取湖南劳工会。湖南劳工会原是一个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的团体,主要创始人是黄爱和庞人铨,会员约七千人。毛泽东详细了解和分析了劳工会的情况,掌握了争取该组织的有利因素。原来,黄爱、庞人铨都是五四运动、驱张运动中的激进分子,为人正直、品德纯洁。黄爱还先后与陈独秀、李大钊相识;又曾参加过天津的觉悟社,与周恩来交情甚深。其时,劳工会领导的第一纱厂维权斗争遭到失败,急需要政治上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毛泽东从帮助黄爱、庞人铨入手,指定专人与其联系,并多次约他们到清水塘恳切交谈。毛泽东循循善诱,层层启发,提高了黄、庞二人的思想觉悟。毛泽东希望他们整顿组织,加强团结,增强劳工会的战斗力,并提出建议:“劳工会的目的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经济斗争,而是必须上升到政治斗争的高度,要养成工人阶级的觉悟,谋取全阶级的根本利益。”“改变旧的行会式松散管理方式,建立民主选举产生的精干办事机构。”“积极筹备罢工基金和选举基金,为开展大规模的政治斗争做好经济准备。”
    毛泽东的建议如同穿云破雾的灯塔,照亮了劳工会的航程。黄爱、庞人铨完全赞同,积极采纳;随即对劳工会进行改组,把原来各工团的行会制改变为书记制;将过去的八个堂会集中为书记、教育、组织三个部,并邀请毛泽东担任会务助理。在毛泽东大联合思想的指引下,劳工会迅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是年底,中共中央局发来指示,要求湖南党委组织反帝大示威。原来,美、英、法、日等九个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了所谓“共同支配中国”的协议。中共中央局立即指示各地积极展开抗议斗争。毛泽东接到中央局指示后,立即采取行动,通过湖南劳工会、省学联发动了长沙一万多名工人、市民和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会议。黄爱任大会主席,庞人铨任游行总指挥。游行队伍一路高呼口号,散发传单,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号召劳动者大团结。游行规模之大,组织之严谨,彰显了工人阶级的高度政治觉悟,也使黄爱、庞人铨成为众望所归的工人领袖。
    工人运动的兴起,引起了湖南军阀赵恒惕的无比嫉恨;他千方百计罗织罪名,急欲除之而后快。不久,黄爱、庞人铨因组织长沙纺织工人罢工,与军警直接发生冲突,遭到逮捕,被赵恒惕下令绑赴浏阳门外秘密杀害。黄、庞遇难后,毛泽东深为悲痛,立即联合长沙各界召开追悼大会,发行纪念特刊。为冲破赵恒惕对舆论的封锁,毛泽东指派李立三赶往上海,向中央局汇报情况,并向各界人士控诉赵恒惕的罪行。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报刊连篇累牍,掀起了追悼黄、庞,声讨赵恒惕的浪潮。
    血的教训使毛泽东进一步深入思考,开展工人运动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会组织,必须依靠和培养骨干力量,然而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合法的形式做掩护。经过多次深入考察,毛泽东把工作重点转向了安源。
    位于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湖南株洲到萍乡的株萍铁路,合称安源路矿,共有一万七千多名工人。由于株洲同长沙已有铁路相通,便于湖南党组织深入矿区,加强领导。毛泽东长期关注安源,了解到该矿工人劳动强度大,却工资低微;安全无保障,伤亡事故频发;深受残酷压迫的广大工人,急切渴望着脱离苦难。毛泽东不辞劳苦,三次携带李立三前往安源,下到又黑又脏的煤井,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疾苦交朋友。夜晚则举办补习学校,发现和培育骨干。毛泽东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育工人们应该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他比方道:“路上一块小石子,大老板随便踢一脚,就可踢开。如果把许多小石子掺上沙子、石灰合成团,大老板想搬也搬不动。”“工人的‘工’字,很有讲究。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这一竖就是我们工人。我们工人阶级是一个顶天立地的阶级,只要我们抱成团,就会形成无坚不摧的革命力量。”在毛泽东的耐心启发下,一批先进骨干先后加入了党组织。毛泽东不失时机的成立了安源路矿党支部,由李立三任书记。随后,毛泽东返回长沙,又选派刘少奇、蒋先云、黄静源、毛泽民等陆续到安源开展工作。
    毛泽东特别重视以合法形式开展斗争,他反复告诫李立三等人:“既要打狼,又不能被狼咬伤,要讲究斗争的策略。不能单纯斗勇,更要注重斗智。”“要充分利用工人补习学校,先把脚跟站稳,逐步开辟政治运动。”据此,李立三在安源利用办平民教育的名义,开展活动。他通过关系多方了解,得知萍乡县知事是前清举人出身,喜欢古文骈体,反对白话文,便用“四六体”写了一篇呈文请求立案,果然很快得到批准。安源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得以公开成立,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李立三任主任,工人的活动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1922年5月中旬,毛泽东第四次来到安源,召集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当听说“五一劳动节”工人游行时,有人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毛泽东立即告诫大家:“此事欠妥。不能把共产党公开出去,要注意保守党的秘密。在复杂的环境中,要讲究斗争策略,既要积极开展工作,又要谨慎稳妥,避免无谓的牺牲。”
    此后,工人俱乐部改变斗争策略,采取创办“消费合作社”的方式,把俱乐部同工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加入俱乐部的工友日渐增多。九月初,毛泽东第五次来到安源,和李立三、刘少奇、蒋先云等分析形势,一致认为罢工时机已经成熟。接着,又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罢工方案。毛泽东提出了“哀兵必胜”的策略,以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孤立分化路矿当局。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为工人总代表。毛泽东为罢工制定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并起草了罢工宣言,提出了十七项政治和经济要求。经过五天的激烈斗争,工人俱乐部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安全的胜利,迫使路矿当局接受了工人的条件,签署了增加工资,改善待遇,承认工人俱乐部有权代表工人等协议。
    罢工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锻炼了工人队伍,涌现了一批优秀骨干。毛泽东指示安源党组织,趁此良机,吸收优秀工人入党。安源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先后建立了十三个党支部和二十六个团支部,党团员人数达到一百多名。

章节目录

雄狮觉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若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愚并收藏雄狮觉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