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回蒋介石黄埔建军冯玉祥北京政变(上)
    话说蒋介石出访苏俄,历时半年有余,忽闻国民党即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便急忙结束考察,匆匆返回国内,企图挤进国民党中央高层,捞得一份实权。他向孙中山汇报了考察观感,特别强调道:“苏俄共产党专政,在城市没收工商业财产,在农村搞集体农庄,闹得天怒人怨,十分恐怖。我们不能与其建立联盟。”孙中山批评道:“你对苏俄的疑惧,未免顾虑过甚,不适合我党今日之方针。”蒋介石碰了一鼻子灰,立即改口道:“但是,苏俄治军有方。他们建立的军事学校,管理严密,训练得法,武器精良。部队士气旺盛,战斗力甚为可观。”孙中山笑道:“你能如此评价,可见不虚此行。我们就是要效法俄人,开办军事学校,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蒋介石道:“中正谨记总理教导。”孙中山道:“我们已经正式决定,筹建我党的陆军军官学校,就由你担任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道:“中正愿为党国效劳。”
    数日后,蒋介石走马上任,在广州南堤设立了筹备处,旋即召开了首次“校务筹备会议”,着手制定各省招生计划。蒋介石性格急躁,心胸狭窄,遇事独断专行,为争取办校经费和物资,与市政厅长孙科、财政厅长杨西严数次发生矛盾,吵闹不休。干了不到一月时间,蒋介石便赌气辞职;不顾孙中山的一再劝阻、挽留,气愤愤地离开广州,返回老家奉化。孙中山一面指派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长,一面派人去奉化劝勉蒋介石。蒋介石怒气冲冲地道:“要我回广州,必须公开整理财政,革除市侩垄断财权。否则,我是不会回广州的。”
    廖仲恺代理筹办军校,尽职尽责,在邓演达等人的协助下,积极筹措,备尝艰辛,历时数月,完成了建校的各项工作。选定校址于黄埔区的长洲岛上,定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雅。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江两岸的鱼珠炮台、沙路炮台成三足鼎立之势,易守难攻,既可控珠江之咽喉,又便于开展军事训练。岛上原有清朝建立的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旧址,略加修葺改造,即可使用,又节约了大量人力与资金。
    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成立,新生已陆续入学,各科任教员也已到校上课。孙中山为缓和矛盾,将财政厅长杨西严免职,由廖仲恺兼任。蒋介石争足了面子,才返回军校莅任。孙中山签发政令:自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组成校本部最高领导层,直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六个部。政治部以戴季陶、周恩来为正、副主任;两月后因戴季陶离职赴沪,由周恩来为主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林振雄为管理部主任,周俊彦为军需部主任,宋荣昌为军医部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率国民党军政要员出席大会。孙中山致辞道:“国民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为了完成救国大业,我才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自己的军队。我们现在开办军校,就是仿效俄国,创造革命军队。”“我热切希望各位革命军人,自今日起要树立远大志向,一生一世都不生升官发财之心,只做救国救民之事。”他向全体师生颁布训词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孙中山的讲话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会后,孙中山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校园,与学校领导、教员合影留念。在校长办公室,孙中山即兴挥毫,为军校大门书写一联曰:“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勿入此门”;横批“革命者来”。蒋介石亦附庸风雅,提笔写下“亲爱精诚”四字,呈请孙中山核准,颁作军校校训。
    黄埔军校成立后,以孙中山制定的“创造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以蒋介石提出的“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军阀、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在军事教育方面,初设学科与术科两类,自第二期分为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五科,后又逐步增设了骑兵、交通、无线电、航空等科目。在政治教育方面,开设了三民主义学说、社会主义运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马克思列宁思想概论、中国农民运动、中国工人运动、军队政治工作等课程。军校领导人和政治教官经常向学员作政治演讲,组织政治讨论会等活动。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在后来的国内战争中发生了重大的作用。
    军校建立之初,苏联政府无偿提供了开办经费,运来了大批的武器装备,派遣了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到校担任教官。军校按照列宁创建红军的经验,建立了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制度,在各团、营、连设立政治部和党代表。开学两月后,蒋介石即奉孙中山之命,筹建党军,先后组建了两个教导团,以何应钦、王柏龄分任团长。教导团仿照苏联红军建制,实行三三制,即每团三个营,每营三个连,每连三个排,连以上单位设置党代表,负责官兵的政治思想工作。
    蒋介石自担任校长后,深深意识到利用教育阵地,培植个人势力之重要;因而,十分注重树立其个人威信,频繁地对学生进行训话。他一面要求学生以布尔什维克为榜样,坚信三民主义;并经常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其革命左派之面目溢于言表,极易感动青年学生。另一方面,他又十分推崇曾国藩、胡林翼的封建式治兵术,大量印发《曾胡治兵语录》,作为军校的必修课;他反复向学员灌输“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教条,培养愚忠理念,借以达到使学员效忠于他之目的。
    黄埔军校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先后派遣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聂荣臻、叶剑英等到校内担任各项负责工作;并要求各地党组织选派优秀党、团员报考军校,使之成为军校骨干。周恩来,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淮安。生的浓眉秀目,丰神俊雅;性格机警,思维敏捷。青年时考入南开中学,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五四运动时组织“觉悟社”,随天津代表团进京请愿。国难当头,周恩来大声疾呼:“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他与同学相约赴欧洲勤工俭学,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带头组建旅欧团支部,任支部书记。黄埔军校成立时,应孙中山电邀回国,出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机警过人,对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政治表演洞若观火。为了保持党的相对独立性,报经孙中山批准,周恩来在军校中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组织共产党员、青年团员蒋云先、周逸群、陈赓等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该会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配合军校中心任务开展革命宣传。编辑出版了《中国军人》刊物,在军校学员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不久,国民党中央委员、右派分子谢持来黄埔军校视察,向王柏龄等人散布道:“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为了篡夺国民党的权力,利用军校发展其势力。不可等闲视之。”王柏龄深表赞同,便授意学生贺衷寒、潘佑强等人发起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打着研究孙文主义的幌子,与青年军人联合会相对抗。他们在学生中挑拨离间、制造事端、散布流言蜚语,污蔑共产党人;企图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军校,破坏国共合作。
    学员中的派系斗争愈演愈烈,规模愈来愈大。孙文主义学会有恃无恐,甚至公开集会、示威,散发传单,大张反共旗帜;从而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警觉。从内心来讲,蒋介石敌视共产党,反对国共合作;但摄于孙中山的威严,不敢过早暴露自己的反共面目,唯恐引起孙中山的震怒,影响其校长职位。蒋介石权衡再三,把王柏龄找来,当面大骂道:“糊涂至此,可恶殊甚。拉帮结派,挑起内讧。”随即又召集两派骨干学员痛加训诫道:“近期以来,校内形成两派,讧争激烈。诽谤三民主义,怀疑共产党人,倾轧之声,日高一日。中正目击心伤,不忍坐视分裂。特颁布训令:各种学会团体立即解散。今后如有未经许可,秘密加入各项团体者,即以植党营私论处,在所必惩。”“三民主义,吾党所宗。联俄、联共之策,乃总理亲手制定。中正惟有遵循总理教导,不偏不倚,公平正直,以增强内部之团结。吾校校训为亲爱精诚,凡能精诚团结者,吾必亲之爱之;凡破坏团结者,吾必惩之戒之。”在蒋介石的严厉制裁下,两个互相敌对的学会被同时取消。但孙文主义学会却依然暗中活动,成为蒋介石的私党。后人有诗议之曰:
    国共合作局势定,亲爱精诚校训明。欲成大业须团结,自古败家因内讧。
    次年,随着军校学员的增加,教导团正式改名为党军,蒋介石任党军总司令,廖仲恺为党代表。黄埔军校面貌一新,官兵上下士气高昂。孙中山满怀信心,制定计划,准备再次大举北伐。
    正在此时,北方局势风云突变,贿选总统曹锟轰然倒台。原来,曹锟贿选总统之事,使吴佩孚大为不满。为了笼络吴佩孚,曹锟封其为陆海军大元帅,独掌军事大权。随后,曹锟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组成了以孙宝琦为首的内阁政府。曹锟组阁,惟钱是亲;大小官职均有定价,一手交钱,一手交委任状,倒也符合买卖公平原则;但却激怒了冯玉祥。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湖人。出身贫寒,性格豪爽,圆脸丰腴,体格雄壮。青年时期投身军旅,历任哨长、营官、管带;辛亥革命时率部起义,后被北洋军阀收编,成为曹锟手下的一名将领。曾受曹锟指使,带人威逼黎元洪下台。曹锟当上总统后,冯玉祥自认为逼宫有功,期冀封赏,然而却未得到升官。加之冯玉祥天性耿直,厌恶其卖官鬻爵,遂对曹锟极为不满,萌生反叛之意。
    恰在此时,孙中山派遣徐谦前来游说。冯玉祥和徐谦是早年旧识,故人相见,无所不谈。徐谦呈上孙中山的亲笔信,劝冯玉祥和南方革命政府联合,一道从事国民革命。冯玉祥阅信后,慷慨感言:“北方军阀大都受清廷遗毒甚深,误国误民。南方政府真心救国救民,全国民众和有志气的将领,都仰望孙中山先生之英名。我早有追随孙先生之意,只恨无缘拜识。今与故人相会,承蒙先生亲笔函约,我愿弃暗投明。请转告中山先生,只要用得着我,我将全力以赴。”二人约定后,冯玉祥派秘书任佑民陪同徐谦返回广州,与孙中山详细商谈。同时,冯玉祥又派人赴东北,与奉系军阀张作霖联络,促其起兵夹击北洋政府。张作霖乘机发表通电,要“率兵入关,讨伐曹吴”;随即出动二十万大军直逼朝阳,与直系的王怀庆部、米振标部展开激战。第二次直奉战争全面爆发。
    激战数日,王怀庆、米振标两部势单力孤,丢弃朝阳,全线溃退。张作霖兵分三路,分别向山海关、赤峰、承德推进。而直系前线的冯玉荣部、王成斌部却不愿为曹锟卖命,在奉系大军的压迫下,放弃阵地,不战而退。

章节目录

雄狮觉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若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愚并收藏雄狮觉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