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回九一八东北沦陷一二八淞沪抗战(下)
    蒋介石暗杀邓演达、威逼胡汉民的暴行,导致了反蒋力量的重新组合。11月14日,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胡汉民、汪精卫拒绝出席,但却在幕后操纵反蒋势力,伺机发难。蒋介石在会上致开幕词,他一字不提日本的侵略行为,却竭力指责国民党内部“自己捣乱自己,破坏政府威信,增加党国困难”。不料,会议期间,中央委员邓泽如、林森、肖佛成、古应芬等人突然发难,联名发表《弹劾蒋中正提案》,列举其横征暴敛、排除异己、毁法乱纪、奴役人民等罪状,要求蒋介石立即下野。接着,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林森、孙科、唐生智等联名通电,要求蒋介石即行隐退。众口一词,齐声喊打,让蒋介石猝不及防,顿时乱了手脚。上海的汪精卫、广州的胡汉民也遥相呼应,接连通电逼蒋下野。蒋介石深知众怒难犯,自为韬晦,向大会递交了辞呈。12月15日,于右任主持国民党中央常委会,批准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陆海空军总司令职务。数日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飞往奉化,返乡归田。
    蒋介石走后,国民党中央会议选举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孙科为行政院院长。新一届内阁走马上任,立即遇到了财政危机和外交危机两大难题。原来,国民政府长期穷兵黩武,军费开支浩大,国库入不敷出。孙科上台时,经济早已破产;各省地方长官心存芥蒂,有意截留税款,拒绝上缴中央国库。江浙财阀不但不予支持,反而上门逼债,多方掣肘。江浙两省的军事长官们又连连电催,要求增加军费。闹得孙科政府捉襟见肘,一筹莫展。外交方面,孙科任命“铁腕外交家”陈友仁为外交部长,实行“强硬外交政策”,提出“收复东北失地”的口号,宣布与日本绝交。孙科电令张学良“出兵锦州,收复失地”。然而,孙科政府空有电令,却没有军权。中央嫡系军队仍被蒋介石控制,地方军队又派系林立,拥兵自重,不听指挥。孙科政府的积极抗日,仅限于空喊口号,毫无实际作用。
    相反,日本政府利用孙科的强硬外交口号,积极增兵上海,致使沪宁上空,战云密布,阴霾重重。结果,日军的猖狂挑衅和孙科政府的高度无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震怒,纷纷指责孙科政府“空言抗日,欺骗民众”。各地爱国学生再次汇集南京,举行抗日救国大示威。孙科政府遂效法前任,站到爱国学生的对立面,动用大批军警,实行镇压,并把爱国学生押解出境。于是,孙科政府重蹈蒋介石之覆辙,也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道路。
    孙科政府上台才二十余天,便陷入了内外交困、难以支撑的政治危机之中。万般无奈之下,国民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林森、孙科出面,邀请蒋介石重返中枢,共商大计。一时间,风向大变,中央委员、各省军政要员纷纷致电奉化,邀请蒋介石“驾回南京,主持党国大局”。蒋介石喜上眉梢,精神大振,立即发表通电,宣称:“国事危殆,唯余复出,尚有挽救希望。余决计立即赴京,效命国难。”随即电邀汪精卫一同赴京,重组南京政府。于是,蒋、汪二人如同妙手善变的魔术师,又化戾气为祥和,再次实现新合作。
    1月23日,蒋介石、汪精卫同时到达南京,立即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议,改组政府。蒋介石指责孙科政府“妄逞一时血气,毫无通盘计划,贸然与日本绝交,孤注一掷,国必灭亡”。骂得孙科狗血喷头,唯唯称是,急忙表态:“一月以来,奔走呼号,心力交瘁,未能挽救国难,实属我等无能。幸蒙蒋、汪二公入京,主持中枢大计,我等惟有集体辞职,以谢国人。”于是,短命的孙科政府,诞生不足一月,就此夭折。
    孙科走后,蒋介石和汪精卫一唱一和,互相推荐,瓜分权力。蒋介石举荐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举荐蒋介石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常委会惟有批准,任由汪精卫、蒋介石重新组阁。蒋介石重掌军权,昼夜忙碌,在各部门安插亲信,抢夺权力;正忙得不亦乐乎之际,忽闻日军在上海挑起战端。
    1932年1月28日,日军悍然出动,在上海挑起战争。日军第一舰队司令官盐泽狂妄叫嚣:“四小时之内即可占领上海。”指挥海军陆战队六千人分数路向闸北区发起猛烈进攻。刚调防上海的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抵抗,打响了气壮山河的淞沪抗战。十九路军英勇奋战三昼夜,将日军阻止在上海郊外。日军撤换了盐泽,改派直田谦吉为总司令,增兵至三万人,配以三百两装甲车,一百多架飞机,向上海市区大举进攻。十九路军不足二万兵力,在市区东郊顽强抵抗,浴血奋战。敌军狂轰滥炸,战场一片火海;阵地化为灰烬,军心坚如铁石。蒋光鼐、蔡廷锴亲临战阵,沉着指挥,全体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猛还击,又顽强坚守两天,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第六日,日本陆军部再次增派一个师团,从吴淞附近登陆,从侧背向十九路军发起新的进攻,战火漫延至江湾一带,战况空前激烈。蒋光鼐泣血致电南京政府,请求速派援兵。
    2月1日,蒋介石在徐州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参加者有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等高级将领,商讨应对之策。蒋介石情绪低落,满脸丧气地道:“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冯玉祥大为不满,击桌怒道:“岂可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十九路军浴血抗战,以寡敌众。战事危急,政府岂能坐视不理?”蒋介石无言以对。冯玉祥继续讲道:“十九路军勇赴国难,全国民众情绪激昂,军心民心不容忽视。政府应火速增兵上海,抵御外侮,以顺应民意。”会议经过争论,确定了“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策略。会后,张治中将军自报奋勇,请缨杀敌。蒋介石为各方压力所迫,同意张治中率领第五军投入上海战场。但却告诫张治中道:“军情隐秘,第五军只能以十九路军的名义参战。”张治中带领第五军赶赴上海,与十九路军并肩喋血,激烈拼杀,在庙行、蕴藻浜一带重创日军。
    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得到了全国特别是上海各界民众的有力支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一二八事变的决定》,号召人们组织义勇军和游击队,积极参战;上海工人、学生组成五十多支义勇军,直接奔赴战场。海外侨胞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支援十九路军。国民党左派人士宋庆龄、何香凝、杨杏佛等人,在交通大学内组建了伤病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不领薪水,义务救护伤员,为淞沪抗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军民齐心协力,共赴国难,阻止了日寇的野蛮进攻。
    二月中旬,日军在进攻受挫后,撤换了直田谦吉的职务,改派陆军大臣白川为总司令,再次增兵两个师团,飞机三百架,战舰三十艘,航空母舰三艘,使侵沪日军总兵力达十万人,超过中国守军二倍以上。日军调整部署,发动了第二轮更为疯狂的攻势。
    3月1日,新任日军总司令白川率领先遣兵团,利用烟幕掩护,从浏河、杨林口作登陆攻击。日本出动数倍于中国守军之兵力,气焰凶残,攻势凶猛。上百架敌机低空盘旋,俯冲扫射,炸弹如雨,加之重炮连珠;吴淞要塞和狮子林炮位被弹火覆盖,炸成一片瓦砾。中国健儿爬在瓦砾堆中,依托着战友的尸体奋勇还击,接连打退敌人数次进攻。
    午后,日军大批登陆,从左右包抄,在八字桥、天通庵一线与中国守军展开拉锯战,短兵相接,白刃拼杀,血肉横飞,陈尸遍地。头上敌机轰炸,身旁弹雨倾盆,阵地化作废墟,勇士血染黄沙。视死如归的中国守军冒烟突火,在枪林弹雨中殊死拼杀,与敌人激战到天黑,终因众寡悬殊,死伤惨重,主战场逐渐暴露于腹背受敌之态,战局危如累卵。为避免被日军包围,遭到全军覆没;是夜十时,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一面电请国民政府速派援兵,一面下达全线撤退命令。
    其时,国民政府在江浙两省境内驻有大军六十多万,战机六百多架;但蒋介石却不发一兵一卒,而是热心于停战和谈。国民政府照会英、法、美、德、意五国公使,乞求其从中调停,与日本媾和。英、美等国转告日本政府,日方一面答应和谈,一面继续增兵上海,向宝山路一线发起进攻,迫使十九路军于血海中再次苦战,艰难支撑。
    7日,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江浙战区最高军事长官何应钦致电蒋光鼐,称:“政府已在谋求和谈,你部应停止敌对行动,避免再战。”蒋光鼐复电称:“我部将贯彻全军牺牲之决心,以完成民族命运所寄托之使命,誓将抗日进行到底。”何应钦再电蒋光鼐,公然威逼道:“各军事长官未得军政部之命令,擅自行动者,虽激于爱国热忱,亦须受抗命之处分。”蒋光鼐接电,万般无奈,命令十九路军撤至第二道防线。日军随即猖狂进攻,迅速推进到嘉定、南翔、真茹一线。此时,日本政府认为,挫败十九路军之目的已经达到,而由日军独占上海的军事行动,必然会引起西方列强的反对。于是,日军总司令白川发表声明:“只要中国军队不采取军事行动,日军将暂停进攻。”至此,十九路军顽强抵抗了四十一天,在国民政府“避免再战”的严令下停止抵抗,双方战事呈胶着状态。
    20日,在英国公使兰普森、美国公使詹森、法国公使韦礼德的调停下,交战双方在英国领事馆举行谈判。日方代表是师团长直田谦吉、参谋长岛田繁、驻华公使重光葵;中方代表是外交次长郭泰祺、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淞沪警备司令戴戟。由于日方横生枝节,喋喋不休,设置障碍,胡搅蛮缠,致使谈判多次中断,一直谈了六天,最终签署了《中日上海停战协定》。规定:自即日起,中日双方军队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日军撤至公共租界暨虹口区驻防;非交战地区设立共同委员会管理;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昆山、苏州河等地区驻兵;十九路军调防;中国政府取缔一切抗日行动。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然而,国民政府却坦然接受了。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日寇侵犯淞沪,十九路军守土。将士浴血沙场,彰显铮铮铁骨。堪笑国民政府,甘为城下之辱。民族大义不朽,抗日英雄千古。
    早在淞沪抗战之前,日本政府就策动汉奸赵欣伯、张景惠等人拼凑东北伪政府。日军驻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窜到天津,指挥日本特务将清废帝溥仪秘密挟持到长春,策划成立了伪满洲国。溥仪沐猴而冠,充任伪满洲国“执政”,在日军的卵翼下当起了傀儡皇帝。淞沪抗战刚一结束,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正式承认伪满洲国,并与其签署了《日满议定书》,确立了关东军对东三省的殖民统治。
    当日本政府扶持伪满洲国之时,国民政府则严厉惩罚十九路军。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开战”的罪名,把蒋光鼐撤职查办,对十九路军加以整肃;随后,又命令十九路军开赴福建,去围剿红军。
    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上海局势趋于稳定。蒋介石立即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大放厥词:“中共苏区已遍及七省,燎原之火,有不可收拾之势。淞沪停战之后,剿匪即为当务之急。”“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所以,攘外必先安内,剿共重于抗日;宁可亡于日本,不能亡于共匪。”这才是:
    天生一副奴才相,甘愿亡国丧家帮。惧怕外敌骨头软,热心内战剿共忙。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章节目录

雄狮觉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若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愚并收藏雄狮觉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