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回遵义会议换舵手四渡赤水出奇兵(上)
    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是严格保密的,何时转移、向何处转移均未向各级指战员做出传达和解释。事实上,博古、李德曾数次请示共产国际,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模棱两可、优柔寡断。直到国民党军队逼近瑞金时,红军无线电队破译了敌人的电报密码,得悉蒋介石将发起战役总攻击。博古、李德闻讯,才匆忙决定放弃苏区,实行转移。但要转移到何处去却心里茫然,毫无主见,致使撤离苏区的行动缺乏准备,极为仓促。幸亏毛泽东、周恩来早有远见,与粤军统帅陈济棠秘密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在敌人的“铁桶”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根据毛泽东的实地调查,在苏区西南方向的封锁线上,敌人部署的兵力并不强,最适合作为战略转移的突破口。中革军委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命令红一军团迅速出击,在敌人的封锁线上撕开一个缺口。红一军团在林彪、聂荣臻的率领下昼夜兼程,飞兵奇袭,在赣县的王母渡到新丰县的新田之间,经过激战,打开了一个五十多里宽的缺口。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队人马陆续跟进,用了一周的时间,安全通过了国民党军队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
    红军主力继续西行,旬日后进入湘南。由于敌人并不知道红军的突围方向,且地方杂牌军防守不力。红军出其不意,一路冲杀血战,一路大踏步前进,顺利越过了敌人的第二、三道封锁线,进入潇水、湘水流域。
    此时,蒋介石判明了红军西进的意图后,立即部署追剿和堵截。他任命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薛岳、周浑元部,计十七个师尾随追剿;令粤军陈济棠部进至粤、湘、桂边界截击;令桂军白崇禧部五个师于灌阳、全州、兴安至黄沙河一线扼要堵截。蒋介石共调动四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企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潇水以东地区。
    长征开始时,毛泽东躺在担架上,与一同患病的张闻天、王稼祥一路同行;反复议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分析日益严峻的局势。毛泽东认为湘南地区党和群众的基础比较好,有利于红军的机动作战,遂向中央提议:“乘国民党各路军队正在调动,追剿军主力薛岳、周浑元两部尚未靠近之时,组织力量反击,寻歼敌军一部,以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红三军团长彭德怀也向中央建议:“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一部,迫使蒋介石改变部署。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界之西延山脉,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
    可惜,博古、李德拒绝了这些建议,一味消极避战,只知盲目逃跑,丧失了一次良好的战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令,红军从广西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防线。红军先头部队第二、四师星夜奔袭,抢在敌军到来之前顺利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的地域。然而,由于山地崎岖,道路狭窄,后续部队携带辎重、伤病员过多,行动迟缓;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尚未赶到渡口,就遭到刚刚赶来的优势敌军的夹击。敌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向湘江两岸的红军部队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夺取渡河点,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
    数十架敌机低空盘旋,俯冲扫射,频频投弹。湘江两岸弹雨纷呈,人喊马叫,一片鼎沸。大队红军拥在岸边,争先恐后的从几条狭窄的浮桥上强渡。三倍以上的敌军正从两面夹击而来。博古、李德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烈的战局,几乎吓傻了眼,不知如何是好。千钧一发之际,军委主席朱德挺身而出,命令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向江左、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向江右展开部队,迎头阻击来犯之敌,掩护中央机关和总部过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迅速出击,在新圩、古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场与敌展开血战。敌机投弹,炮火猛轰,机枪扫射,弹雨倾盆;各战场飞沙走石,烟火弥漫。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打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死尸堆里、炮弹坑中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军号凄厉,白刃搏击,双方在十余里广阔的战线上搅成一团,硬冲硬拼,打得无比残酷、壮烈。红军虽给敌以重大杀伤,但自己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湘江两岸,摆满了层层叠叠的尸体,江水奔腾,翻卷着滔滔殷红的血浪。
    空前激烈的阻击战坚持了五个昼夜,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队拼死渡过了湘江。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奉命撤出阵地,向西延地区撤退。但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八军团却因浮桥被敌机炸断,而受阻于湘江东岸;虽经英勇奋战,予敌以重创,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真个是:血染黄沙土成泥,尸壅湘江水不流。湘江战役,红军损失极其惨重,由八万六千人锐减到三万五千人。
    站在湘江西岸,面对江面上漂浮的密密麻麻的红军尸体,生性冷酷、铁石心肠的林彪忍不住泪如泉涌;性格刚毅、威武顽强的彭德怀忍不住失声痛哭。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湘江血战最伤悲,中央红军突重围。五万将士捐生命,纵使铁人也泪垂。
    中央红军主力突破湘江封锁线,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使蒋介石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的计划彻底破产。但红军也遭受了空前的惨败,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此时,李德一面唉声叹气,一面诿过于人,粗暴地训斥各级指战员不会打仗。博古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一筹莫展,于惊慌失措中与李德商定,命令红军向北前进,企图与湘西境内的红二、六军团会合。
    湘江惨败刺痛了每个指战员的心,部队中怀疑、不满的情绪明显增长,很快达到了顶点,没有人再盲目执行博古和李德的命令,而是开始了公开的抵制。行军途中,几乎每个人都在反问:“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为什么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为什么濒临绝境?”“谁是葬送苏区的败家子?”
    钟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在无数次的反思、总结、讨论、争辩中,广大指战员逐渐觉醒,认识到了教条主义者的危害;是他们葬送了苏维埃共和国,是他们造成了一连串的失败,是他们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指挥。部队中逐渐出现了公开的议论:“毛泽东是正确的,在他的指挥下前三次反围剿每战必胜。”“只有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只有请毛泽东重掌军权,红军才能转危为安。”李德纵有万只手,也难捂住众人口。
    此时,蒋介石已觉察到中央红军主力要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集结了近二十万军队,设置了四道防堵线,阻止红军主力从湘黔边境北上。他频频发出电令,调兵遣将,精心布防。然而,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命令全被红军总部的无线电台截获、破译,成了公开的秘密。可笑的是,博古、李德在掌握了敌人的部署后,依然固执己见,强令红军北上,向蒋介石布置好的包围圈里钻。
    又是千钧一发之际,毛泽东不再沉默,他和张闻天、王稼祥商议后,向中央政治局提出建议:“放弃北上计划,改变战略方向;立即向西挺进,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博古、李德接到建议后大发脾气,但却无人理睬;继而垂头丧气,撒手不管。于是,指挥红军、决定去向的责任全落到了周恩来的肩上。
    周恩来完全赞同毛泽东的建议,在通道县城召集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特邀毛泽东列席。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博古、朱德、张闻天、王稼祥、李德等人参加,着重讨论战略性的方向问题。博古、李德不顾敌情变化的客观实际,顽固地坚持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毛泽东据理反驳道:“两个月前,敌人在湘西兵力空虚,应该北上,但却坐失良机。现在敌情有了重大变化,若再北上湘西,将会陷入敌军重围,后果不堪设想。”“根据总部电台破译的敌军电报表明,蒋介石已调集了六倍于我军的兵力,在湘西构筑起四道防线,正张网以待,请君入瓮。敌变我变,此乃起码的军事常识,岂能冥顽不化,自蹈险境。”“我军只有快速西进,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才能有立足之地。”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在发言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博古见自己高度孤立,不再固执己见。李德因自己的意见被否决而提前退出会场。会议根据多数人的意见,通过了西进贵州的主张。
    然而,争论并没有结束。西进还是北上?红军主力一路前行,高层领导人一路争辩。12月25日,红军攻占了贵州黎平。为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周恩来召集并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讨论红军的战略行动方向。李德因病未能出席,博古又提出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老话题。毛泽东主张继续西进,在川、黔边界建立新的根据地。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进军川、黔边界,以遵义为中心,创建新的根据地。
    黎平会议明确了方向,中央红军赢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迅速挥戈西指,不仅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原有部署,而且连战连捷,五天之内又攻克了黄平、镇远两座城池。缴获了大批的枪支弹药、粮食军饷、布匹军装,红军的面貌为之一新,士气极其旺盛,之前的消极、低迷情绪一扫而空。
    1935年元旦,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重申红军在川、黔边地区,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的主张,再次否定博古、李德徐图北上,进军湘西的错误主张,决定红军立刻强渡乌江,攻占遵义,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明确指出:“红军主力渡过乌江后,主要是和蒋介石的主力部队作战,首先消灭其一部,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建立川、黔边新的苏区根据地。”并规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这就在实际上取消了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重新任命刘伯承为红军总参谋长,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与此同时,坐镇南昌行营的蒋介石接到空军侦察报告:“共军进入黔北山区后,突然去向不明”;弄得蒋介石一头雾水,犹豫了半天,批准了追剿军总指挥薛岳的请求,命令第一纵队吴奇伟部集结于贵阳、清镇一带整训、待命;第二纵队周浑元部在乌江南岸集结,对遵义方向警戒、待命。
    敌人停止了追击,真乃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央红军抓住时机,迅速渡过乌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遵义,经过半天激战,攻克了黔北重镇遵义城。
    在进城的路上,周恩来无限感慨地道:“湘江战役后,我军一路西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的主张是正确的。”张闻天道:“毛泽东同志料敌如神。要说打仗,我们不行。要请毛泽东同志重掌军权,他打仗有办法。”朱德道:“红军需要毛泽东,我打心里佩服他。”王稼祥道:“我提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把太上皇轰下台,把教条主义者轰下台。”周恩来道:“我完全同意你们的看法。大家分头准备,闻天同志准备一份总结报告,重点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张闻天道:“好吧,该结束教条主义者的统治了。我们会上见。”
    是夜,周恩来分头通知各政治局委员和军委负责人,认真准备发言材料,开好政治局扩大会议。随后,他又陪同军委主席朱德检查各部队的住宿情况。途中,忽听得红一军团驻地传来阵阵歌声,唱得委婉悠扬,如泣如诉。二人侧耳细听,歌曰: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照路程;黑夜里想你照路程。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时想你最英明;胜利时想你最英明。

章节目录

雄狮觉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若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愚并收藏雄狮觉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