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云来和辛云歌一辈名中得以尚“云”字,实际上冒犯了李昀的名讳,当今圣人登基时并未责令其更改,是圣人的恩遇。辛云歌带着这样的恩遇,她便更加珍爱,嫁与圣人,她也认为是命中注定的事。
    后来她为李昀写祝寿词,拿出十载磨练成的祝体,写道:“云歌敬上,愿君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她大概写了二十几遍,才将最满意的一份呈到御前。寿宴上觥筹交错,侍女将辛云歌的祝寿词展开,她看着写在最前面的“云歌”二字,心跳不自觉地加速,不知道李昀是否注意到这个冲撞他名讳的女子闺名。
    但辛云歌以为的帝王私心,对李昀来说不值一提。那时候她刚生下李文烨,恩赏如流水般涌入,一颗心却渐渐冷了下去,辛云歌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好在她有孩子。深宫寂寥,她这样安慰自己。
    辛云歌是个很能干的女子,身为辛氏在后宫唯一的女眷,辛氏在京郊大大小小的庄园都是她在打理,李昀对这些不会过分约束,因此管家每月十五入宫呈账本给她过目,汇报事宜,如此二十年,从未间断。
    天盛十八年初夏,辛云歌案上白玉瓷瓶中插着御花园今年头一拨盛开的荷花,一边翻着账本,一边留神听管家细细汇报庄子上的事。
    管家是辛氏的家生子,劳作了几十载,与辛云歌相熟,老生常谈的事情说完,他提起一些无关紧要的见闻:“东郊那处茶庄偏远,效益也低,娘娘平日甚少关心。只是上月有一桩小事,事关娘娘,奴才不敢隐瞒。”
    “什么事?”
    “茶庄后边的那处园子原隶属于孙氏,没什么要紧用处,平日就是侍奉花花草草,供孙府所需,不过最近这园子被卖掉了。奴才想着孙氏有淑妃在宫中,此消息或许对娘娘有用。”
    辛云歌嗤笑:“孙长明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他定是又赌输欠了人家银子,偷偷卖了私产抵债。”
    她见管家欲言又止,问道:“怎么,还有事禀明?”
    “孙家卖园子不足为奇,奴才打听买下园子的新主人是何人,心中好有数。负责京郊土地交易的房牙与奴才是老相识,奴才趁他不备偷看了地契,买主姓崔,名至臻。”
    “听着倒像是女儿家的名字……慢着,前月你卖掉了西市近朱雀街的点心楼,买主是何人?”
    “回娘娘,正是崔至臻。奴才帮娘娘管着京都十几家铺子和庄园,对京中店铺买卖、房产易主也算消息灵通,可从未听说过这位崔娘子。娘娘您看,会不会是哪家的贵女置办嫁妆?”
    “这样大手笔,今日买铺子、明日置庄子的,将来嫁出去,不都成了夫家的囊中物,白白便宜了别人……”辛云歌半阖着眼睛回忆,无论如何也回想不起朝中重臣中有哪家姓崔,只好嘱咐道,“你人脉广,便替我多盯着些。这个‘崔至臻’近些年还置办了哪些产业、是哪户的贵女,还请你一一打听。”
    “这是自然,娘娘谨慎些总没有错的。”
    有了这件事作铺垫,两年后发生的种种才会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太后懿旨,宣春搜宴上受惊的小娘子崔至臻入宫随侍,以示宽慰。”
    闻言辛云歌手中的剪刀失了力气,错将瓶中开得正好的海棠剪下,她怔怔地按住胸口,迅速将脑海中关于崔至臻这人的记忆碎片拾起。
    除了天盛十八年春天的点心楼和京郊庄园,这些年归置到崔至臻名下的还有两叁家珠宝铺子、永嘉坊和金城坊的几处宅子,都是顶好的位置风水,近年京都房价只涨不跌,无论怎么算都是稳赚的投资买卖,更遑论永嘉和金城靠近太极宫;或许还有其他,但管家最多只能打探到如此地步。
    再问崔至臻是何人,乃朝中五品文散官崔景之女。
    如果辛云歌不知前情,尚能相信太后安抚的托辞。可有了这一桩桩一件件,她若还发现不了其中的蹊跷,未免太过迟钝。
    但她心里乱糟糟的,想从纷杂中理出一条线来,可总抓不住头绪,足足在原地坐了一刻钟,方吐出一口气,遣退殿中众人,摊开宣纸,她这一刻产生了未雨绸缪的庆幸,从天盛十八年开始写起,将管家搜集来的崔至臻名下产业一一罗列。
    对于一待字闺中的女子来说,数量之多,金额之大,令人惊叹。
    崔至臻生母早逝,崔景的续弦罗氏雷厉风行,育有一儿一女,想来不会给继女好脸色,是以崔景拳拳爱女之心根本站不住脚。区区五品,俸禄供养一家老小,还需雇佣上下奴仆、外出打点,一年下来紧紧凑凑,除非崔景是贪了巨款,否则没有大肆购买房产的实力。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买房买店,也不会划入崔至臻名下——他还有个儿子。
    辛云歌困惑了。崔家置之度外,那谁手握这样大的权柄。
    她在宣纸空白处写道:春搜围猎。
    春搜宴会上那件事发生在天盛二十年,但崔至臻出现在辛云歌视野中的时间比其早两年。
    于是她给“春搜围猎”四字画了一个叉,在下面写“太后懿旨”。太后一出现,牵扯的人便多了起来。
    普天之下,还有谁能说服太后为其打掩护?只有两人,其一是李昀,其二是李文向。
    辛云歌感觉自己已经快摸到真相的边缘,她努力回想这两年发生的事,究竟还有什么能证明他们彼此的联系。
    天盛十八年,天盛十八年……
    辛云歌久久没有落笔,羊毫凝聚的墨珠滴到纸上,晕染了一片,模糊原本的字迹,正是她方才写下的“崔景之子崔章淳”,她的注意力回到继承权。
    嫡长子继承制度下,女子没有继承权,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皇权发展至此,普世对女子要求是贤良淑德、相夫教子,他们爱极轻极美的弱质风流,于是女子愈是身份显赫,愈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越脆弱,越珍贵。对女子的嘉奖是母凭子贵,再往上者有金银珠宝、华衣锦缎,到此为止,便再无其他了。
    辛云歌转身,从书架上抽出厚厚的《盛律疏义》,这里面对大盛法律条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中书和门下省每隔叁年要重修律法,用以填补律法漏洞。
    上次重修《盛律疏义》正好是天盛十八年。
    辛云歌神经紧绷,将疏义翻到承继之篇律,最底下写着“天盛十八年修缮承嗣之制”,她屏着呼吸读下去:
    “其未娶妻者,别与聘财。姑、姊妹在室者,减男聘财之半。”
    “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
    从天盛十八年开始,未婚女子在分割家产时可以得到未婚男性继承人聘礼的一半,已婚女子对所携嫁妆拥有绝对继承权。这是之前历朝历代前所未有的,是当今圣人对继承规则所做的革新。
    怎会这么巧。
    崔至臻在获得大量财产的同时,拥有了对这些财产的合法继承权。
    *这章写的又怪又离谱,先发出来后面再改/(ㄒoㄒ)/~~

章节目录

他的私心(年上,1v1)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贝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贝壳并收藏他的私心(年上,1v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