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大权,堂堂皇帝,居然搂着皇后哭?
    谢期实在觉得不可思议,顿时表情变得一言难尽。
    “我好嫉妒他们……”
    “谁们?”
    “阿直,韩越,甚至是雍王,雍王都五十多了,可去年他的小妾还给他生了个老来子,为什么,我都是皇帝了,却不能有个健康的身子。”
    “我被嫉妒啃坏了心,我也想,跟我的梓潼,我的妻子,白头到老,子孙绵绵……”
    萧琰心里想的,远没有他表现出来的云淡风轻。
    是啊,他也只有十八岁,哪能真的将生死看淡呢。
    “会的,我跟陛下,一定会白头到老子孙绵绵。”谢期害怕的心忽然就柔软了下来,抚弄他的头皮,十指插进去,慢慢顺着他头发。
    “只要陛下好好保养身子,乖乖吃药,不再像昨晚一样疯闹疯玩,陛下一定会长命百岁的,我也会为陛下生下孩子。”
    她安静的时候,非常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萧琰看得就呆了,他忍不住,将她抱在怀里亲了又亲。
    他也很想,跟她之间有个孩子,最好是男孩,能够继承皇位,将来能保护自己的母后。
    萧琰忧心忡忡,若是有了孩子要怎么办,母不强子又弱,谢觞这个做父亲的也护不了他们一世的,而且权欲是会让人改变。
    他不信外戚,谢觞就是外戚。
    原本想将阿直作为皇位继承人培养,但他们若有了孩子,阿直就从他最信任的肱股之臣,皇位继承者变成最有威胁的存在。
    一切都要变,要从长计议。
    萧琰心里有了计较,摸了摸谢期的肚子,很期待她能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哪怕知道机会渺茫。
    养好了身子,萧琰是要上朝的,他是个勤政的皇帝,谢期却要睡到七更后半才会醒,以往他是不会吵醒谢期,都是让她睡个够。
    但这一回,萧琰起了,居然把谢期也叫醒。
    谢期迷迷糊糊的,脸上温热的毛巾一擦,就醒了个差不多。
    萧琰指使流云给她擦脸,换上朝服,谢期实在不明所以,不是祭祀亲蚕礼什么的,为什么她也要起来。
    “要上朝去。”
    萧琰传了膳,宫女们已经在摆着热粥豆浆和各类面点并精致小菜。
    “陛下去就去了,为啥我也得跟着起,好困啊。”
    她眼睛一眯,就想往身后倒,接着睡。
    这一回,萧琰却没宠溺她,拉着她不许她继续睡,带她做到桌边用膳。
    “今日的朝,你也得上。”
    谢期还没明白过来他的意思,满脸懵懂,便听到萧琰继续说:“以后的朝会你都要跟着。”
    “诶?”
    “这……合适吗?”
    “合适,朕身子不好,皇后垂帘,贴身照顾朕,本朝又不是没有先例。”
    谢期不明白,前些日子他还故意躲藏着,有的折子不让她看,怎么今天就同意她一起上朝了?
    不过朝会也不是没乐子看,虽然隔着帘子,她瞧见萧直那张憔悴的像是许久没睡过好觉的脸,比夏天吃了杨梅冰饮子,还要舒心。
    第69章 听政
    皇后与皇帝刚大婚连半年不到, 就要上朝垂帘听政,群臣皆是愕然,满朝文武眼神一下子就集中在谢觞身上。
    群臣还以为这是谢觞安排的, 然而一见谢觞也是满头雾水不明所以的模样, 顿时看向萧琰。
    面对这么一群老狐狸, 萧琰面色不变:“朕这些日子身体不好, 让众爱卿担心了。”
    这句话一说, 大臣们纷纷开始表示关心陛下的身体。
    萧琰点头,话锋一转:“皇后担心朕的身子,以致夜不能寐, 多思多虑很是伤身,朕自病后, 皇后夙夜看顾,也是一刻都离不了皇后, 便叫皇后陪朕上朝,皇后只为照顾朕, 众卿可有异议?”
    他这么说,谁还好意思说什么不合祖制的话,大梁也不是没出现过跟皇帝夫君一起上朝,垂帘听政的皇后。
    陛下既然说了,皇后只是为了照顾他, 这连反对的理由都没有, 只能面面相觑偃旗息鼓。
    大了众臣一个措手不及,连谢觞都恍恍惚惚, 他是不可能说出拆女儿台的话来, 而谢党自然以谢光马首是瞻。
    奇怪的是,以往最爱跟谢党唱反调的清流, 也没有发难说话。
    萧琰很满意,以后他们会习惯的。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礼部尚书先迈了出来,说的还是漠北岁币的事,漠北有意遣居次前来和亲,朝贡想要减半,漠南也在要钱,漠南王女要进宫接受册封,这些与附属国和城池来往规仪,都需要陛下来定。
    户部说没银子,国库空虚,今年河口又决了堤,抚恤的钱粮发下去,就更加没有银钱了。
    可岁币不给,漠北又要发难,北宁府镇守的府兵,严阵以待已经跟漠北暗中对峙好几个月了,探子来报,漠北大军就驻扎在界碑府城三十里以外的地方,这明晃晃的威胁,谁看不出来。
    “微臣愿领兵前往,臣愿效仿昭烈帝,踏平漠北,直冲王庭,为大梁换一个长治久安的边境,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谢觞先站了出来,谢党大多是主战派,也是朝廷的武将一派。
    “谢大将军当然愿意主战,你们这些武人只想捞军功,却不想想,现在的朝廷能不能打!”
    “大军一动,粮草先行,打仗是要银子的,现在朝廷没银子,怎么打?”
    公孙老首辅乞骸骨告老还乡,推荐四位次辅中的吴次辅接任,但萧琰给了赏银,却打起哈哈,没同意。
    如今首辅之位空悬,对着谢觞发难的是户部左侍郎,因为年纪尚轻,还有些莽撞之气,说话也有些不知分寸。
    吴次辅揣着手,像个老狐狸一样眯着眼睛不说话。
    谢觞很不满,不过对上这种小辈,他是犯不着自降身段亲自去怼的。
    一个御史跳出来冷笑:“李侍郎,照你这么说,漠北想加岁币,二十年前加过一次,十年前又加过一次,现在还要翻番,可朝贡给我们的要不就借口天灾减少,现在又想用居次和亲抵一半朝贡,他们年年遭灾不成,这几年连战马都不进贡了,禅城之盟对大梁越来越不利,漠北就是喂不饱的狼。”
    “倒也是,给漠北的岁币都是国库出,你李侍郎可不出半分银子的,这么着急给蛮子送钱,你是蛮子生养的?”
    这御史实在牙尖嘴利:“我倒是忘了,你若不是蛮子生养的,便是蛮子的间谍,求陛下查一查李侍郎,他其心可诛!”
    李侍郎是个暴脾气,差点将手里的笏板丢到御史的脑壳上。
    “你才通敌,你全家都通敌。”
    就要打起来了,谢期在帘子后看得清清楚楚,攥紧了衣袖,萧琰却依然神神在在,不发一言。
    吴次辅终于慢条斯理的发了话:“李侍郎,你好歹也是西京望族出身,怎可在陛下面前失礼,莫要自轻身份。”
    这话真是诛心,明晃晃的说李侍郎,其实是在打御史的脸,毕竟御史是寒门出身。
    气氛很紧张,萧琰咳了咳,这些阴阳怪气,就差打起来的大臣们,顿时都安静了。
    “此事众爱卿各执一词,都有道理,自先帝继位起,大梁对漠北一直乃是绥靖为主,这些年却养出狼子野心之辈,漠北这个心腹大患终究是要解决的。”
    谢党面有喜色。
    萧琰却继续道:“然而李爱卿等人说的也有道理,要动兵,就要银子,现在国库空虚,我们怎么打?关于岁币之事,随后再议,漠南王女将要入京受封,漠北使者也将抵西京,尚有回旋余地,关于漠北居次和亲之事,先搁置吧。”
    “如此一个大梁外强中干,朕时常惶恐,祖宗基业交到朕手中,朕却不能守护,现在要解燃眉之急的乃是赋税问题。”
    “朕做太子监国两年,而从崇安四十三年开始,收上来的赋税骤减,致使偌大一个大梁,竟差点连朕登基大典的钱都拿不出来,众卿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可有良策?”
    朝堂一下子寂静,户部尚书咬了咬牙:“陛下,若解一时燃眉之急,或可暂提高赋税。”
    萧琰的脸沉了下来:“先帝时,已接连提高两次赋税,然却是饮鸩止渴,卿又让朕提高赋税,是让朕火中取粟,杀鸡取卵,置朕于油锅之中吗?”
    户部尚书吓得跪到地上,直接请罪。
    萧琰又缓和几分:“崇安四十年,南淮之乱的教训尚在眼前,众卿需吸取教训,朕要的是一劳永逸解决顽疾,而非提高赋税伤了民心。”
    翰林院大学士刘璋缓步走出:“陛下,若要一劳永逸解决税收顽疾,臣有一计,赋税顽疾在于土地,而今士官豪绅掌有天下八成土地,却不必纳税,横征暴敛导致流民越增越多,先帝时,海氏新政曾推行十年之久,国库逐渐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如今何不重启海氏新政,不消五年,赋税顽疾可解矣。”
    吴次辅一直眯着的眼睛都睁开了。
    “刘璋,海氏乃是大逆不道,参与五王叛乱之人,乃是大梁罪人,直接导致崇安三十三年的西京之变,先帝差点因此而薨,大梁国祚不存,你竟还要重启海氏新政,安的是什么心?”
    “大逆不道,其心可诛!”
    群臣激愤,不论是谢党还是清流,甚至是那些墙头草两面派,也开始攻击起刘璋来。
    萧琰的脸色沉了下去。
    “众位大人别生气,刘大人也是一心为陛下解忧,只是方法不对,何必给刘大人扣大逆不道的帽子呢,这么群情激奋的,小王还以为刘大人投靠了蛮子呢。”
    是萧直!
    他是站在宗室王公之首的,此时却走出朝臣之列,语气说不出的温和。
    “符阳郡王有何高见,直说便是。”
    吴次辅笑眯眯,不见恼色。
    谢期却看着这人,怎么看都觉得不大自在,感觉像个成了精的千年老狐狸。
    “小王确实有一法,可暂解赋税燃眉之急。”
    “郡王请说。”
    萧直淡淡一笑:“如今各州府粮仓除救济仓不得随意出粮外,有惠民仓、常平仓,此仓中粮若能低息借贷于农人,民户贷请,借贷两次为夏料、秋料,收税偿还时,各收息一分,这样既能查清各州府存粮情况,也能使闲置粮食运转起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
    谢期在纱帐后看得有些呆,萧直这般侃侃而谈时,叫人看得移不开眼。
    她对萧直有偏见,外面传言说他是明君,深宫之中的她却只察觉到萧直的阴险狡诈,心机甚深和诸多对自己的磋磨。
    可她从未见过,萧直在朝堂之上,这样款款而谈,认真起来的样子,的确……
    的确如旁人所说的那样,她不承认他是明君,却也是贤臣。
    “当然,此法虽然可行,行起时却仍有诸多顾虑,防止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借贷,随意加息,为有政绩,向百姓勒索,这便需要监察司与锦衣卫行使监察之能了。”
    萧琰边听边点头:“朕觉得此法可行,众爱卿以为如何?”
    谁都说不出更好的办法,刘璋倒是敢说,直接重启海氏新政,可陛下却没罚他,只是不咸不淡的敲打了几句。

章节目录

夺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谢晚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谢晚棠并收藏夺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