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行了,我不吃这一套。你就好好干活就行。”孙氏皱着眉说道。
    不过,规矩今日必须说清楚。
    孙氏又说道,“还有就是在我家见到的东西,别乱打听,别出去胡说。你懂不懂?”
    “明白的。”孟氏坚定地点点头。这样的大恩人,她再做什么不好的事,可是要被天打雷劈的。
    “行了,明日你再来吧。带着俏俏,来了以后就让她跟着我家丫头一起好了。”孙氏嘱咐道。
    孟氏点头,松了一口气。目光感激地看向院内地女眷们。
    “行了,我家都是好相处的人,你别担心了。”徐氏笑着上前,将孟氏拉走了。
    小孙氏看到这一幕,冷不丁就来了一句,“那王寡妇当年若是也能得到帮助,或许也不至于如此了。”
    孙氏睨了一眼小孙氏,“这世上的事情哪里能预料到的?”
    第13章
    自从宋明诚去了县学念书以后,老宋家摆摊的地点就从官道变成了县学外的大榕树下。
    县学的人多半是像明诚那样的廪生,由官府养着,每月有自己的食膳俸禄。除此以外,岁考和月考还有额外的奖励。
    所以荷包里的钱也不少,那煎饼摊的生意自然也很是红火。
    宋明诚在县学念书压力很大,山秀才那边的压力远远不如这里的。
    来年的八月份就要应考了,时间不等人。
    原先宋明诚还没发现自己这么多薄弱之处,来了县学之后才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想考上秀才,还是要拿出点真材实料的。
    宋明诚只能选择沉下心去追赶。
    从一开始的乙等,现在偶尔也能蹭一蹭甲等的边了。
    县学的夫子教谕都是有真材实料的人,而且各科均有教授,比山秀才教的全面一些。
    短短几个月,宋明诚的进益很大。
    宋明诚本来不打算去县学的,毕竟路途还是有些远。
    但是自己的妹妹宋思意说了许多道理,说服了自己。
    她说,“恋旧讲恩情固然是好的,但是在提升自己能力上就不必如此。既然有机会开阔眼界,何乐而不为,难道要永远做一只井底之蛙吗?”
    宋明诚恍然,这才发现自己陷入了“泥淖”。
    思索之后,告别了山秀才,来了县学念书。
    县学这里,四周绿植环绕,很是清净。
    是读书的好地方。
    “诚弟,你今日要回家去吗?”方若文走过来,看着埋头苦读的宋明诚问道。
    宋明诚放下笔,笑说道,“要的。我二叔和二婶就在县学外卖煎饼呢。晚些,我们就一道回去。”
    “你还真是特别。”方若文说道。
    宋明诚不解,“方兄,何出此言?”
    “县学内除了考上来的廪生外,多是有钱家的公子。剩下的廪生也多的是家中富庶的。像你这样,从山村里念上来的,少之又少。这么直白地说自己家卖饼就更少了。”
    “方兄,此言差矣。我家卖饼,也是为了能让我念书。若我还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承认他们,遮遮掩掩的,岂不是不孝不悌?”宋明诚皱眉回复道。
    方若文哈哈大笑,连连称赞,“诚弟,我不及你坦然。不过,你家的煎饼手艺真是不错。我已经连着五日买你家煎饼了。我家小妹也缠着我每日带一份豆腐回去。”
    宋明诚失笑,不再多言。
    两个人又坐在位子上苦学了一阵儿,方若文才告别离去。
    宋明诚伏案苦读。
    窗外的几只鸟雀正兴奋地在杨柳梢上来回跳动。
    “叽叽喳喳”的声音却丝毫不影响认真的宋明诚。
    直到夕阳西下至梢头,宋明诚才惊觉时间已晚。
    连忙收拾好东西,出了县学,同二叔二婶一道回家。
    *
    “我们回来了。”
    几个人帮忙把货箱卸下来,宋大志忙着去牵驴。
    “天也晚了,那我就带着俏俏回家了。”孟氏看着宋二志他们回来,自觉该离开了,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说道。
    孙氏点点头,“你们早点回去吧。”
    “这孟萍啊,就是太小心翼翼了。”小孙氏摇头说道,“咱家也没赶她啊。”
    “活干得好就行,你管她是不是小心翼翼呢。”徐氏噗嗤一笑,去灶台帮大嫂了。
    宋思意听到两位婶婶的话,心中却对孟氏更加尊敬。
    孟氏已经在她们家干了两个多月了。
    每日到的都很早,干活也特别勤快。虽然带着个俏俏,干起活来却不含糊。最忙的那段时间,她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却不喊累,也不嚷嚷加钱。
    虽然说当时只说管一顿饭,但是偶有邀请她和俏俏一起的时候,她也只说家中早已备好了饭菜,就不多留了。
    可见是个很有骨气的人。
    宋思意觉得,她们家这个人没有白招。
    “小妹。”宋明诚走了过来。
    “大哥,有何事啊?”宋思意转过身去,说道。
    宋明诚从袖子里拿出两支簪子,一支是蝶尾的,一只是木兰的,“我前日里和同窗去集市,看到这两支簪子,甚是好看。这只蝶尾的,活泼灿烂,我觉得正适合你。木兰的,是准备给娘的。”
    宋思意接过簪子,细细把玩,心头一暖,“谢谢大哥!”
    宋明诚还给孙氏买了只银镯子,总共花了三两不到。这笔钱来自于他前段时间的月考奖金,那是他第一次进入甲等。
    “都是应该的。”宋明诚揉了揉宋思意的双丫髻。
    月华如水,如洒金坠落湖面。
    祥和而寂静。
    *
    宋思意的目标从来不仅仅是一个小煎饼摊的生意。
    但是奈何她有心无力啊。
    一则是她年纪尚小,什么事情都得通过长辈来,很是不便利。毕竟这么小的她,出去谈生意,也没人搭理啊。另一则,家中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还远远不足,根本无法扩大生产。
    任何事情要发展,要壮大,都需要一个过程。
    就像女子蓄发,现在就处于一个过渡期,令人尴尬。
    “好在,现如今也九岁多了。”宋思意踢开脚边的石子,重重叹口气。
    她觉着,自己当小孩子那么久,就连性格都难免小孩气了些。
    愁“年岁”这种事,可不就是小孩子才做的吗?
    “真是气死我了!”
    宋思意正在村头散步,没想到耳畔却传来熟悉的声音。
    “咦?三叔三婶?”宋思意讶异地看着大箱小箱扛着东西回来的三叔三婶,不明白此刻才刚刚午时,为何突然回来了。
    一般来说,晚些二叔会驾着驴车去接他们才是。
    “丫头?”宋三志本来怒气汹汹往家里赶,没想到正好碰上了自己的侄女。
    “这是怎么了?”宋思意眼睛尖,正好瞧见货箱里的东西还剩下一大半,“今日生意不好吗?”
    宋三志和徐氏互相对视一眼,叹了口气。
    “回家里头再说吧。”
    到了家里,宋三志才大吐苦水。
    “那男的简直臭不要脸。当时已经有两个客官要了煎饼,在那里排队。他非要强行插上来要卖煎饼。我好说歹说,先把另外的先做了,马上做他的。他还是胡搅蛮缠。”
    徐氏也满脸气愤,“不仅如此,不先给他做,他就闹事,嚷嚷着自己背后有人。”
    “那两位客官好心让他先买了饼,结果呢?他反而倒打一耙。”宋三志直接被气笑了,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气得站起来踢翻了椅子。
    “怎么啦?他怎么倒打一耙啦?”老宋头急得冒烟,连连追问。
    宋三志被气得说不出话,连连叹气。
    还是徐氏咬着牙说道,“那狗崽子往咱们放面糊得浆桶里吐了一口子唾沫!那口子唾沫,眼睁睁就进去了!真是把我恶心坏了。”
    “什么?”大家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县城大街上还有这样的人?”宋思意简直就被惊呆了。
    “不然哪里至于这么早收摊啊。”宋三志无奈地摆手,“那人跑得倒是快,我就愣了一下,就跑没影了。就胡同口那个位置,不见了。”
    谭氏抱着宋明昭,小声说道,“这人是不是故意的啊?之后还会不会闹事?”
    只这一次也就罢了,就当自己倒霉,最怕的就是,这人卷土重来。
    这样的话,再热闹的摊子,也要被搅黄了。
    “管他是不是故意的,实在不行啊,咱就报官!”孙氏气得胸脯起伏。
    小孙氏也说道,“那县太爷可喜欢咱家得煎饼和铁板豆腐了。隔两日便来一次,定能帮咱们做主。”
    “明天我同三弟一道去。”宋二志说道,“若这人再来,我便非要搞清楚,这人是什么来路。”
    *
    第二天一早
    连就连宋大志都告了假。

章节目录

宋家小娘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卿奺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卿奺奺并收藏宋家小娘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