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响起声,豆豆喊爹、爷爷,三花从灶屋出去,喊了人说:“我二哥再切寒瓜嘞。”
    “咋切这个了?不是说给齐家送过去吗?”姜大壮抱起儿子,问妹子。
    姜三花说:“寒瓜裂开口子了,阿奶说得吃,不然送不到镇上要坏,二哥说先尝尝,要是熟了,摘一样大小的给送去。”
    姜母和姜大嫂从灶屋出来,给打水的打水,先让地里回来的男人洗一把,歇一歇,饭一会就好了。姜三花又钻进灶屋,家里爷奶、爹娘对寒瓜都没啥好奇,她好奇。
    ‘咔擦’一声。
    姜二苗拿着刀,不用多少劲儿,这瓜皮裂开脆生生的响,一分为二,里头全是红的,还有黑色的,姜二苗想,那个估摸是籽吧?
    “二哥,啥味道呀?”
    “我还没吃,我就切开了才看到。”姜二苗又一下,先给三花切了一小块,“你尝尝。”
    姜三花放进嘴里,连着皮一道——她以为是梨瓜,结果是又甜又硬,还一口甜滋滋的汁儿,忙把皮吐出来,说:“二哥,这皮太硬了,不好吃。”
    “那估摸皮吃不了。”姜二苗这次切的大,用大盘子装下,让三花抱出去给长辈先吃。
    姜三花得了令,小心翼翼端着去了院子。
    “爷奶,吃寒瓜了。”
    “寒瓜可大可大了了。”
    姜母是摆手意思不吃,留着娃娃吃,姜三花就说大,有很多。
    姜老太白了眼大儿媳,“让你尝就尝,谁吃过寒瓜?村里人怕是都没见过,还是托了二苗的福气,得了齐家郎君的苗子……”
    姜母最怕婆母,忙是拿了一个最小的。
    全家都拿在手里,却没人吃第一口,姜三花捧着一块瓜,闻着清甜的香味咽了咽口水,但大人不吃,她一个娃娃没道理吃第一口的。
    姜老太一看,一手接着,小心翼翼先咬了一口。姜三花高兴的咔擦也是一口,祖孙俩同时发出:呀!
    “老婆子咋了?不好吃就放下。”姜老头说。
    姜老太白了一眼老头,说:“瞧你小心的,赶紧尝尝,甜的,水又大。”
    “可好吃可好吃了!”姜三花要提一个比着,“比梨瓜还甜还水大!”
    姜家人这下吃,一口下去,清清甜甜的,跟喝了糖水一样,果肉又是脆的,那个黑的籽嚼起来也油滋滋的。
    “好吃。”
    “这寒瓜可真不得了,刚还饿着,一块下去,还跟饱了一样。”姜大壮说。
    其实没那么夸张,不过寒瓜确实是好吃。
    一会吃完了,姜二苗又端来一盘子,说:“灶屋里还有。”
    “这么多?”
    “就那一个裂开的,我没舍得摘俩。”姜二苗说。
    就一个,咋这么多。
    姜家男人不留心后院菜田,自然不知道寒瓜大小,姜三花跟比划这么大,说:“还有四个这么大的,比它小的还有三个,还有小的有五个……”
    “就这么多?”
    姜二苗说:“岑夫郎给的种子好吧,反正经他手里,就是那野山果子都能种出来,这也没啥稀罕的。”
    “那齐家郎君要是种地,是不是麦子都多了。”姜父来了句。
    姜老太说:“人家齐家郎君放着享福的郎君不当,地里刨食有啥好的,辛苦又累人。”
    “是是。”姜父挨了娘说,忙是点头不说了。
    姜老太换了话题,说:“如今田税也交齐了,地里活不忙,二苗你明个一大早摘了瓜,就跟郎君送过去,别耽误了,跟他说咱们吃了一个瓜。”
    “我知道了,奶。”
    “三花就别去了,大壮你跟着一道,这瓜沉甸甸的,你俩分开背着。”姜老太说。
    姜大壮点点头说晓得了。
    第二天天不亮,姜二苗就起来了,先去后院摘了瓜,一个个擦洗干净放进背篓,怕颠簸坏了,给底下还铺着麦秸秆,软腾腾。跟昨日裂开的那个瓜比,还有四个,比那个小一点的有三个,姜二苗想着估摸都熟了,干脆全摘了。
    他背篓里放了三个,大哥背篓里放了四个。
    还挺沉。
    兄弟俩背着筐,早早就出了村,一路上,也没顾得上说话,走了会,放着背篓歇一歇,姜二苗望着背篓里的大寒瓜,说:“这瓜可真大,要是卖,估摸没人家肯买一个。”
    “为啥啊?”姜大壮随口搭话,他不懂生意经也没这个想法,让他说地里庄稼,他能说,种菜做饭养果子,他不成。
    姜二苗说:“寒瓜稀罕,我就没见过,当初山里野草莓的时候,我也是在镇上就没见过卖的,独一份才稀罕,我就想着试试卖卖,要的贵价了。”
    “小草莓那么小一些,寒瓜跟着一比,可不得卖上好价。”
    “可要的贵了,估摸没人买的。”
    “算了先不想这个,反正今年的瓜都是岑夫郎的,我到时候问问岑夫郎那黑的是不是种子,要是了,明年种下去,能卖。”姜二苗打着算盘。
    姜大壮就没见过弟弟这样,自打卖了个山果子,整日里是琢磨着买卖赚钱,不由担心,说:“二苗,咱家日子现在好了,也没那么紧巴,你就别琢磨做买卖了,要成了商籍,那你以后可咋嫁人啊。”
    “哥,你好烦!”姜二苗背着竹篓先走了。
    姜大壮忙背上跟着,走在后头絮絮叨叨念:“诶呀你走慢点,我听阿奶跟爷爷说,你过了年就十六了,要开始踅摸人家了,咱家虽说分了家,没以前底子厚,可也不差,要是找个村里的,那更好是不是?”
    “阿奶说这个了?”姜二苗步子都走慢了,斜着耳朵听。
    姜大壮点点头,“咱娘也念这个,说小了些,好找个好人家,要是年岁大了些,被人家挑,那可不成。”
    “还说你模样一般,那更得早早找了。”
    姜大壮也是个老实头,弟弟问啥,原话都给说了。姜二苗脸都黑了,说:“我偏不早早找,还得扛到年岁大了,我就不找了。”
    “那咋成啊。”
    “咋个不成?”
    姜二苗想,等明年了他种了寒瓜卖了银钱,攒许多的钱,可他没地,菜地也少,家里还要种菜,那栽哪里,要不栽山上,可万一有人偷他的寒瓜呢?除非是——
    姜大壮还絮絮叨叨,就看弟弟脸咋发红,顿时停了声,说:“是不是热了?那在树下避一会,别中暑热傻了。”
    “没、没有,快走吧,一会天热起来更要热傻了。”姜二苗敷衍了他哥,脚步加快,不想别的了。
    如此赶路,早早就到了镇门口。
    兄弟俩熟门熟路到了齐家小院侧门,敲了门,姜二苗抬手没敲两下,那木门哗的开了,吓了他一跳,就看是小菊,姜二苗一笑,说:“我们来给岑夫郎送寒瓜。”
    小菊见不是她爹娘,眼底失望,却不敢表露出来,也不敢哭丧脸,挤出一个笑,说:“进来吧,我去通传。”说着就去了。
    姜二苗让哥哥进来,主动拴上了小院的门,心里嘀咕,小菊咋看着不高兴……
    “二苗来了?”岑越听到小菊话,是高兴的坐不住,肯定是西瓜下来了,能吃西瓜了!!!
    连着早饭都不吃了。
    “对了,给灶里说声,给二苗和他哥也备上早饭。”岑越才想到,他这会才吃早饭,二苗肯定是天不亮出发,到了镇上开门直奔他这儿,这会估摸八点不到。
    不用小菊传话,梅香听到动静正好看到二苗和他哥,先打了招呼,又接待人,灶屋里刘妈妈也出来瞧,忙去再给准备早饭。
    齐少扉看到越越兴奋模样,也跟着好奇,不吃早饭了。
    于是全跑到院子看两个背篓里的寒瓜。
    岑越:哇!
    大崽学:哇!
    “西——寒瓜寒瓜,这么大啊。”
    齐少扉也学着越越念:“好大的寒瓜啊越越。”
    两人的快乐氛围也感染到了姜家兄弟,反正姜二苗看岑夫郎这么高兴,是觉得过去小心翼翼伺候寒瓜没白伺候,岑夫郎果然很喜欢想吃寒瓜。
    “昨个我打完猪草回去,三花跟我说裂开了一个,我不敢放,就切了尝了是熟的,可甜了岑夫郎,这寒瓜可真好吃。”姜二苗说。
    岑越招呼兄弟俩坐着说话,给倒了茶水,跟二苗说:“是甜的,我也爱吃,谢谢你给我送寒瓜。”
    “今个说什么都别同我客气了,在我这儿吃了早饭,别耽误你们去卖寒瓜。”
    “啊?”姜二苗听傻了。
    姜大壮吭哧说:“郎君,这瓜全是给你家送的。”
    岑越也傻眼了。
    “不用!”他想起来这西瓜怎么来还要背着刘妈妈梅香,忙抢先说:“你们的寒瓜,送我吃已经很高兴了,我可不能全收下。”
    岑越疯狂给二苗眨眼睛。
    姜二苗眉头紧皱,而后松开,“……哦?哦。”然后捣鼓他哥,意思别说话别多嘴。
    岑夫郎说啥就是啥。
    第46章 青牛镇46
    刘妈妈来送热水,让姜家哥俩擦洗擦洗,一会吃早饭,只是到了一看两个背篓里的寒瓜,惊住了。
    “呀!郎君,这是寒瓜呀。”
    “这可比当时给夫人带来的大许多,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长得真好。”
    刘妈妈惊呼不已。
    也幸好岑越刚给二苗使过眼色,这会姜二苗反应过来嗯嗯应着但却不说话,姜大壮刚被弟弟给捅咕过,也不知道咋张口,全程懵的状态。
    岑越先说了句:“就是大。”又岔开话,“多来些肉包子。”不由可惜,“二苗今日没带三花来,上次三花还说要吃肉包。”
    “嘿嘿,后来割了肉回去自己做,虽然不是肉包子,但她也说好吃。”姜二苗没想到岑夫郎还记着妹妹想吃肉包这事。
    岑越笑说:“今个我们早上吃肉包,包了许多,还有菜的,都尝尝。”
    “那我和大哥不客气了。”姜二苗顺口说下。
    刘妈妈听闻,说:“别客气别客气,郎君留你们兄弟俩吃饭,你们送来了寒瓜,这可稀罕了,先洗洗手脸一会就好。”
    “挑两个寒瓜,一会一颗放井水里冰一冰,剩下的放堂屋里,能搁两日吧。剩下的,你们兄弟俩一会拿去卖了。”

章节目录

穿成克夫小夫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路归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路归途并收藏穿成克夫小夫郎最新章节